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语 语 法 常 识
汉_语_拼_音_知_识_点

汉语拼音知识点重要的知识点,我黑体加粗了1、掌握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z c s y w(2)韵母:①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②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特殊韵母)③鼻韵母(9个):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3)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直接读出来,直接给汉字注音)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yin yun yuan ying2、掌握拼读方法,能够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1)两拼音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gòu zào láng bèi qūgǎn hóng qí构造狼狈驱赶红旗(2)三拼音节: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连读很便当。
Piào liang qiǎo miào xiǎo jiàng biānjiāng漂亮巧妙小将边疆4、读准声调。
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叫声调,它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重要,有区别字义的作用。
相同音节标上不同的声调就会产生不同的读音,也同时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bāo(包)báo(雹)bǎo(饱)bào (抱)。
普通话只有四种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下声(),它们的读法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5、读记标调口诀。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可记口诀:有a在,把帽戴。
没a在,找o、e。
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i上标调不写点,遇上轻声不标调。
如:休会(xiūhuì)。
6、认识隔音符号的作用和用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

②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③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如“越说越快”“有说有笑”。“没有(没)”既是动词又是副词,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否定动作或性状存在时是副词。“白、老、净、怪”等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
6. 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语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可由短语或词组成。
实词——形容词
1. 形容词的意义:表示性质、状态等
2. 形容词的种类:性质形容词——软、硬、酸、甜、远、近
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火热、血红、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
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唯谓形容词——陋、盎然、昏沉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①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作补语;
④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形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单音节——AA 或 AA的、 AA儿;双音节——AABB,AABB(的),AABB(儿);A里AB式
汉语言文字知识问答题目

语言文字知识问答题目(一)问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由哪位国家领导人签发公布?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哪年哪月哪日起施行?3.请说出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的全称。
4.国家普通话水平分几级几等?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几级几等以上?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应不能低于多少分?7.教育部、国家语委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几级几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几级几等?语音教师不低于几级几等?8.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哪年哪月哪日成立的?9.现任国家语委主任是谁?10.现任自治区语委主任是谁?1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的公务用语用字是什么语言文字?“下班铃响了,商量工作的会议可以用方言了”对吗?1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做到哪“三个有利于”?13.我国多部法律都规定推广普通话,请说出其中3部法律。
14.1992年以后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12字方针是什么?15.推广普通话的4个重点领域是什么?16.我国哪一部法律写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7.我国哪部法律写明“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18.中共中央印发的什么重要文件(注:什么“纲要”)中写明“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19.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由哪一级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颁发?20.国务院规定每年9月第三周定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今年的全国推普周是第几届?2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有4种情形可以保留或者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请说出其中两种情形。
2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有6种情形可以使用方言,请说出其中两种情形。
23.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什么语言文字?2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5种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汉语言语音必背知识点总结

汉语言语音必背知识点总结汉语言语音必背知识点总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正确掌握汉语的语音规律对于准确表达和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汉语语音学中的必背知识点,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语音。
一、声母声母是音节中出现在元音前面的辅音。
汉语中的声母有21个,包括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其中有的声母在其他语言中没有,如zh、ch、sh、r等。
关于声母的发音,需要注意声带的振动和舌位的准确调整。
二、韵母韵母是音节中的元音部分。
汉语的韵母有16个,包括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
在汉语中,有的韵母是单独出现的,如a、o、e等;有的韵母是由元音+i、u或ü组成的,如ai、ou等;还有的韵母是由元音+声母组成,如uan、ian等。
三、声调声调在汉语中非常重要,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词义。
汉语中的声调有四个,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是声调不升不降;上声是声调上升;去声是声调下降;入声是声调先降后升。
正确掌握汉语的声调是准确表达的关键。
四、连读和轻声连读是指汉语中相邻的两个词语发音时,尾音和前一个音节的声母或韵母可以连在一起发音。
连读可以使句子流利自然,并且有助于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轻声是汉语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指的是某些字在词语中读音很短,发音弱化。
五、语音变异汉语中存在一些语音变异现象,即同一个音节在不同的语境中发音略有不同。
例如,韵母i在某些情况下发音为yi,某些情况下发音为ii。
这些语音变异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语言环境的熏陶来掌握。
六、外来语音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汉语中也引入了许多外来语。
外来语音的发音可能与汉语的语音规律有所不同,但在日常交流中仍然需要正确发音,以达到准确表达和有效沟通的目的。
古代汉语常用词1086个

古代漢語常用词(1086个)常用词(一) 60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 基础知识简介

目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 (2)现代汉语(上、下) (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 (3)语言学概论 (5)文学概论 (6)古代汉语(上、下) (7)外国文学史(上、下) (8)中西文论史 (9)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10)现代汉语语音研究 (11)文字学 (12)中国古典文献学 (13)语用学概论 (14)语言学方法论 (15)比较文学 (16)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17)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18)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19)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 (19)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 (20)台港文学 (21)影视文学 (21)英美文学名著选读 (22)语言学经典著作选读 (23)中国古代文论经典选读 (25)西方文论经典选读 (25)作家作品专论 (27)文学经典精读 (28)楚辞研究 (29)法律语言学 (29)大众文化 (30)文学与法律 (31)戏剧研究与实践 (32)鲁迅研究 (33)小说艺术研究 (34)涉法影视作品个案分析 (35)中国现当代涉法文学个案分析 (36)文学批评 (36)文学创作与实践 (37)出版物策划与编辑 (38)阅读与写作 (39)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40)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课程编号: 307050424、307050433英文名称: C h i n e s e M o d e r n a n d C o n t e m p o r a r yL i t e r a t u r e(I.I I)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开课学期: 1、2开课单位: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姓名:赵文彤、金莉莉、董燕周学时: 4、3总学时: 114学分: 7课程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内容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是中文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课程,能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文学知识。
本课程通过对作家作品的讲解和大量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对文学的感受能力,为进入到文学研究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语文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通用)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供大家阅览!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一、填空:1、汉语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20xx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法常识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一、什么是语法?1、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
2、在语言交际中,语法——通不通;逻辑——对不对;修辞——妙不妙。
3、语言的五级单位:(1)词素(语素)<(2)词<(3)短语(词组)<(4)句子<(5)句群二、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1、象形:依物体的轮廓,画成相似的图形的造字法。
用象形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称象形字。
如:山、水、日、月、刀、木2、指事:用简单的符号指明要说的事物。
同样,用指事法造出的字便称指事字。
(1)纯符号指事:一、二、三、四、上、下(2)在象形基础上加指事符号:甘、亦、本、末、刃3、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字合成合体字,单体字的意义会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即合体合意)。
(1)同体会意:炎、焱、林、森、从、众、多、磊、淼、猋、骉、犇(2)异体会意:卡、尖、尘、孬、歪、;休、牧、莫、采4、形声:用一个单体字表示新字的意义范畴,另一个单体字比况新字的读音的造字法。
表意义范畴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比况读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
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结构方式可分为:(1)左形右声:潇、聆、把、靶、粳、赈(2)右形左声:郊、鹏、期、功、飘、鹅(3)上形下声:震、菜、莲、宇、简、蒂(4)下形上声:怒、忍、婆、赏、盆、裘(5)外形内声:圆、囿、固、裹、衷、闾(6)内形外声:闷、闻、辩、辨、辫、瓣(7)形占一角:载、裁、腾、滕、颖、颍(8)声占一角:庖、述、房、病、旗、遒5、假借:借用已有字中读音相同的来表示尚无法造出的新概念。
如:借用“易”(象形字,“蜥蜴”的意思)来表示“难易”的“易”。
6、转注:形旁相同的字义互释。
如:“考”与“老”,“颠”与“顶”。
三、词素词素(又称语素)是构词的要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有一定意义的音节,词素不能再分割。
它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根据音节分:(一)单音节语素:山、水、白、天、你、走(二)复音节语素:蟋蟀(再分就只有语音,没有语义了)、坎坷、参差、苍茫、纷纷、悄悄、奥林匹克、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四、词词是有固定的语音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
(一)词的结构分类:1、单纯词:有一个词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1)单音词: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古汉语中单音词占多数。
如:山、水、马、羊。
(2)复音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A:连绵词:由一个双音节语素构成的词。
a双声词: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坎坷、崎岖、嘹亮、参差b叠韵词: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苍茫、玫瑰、蜿蜒、缠绵c其他词:非双声叠韵的连绵词:逶迤、磅礴、月季、杜鹃B:叠音词:同音节重叠:悄悄、纷纷、猩猩、惺惺C:音译词: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单纯词:吨、雷达、咖啡、沙发、摩托、模特、布尔什维克、奥林匹克、阿斯匹林2、合成词:两个以上词素组合成的词。
根据词素的意义和结构关系,可分为几类:(1)联合式:语言、人民、斗争、买卖、迟早、忘记(2)偏正式:铁路、火车、飞快、大胆、冰凉、雪白(3)动宾(支配)式:知心、司令、扶手、出席、放心(4)补充式:说服、说明、提高、推广、改善、建成(5)主谓(陈述)式:头疼、眼花、心虚、民主、军用(6)重叠式:妈妈、奶奶、星星、本本、哥哥、妹妹(7)附加式:A前缀+词根:老虎、老鼠、阿姨、阿哥B词根+后缀:——子、儿、头、者、化C词根+中缀:土里土气、古里古怪、来不及、吃得开(二)词的功能类别1、实词(词汇表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具体名词:人、水、山、香烟、牡丹抽象名词:思想、精神、风气、友谊集合名词:布匹、车辆、花卉、马群处所名词:非洲、上海、南京路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左右中、傍边、附近时间名词:早上、昨天、三月、星期五专有名词:长城、鲁迅、黄河、《围城》(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动作行为:走、看、笑、告诉、讨论发展变化:生长、扩大、提高、缩小存现消亡:出现、消失、现成、诞生使令:使、派、让、请、求、禁止、命令趋向:来、去、上、下、过来、出去判断:是心理活动:爱、想、喜欢、思念、讨厌能愿:能、敢、会、应该、可以(3)形容词: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
形状:红、白、大、小、方、圆、正、歪性质:好、坏、冷、热、酸、甜、伟大、勇敢状态:快、慢、安静、熟练、喧闹、陌生区别:小型、慢性、公共、西式如何区别名动形三类词呢?(1)前面+“不”(2)前面+“很”(3)后面+宾语(4)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基数词:一、三、十、百、万、九十九序数词:第一、初三、老五确数:五、八十八概数:二三十、八十多、六十以上(5)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物量词:米、升、亩动量词:次、回、阵现代汉语中,数词和量词常构成数量短语出现。
如:三对、五回、九块、一阵(6)代词:代替名、动、形和数词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们、你们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里指示代词:这(近指)、那(远指)、这里(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肯定否定、语气情态的词。
程度:很、最、极、挺、顶、十分、非常、更、分外、越、稍、略微、几乎、尤其、格外范围: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概、单单、就时间、频率: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一向、从来、总是、始终、永远、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又、也、再三肯定、否定:必、必须、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甭情态、方式:大肆、恣意、特意、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暗暗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8)介词:用在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方位、处所、时间、对象等的词。
在、从、向、比、把、被、对于(9)连词:连接语言单位的词。
和、如果、假如、倘若、虽然、但是(10)助词:帮助语言单位表附加意义或语气的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吧、吗、呢、啊(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啊、哎呀、喂、呸、唉、吆(12)拟声词:摩拟事物声音的词。
啪、呼呼、轰隆隆、砰、哗啦啦、噼里啪啦五、词组(短语):词组是由词组合成的没成为完整句子的语言单位。
(一)词组按结构分类:(1)并列:老师和学生、调查研究、干净整齐(2)偏正:我们的祖国、热烈地讨论、很美丽(3)动宾(支配):歌唱友谊、抒发情感、踢球(4)补充:看得很仔细、漂亮无比(5)主谓(陈述):天下雨、雨淋人、人洗澡(6)介宾:在上海、被他、向西、对于分数(7)“的”字词组:打猎的、唱歌的、见到的、听到的、说的、吃的(8)复指:首都北京、我们大家、大鲨鱼奥尼尔、(9)连动:张嘴就哭、出门上学(10)兼语:让我发言、禁止儿童下河、命令他滚(二)词组的功能类别:1、名词词组:定+名2、动词词组:动+宾;动+补;状+动3、形容词词组:状+形;形+动练习:指出词组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一泻千里、好为人师、笑容可掬、勃然大怒、烟消云散、发号施令、一望无际、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不约而同、千山万水、被别人、总理温家宝、开口大笑、禁止学生中午打球、读书的、在上海六、句子(一)定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并有较大停顿、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完成交际任务的语言单位。
(二)句子的类型1、按结构分:单句和复句。
单句又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复句分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
2、按用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按陈述对象分:主动句、被动句4、按排列顺序分:常序句、倒装句(三)单句1、定义2、句子成分及简易符号3、用简易符号法分析主谓句成分的方法:(1)用“||” 将句子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2)用符号标示主要成分(找句子主干)(3)用符号标示附加成分4、六种成分间关系图通常如下:[句首状语],(定语)的主语||[状语]地谓语得<补语>(定语)的宾语练习: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成分。
1、枫叶红了。
2、十月,香山的枫叶红得像燃起的野火。
3、我去黄山。
4、最近两年,喜欢旅游的我兴奋地去了四次风景绝美的黄山。
5、中午,天热得狗都趴在树阴下伸长舌头喘粗气。
6、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顽强地打退了五次敌人的进攻。
(四)复句1、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合构成的比较复杂的句子。
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在复句中叫分句,常用关联词连接。
分一般(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
2、根据分句间意义和逻辑关系,复句可分为多种类型,并有相应的关联词。
基本类型如下:并列、递进、选择、假设、因果、条件、转折复句的类型第二章文言文语法第一节词法一、实词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原属甲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可以临时用作乙词类,这就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有时也可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用作动词。
如:1、用讫再火令药熔。
(用火烤)2、大楚兴,陈胜王。
(称王)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运行到中午)4、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向西进军)练习: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二月草已芽。
3、左右欲刃相如。
4、驴不胜怒,蹄之。
5、师还,馆于虞。
6、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子房前。
8、(儒者)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10、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二)名词作状语。
如: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像人一样)2、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像蛇一样蜿蜒)3、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畚箕)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当面)6、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
(像对待货物)7、失期,法皆斩,(按法律)8、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向西、向南或南面、西面)9、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10、谨食之,时而献焉。
(到时间)练习:A、指出活用为状语的名词并解释。
1、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
2、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3、(孙)策亦亲戚待之。
4、吾义固不杀人。
5、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6、乡邻之生日蹙。
7、日割月削,以趋于亡。
8、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名词作状语的用法,至今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某些成语和双音词中,成为凝练的结构,填词并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