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摘要】目的讨论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 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关键词】淋巴瘤检查 PET CT 应用表现一淋巴结病变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HD有70%~80%累及纵隔淋巴结,主要为血管前间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次为肺门、隆突下等,极少累及后纵隔。
PET/CT可显示肿大或融合的淋巴结团块,有活性或有坏死区。
孤立性淋巴结肿的诊断较困难,如发现有>lcm淋巴结可视为异常,但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NHL胸部受累与HD相仿,后纵隔淋巴结受累多在NHL出现,HD少见。
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受累,PET/ CT可表现为单个或分散的淋巴结肿,也可表现为相邻的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或肿大淋巴结融合成较大的肿块。
周围结构模糊不清,血管模糊移位。
肠系膜淋巴结受累不论大小如何PET/CT都易于识别。
累及肠系膜淋巴结的50%为NHL,HD仅占5%。
脏器周围淋巴结肿,如肝门、脾门、胰周等,PET/CT能显示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及相应并发症。
颈部淋巴结受累,PET/CT能清楚显示其大小、范围以及对相邻脏器血管的推挤、包埋等。
二脏器浸润肝、脾脏:尸检分期结果显示,HD30%~40%有肝脾受累,在NHL中,只有肝脏而无脾脏受侵,且肝受侵比HD多见。
肝脏、脾脏PET/CT可示肝脾内低密度灶,肝脾弥漫性肿大,其内呈放射性核素高摄取。
胃肠道:尸检报告半数以上淋巴瘤累及胃肠道,以胃最多,80%为NHL。
胃浸润时,胃壁显著增厚,可直接浸润到大网膜,可见不规则的“网膜饼”样肿块,病灶处呈放射性核素浓聚。
PETCT在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估及复发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PET /CT 中心(周克);四川省军区国防医院门诊部(王旭春)PET /CT 在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估及复发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周克,王旭春[摘要]目的探讨PET /CT 用于恶性淋巴瘤的疗效预测、评估及复发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7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男性51例,女性27例,年龄17 74岁,均行4 6疗程化疗或化疗加局部放疗。
均分别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行18F -FDG 全身PET /CT 扫描检查2 6次,对PET 、CT 及PET /CT 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本组78例中,16例治疗过程中用18F -FDG PET /CT 监测发现疗效不佳,更换了治疗方案。
PET /CT 图像标准化摄取值(SUV 值)呈阳性的43例中,39例为肿瘤残存或复发,4例为炎症;SUV 值呈阴性的35例中,3例复发。
本组疗效:完全缓解(CR )36例;部分缓解(PR )21例;稳定(SD )8例:进展(PD )13例。
结论18F -FDG PET /CT 在性淋巴瘤早期疗效预测、疗效评估及残留肿块的性质鉴别、预后及生存率评估等方面,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18F -FDG ;PET /CT 中图分类号R 7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188(2013)01-0048-03doi :10.3969/j.issn.1004-0188.2013.01.015Clinical value of PET /CT in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on malignant lymphoma and diagnosis of recurrence Zhou Ke 1,Wang Xuchun 21.PET /CT Center ,General Hospital of Chengdu Military Command ,Chengdu ,Sichuan ,610083,China ;2.Outpatient Clinic ,National Defense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ial Military Command ,Chengdu ,Sichuan ,610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ET /CT in th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on malignant lymphoma and in the diagnosis of recurrence.MethodsSeventy eight patients ,who were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malignant lymphoma (51male and 27female ones aged from 17to 74years old ),were selected and received the chem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plus local radiotherapy for 4to 6course of treatment.They received the examination by whole -body 18F -FDG PET /CTscanning two to six tim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treatment.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made in their PET ,CT ,and PET /CTimages.ResultsAmong the 78cases ,the curative effects in 16ones were identified poor by the18F -FDG PET /CT monitoring duringthe treatment ,and then their therapeutic schedule was changed.In 43cases ,the standard uptake values (SUV )of the PET /CT images were positive ;in 39ones ,there were residual tumor or recurrence ;there were 4cases of inflammation ;in 35ones ,the SUVs were negative ,and there were 3cases of recurrence.The results showed complete relief (CR )in 36cases ,partial relief (PR )in 21ones ,stable disease (SD )in 8ones ,and progressing disease (PD )in 13ones.Conclusion 18F -FDG PET /CT has a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in th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arly curative effects on malignant lymphoma and the identification ,prognosis ,and the survivalrate evaluation of the residual tumor.[Key words ]malignant lymphoma ;18F -FDG ;PET /CT影响恶性淋巴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全身症状等。
18F-FDG PET或PET/CT显像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R seJ 最 近 报 道 的 l ek 1  ̄ 2 X 5个 (2 7 3例 患 者 ) 于 淋 巴 瘤 关 P T F G 显 像 结 果 进 行 总 结 .E D 显 像 的 敏 感 性 为 E D PT FG 7 %~ 0 % . 异 性 为 6 %~ 0 % , 性 预 测 值 8 %~ 0 % 。 l l0 特 9 10 阴 0 10 与 之 对 应 的 C 的 特 异 性 和 阳性 预 测 值 (P 很 低 , 别 是 T P V) 分 4 3 %和 l%~ 0 F r 1 析 了 3 %~ 1 9 6 %。 u山p 分 7例 病 理 学 诊 断 为 儿 童
型 淋 巴瘤 患 者 的 P T F G 显像 ,传 统 的 方 法 显 像 (o vn E D C n e— tn li gn o at sCMs P T CMs的融 合 图像 ,评 i a maigm d li . I ) E — I o ie 和
价 三 者对 H 分 期 的 作 用 。 结 果 显 示 , I sP T以及 P T D CM .E E— CMs的融 合 图 像 对 隔 膜 上 和 隔 膜 下 淋 巴结 区 的 诊 断 的 准 确 I 性 分 别 为 8 % ,9 ,7 6 8 % 9 %和 9 % ,4 ,8 ,对 淋 巴结 区 外 4 9% 9% 的诊 断 的准 确 性 分 别 为 9 % ,6 ,0 %。证 明 P T CMs 6 9% 10 E - I 的 融合 图像 对 淋 巴瘤 的诊 断 准 确 性 更 高 。 H ra dz Maae ̄ 别 对 4 en ne— rvr分 4 J 7例 最 近 诊 断 为 淋 巴瘤 病 人 的 P TC E /T显 像 和 单 独 P T、T显 像 进 行 比较 ,结 果 P T E C E/ C T使 l 例 病 人 ( H = 0 H = ) 的 分 期 提 高 ( = .1 ) 1 N L 1, D I P0 2, 0 P TC E /T显 像 对 结 节 的敏 感 性 和 对 结 外 病 灶 探 测 的 敏 感 性 明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03
PET-CT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 用
淋巴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较强的恶性肿瘤,不同患者的病理类型 、疾病分期和预后差异较大。PET-CT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和 功能代谢信息,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侵 犯范围,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根据PET-CT的结果,医生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生长速 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计划,提 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准确诊断
PET-CT能够准确检测淋巴 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 况,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 确的治疗计划。
监测疗效
通过PET-CT的复查,可以 监测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 治愈率。
预后评估
PET-CT的检查结果可以预 测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情况, 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康复 计划。
PET-CT在淋巴瘤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ET-CT 的图像质量和准确性将得到进一 步提升,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临床应用拓展
未来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将进一步拓展,例如用于淋巴瘤 的早期筛查、微小残留病灶检测
等方面。
个性化治疗
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 学科研究成果,PET-CT有望在 淋巴瘤的个性化治疗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
流行病学调查
PET-CT在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大规模的人群调查,了解淋巴瘤的发病 情况、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淋巴瘤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试验
PET-CT在临床试验中可以帮助评估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更 好的治疗效果。
PET-CT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PET-CT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PET-CT是一种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在肿瘤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将探讨PET-CT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首先,PET-CT在肿瘤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PET-CT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它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代谢活性、生物学特征以及组织学特征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病变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PET-CT可以显示恶性病变在代谢活性上的显著增强,从而与良性病变进行区分。
其次,PET-CT在肿瘤分期和评估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分布情况,PET-CT可以对肿瘤的分期和预后进行评估。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PET-CT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PET-CT图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体积变化、代谢活性的改变等,进而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此外,PET-CT还可以用于引导肿瘤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通过术前的PET-CT检查,可以精确定位肿瘤病变的位置、范围和代谢活性,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同时,PET-CT还可以用于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通过准确显示肿瘤位置和代谢活性,PET-CT可以帮助放射科医生确定治疗的目标区域和剂量分配,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度和疗效。
此外,PET-CT还可以用于评估放疗后复发或复发判断。
对于接受过手术或放疗治疗的患者,PET-CT可以用于监测疗效和评估治疗后复发的风险。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PET-CT图像,可以及早发现复发病灶,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总之,PET-CT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它提供了关于肿瘤代谢活性、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信息,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估,引导手术治疗和放疗治疗,以及复发监测和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PET-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

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高志宏;郭明涛【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17(000)018【摘要】目的:分析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效果。
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30例淋巴瘤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2年4月—2017年4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
对照组在治疗后予以PET-CT 显像,研究组在治疗前后均予以PET-CT显像。
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显像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疗效(46.7%)比较,研究组的(86.7%)较高,优势突出,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SUVmax平均值远比治疗后的高,差异突出,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UVmax 平均值远比对照组治疗后的高,差异突出,P<0.05。
结论: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予以PET-CT检查,可有效提高化疗效果,判断残余的病灶是否复发,为临床医师诊断患者疾病提供一定的可靠依据,进一步保证化疗、放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总页数】3页(P102-104)【作者】高志宏;郭明涛【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CT-MR 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1【相关文献】1.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杨明;李毅红;丛粮;顾倩2.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J], 刘太峰3.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 [J], 高志宏;郭明涛4.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采用PET-CT对效果和预后的价值诊断 [J], 刘宏伟; 赵泽雨; 王涛5.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及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关系 [J], 刁玉竹;洪成雨;赵英杰;赵鹏;郑建;李婷;李晓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2. Contrast-enhanced CT when used at staging or restaging should ideally occur during single visit combined with PET-CT, if not already performed; baseline findings will determine whether contrastenhanced PET-CT or lower-dose unenhanced PET-CT will suffice for additional imaging examinations (type 2)
举例:治疗前
治疗后:2分
Example of score 2: residual uptake of intensity < mediastinal blood pool in lymph nodes in left axilla (arrow).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 in lymph nodes was 1.2; SUVmax in mediastinal blood pool was 1.7.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作者:刘太峰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26期[摘要] 目的研究PET—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8F—FDGPET—CT结果,其中4例为治疗前后均进行了PET—CT显像,另外20例为治疗后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检查结果,判定治疗效果。
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有不同程度好转,5例有逆转,另有1例原发部位好转,但有其他脏器及淋巴结浸润(进展)。
结论 PET—CT检查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敏感、准确,对于继续治疗或二次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淋巴瘤;PET—CT;恶性淋巴瘤;应用[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11—02淋巴瘤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种实体瘤。
它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器官。
淋巴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判定一直缺乏敏感、准确的方法和依据,本文就近期24例恶性淋巴瘤治疗后患者应用18F—FDGPET显像作出的影像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恶性肿瘤患者24例,均经病理学及细胞学确诊为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D)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7例,男13例,女11例,其中发生于颈部淋巴结6例、纵隔淋巴结6例、鼻咽部1例、鼻腔2例、腮腺1例、扁桃体1例、颈胸段椎管内2例、胃2例、肝脏1例、两肾两附件区1例、后腹膜1例。
1.2 方法按照淋巴瘤的发生部位采用手术治疗、化疗、放化疗等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后行18F—FDGPET—CT全身检查。
18F—FDG由南京军区总院PET中心CTI回旋加速器及FDG合成模块生产,放化纯>95%,无菌、无热源,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
仪器为GE Discovery STPET/CT仪。
24例患者均禁食6 h以上,按体重7.4 MBq/kg静脉注射18F—FDG,静卧休息60 min后,进行全身PET/CT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华逢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1990-1991年),随着PET从学院性研究步入临床研究阶段并进行了第一例肿瘤全身显像;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了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FDG)的临床应用;1999年美国健康卫生财政管理局(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 HCFA )将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 HL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的诊断、分期及再分期的1S F-FDG PET检查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2000年3月FDA批准了 FDG PET运用于肿瘤及怀疑肿瘤的病人,揭开了 FDG PET在肿瘤学以及血液病肿瘤的临床应用。
2001 年PET/CT的临床应用,加速了 PET肿瘤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程。
本章以淋巴瘤为主,结合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的变化说明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1. PE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NCCN变更曲2007年版NCCN的NHL临床实践指南中,当怀疑NHL发生组织学转化时,选用PET扫描或者在无法做PET时用67Ga加倍剂量的延迟显像扫描(二维和SPECT 代替),就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PET也是非必要的,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推荐应用的;而2009年版中用PET/CT取代了 PET,取消了对67Ga 及SPECT的认可;由于采用FDG PET检查结果,使重新修订的疗效评价标准删除了既往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uncertain, CRu),根据这部分病例的残余组织FDG的摄取与否,相应地归入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标准内。
在2009年版NCCN中,将NHL的亚型是否需要行PET (/CT)检查分为3 个层次,如下:对所选病例PET/CT有价值型:滤泡型淋巴瘤(1・2级),但当考虑疾病进展时应该行组织活检或者FDGPET;胃外MALT淋巴瘤(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带淋巴瘤;脾边缘带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皮肤型), 治疗结束后PET/CT评价疗效及随访;蕈样霉菌病及赛塞里综合征(Mycosis Fungoides/Sezary Syndrome), T2期以上、大细胞转化型或亲毛囊性罩样霉菌病,有肿大淋巴结或实验室检查异常者。
在特定惜况下PET/CT有价值型:套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瘤。
PET/CT必须检查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前,治疗结束后PET/CT 阳性者改变治疗方案前需要活检,I期及I【期在放疗结束至少8周后(最佳时间尚不清楚)行PET/CT:III期及IV期在化疗3-4疗程后复查PET/CT,所有治疗结束后再次PET/CT,如果阳性需要更改治疗方案需要再次活检。
艾滋病相关的B 细胞淋巴瘤。
2009年版NCCN中,HL的诊断PET/CT完全取代了PET,且已行PET/CT 后相应部位不需再行诊断性CT检查。
PET的疗效评价部分取消了CRuo PET可用于分期、再分期以及随访HL。
标准化疗2・4疗程中PET检查是预后的敬感指标,且是评价ABVD化疗方案很好的独立预后因素。
2008年版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NCCN临床指南中,原发性神经系统的淋巴瘤应考虑体部PET,以取代CT、骨髄穿刺以及睾丸超声检查。
2.P ET对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是否为淋巴瘤及其组织学类型,即淋巴瘤的肯定(病理)诊断;二是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确定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圉,即所累及的淋巴结及结外器官,确定其临床分期,以制订临床治疗方案。
PET/CT对于比较典型的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山于FDG属于肿瘤非特异度显像剂,对肿瘤的诊断灵敏度较高,但阳性者不能鉴别其肿瘤类型是为何类肿瘤。
对于发热待查而临床无明确病变、难以确诊的病例,FDG FET可作为筛查淋巴瘤的方法,初步明确体内是否有病变存在,以排除淋巴瘤,或有异常病变为活检提供定位信息。
因为淋巴瘤的大多亚型FDG都是高摄取,且正常组织摄取FDG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淋巴瘤来说FDG是一种很好的显像剂,但是感染和炎症的FDG也是高摄取,所以FDG敬感度高而肿瘤特异度差。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可不摄取FDG, MALT 可摄取或不摄取FDG,也有不摄取FDG的HL文献报道。
对于原发于淋巴结的病变,需要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炎症或感染(如淋巴结结核)、结节病相鉴别,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假阳性。
炎症发生时,炎性反应细胞如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可有FDG的摄取:治疗后山于胸腺的增生也可导致假阳性。
另外弓形体、结核杆菌、真菌等感染以及结外器官肉瘤样变都可导致假阳性, 治疗后骨髄反应性改变也会混淆病变的鉴别。
黏膜相关性淋巴瘤(MALT)、部分小于lcm的病变(特别是低度恶性淋巴瘤)可岀现FDG PET的假阴性。
结外器官的淋巴瘤还需要于相应器官的原发肿瘤相鉴别。
FDG PET显像有时颈部会出现肌肉、棕色脂肪的显影,多为双侧对称,也可不对称。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借助PET与CT的融合图像仔细鉴别,如与病变淋巴结鉴别困难,可择日重新进行PET扫描,避免误诊。
3.分期及再分期L1前国内外公认的淋巴瘤分期标准llll970年Ann Arbor会议所推荐的临床分期法,1989年Cotswolds会议加以修订的四期标准。
山于影像学方法如CT、MRI、 PET及PET/CT尚未得到或在临床初期阶段,制定分期标准时并没有参照相关影像学的基础,显然,分期没有考虑病变淋巴结部位及数LI,而这是决定治疗决策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在淋巴瘤分期、再分期中,PET显像一次可得到全身功能信息,比传统分期方法多次、反复检查更准确且更具有经济效益性,PET显像使36% (4/11) NHL 病人的分期得到调整,其中上调27% (3/11),下调9% (l/ll)o Hutchings等对HL分期表明,PET检查使19%分期上调、熬分期下调,9%的治疗方案改变;而PET/CT 相应为17%. 5%和7%o PET和PET/CT在评价淋巴结(PET、PET/CT为92%, CT 为83%)及器官累及(PET为86%. PET/CT为73%, CT为37%)的灵墩度要优于单独CT;但PET淋巴结的假阳性要高于CT、PET/CTo一项META分析表明,从病人角度分析,FDG PET对淋巴瘤(主要为DBLCL、HL 以及滤泡性淋巴瘤)的灵墩度为90. 3%>特异度为91. 1%;总灵墩度为90. 9% (95% 可信区间为88.0-93.4%)>假阳性率为10. 3% (95% CI为7. 4-13. 8%);最大联合灵敬度和特异度为87. 8% (95%可信区间为85. 0-90. 7%)。
从病变数U角度分析, 总灵敬度为93. 6%(93%可信区间为93.9-97.0%)>假阳性率为1. 0% (95% CI 为0.6-1. 3%);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5. 6% (95%可信区间为93. 1-98. 1%) o在 HL和侵袭性NHL中,采用低剂量、非增强CT 扫描的PET/CT检查在累及的淋巴结及器官方面的灵敬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常规增强型CT。
如果CT扫描时静脉注射造影剂与不增强比较,可增加对肝脏和脾脏病变的准确性;有报道认为低剂量PET/CT (80mAs)扫描与增强的高剂量PET/CT (300mAs)对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瘤的分期无明显差异。
诚然,高剂量或增强型CT 扫描时CT的图像质量较好,病变与血管之间的边界分辨明确,PET/CT的对淋巴瘤的分期比单独PET或CT临床应用更具有优势。
Kwee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CT对淋巴瘤分期及再分期灵敬度及特异度较为有限。
FDG PET/CT要在灵敬度及特异度都要优于FDG PET及CT。
这也是PET/CT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的趋势。
4.疗效评价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导致对治疗反应的不一致性,诸如肿瘤生长周期、体积、氧合作用、肿瘤组织不均一性、肿瘤耐药性的存在以及对肿瘤放化疗反应不同等。
如何在治疗早期或治疗过程中了解肿瘤的抗药性或对治疗不灵敬度的存在,以便尽早更改治疗方案,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重要价值,尤其对高度恶性肿瘤病人能增加其生存率。
Romer等研究FDG PET在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早期预测淋巴瘤对治疗是否有反应。
对11例淋巴瘤病人进行动态FDGPET研究,包括化疗前、化疗后1周(7 天)及6周(42天)各行一次PET检查,肿瘤标准摄取值(SUV)、肿瘤FDG代谢率(metabolic rate of FDG in tumor, MRFDG)比较结果显示:化疗后1周肿瘤SUV值下降60%,化疗2周至6周SUV值会进一步减少42%,与化疗前相比FDG的摄取共降低了 79%; MRFDG治疗后1周下降67%, 2周至6周进一步下降71%,共下降89%。
统计表明,化疗前与化疗后1周、化疗后1周与化疗后6周的SUV 值、MRFDG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 001),但FDG摄取减少量与化疗前SUV值以及MRFDG无关,与病人年龄及肿瘤分期亦无相关性。
FDG的随访16.0 ± 4.2月,54%的病人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综合分析,1周、6周的FDG摄取参数与临床预后有相关性。
1周时,获得长时间缓解者MRFDG要明显低于复发者(p <0. 045),分别为1. 46±0. 75mg/(100mL*min) % 2. 70±l. 10 mg/(100mL*min);而此时两者SUV最大值、平均SUV值的差异无显著性。
6周时,完全缓解者MRFDG 为0.24 ± 0.22mg/(100mL*min),而有复发者MRFDG 为 1. 15 ± 0. 62mg/(100mL*min), 40.018:此时两者SUV最大值与平均SUV值的差异有显著意义3分别为0. 018、0. 029) o表明PET能早期即化疗后7天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预测。
一项META分析表明,PET鉴别HL残余肿瘤组织的总灵敬度为 84% (95% CI 为 71-92%).总特异度为 90% (95% CI 为 84-94%) ; PET 鉴别NHL残余肿瘤组织的总灵敏度为72% (95% CI为61-82%)、总特异度为100% (95% CI 为 94-100%) o放化疗可导致肿瘤周围组织水肿、纤维化和坏死,因此准确鉴别肿瘤治疗后和/或复发及放化疗损伤,对于进一步治疗计划的制定是极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