风湿病的中药治疗

合集下载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案介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案介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方案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程和患者的整体情况。

中医学中有许多治疗方案可以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草药、针灸、拔罐和推拿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红花、当归、川芎、白芍、鸡血藤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关节的修复和再生。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和经络的运行来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合谷、阳关、曲池等,这些穴位位于关节周围,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3.拔罐疗法: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拔罐可以通过在患者的背部或关节周围刺激穴位,促进经络和气血的畅通,加速炎症物质的排除。

拔罐还可以通过增加组织的新陈代谢来促进关节的修复和再生。

在拔罐疗法中,常用的拔罐材料包括玻璃罐、竹罐和铜罐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

4.推拿疗法: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揉捏来调节气血和经络的治疗方法。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推拿可以通过在关节周围施加适当的力量和摩擦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

推拿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关节的修复和再生。

推拿疗法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药治疗风湿 中药治疗风湿配方

中药治疗风湿 中药治疗风湿配方

中药治疗风湿中药治疗风湿配方中药治疗风湿
风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药具有治疗风湿的潜力。

中药治疗风湿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风湿中药配方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中药治疗风湿的配方:
1. 艾叶煎汤
- 药材:
- 艾叶10克
- 桂枝10克
- 生姜10克
- 甘草6克
- 煎汤方法:
- 将以上药材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汤饮用。

2. 三七煎汤
- 药材:
- 三七10克
- 川芎10克
- 桃仁10克
- 当归10克
- 煎汤方法:
- 将以上药材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汤饮用。

3. 乌梅丸
- 药材:
- 乌梅15克
- 甘草10克
- 姜黄10克
- 红花10克
- 制作方法:
- 将以上药材加工成丸剂,每次服用10粒,每日3次。

使用注意事项
- 使用中药治疗风湿时,应遵循医嘱,按照剂量和用法正确使
用药材。

- 注意药材的质量和来源,选择正规的药店购买。

-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就医。

中药治疗风湿配方的具体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请在使用中药前咨询专业医生。

中药治疗风湿病的常用方剂

中药治疗风湿病的常用方剂

中药治疗风湿病的常用方剂风湿病是一种以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被广泛运用于风湿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常用的方剂,以期能为风湿病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1. 温经活血方剂温经活血方剂是常用于风湿病的治疗中的一类中药方剂。

这类方剂能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并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常见的温经活血方剂包括桂枝汤、川芎茶、当归黄耆汤等。

这些方剂中常用的中药有桂枝、川芎、当归、黄耆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作用。

可以适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搭配使用。

2. 祛风湿方剂祛风湿方剂是用于风湿病治疗的另一类常用中药方剂。

这类方剂能够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缓解疼痛,并具有改善风湿病症状和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常见的祛风湿方剂有防风通络汤、独活寄生汤等。

这些方剂中常用的中药有防风、羌活、独活、寄生等,它们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同样地,患者在选择使用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搭配。

3. 清热解毒方剂当风湿病伴有热证、湿热等症状时,清热解毒方剂常常被应用。

这类方剂能够清热解毒、祛湿化滞,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见的清热解毒方剂包括牛黄解毒丸、黄连解毒汤等。

这些方剂中常用的中药有牛黄、黄连、黄芩、生地黄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滞的作用。

但是,患者在使用该类方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避免对药物过敏。

4. 强筋健骨方剂风湿病常常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骨质疏松等问题,因此,强筋健骨方剂的使用也是很常见的。

这类方剂能够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具有修复软骨和增强骨骼健康的作用。

常见的强筋健骨方剂有乌骨石丸、四物汤等。

这些方剂中常用的中药有乌骨石、川断、首乌、熟地等,它们具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的作用。

但是,患者在使用该类方剂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选择适宜的药物,并遵循医生建议。

总结起来,中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温经活血方剂、祛风湿方剂、清热解毒方剂和强筋健骨方剂都是常见的中药方剂,具有各自特色和作用。

中医治疗风湿的中药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风湿的中药方剂大全

全2023-11-05CATALOGUE目录•中医对风湿的认识•中医治疗风湿的常用中药•中医治疗风湿的经典方剂•中医治疗风湿的现代方剂•中医治疗风湿的注意事项•中医治疗风湿的案例分享01中医对风湿的认识风湿在中医中被称为“痹症”,是指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导致气血痹阻,经络不通,关节疼痛,甚至关节畸形、僵硬、活动受限的一类疾病。

痹症的分类: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痹症可分为风痹、湿痹、寒痹、热痹等。

风湿的中医定义中医认为,风湿主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等六淫邪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而引起的。

中医对风湿病因的认识六淫致病中医强调,人体正气不足是风湿发病的内因,包括脾胃虚弱、肝肾亏虚等。

正气不足中医认为,外邪入侵是风湿发病的外因,包括风、寒、湿、热等邪气。

外邪入侵祛邪通络中医治疗风湿强调祛邪通络,即通过中药方剂或针灸等方法,祛除风寒湿热等邪气,疏通经络,以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调理脏腑功能中医治疗风湿注重调理脏腑功能,特别是脾胃和肝肾的调理,以恢复正气,增强机体抵抗力。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风湿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医对风湿治疗的理念02中医治疗风湿的常用中药祛风除湿类中药独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秦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

雷公藤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清热解毒类中药01金银花02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03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1 2 3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补益肝肾类中药01熟地黄02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03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用于肝肾亏虚,腰膝酸软,遗精滑精。

补益肝肾类中药补益肝肾类中药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风湿病的中医中药祛风湿宁痛止痒方法有哪些

风湿病的中医中药祛风湿宁痛止痒方法有哪些

风湿病的中医中药祛风湿宁痛止痒方法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风湿病是一种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如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中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多种方法达到祛风湿、宁痛止痒的效果。

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多与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有关。

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药内服是常见的祛风湿宁痛止痒方法之一。

独活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等症。

威灵仙能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对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等有较好的疗效。

秦艽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对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蒸潮热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此外,防风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

除了单一的中药,中医还常使用中药方剂来治疗风湿病。

例如,独活寄生汤就是一个经典的方剂,由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组成。

这个方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适用于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痹证。

中药外治法在祛风湿宁痛止痒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熏蒸就是一种常见的外治方法,通过将具有祛风湿作用的中药加热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熏蒸药物有艾叶、花椒、红花、伸筋草等。

中药敷贴也是一种有效的外治法,将调配好的中药膏剂或散剂敷贴在患处,如关节疼痛部位,以起到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血海等,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

艾灸则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对于风湿病患者,常常会在疼痛部位或相关穴位进行艾灸。

风湿病的中医药治疗如何缓解症状

风湿病的中医药治疗如何缓解症状

风湿病的中医药治疗如何缓解症状风湿病是一类常见且复杂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正气不足使得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而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留滞于经络、关节、肌肉等处,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

此外,脏腑功能失调,如肝、脾、肾等脏腑的亏虚或失调,也会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进而加重风湿病的病情。

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时,首先会进行详细的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其所属的证型,如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等。

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对于风寒湿痹证的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则减。

治疗上多采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方法,常用的方剂有乌头汤、防风汤等。

其中乌头汤具有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防风汤则能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在药物的选择上,常用的中药有独活、防风、羌活、桂枝、麻黄、乌头、附子等。

风湿热痹证的患者,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常伴有发热、口渴、心烦等症状。

治疗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主,常用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等方剂。

白虎加桂枝汤能清热宣痹、通络止痛;宣痹汤则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效。

中药方面,常选用知母、石膏、黄柏、忍冬藤、连翘、秦艽等。

痰瘀痹阻证的患者,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僵硬变形,肌肤紫暗。

治疗时着重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常用的方剂有双合汤。

药物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芥子、地龙等常用于此类病症的治疗。

肝肾亏虚证的患者,多表现为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乏力等。

治疗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常用独活寄生汤。

其中的熟地、杜仲、牛膝、桑寄生等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治疗风湿病的中药配方

治疗风湿病的中药配方

治疗风湿病的中药配方介绍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常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传统中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风湿病的中药配方,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中药配方方剂一:桂枝加附子汤组成•桂枝12克•附子9克(先煎)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桂枝加附子汤具有温通经络、理气活血、除湿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风湿病引起的寒湿痹痛、肢体冷痛等症状。

方剂二:红花破瘀汤组成•红花12克•三七15克•羌活12克•川芎10克•樟脑5克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红花破瘀汤具有祛瘀活血、缓解疼痛的作用。

适用于风湿病引起的瘀血堵塞、关节疼痛等症状。

方剂三:五加皮除湿汤组成•五加皮10克•羌活10克•防己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独活10克•天麻10克•何首乌10克•川芎10克•鸡血藤10克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五加皮除湿汤具有祛湿化痰、活血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风湿病引起的湿热痛、酸痛肿胀等症状。

注意事项•患者在使用中药配方治疗风湿病时,应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配方,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质量和来源,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中药配方虽然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有一定疗效,但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希望本文对广大风湿病患者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风湿病的中药治疗

风湿病的中药治疗

肝肾亏损 脾肾阳虚
滋肾补肝 祛风胜湿
温补脾肾
蠲痹汤 固真汤
当归、牛膝、川断、杜仲、 狗脊、姜黄、仙灵脾、鹿 角胶、秦艽、独活、寄生、 羌活、防风、细辛、白芍、 黄芪
附子、 肉桂、人参、白术、 山药、茯苓、枣皮、当归、 熟地、杜仲
类别
治剂 代表方
药物
血瘀脉滞
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身痛逐 瘀汤
桃红、红花、川芎、 归尾、威灵仙、黄 芪、桂枝、羌活、 独活、地龙
风湿顽痹 肌肤麻木 中风不遂 惊风抽搐 皮肤顽癣
煎汤 3-10g 研末 1-1.5g
四、常用搜风剔邪、蠲痹通络虫类药
邪气久羁、深入骨髓、气血凝滞,以致用草木之 品无效之时,往往选用具有较强钻透搜剔之功的虫类 药,以达搜风剔邪、蠲痹通络之效。
药名 性味
功能
主治
用量
僵蚕 咸辛平 息风散结 惊痫抽搐 煎汤3-10g 化痰定惊 口眼歪斜 研末1-1.5g
1)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2)降低毛血细管通透性 3)扩张微血管,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 4)提高吞噬细胞功能
抗变 态反 应
秦艽、汉防己、细 1)抗过敏介质释放。
辛、桂枝、青风藤、 2)抗组织胺、抗乙酰胆碱
蚕砂、雷公藤、昆 明山海棠、地肤子、 重楼
3)抑制补体活性 4)抗过敏性休克
作用
药物
机理
镇静 杜仲、桑寄生、乌头、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 薏苡仁
鸡血藤 五加皮
苦甘 微温
辛温
狗脊 苦甘温
功能 祛风除湿 强筋健骨 止痛消肿
祛风除湿 强筋健骨 温经止血
舒筋活络 补血行血
祛风除湿 强筋健骨 利水消肿
祛风除湿 滋肾补肝
主治 风湿痹痛 筋骨痿软 拘挛麻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量 6-10
海风藤 蚕砂
辛苦微温 甘辛温
6-15 5-15
雪莲花
辛甘苦温
3-20
大苞雪莲花(新疆雪连花,有毒)
药名 雪上一 枝蒿
(一支蒿)
性味 苦辛温(大
毒,含乌头生 物碱)
功能
主治
用量 30-50mg
祛风除湿 风湿痹痛 活血止痛 跌打伤痛 癌肿疼痛
川乌
苦辛热(大
毒,含乌头生 物碱)
逐风散寒 风寒顽痹


功 效


秦艽、香附、羌活、 川芎、没药、地龙、 地鳖虫、马钱子
祛风除湿 风湿侵袭 活血化瘀 瘀血阻络
五灵脂、桃仁、红花、 通络止痛 熟地、山药、枸杞、 枣皮、川牛膝、鹿角 胶、龟板胶、菟丝子 补肝益肾 肝肾亏虚 强筋健骨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左归 丸
方名 三痹 汤


功 效


人参、黄芪、白术、 当归、川芎、白芍、 茯苓、甘草、桂心、 防己、防风、乌头、 细辛、生姜、大枣
益气养血 气血两虚 祛风除湿 寒湿凝滞 散寒止痛 手足拘挛
独活 寄生 汤
独活、秦艽、防风、 祛风除湿 风寒湿痹 桂枝、细辛、寄生、 益气养血 气血两虚 杜仲、淮牛膝、白芍、 强筋健骨 肝肾不足 川芎、当归、熟地、 茯苓、人参、炙甘草
方名 宣痹 汤


功 效 清热除湿 宣痹止痛


防己、杏仁、滑石、 连翘、山栀、薏仁、 半夏、晚蚕砂、赤小 豆、姜黄、海桐皮 羌活、防风、柴胡、 蒿苯、独活、茯苓、 泽泻、猪苓、黄芪、 炙草、陈皮、黄柏、 黄连、苍术、升麻、 川芎
三、常用祛风除湿中草药
药名 桑枝 丝瓜络 老鹳草 乌稍蛇 寻骨风 性味 苦平 甘平 辛苦平 甘平 苦平 功能 祛风通络 通利关节 祛风通络 行气活血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主治 风湿诸痛 手足拘挛 风湿痹痛 乳汁不通 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风湿顽痹 痉挛抽搐 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 用量 10-30 6-15 10-30 6-15 10-15
六、常用风湿病代表方
方 名 组 成 功 效 应 用
防 防风、秦艽、寻骨风、 风 追地风、当归、赤苓、 汤 羌活、桂枝、灵仙
祛风除湿 风湿侵袭 通络止痛
蠲 羌活、独活、桂枝、秦 祛风除湿 寒湿浸淫 痹 艽、当归、川芎、木香、 散寒止痛 肾阳虚衰 汤 乳香、附子、地龙、鹿 温肾壮阳 茸、自然铜
方名 身痛 逐瘀 汤
九香虫 (蜣螂虫)
咸温
五、常用风湿病中药的现代研究
作用
抗炎
药物
木瓜、青风藤、秦 艽、川乌、草乌、 汉防已、刺五加、 白花蛇、苡仁、怀 牛膝、杜仲、雷公 藤、昆明山海棠
机理
1)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2)降低毛血细管通透性 3)扩张微血管,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 4)提高吞噬细胞功能
抗变 态反 应
秦艽、汉防己、细 1)抗过敏介质释放。 辛、桂枝、青风藤、 2)抗组织胺、抗乙酰胆碱 蚕砂、雷公藤、昆 3)抑制补体活性 明山海棠、地肤子、 4)抗过敏性休克 重楼
咸微寒
通经下乳 乳汁不通 研末1-1.5g 咸寒(有 破血逐瘀 瘀血痹阻
小毒)
续筋接骨 筋伤骨折
药名 虻虫
性味 苦微寒
(有小毒)
功能
主治
用量 1-1.5 研末0.3 1.5-3
破血逐瘀 瘀滞疼痛 散结消肿 癥瘕积聚 破血逐瘀 瘀滞疼痛
水蛭
咸苦平
(有小毒)
散结消癥 癥瘕积聚 研末0.3-0.5 行气止痛 经滞疼痛 温肾助阳 腰膝酸软 5-10 研末1.5-3
应 用 风湿痹征 中风偏瘫 胸痹心痛
风湿痹证 腰腿痛 关节痛 风湿痹痛
方名


功 效
应 用
腰息 白 芷 、 续 断 、 防 风 、 舒筋活络 关节炎 痛胶 五 加 皮 、 杜 仲 、 红 花 、 祛瘀止痛 颈腰椎病 囊 三七、千年健、防己、 祛风除湿 坐骨神经痛 海风藤、草乌等23味
尩痹 生熟地各、附片、骨碎 补肝益肾 冲剂 补、淫羊藿、独活、桂 祛风除湿 枝、防风、蜈蚣、知母、 温经通络 皂角刺、羊胫骨、白芍、 活血止痛 红花、灵仙、伸筋草、 补骨脂等 风湿痹证 肝肾两虚 阳气不足
用量 6-15 10-15 6-15 6-12 10-15
祛风除湿 风湿顽痹 10-12 消肿止痛 顽癣皮疹 (带皮全根
煎服)
药名 木瓜
性味 酸温
功能 舒筋活络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祛风燥湿 通络止痛
主治 风湿痹痛 风湿痹痛
用量 6-12 6-15
伸筋草 苦辛温
威灵仙
用量 5-15
10-15
鸡血藤 五加皮
苦甘 微温 辛温
10-15 10-15
狗脊
苦甘温
10-15
药名 独活
性味 辛苦温
功能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祛风除湿 和胃化浊 疏风止痒 散寒除湿 温肾壮阳
主治 风寒湿痹 风寒表证 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风湿痹痛 湿浊内阻 风疹骚痒 风寒湿痹 肾虚阳瘘
药名 桑寄生 牛膝 青风藤 路路通
性味 苦平 苦酸平 苦平 辛苦平
功能 祛风除湿 滋补肝肾 强筋健骨 活血祛瘀 祛风除湿 利水渗湿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利湿下乳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主治 筋骨痹痛 腰膝酸软 筋骨痹痛 腰膝酸软 风湿痹痛 水肿脚气 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 乳汁不下 风湿痹痛
用量 10-30 6-15 9-15 6-10
薏苡仁、白术、茯苓、 泽泻、陈皮、防己、 羌活、五加皮、苍术、 木瓜、防风 苍术、黄柏、生石膏、 知母、桑枝、薏芥仁、 萆薢、川牛膝、赤芍、 秦艽
清热除湿 白虎四妙 (热重) 通络止痛 汤
热痹
治剂 代表方 药 物 气血两虚 益气养血 八珍汤 黄芪、当归、熟地、白芍、 祛风通络 黄芪桂 川芎、党参、白术、茯苓、 枝五物 桂枝、鸡血藤 汤
作用 药物 机理 镇静 杜仲、桑寄生、乌头、 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 薏苡仁 镇痛 独活、玄胡、汉防己、 1)抑制痛觉中枢 青风藤、乌头、细辛 2)对末稍神经有麻醉作用 改善 乌头、汉防己、桂枝、 扩张周围血管 循环 细辛、络石藤、桑寄 生、牛膝、杜仲 桂枝、桑枝、羌活、 有抗凝作用,降低血液粘 独活、秦艽、威灵仙、 滞度 络石藤、乌头、千年 健、白花蛇、牛膝、 狗脊、续断、雷公藤、 昆明山海棠
风寒湿痹 气阳不足 阴血两虚 经络闭阻
方名 组 成 功 效 祛风止痛 大活 红参、白术、当归、龟甲、 洛丸 乳香、没药、麝香、冰片、 除湿豁痰 制草乌、防风、蕲蛇、乌 舒舒活络 梢蛇、天麻、全蝎、豆蔻、 广藿香、人工牛黄、威仙 等(48味) 万通 川乌、草乌、马线子、麻 祛风散寒 筋骨 黄、桂枝、红参、乌梢蛇、 通络止痛 片 牛膝、鹿茸、续断、细辛、 刺五加等(25味)盖 小活 胆南星、川乌、草乌、地 湿经活络 络丸 龙、乳香、没药 搜风除湿 祛痰逐瘀
类别
肝肾亏损 滋肾补肝 蠲痹汤 当归、牛膝、川断、杜仲、
狗脊、姜黄、仙灵脾、鹿 角胶、秦艽、独活、寄生、 羌活、防风、细辛、白芍、 黄芪 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 固真汤 附子、 肉桂、人参、白术、 山药、茯苓、枣皮、当归、 熟地、杜仲 祛风胜湿
类别
治剂
代表方


血瘀脉滞 活血化瘀 身痛逐 桃红、红花、川芎、 通络止痛 瘀汤 归尾、威灵仙、黄 芪、桂枝、羌活、 独活、地龙 痰湿阻滞 燥湿化痰 二陈蠲 陈皮、茯苓、法夏、 活血通络 痹汤 羌活、独活、桂枝、 秦艽、当归、川芎、 海风藤、桑枝、乳 香、木香、赤芍、 丹参
辛温
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 风湿痹痛 筋骨作痛
6-15
松节
苦温
10-15
药名 千年健
性味 辛苦温
鹿衔草
甘苦温
功能 祛风除湿 强筋健骨 止痛消肿 祛风除湿 强筋健骨 温经止血 舒筋活络 补血行血 祛风除湿 强筋健骨 利水消肿 祛风除湿 滋肾补肝
主治 风湿痹痛 筋骨痿软 拘挛麻木 风湿痹痛 腰膝无力 崩漏下血 风湿痹痛 筋骨麻木 风寒湿痹 腰膝酸软 水肿麻木 筋骨痹痛 腰膝酸软
二、风湿病的分型论治
类别 行痹 治剂 祛风除湿 代表方 治风汤 药 物 防风、当归、葛 根、秦艽、羌活、 桂枝、海风藤、 豨签草、全虫 川草乌、麻黄、 桂枝、白芍、黄 芪、当归、细辛、 千年健、茯苓
(风疏风通络
类别 着痹
治剂
代表方


化湿祛风 薏苡仁汤 (湿盛) 通络止痛
方名


功 效 清热除湿 活血通络
应 用 风湿痹证 湿热阻络
湿热痹 防风、防己、地龙、 冲剂 萆薢、苍术、黄柏、 苡仁、川牛膝、威灵 仙、连翘、银花藤等
风湿马 马钱子、僵蚕、全蝎、 祛风除湿 坐骨神经痛 钱片 麻黄、没药、乳香、 活络止痛 腰腿痛 苍术、牛膝、甘草 四藤片 海风藤、石南藤、忍 冬藤、穿根藤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各种痹证
海桐皮
苦平
6-15
药名 络石藤 豨签草 秦艽 防已 穿山龙 雷公藤 (断肠草)
性味 苦微寒 辛苦微寒 辛苦微寒 苦辛寒 苦微寒 苦辛寒 有大毒
功能 主治 祛风通络 风湿热痹 凉血消肿 筋脉拘挛 祛风除湿 风湿痹痛 通络止痛 中风偏瘫 祛风除湿 风湿疼痛 退虚热 骨蒸潮热 祛风除湿 风湿痹痛 利湿止痛 水肿脚气 祛风除湿 风湿热痹 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
(火把花) (有剧毒, 续筋接骨
风湿痹痛 全草30g
蕲蛇 (白花蛇)
苦咸温
(有毒, 血液毒、 神经毒)
祛风除湿 温经通络 定惊止痉 搜风止痒
煎汤 3-10g 研末 1-1.5g
四、常用搜风剔邪、蠲痹通络虫类药 常用搜风剔邪、 邪气久羁、深入骨髓、气血凝滞,以致用草木之 品无效之时,往往选用具有较强钻透搜剔之功的虫类 药,以达搜风剔邪、蠲痹通络之效。 药名 僵蚕 全蝎 蜈蚣 性味 咸辛平 辛平 有毒 辛温 有毒 功能 息风散结 化痰定惊 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 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 主治 惊痫抽搐 口眼歪斜 痉挛抽搐 风湿顽痹 痉挛抽搐 风湿顽痹 用量 煎汤3-10g 研末1-1.5g 煎汤2-5g 研末0.5-1g 煎服1-3g 研末0.5-1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