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杰先生经方使用经验和体会11.14讲座
20191116李冠杰常用经方使用攻略一

常用经方的使用攻略李冠杰讲稿2019年11月16日大家现在最关注、最关心的是什么呀?就是在临床当中用经方找不到感觉,有的是感觉有了它用的疗效不好,那么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但是我们从这个教学这方面的,我们是这么想,这就跟那个数学的解方程一样,我们先把答案告诉大家,就是说我们现在啊,那么打个比方啊,我们现在就像练武功的,我们现在可以给大家讲的是什么呀,是我跟你说这个武功的主要招式是什么,而且我也可以带你比划两遍,但是说你要真想用的好,用到实战当中去,那你得把功夫练足了。
所以说我们现在讲呢,就根据我们现在的学员的情况,根据我们时间上的安排,我们今天呢就开始讲这个方剂在临床当中应用的一些,就是经方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中的一些基本情况,就是点到为止,哪一个方子也不可能给大家讲透,大家有的可能也参加过一些专业的学习,哪一个方子要是讲透的话,也得用一节课的时间,也得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有机会的话也许我们会把每个方剂讲的透彻。
包括原文,包括相关的一些数据,治什么病,临床当中会表现为什么证,都会讲得很详细。
那么,今天的内容,陈贵石已经简单的给大家说了,就是我这十几年在临床当中用经方,我所有讲的方剂,都是在临床当中用过,而且有效的,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用的一些体会,一些医案,今天讲的内容准备了110多个方子,今天恐怕不可能讲完,咱们讲多少是多少,我尽可能的用最贴近临床的观点,给大家展示一个经方的应用的一个要点,下面正式开始今天要讲的内容,今天讲的方子都是临床当中随时都可能用到的方子。
我们大致按6大类疾病:表证、半表半里证、里证、水证、血证、气证,大致是按着这么一个轮廓分的类,但是有的方子也不是完全按照这个分的类,有的可能会把气证的方子分到里证里边。
因为在临床当中,辩证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它里证的分量很重。
这样我们开始讲具体的方剂。
一、表证:1、桂枝汤与麻黄汤首先就是伤寒论当中出现的第一个方子,桂枝汤,现在我们把桂枝汤和麻黄汤放在一块讲,这两个方子是典型的阳性表证,一虚一实,但是我们实际现在在临床当中,单独用这两个方子的机会并不多,或者说非常少,我这十来年,单纯就是用桂枝汤这一个方子,(麻黄汤基本没有单独用过),只有一个老太太,到现在得有七八年了,家是农村的,长期跟儿子在市里边住,因家里边有过逝的,回去以后着凉了,跟农村妇女聊天,精神一什么,不太注意身体,就着凉了,找我看的时候,那真是一个典型的桂枝汤证,脉浮缓,汗出,恶寒,有点头疼,有很轻微的咳嗽,有点发热,就一个典型的桂枝汤证,用了桂枝汤,吃了一次就好了,后来又让她吃了两天。
李冠杰医案解析总结

李冠杰医案解析总结
李冠杰医案是一份出色的临床医学文献,反映了李冠杰医生在治疗多种疾病时
所采取的方法和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李冠杰医案进行解析和总结。
首先,我们发现李冠杰医生注重综合病情分析。
他不仅关注患者的症状,还注
意到了患者的体征、生活习惯和病史等因素。
通过全面的病情分析,李冠杰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确定病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李冠杰医生在治疗中运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他充分发挥了中医的优势,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等。
同时,他也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如药物治疗和手术等。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使得他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李冠杰医案中展示了李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他在案例中展示了对多
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通过他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临床经验丰富,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体而言,李冠杰医案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医学文献。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析,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医学知识和临床技巧。
李冠杰医生的综合治疗方法和专业技能,为我们提供了治疗疾病的新思路和方法。
希望这些经验能够被更多的医生所借鉴和应用,以提升患者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正确理解经方辨证体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李冠杰

正确理解经方辨证体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李冠杰展开全文李冠杰老师参加首届全国中医师承论坛并作学术讲话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
临床疗效,是医学理论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方医学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就在于经方的疗效是其他医学无法比拟的。
农村小伙子不到30岁,白手起家加盟电商,三年致富!广告近两年我每月都应邀到烟台坐诊,期间有一个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患者是一个当地人民医院的西医外科医生,年近四十时又生了一个二胎,刚出月子不久便患上了流行性感冒。
而那次感冒是以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加之其刚经过生产,身体较为虚弱,所以症状反应就比较严重。
于是她就到医院做了相应的检查,结果就是因感冒所致,但是身疼痛的症状却使她难以忍受。
(当时应该是一个新加汤证。
)因西医对感冒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一点她很清楚。
所以她就用打止痛针的办法来控制疼痛,结果八针后便突发肠梗阻,而不得不住院治疗。
有意思的是,虽然她是个外科医生,但却不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而是用了灌肠的办法将梗阻通开了。
但是却发现不能吃东西,一吃就会在原处再次发生梗阻,便只能以输液的方法维持着。
恰在此时我去坐诊,下了高速便把我接到了医院。
四诊后我发现她腹中已是空无一物,整个腹部非常柔软。
但是,很明显这是人为灌肠后的结果,不能吃东西,说明她仍有胃肠蠕动方面的问题,于是仍决定投以小承气汤。
但因考虑其腹中无物,口服后可能会有胃中不适,我便嘱其直肠给药。
结果用药两次后她就感觉好了很多,于是便开始吃东西,但食后仍有不适感,后她就改为口服,服后症状随即消失,两天后就出院了。
等我下个月再去坐诊时,她就前来就诊,要求为其调理身体。
服药后身体便明显好转,以至于她医院中的同事不断有人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就告诉他们是看了中医后才这样的。
后来就陆续有医院的医生或是医生的家属前来就诊,有一段时间来诊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当地医院的医生或是其亲属。
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个做化验工作的医生,长期患高血压,当看到这个外科医生服中药后的变化如此之大后也想来诊,但是又担心服中药会有副作用。
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体会点滴

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体会点滴
作者:刘卫红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100010
1.李冠杰对经方辨证体系的粗浅认识[会议论文]-2010
2.张磊十大常见症状的经方脉诊[会议论文]-2010
3.杨大勇《伤寒论》太阳病治喘小议[会议论文]-2010
4.华华跟师读《伤寒论》偶得[会议论文]-2010
5.辛海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统一论管窥[会议论文]-2010
6.高建忠从九味羌活汤看经方的发展[会议论文]-2010
7.毛进军应用经方提升疗效既要方证相应又要配比合理[会议论文]-2010
8.李海红学习经方的几点体会[会议论文]-2010
9.石应轩经方应用十五案[会议论文]-2010
10.唐生盛论中医之难和易[会议论文]-2010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310251.aspx。
20191221李冠杰老师的讲课整理

20191221李冠杰老师的讲课整理经方辨证体系的解读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经方辨证体系的解读,在讲之前我说几句,我这一次跟大家讲的这些内容,今天这已经是第五次讲了,这些内容呢,都是经方理论最基础的内容,但是这些最基础的内容,恰恰是长期学习经方才得出来的,这大概也是经方医学的一个特殊点。
目前学经方沿着这么一条路走进来的基本上还没有,那么我现在这一次讲的这几讲,春节以前,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许还能讲到一两次,因为,的学习活动当中伤寒论这一块基本上都讲过,我这一次就等于是对前一次那个讲稿的一个补充而且呢,这些都是我近十几年以来不断地深入学习经方理论学习胡老的理论体系,感悟出来的一些最基础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学经方,沿着这么一条路走进来的非常少你必须经过对经方反复学习之后慢慢才能这些东西,那么我们今天呢,讲的是关于经方辨证体系方面的诸多问题我也想了一下我本来比如说正确理解经方辨证体系等等,我最后用了,为什么呢?因为经方辨证体系,历代医家都在解读,其实我们也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对与不对,这里面却有着天壤之别,那么现在我们讲第一个问题就是历代中医界对经方辨证体系的误读是造成经方医学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去看一看那个经方的著啊,也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书,这两本书的核心和主体是方证条文,那么对方证条文的认识和理解我觉得就字面而言,应该出入不会很大的,那么,出现偏差主要的都在哪呢?都在字外,就是一个延伸,一个往哪个理解的方向问题,这是具体条文,但是经方的辩证体系在哪呢?实际上,经方的辩证体系隐含在章节和条文之间。
经方原著里边真正论理的恰恰不是经方的缔造者,也就是说不是《汤液经》的作者写的,都是后人加进去,真正《汤液经》的内容几乎没有一句是论道理的,所以说呢,这个理解就是就成了问题了,那么条文还好一些,条文之间和这个篇章之间所蕴含的那些道理需要我们后人去正确的理解,但是这也就恰恰问题也就出现了这个地方,对经方辨证体系的理解,可以说是经方医学传承当中的一个重灾区。
李冠杰医案一次明显误治病例的思考

一次明显误治病例的思考有一个病人啊,她经常在我这儿吃药。
那么这段时间呢,她正好赶上来例假,来了一见着红的,然后上午见着,下午就没了。
没了以后呢,她就出现了有一点头痛,然后呢,就是身上一阵冷一阵热。
这不明显是小柴胡汤证么?而且经方书里边写得非常清楚:经水适断,写得非常非常的清楚,“小柴胡汤主之”。
而且呢,我这个时候啊,因为我看了胡老的东西,看了很多遍,很多地方都记得挺熟。
但是,临床当中稍一大意就会出问题。
那么我就在想,因为她前一段时间在我这里吃了一些温药:吴茱萸汤、理中汤、茯苓泽泻汤。
这段时间呢,因为她没有其他的明显的症状了,她手有一点冻,再一个她有停饮,然后我就把茯苓泽泻汤和当归四逆汤合到了一块儿让她吃。
她吃了几天以后啊,就总感觉这段时间睡眠不好。
当时电话说了呢,我的感觉呢,她大概就是有一点点偏热吧。
如果是睡眠不好的话,因为她现在没有明显的症状,我说,你可以把药先停一停,看看到底是不是药的事儿。
她停了药以后呢,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是呢,我就有这么一个印象,一直感觉到她偏热。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出现了这么个情况,我一看这不是明显的小柴胡汤证吗?因为我还经常提醒别人,一旦有里寒的话,慎用小柴胡汤。
那么,我现在就印象里感觉她有热嘛,用小柴胡汤,恰好。
然后我就顺便给她捎了几付小柴胡汤。
也没见着人,然后我就下班的时候,给她捎了几付。
她吃了以后,第一天吃了感觉还好。
那么第二天早晨就开始头痛,头痛得很厉害。
然后呢,到了下午呢,就有点胃里边很不舒服。
一开始就说胃痛。
头痛是上一次了。
胃痛,胃痛得挺厉害。
这个头痛反倒不明显了。
因为她这个情况呢,我就比较熟悉。
她一出现胃痛,然后她手里面有吴茱萸汤,我说你赶紧喝那个治胃痛的那个药。
当时我跟她那个药里边,加了一条治头痛,我说你就喝那个我给你加上说治头痛的药。
因为她有小柴胡汤证啊,我说你把那个药啊,跟小柴胡汤合在一块儿喝。
她呢,合到一块喝以后,感觉效果不明显。
到了下午我就说,那个药不要喝了,单纯地喝吴茱萸汤。
经方散剂使用经验

结缘李冠杰老师
2018年12月份,通过董洪坦师兄的文章,接
触到李冠杰老师的体系之后,彻底抛弃了饮
片、免煎颗粒,并且放弃了上述单方作战的
模式,采取多个合方同用,临床疗效大为提
高
。
散剂使用经验
散剂治疗表证
经过多次观察和自身体验,直接 吞服散剂和开水泡服散剂均可取 得解表的良效。如桂枝汤、麻黄 汤,直接服用散剂后,有的患者 可自行有汗出感,有的患者完全 没有出汗的感觉,但是表证自解。
证
体
系
表、里、半、水、血、气 阴、阳、寒、热、虚、实
问诊单
清晰、完整、逻辑性强,可复制
康平本伤寒论讲稿
康本、宋本对照讲解,方证症状反应、 现代疾病资料搜集,病案与理论总结交 相辉映,值得反复研读
经方散剂
这颗珍珠掩埋于历史久矣,经李老师发 掘推广,重放光芒
我们的信仰
无私
无偿
无悔
感恩李冠杰老师 感恩诸位师兄师姐
临床一般使用姜半夏,临床使用散剂 未见不良反应。
散剂使用经验
关于细辛、附子、半夏的使用情况
半
夏
附子粳米汤:附子1半夏4。
与
附 子
疗效很好,无论单独使用还是
同 与他方合方使用均未见不良反
用 应。对于肠鸣、肠间水饮,并
且陷于阴证的疗效很好。
课堂难点分析
散剂之间的比例问题
这是使用散剂的一个难点,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掌握。 目前的体会:(1)尽量按照问诊表将患者的症状反应搜集全面,然后整体分 析,表里半水血气以及阴阳寒热虚实,哪一部分症状反应较多较重就加大相对 应的经方散剂的比例。 (2)患者症状改善后,复诊时,相应的症状减轻后,可将相应的经方比例减 少继续服用。
2010年11月23日李冠杰老师讲课文字整理稿

我们今天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讲《伤寒杂病论》的原文。
那么我们讲呢,从哪开始讲呢?像序言部分,就是书的序,然后呢,就是前边那个,平脉、辨脉、伤寒例,这个呢,我们暂时不讲,放到以后再讲。
因为这个,在学术上说,有一部分,就是说,特别是序,有争议。
另外呢,其它的内容呢?不是出在张仲景之手,那么所以说呢,现在咱们还是按照胡老讲课的习惯,就是从那个太阳病开始讲起。
那么首先呢,就是这个“太阳病”的这个题目。
也就是说,原文呢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因为咱们这个学员里面呢,程度差别比较大,有的呢,确确实实就是刚开始接触中医时间不长,那么所以说,我们讲的呢,要照顾这一部分的同学,我们讲的就比较基础一些。
那么这儿呢,首先有一个问题,这就是一个“太阳病”的问题。
我们怎么去理解《伤寒杂病论》上的太阳病。
其实啊,这个事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但是呢,因为种种的原因吧,反正是闹的它很复杂。
其实《伤寒杂病论》的这个“太阳病”本身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它就是指的“太阳病”。
那么为什么这样去讲呢?咱们现在啊,对仲景的书,解释的很多,很多人呢,都把它,因为有“太阳”两个字,那么所以说,很多人都把这个“太阳病”解释成是跟那个内经上的经络,把它混为一体,做相同的解释。
实际上呢,这个仲景书上的这个“太阳病”,跟那个内经上面的,像足这个太阳膀胱经,和这个手太阳这个小肠经,它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这儿呢,那么实际上,咱们现在不管什么程度的,初学伤寒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你拿到这个书,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的目光,这就是说,马上就把这个注意力就集中到“太阳”这两个字上,以前是太阳经络,这是说知道的,有中医知识的,以前是太阳经,那么现在又出来一个“太阳病”,这个“太阳病”是什么意思呢?那么要没有中医基础,中医基础比较薄弱的人呢,哎呀,他会想到,怎么还会有一个“太阳病”,那么这个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在这儿说这个,其实这个事本来是一个不需要解释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李冠杰先生经方使用经验和体会11.14讲座
李冠杰先生对中医经方研究及临床使用 11.14 讲座(01)下面呢我们就以三个问题开始说:
第一个就是自己对经方体系的一点理解吧;第二个方面对经方应用方的一些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对胡希恕老师和冯世伦老师的学术思想的一点理解就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那么首先说第一个问题对经方体系自己的一点认识,先从中医里面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说起。
我在青岛有两个学生,这两个学生都学医十年了,但是他们都觉得自己中医临床疗效都不理想后来就决心学经方,认识他们后就约我到青岛去过一次,其中我有一个学生他做过六年药剂师,对他本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经历,我就跟他聊,你做了这么多年的药剂师(也就是在药店里抓药),我觉着他对中医开方的现状还是很了解的,我就问他:
你以前做药剂师的时候,一天收了一百个处方,那么你这一百个药方里面有多少是经方?他想了想就对我说:
一百个方子里面要是能有五个经方就算是多的。
也就是说他这一天的中药处方里经方占不到百分之五,这是我学生的一个情况。
像这类情况大家应该知道的也不少吧,凡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应该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甚至你现在看看包括网上的一些东西,杂志
1/ 6
上的一些东西都是这样的情况。
再比如说最近的我们遇到的甲流看一看预防甲流的药、治疗甲流的一些药方,我现在一直在关注着它,现在我们当地甲流还很少,但是我很关注这些问题。
我在网上看看了这么多天,就只有一个人发帖子甲流在有的地方在用经方治,用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经方,其他的帖子基本上都不是在用经方。
这里边就带出一个问题出来,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再仔细的去想一想,咱就说中医的经典。
经方嘛,大家都知道张仲景的这套经方体系是中医里面的经典,我们再去仔细的想一想他这个经方经典经典到什么程度,它是不是中医的经典呢?大家都知道中医里面的经典都是一些古书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内经》再往下就是《伤寒论》再排在《伤寒论》后边就是《金贵要略》那么在《金贵要略》的后边,这里边就开始有分歧了,有的人说是《神农本草》还有的人说是《温病条辨》咱不说别的了,就说多了的这两种说法。
咱们再退一步,就是把四大经典改成三大经典,因为第四大经典有争议,所以我们就退回来,我们就讨论前三个经典,这前三个经典《内经》、《伤寒》、《金贵要略》,就这三本书。
而且这里面《金贵要略》和《伤寒论》是同一本书,实际上这也就是两大经典没有争议,大伙都公认的。
我们仔细去看这两大经典,严格的说《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本
---------------------------------------------------------------最新资料推荐------------------------------------------------------ 方书,不是讨论方剂的,它侧重于针灸这一方面,侧重于中医的理论基础这一方面,有关方剂的书,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贵要略》就毫无疑问的被列为中医的经典的经典,这个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我们的现状却发生了一个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的局面,大家都说是经典,张仲景是医圣,张仲景的书没人看,张仲景的方没人用,说张仲景的书没人看,这句话有点过了。
我看过这样一篇小的文章,说有一个老中医,他带着自己的徒弟去河南张仲景的老家,等于说是我们中医界的朝圣吧。
到那个张仲景那儿去拜一拜,去了以后,恭恭敬敬的在张仲景的塑像前磕了三个头,张仲景的老家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有些在那摆地摊卖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卖那种线装的书,这时候他的徒弟就说去买本书带回去,这个时候他的老师就制止了。
他老师的意思就是说,张仲景虽然是医圣,但是他的书不可看。
在他的眼里,他认为仲景的书不是一本完整的书,是一本残卷,不如看后世医书。
这件事就说明中医的一种现状或是一个问题,我们下面沿着这个思路再往下继续去想,我们现在就必须去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医的精髓?这个问题看来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件事,在中医界还统计不了,说什么的都有。
在座的学员们都对经方比较熟,而且对胡老的学术思想比较了
3/ 6
解,我们在这先把我们的答案摆出来,然后我们再去做分析,中医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实际上中医本身就是一门经验医学,他的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来的,他的治疗实践也是从实践经验中来的;包括他的针灸、中草药治病所有的这些办法都是从实践中来的,都是经过验证的办法,然后把它整理成体系就是经验医学。
真正这么说的人不多,因为在中医人的心目中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怎么能是经验医学呢!好像很多人是不想用这个字眼来形容中医的精髓,我想用另一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不管是经验医学还是经验科学也好,它就真的那么掉架那么没脸面吗?这个事我还很少听说这么去想。
我们去看一个发展很成熟的例子,在实际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遇到的一门课,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力学,小到我们现在用的一把剪刀大到到我们的宇宙飞船,我们的卫星上天,所有这些东西都离不开力学,甚至就是我们吃饭的时候,你就是喝一口水也要利用地球的引力把它顺势喝下去,我们看看这个经典力学他到底是一门什么学问呢?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经验科学。
大家都知道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当时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睡午觉,一个苹果砸下来,砸在他的头上,砸出一个万有引力定律。
实际上这就是说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出一个牛顿的灵感,牛顿想这个事不是一天两天了,从那时发展下来的力学到现在,已经能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送到天上去。
---------------------------------------------------------------最新资料推荐------------------------------------------------------ 但是我们对力学的最基本东西根本无所知,就是力到底是什么东西,现在我们人类根本没有办法捕捉到力,那么它的物质存在到底是什么,形态没有人知道。
我们现在利用力做了那么多事,甚至我们有那么多的公式哪里来的?实验来的。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说的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时讨论最热烈的是我给别人一个耳光他也给了我一个相同的反作用力,等于我没打他呀!他也打了我呀!这种定律怎么来的呀?他根本就不知道是从实践中当然也有推理的成分试验出来的。
我们再想想我们的中医,中医最宝贵的比如随便拿一个方子泽泻汤,只有泽泻和白术,泽泻量是白术的一倍。
当初古人是怎么想到用它来治病呢?而且不但想到治病还用它来治特定的病,胃聚冷水引起的头晕、晕冒非常灵。
当初是怎么想到的,这也没什么窍门。
有的学者就说是上古传下来的,这个不可信。
因为没有什么证据。
那么古人是怎么得到的这个方子呀?肯定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经验得来的。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经验医学和力学相比较,我们的成就绝对不亚于力学,不要看力学把人造卫星送上天,我们中医的医学
5/ 6
从实践中来的,伤寒杂病论277 个方子来之不易,能试出这些方子绝对不是一夜就能试出来的。
经方的疗效我会放在经方应用中讲,经方疗效这么好的方子来的很不容易。
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其他医学,还没有能超过它的,这个咱们在后面会详细的说经方疗效方面的。
实际上,我们这样说中医的精髓就是从实践经验当中得出的方法和结论,既然能认同中医的精髓是经验,我借胡老的话说古人治病认识的规律到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古人对规律的认识和解释是有问题的,那我们现在具体到经方上,中医作为一种经验医学已经非常伟大,不要以为他是经验医学就有损他的光辉形象,实际上是对它的最高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