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培养果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操作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操作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操作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研究物种的遗传特征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进化和变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进行遗传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高中生进行的遗传实验操作。

实验名称:果蝇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特征,了解基因传递规律、遗传变异及其机制。

实验材料和设备:1. 成年果蝇(雌雄各一)2. 培养基(糖和酵母混合)3. 塑料瓶子(用于培养果蝇)4. 显微镜5. 塑料培养皿6. 麻瓜线(用于分隔培养皿)7. 培养皿盖8. 镊子9. 高亮度台灯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条件:将糖和酵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入塑料瓶中,用石油塞密封瓶口,使果蝇能在培养基上产卵,并提供养料。

2. 将培养基的瓶子放在恒温箱中,保持温度在25-28°C之间,这是果蝇繁殖的合适温度。

3. 将成年的雄性和雌性果蝇放入培养瓶中。

4. 观察果蝇产卵情况,一般会在培养基上看到白色的果蝇卵。

如果没有观察到果蝇卵,可以用刷子轻轻撮动瓶底,刺激果蝇产卵。

5. 筛选卵:使用镊子将观察到的果蝇卵放入培养皿中,并利用麻瓜线将培养皿分成小区,避免果蝇幼虫之间的混杂。

6. 培养果蝇幼虫:盖上培养皿盖,并放在适当温度下(如恒温箱)孵化。

观察果蝇幼虫的生长情况。

7. 观察和记录:记录果蝇幼虫在培养皿中的数量、颜色和形态变化。

8. 筛选成虫:当果蝇幼虫变化成熟后,会爬到培养皿边缘附近,蜕皮成为成虫。

使用镊子将成虫分离到单独的培养皿中。

9. 观察和记录:观察成虫的数量、颜色和形态特征,记录下有关数据。

10.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分析果蝇的遗传特征,包括颜色、眼型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将果蝇排出实验室。

2. 对果蝇的处理要轻柔,以免造成损伤。

3. 实验操作中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避免外来干扰。

结论:通过对果蝇的遗传特征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机制。

实验用果蝇饲养及保种注意事项_王彩丽

实验用果蝇饲养及保种注意事项_王彩丽

2009年第44卷第11期生物学通报49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2n=8)为完全变态的双翅目昆虫,具有生活史短、突变型多、染色体数目少、繁殖率高等突出特点,是遗传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也是遗传学研究中经典的模式生物材料。

因此,饲养好果蝇对遗传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将本实验室饲养果蝇和保种方法总结如下。

1果蝇的饲养技术1.2果蝇饲养用具选择果蝇饲养中常使用牛奶瓶、大中型指管或大试管等培养瓶进行饲养。

本实验室以100mL、150mL和250mL锥形瓶、大中型指管做对比实验,并均用纱布包裹棉球作瓶塞培养果蝇。

结果发现250mL的锥形瓶培养的果蝇生活力好,繁殖力强,其产卵多、幼虫大而肥,尤其适合做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观察的实验。

这表明果蝇的生长空间越大,越有利于果蝇繁殖和个体的生长发育。

因此,为了快速更好的培养果蝇,可选用容器较大的器具。

1.2培养基的配制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因此实验室内凡能发酵的基质都可用作果蝇培养基,果蝇常用的培养基有玉米粉、米粉和香蕉培养基[1]。

本实验室选用玉米粉培养基,其配方为:水150mL、琼脂1.5g、蔗糖13g、玉米粉17g、酵母粉1.4g、丙酸1mL,效果较好,且价格便宜。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首先,取应加水量的一半,加入琼脂和蔗糖,煮沸使之充分溶解。

其次,再取应加水量的另一半混合玉米粉,加热调成糊状。

然后,将上述两者混合煮沸。

待稍冷后(50~60℃)加入酵母粉及丙酸,充分调匀,最后分装到经灭菌的培养瓶中。

培养基的厚度一般为2cm。

1.3果蝇的接种为了减少污染,接种最好在无菌操作室进行。

接种前将无菌操作室用紫外灯照射30min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操作时将锥形瓶微侧用瓶底在操作台上轻敲,这样果蝇就会被震落到底部,这时迅速拔出棉塞将2个瓶口对接,新配置的培养基在下方,然后轻拍上方的培养瓶使果蝇落到下方的培养瓶中。

1.4果蝇培养的温度果蝇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果蝇饲养方案

果蝇饲养方案

果蝇饲养方案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果蝇繁殖迅速且易于饲养,是理想的实验材料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果蝇饲养方案。

材料准备:1. 玻璃培养皿/果蝇培养皿2. 石蜡纸3. 酵母粉4. 糖粉5. 酒精6. 黄油7. 成熟的果蝇(交叉一型)饲养步骤:1. 准备果蝇培养皿。

将培养皿内壁用酒精擦拭,然后贴上一层石蜡纸,这样可以防止果蝇沿着容器壁面爬行。

2. 第一层培养基的制备。

将约1克酵母粉和2克糖粉混合均匀,并撒在培养皿底部。

3. 取一只成熟的果蝇,用显微镊子将其转移到培养皿中。

注意,果蝇的数量控制在10-20只,过多会导致竞争加剧,而过少则会减缓繁殖速度。

4. 喂养果蝇。

将一小块黄油放在培养皿的边缘,为果蝇提供额外的营养。

5. 培养基的更换。

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避免过度污染。

6. 温度和湿度控制。

果蝇的适宜温度为22-25摄氏度,湿度可以通过添加少量的水分维持在50-70%之间。

定期检查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观察果蝇:1. 繁殖观察。

果蝇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14天,从卵到成虫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注意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数量、发育和行为等。

2. 实验使用。

果蝇可以用于各种实验,如突变体筛选、发育研究和行为学实验等。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可以进行交配、分离、标记和观察等操作。

饲养注意事项:1. 卫生与消毒。

饲养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培养皿和更换培养基,避免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2. 食物比例。

酵母粉和糖粉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不同目的的实验可能需要不同比例的食物来控制果蝇的发育和繁殖。

3. 温湿度控制。

确保饲养环境的温湿度适宜,以保证果蝇的生长和繁殖。

4. 剔除死亡果蝇。

果蝇死亡后容易滋生细菌,应及时剔除,以免影响到整个培养群体。

总结:通过以上的果蝇饲养方案,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到大量的果蝇个体,并利用其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

实验用果蝇饲养及保种注意事项_王彩丽

实验用果蝇饲养及保种注意事项_王彩丽

2009年第44卷第11期生物学通报49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2n=8)为完全变态的双翅目昆虫,具有生活史短、突变型多、染色体数目少、繁殖率高等突出特点,是遗传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也是遗传学研究中经典的模式生物材料。

因此,饲养好果蝇对遗传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将本实验室饲养果蝇和保种方法总结如下。

1果蝇的饲养技术1.2果蝇饲养用具选择果蝇饲养中常使用牛奶瓶、大中型指管或大试管等培养瓶进行饲养。

本实验室以100mL、150mL和250mL锥形瓶、大中型指管做对比实验,并均用纱布包裹棉球作瓶塞培养果蝇。

结果发现250mL的锥形瓶培养的果蝇生活力好,繁殖力强,其产卵多、幼虫大而肥,尤其适合做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观察的实验。

这表明果蝇的生长空间越大,越有利于果蝇繁殖和个体的生长发育。

因此,为了快速更好的培养果蝇,可选用容器较大的器具。

1.2培养基的配制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因此实验室内凡能发酵的基质都可用作果蝇培养基,果蝇常用的培养基有玉米粉、米粉和香蕉培养基[1]。

本实验室选用玉米粉培养基,其配方为:水150mL、琼脂1.5g、蔗糖13g、玉米粉17g、酵母粉1.4g、丙酸1mL,效果较好,且价格便宜。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首先,取应加水量的一半,加入琼脂和蔗糖,煮沸使之充分溶解。

其次,再取应加水量的另一半混合玉米粉,加热调成糊状。

然后,将上述两者混合煮沸。

待稍冷后(50~60℃)加入酵母粉及丙酸,充分调匀,最后分装到经灭菌的培养瓶中。

培养基的厚度一般为2cm。

1.3果蝇的接种为了减少污染,接种最好在无菌操作室进行。

接种前将无菌操作室用紫外灯照射30min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操作时将锥形瓶微侧用瓶底在操作台上轻敲,这样果蝇就会被震落到底部,这时迅速拔出棉塞将2个瓶口对接,新配置的培养基在下方,然后轻拍上方的培养瓶使果蝇落到下方的培养瓶中。

1.4果蝇培养的温度果蝇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实验五果蝇饲养和杂交综合实验

实验五果蝇饲养和杂交综合实验
通过实验操作,学习并掌握果蝇的杂交方法,了解杂交在遗传学研 究中的应用。
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以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实验背景
01
果蝇作为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繁殖周期短、数量大、易饲养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
模式生物。
02 03
遗传学的发展
自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以来,遗传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果蝇在其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果蝇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基因的本质和 遗传规律。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直观展 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结果展示形式
1 2 3
文字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数据处理方 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结论和意义。
图表展示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 折线图、散点图等),将处理后的数据呈现出来, 直观反映实验结果。
实验五果蝇饲养和杂交综合实验
目录
• 实验目的与背景 • 果蝇饲养基础知识 • 杂交实验设计 • 实验操作步骤详解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
01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目的
学习果蝇的饲养方法
掌握果蝇的饲养技巧,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温度湿度的控制以及 果蝇的繁殖等。
掌握果蝇杂交技术
实验材料检查
检查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培养基、饲养器具等是否齐全、符合要求, 如有缺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安全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
实验过程中需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 接接触果蝇及其培养基。
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产生误差;使用显微镜等仪器时, 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

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

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研究的模式生物。

其短寿命、高繁殖力和相对简单的基因组构成使其成为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行为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以下是对果蝇的培养和果蝇性状形态观察的详细描述。

果蝇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培养基。

首先,需要获得果蝇的培养容器,可以使用普通的玻璃烧杯或塑料培养瓶。

在容器底部放置一层培养基,可以使用富含蛋白质的培养基,如玉米粉、酵母粉和糖的混合物。

培养基上放置一块切成小块的果蝇饲料,作为果蝇的食物。

在培养容器的顶部,打开一个小孔作为果蝇的进出口,并用棉花塞住该孔,以阻止果蝇的逃逸。

在进出口上方放置一块纸巾或纱布,作为果蝇产卵的场所。

将培养容器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如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并提供适当的光照,如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的循环。

为了培养构建一个繁殖种群,可以在培养容器中加入一对已经交配的果蝇。

交配后的果蝇会在纸巾或纱布上产卵。

果蝇的卵孵化为幼虫,幼虫经历几个蛹期后变成成虫。

成虫会爬到纱布上孵化,然后开始飞翔。

果蝇的性状形态观察是研究果蝇生物学性状和行为的重要方法。

例如,研究影响果蝇行为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观察果蝇的活动水平、飞行模式和觅食行为等来评估其行为差异。

研究果蝇的发育生物学过程,可以通过观察果蝇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器官形态的变化,来了解基因在果蝇发育中的作用。

观察果蝇的基因表达可以使用组织染色方法,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果蝇不同器官或组织中一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模式。

此外,研究果蝇遗传学还可以通过交叉和后代分析来观察果蝇性状的遗传规律。

通过控制果蝇的交配组合,可以观察一些特定基因的遗传行为,如隐性或显性遗传模式、性连锁和交汇等。

总之,果蝇的培养和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系统,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发育生物学和行为学等方面。

果蝇培养基制备与保存注意事项

果蝇培养基制备与保存注意事项

果蝇培养基制备与保存注意事项沈妍(果蝇资源与技术平台)果蝇是经典的模式生物,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遗传物质简单、突变体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遗传,发育,生理和行为学等研究领域。

果蝇培养基是一切以果蝇为模式动物开展试验的基础,在果蝇品系保存以及各项果蝇相关试验中,适宜的培养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总结果蝇培养基配制与保存的注意事项。

一培养基制备前注意事项1 原料果蝇培养基的配方主要包含水、玉米粉、大豆粉、蔗糖、麦芽糖、酵母、琼脂、丙酸和苯甲酸钠等。

玉米粉是培养基制备的主要原料。

目前,市场上玉米粉种类繁多,我们需选择糯性玉米粉。

糯性玉米粉制成的培养基蓬松粘稠,更适合幼虫生长。

而非糯性(粳性)玉米粉颗粒粗,制成的培养基较为稀薄,冷却凝结后会出现分层现象。

琼脂粉影响培养基硬度。

每一批次效价不同。

每次新订购的琼脂粉应先做预试验,根据食物硬度确定琼脂粉的用量。

2 培养基制备容器的选择根据培养基制备体积的不同,我们需选择不同的加热工具。

配制少量培养基,1L以下,选用微波炉。

配制1L到5L培养基,选用电饭锅。

配制10L以上的培养基,选用专业的带有搅拌功能的加热容器。

二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加热前的准备在加热前,应先将玉米粉、大豆粉、蔗糖、麦芽糖等原材料用冷水搅拌均匀,勿用热水搅拌,热水会使玉米粉、大豆粉结块,溶解不充分。

2 酵母粉发酵温度的控制干酵母粉需要和温水混匀后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应注意水温的控制,水温以25℃到30℃为宜,高温会使酵母失活。

发酵时间以十五分钟左右为佳。

3 水位的控制在配制过程中,培养基的体积最多只能加到容器体积的三分之二,必须留出三分之一沸腾的空间。

在培养基接近沸腾时要时刻关注其状态,以免培养基因沸腾过度而漫出容器外,而沸腾不充分会导致培养基分层。

一般100L的锅,我们最多只能配制60L培养基。

4 搅拌培养基不管使用哪种加热工具,在加热过程中,都需要不停搅拌培养基,防止粘锅和结块。

果蝇实验知识点总结

果蝇实验知识点总结

果蝇实验知识点总结一、果蝇实验的基本原理果蝇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果蝇繁殖快、容易于实验观察和操作、遗传特性明显等优点,在实验中可以进行基因地图绘制、突变体筛选、基因表达调控等遗传学研究。

通过对果蝇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可以揭示遗传规律,理解基因功能,推断遗传变异对个体性状的影响等内容。

果蝇实验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果蝇的遗传学特性,探讨遗传规律,从而为生物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果蝇实验的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的准备:进行果蝇实验,首先需要准备果蝇的实验材料,包括果蝇品系、实验设备、培养基等。

果蝇品系选择是进行实验的第一步,不同品系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研究的品系进行实验。

2.果蝇的培养与繁殖:果蝇的培养与繁殖是进行果蝇实验的前提条件,需要保证果蝇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培养箱等设备进行果蝇的繁殖和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3.实验操作:进行果蝇实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包括果蝇交配、突变体筛选、发育期观察等内容。

通过精细的实验操作,可以获取实验所需的数据和结果。

4.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呈现出来。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科学和可靠的结论。

三、果蝇实验的研究应用1.基因功能研究:通过果蝇实验,可以研究果蝇的基因功能,揭示基因在表达调控、代谢途径、发育过程等方面的作用。

2.遗传规律研究:果蝇实验可以揭示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分析、基因显性与隐性等遗传规律。

3.基因突变研究:通过对果蝇的突变体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突变对果蝇性状的影响,推断突变的作用机制。

4.基因地图绘制:利用果蝇的遗传连锁关系,可以进行基因地图的绘制,为遗传定位和克隆等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四、果蝇实验的注意事项1.实验条件的控制:进行果蝇实验需要控制严格的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实验操作的精细性:果蝇实验需要进行精细的实验操作,包括果蝇的饲养、转移、配对等操作,要保持实验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培养果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摘要本文介绍了遗传学实验培养果蝇的方法以及果蝇长期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果蝇;实验室;培养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

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1]。

因此,做好果蝇培养对遗传学实验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果蝇的培养
1.1 培养基的配方
培养基是饲养果蝇的基础,不同材料的配制方法不尽相同。

结合几年的培养经验,目前西安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采用的效果较好的配方为:玉米粉100g,糖130g,琼脂10g,酵母片20g,苯甲酸0.75g,丙酸1.25 ml,加蒸馏水1 200ml。

1.2 配制方法
1)取一定量的水将玉米粉拌匀,加热至糊状。

期间要不断搅拌,防止糊底;
2)将糖和琼脂加入水中煮沸溶解;
3)将酵母片在研钵中加水研磨至糊状。

将1)、2)二者混合后降温至50℃左右时加入3)苯甲酸和丙酸,搅拌均匀后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1.3 培养基的分装
将干净的培养瓶在121℃下灭菌20min,倒入约2.5cm厚的未完全冷却的培养基。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即可将果蝇转入培养。

1.4 果蝇处理
因为果蝇对乙醚很敏感,易麻醉,可以对作种的果蝇轻度麻醉。

(果蝇翅膀外展45℃角表示已死亡)。

选用广口瓶作为麻醉瓶,瓶塞内部塞上适量的脱脂棉,滴加数滴乙醚。

培养瓶口与麻醉瓶口对接轻拍上方的培养瓶将果蝇落到麻醉瓶里。

然后
迅速盖好两个瓶塞,半分钟左右,果蝇被麻醉,活动缓慢,注意麻醉不得过度,如果果蝇两翅展开且肢体僵硬,说明已致死。

因此,必须抓紧时间移人新培养瓶中,可将培养瓶横卧, 用干净毛笔把果蝇挑人,待果蝇清醒后,再竖立加塞,防止果蝇粘在培养基上[2]。

1.5 原种培养
留种培养时,事先检查一下果蝇有没有混杂,以防原种丢失。

亲本的数目一般每瓶5~10对[1]。

原种一般可在18℃下培养。

原种大约4周左右换一次培养基,要多注意观察,具体根据培养温度的不同,视培养基的消耗程度而定。

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留两套,并注明名称和日期,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

2 注意事项
果蝇培养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环节,如若掌握不好,将不能使果蝇正常生长,甚至导致部分或全部死亡。

因此,应特别注意[3]。

2.1 玉米粉的溶解
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

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2 添加酵母的时间
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

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2.3 培养温度
果蝇的培养温度要以具体使用情况而定,在遗传学教学实验中,由于实验时间相对较短,要求果蝇的繁殖速度相对就较快,因此可以在23~25℃的条件下培养,而保种则应在18℃左右下培养,以免培养基消耗过快,减少转接次数。

3 常见问题处理
3.1 培养瓶内发霉
因为酵母菌与霉菌的生活环境相似,且由于培养过程几乎都在培养箱中进行,通风不良,时间久了容易滋生霉菌。

因此,要使用的培养瓶要严格灭菌,当室温与培养温度相似时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加强通风。

对已经发霉的培养基,在具有备用种时可以将其淘汰,若仅此一瓶,就要杀死果蝇身上携带的霉菌。

方法是将带有霉菌孢子的成蝇倒入空培养瓶中,棉塞上倒适量的75%酒精,再将瓶口塞紧,利用酒精具有挥发性,挥发后的酒精充满整个瓶内,从而将果蝇身上的霉孢子杀死。

在操作上应注意两点:一是倒在棉塞上的酒精量要合适,过多果蝇易醉昏,过少杀死不
了霉菌孢子;二是果蝇呆在空瓶内的时间要恰当,以2d为好[4]。

转入新培养基的第二天再次把果蝇转到另一新培养基中,反复5~6次。

3.2 培养瓶内壁凝结水珠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瓶时热蒸汽会凝结在瓶壁,如果过早使用,果蝇会溺死。

因此,在分装后要自然冷却一段时间,待瓶壁的水珠蒸发后使用。

如若放置在冰箱内保存,使用前若发现瓶壁沾有水珠,则需用灭过菌的滤纸条吸干后使用。

3.3 培养基干结成块
一般配制的培养基放置时间过久或培养温度较高时,培养基因为失水而与瓶壁分离,干结成块,此种情况下果蝇无法正常生存,更无法产卵。

因此,要及时更换培养基。

3.4 培养基过湿
果蝇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物,时间长了容易使培养基变成稀糊状,果蝇容易粘附在培养基表面,由于无法飞行和觅食而死亡。

因此,要及时根据培养基的情况转接果蝇。

3.5 果蝇生活力降低
由于果蝇长期在偏低的温度下保种,低温使其生活力下降,许多性状出现退化,甚至变异,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每隔一定时期必须进行复壮。

复壮方法为用乙醚把果蝇麻昏,选择个体较大的、性状具有本品种特点的雌雄果蝇进行混合培养。

再在产出的一代中又选择个体较大的、性状具有本品种特点的雌雄果蝇进行混合培养。

如此进行一次,后代就能保持个体较大,又遗传了本品系性状的原种[5]。

参考文献
[1]刘祖洞,江绍慧.遗传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63.
[2]陈晓芸.果蝇的饲养[J].生物学通报,2006(2):51.
[3]王转斌.果蝇的保种技巧及唾液腺染色体的制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3):38.
[4]龚慧明.果蝇培养基长霉的处理措施[J].生物学教学, 2007(4):52.
[5]龚慧明.果蝇饲养管理的几个问题[J].生物学通报, 2005(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