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A卷-福建师范大学

合集下载

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

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

1. 狭邪小说的代表作是()。

A.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B. 《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C.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花月痕》D. 《驻春园小史》、《花月痕》、《海上花列传》满分:2 分2. 下列属于凌濛初作品的是____。

A. 《初刻拍案惊奇》B. 《喻世明言》C. 《醒世恒言》D. 《警世通言》满分:2 分3.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

A. 《常言道》B. 《何典》C. 《斩鬼传》D. 《平鬼传》满分:2 分4. 下列哪一部作品是徐震的作品____。

A. 《列国志传》B. 《喻世明言》C. 《孙庞演义》D. 《乐田演义》满分:2 分5.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____。

A. 《绿衣人传》B. 《秋千金记》C. 《负情侬传D. 《小青传》满分:2 分6. 薛刚出现在下列哪一部作品中____。

A. 《隋唐演义》B. 《说唐三传》C. 《混唐后传》D. 《说唐后传》满分:2 分7. 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中篇小说,用俗语写成,多是借鬼写人的小说类型是()。

A. 现实性的讽刺小说B. 讽喻式讽刺小说C. 魔幻化讽刺小说D. 讽刺性的魔幻小说满分:2 分8. 《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_。

A. 蒋防B. 白行简C. 元稹D. 沈既济满分:2 分9. 燕白颔、平如衡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

A. 《玉娇李》B. 《平山冷燕》C. 《定情人》D. 《金云翘传》满分:2 分10.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慧和道德的化身,“贤相”的典范的人物是()。

A. 刘备B. 曹操C. 诸葛亮D. 关羽满分:2 分11. 《隋炀帝艳史》属于哪一类作品()。

A. 野史B. 历史演义小说C. 人情小说D. 人物传记满分:2 分12.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

A. 冯梦龙B. 熊大木C. 曹雪芹D. 纪晓岚满分:2 分13.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

39886福建师范大学19秋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答案

39886福建师范大学19秋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人类最早接触的文学艺术样式是()
A.游戏歌
B.迷语歌
C.绕口令
D.摇篮歌
答案:D
2.《隋炀帝艳史》属于哪一类作品。

____。

A.野史
B.历史演义小说
C.人情小说
D.人物传记
答案:B
3.金挹香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

A.《花月痕》
B.《青楼梦》
C.《品花宝鉴》
D.《雪月梅传》
答案:B
4.以八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是____。

A.《西游记》
B.《南游记》
C.《东游记》
D.《北游记》
答案:C
5.在《水浒传》中,故事“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都是描写哪个人物()。

A.李逵
B.鲁智深
C.林冲
D.武松
答案:B
6.林冲、杨志、武松、柴进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____。

A.《玉娇李》
B.《水浒传》
C.《定情人》
D.《金云翘传》
答案:B
7.《芙蓉屏记》是哪类小说____。

A.爱情小说
B.公案小说。

16秋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在线作业一

16秋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在神魔小说中,把幻想故事历史化的代表作是____. 《平妖传》、《女仙外史》. 《封神演义》、《归莲梦》. 《女仙外史》、《希夷梦》. 《归莲梦》、《希夷梦》标准答案:2. 《聊斋志异·席方平》表现的主题思想是____。

.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批判封建礼教. 歌颂婚姻自由. 揭露封建政治机构的腐败标准答案:3. 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关汉卿的作品____。

. 《封神演义》. 《蝴蝶梦》. 《列国志传》. 《孙庞演义》标准答案:4. 《隋炀帝艳史》属于哪一类作品。

____。

. 野史. 历史演义小说. 人情小说. 人物传记标准答案:5.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又名()。

. 《百鬼图》. 《东游记》. 《归莲梦》. 《平妖传》标准答案:6. 受英雄传奇、侠义小说的影响,出现融合趋势,产生的人情小说的类型是()。

. 猥亵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家庭小说. 儿女英雄小说标准答案:7.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又名(). 《百鬼图》. 《东游记》. 《归莲梦》. 《平妖传》标准答案:8.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

. 冯梦龙. 熊大木. 曹雪芹. 纪晓岚标准答案:9. 《隋炀帝艳史》属于哪一类作品()。

. 野史. 历史演义小说. 人情小说. 人物传记标准答案:10. 《隋唐演义》的作者是____。

. 袁于令. 褚人获. 熊大木. 冯梦龙标准答案:11. 以()为代表的人情小说,把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是人情小说的典范。

. 《青楼梦》. 《金瓶梅》. 《红楼梦》. 《花月痕》标准答案:12. 狭邪小说的代表作是()。

.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花月痕》. 《驻春园小史》、《花月痕》、《海上花列传》标准答案:13. 西游续书中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作品是____。

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福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V1.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下列哪一部集子中的作品()。

A. 《二刻拍案惊奇》B. 《初刻拍案惊奇》C. 《醒世恒言》D. 《警世通言》满分:2 分2. 按出版的年代顺序,下列哪一组排列是正确的____。

A. 《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B. 《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C. 《说唐演义全传》、《隋史遗文》、《隋唐演义》D. 《隋唐演义》、《隋史遗文》、《说唐演义全传》满分:2 分3. 《品花宝鉴》的作者是()。

A. 陈森B. 魏秀仁C. 俞达D. 韩邦庆满分:2 分4.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A. 家庭小说B. 才子佳人小说C. 人情小说D. 狭邪小说满分:2 分5.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

A. 《常言道》B. 《何典》C. 《斩鬼传》D. 《平鬼传》满分:2 分6. 下列属于凌濛初作品的是____。

A. 《初刻拍案惊奇》B. 《喻世明言》C. 《醒世恒言》D. 《警世通言》满分:2 分7. ()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

A. 民间童话B. 恐怖小说C. 神话传说D. 寓言满分:2 分8. 凌濛初的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

B. 二言C. 二拍D. 拟话本满分:2 分9.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慧和道德的化身,“贤相”的典范的人物是()A. 刘备B. 曹操C. 诸葛亮D. 关羽满分:2 分10.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____。

A. 《斩鬼传》B. 《镜花缘》C. 《何典》D. 《儒林外史》满分:2 分11.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____。

A. 《绿衣人传》B. 《秋千金记》C. 《负情侬传D. 《小青传》满分:2 分12. 林冲、杨志、武松、柴进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福建师范大学18年2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18年2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在线考核作业1、《聊斋志异·婴宁》篇赏析答: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蒲家庄人,出身与"书香"家庭。

父亲蒲磐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

但到蒲松龄尚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一比较困苦。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

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

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

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从二十多岁时开始《聊斋志异》的创作,四十岁左右初集成帙,以后随时增补,直到年逾花甲才辍笔,前后历时四十余年。

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心血,包含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全部认识和体会。

它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我认为婴宁是个很憨、很可爱的狐女,她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笑声。

看似是没有心肺的人,可是墙角一戏却可以看出她机灵得很,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习婴宁的至孝精神,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就是《婴宁》所要表达的主旨。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

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

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小说开头只用“容华绝代”来概括,并没有具体描写婴宁的美貌,而是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来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

王子服初遇婴宁,在婴宁美貌之前,如醉如痴,忘记男女之别“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婴宁离开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恹恹而行”,达到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因思念婴宁,茶饭不思“不语亦不食”、“肌革锐减”;被其表兄哄骗得知婴宁消息后,“喜溢眉宇”、“饮食渐加”;久不得婴宁消息,他又把玩婴宁遗弃的梅花,睹物思人,陷入无限思念中,难以忘怀。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试A卷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试A卷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试A卷成绩:一、任选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写出小说名,故事梗概,并简单进行评析。

1.《平山冷燕》2.《平山冷燕》的内容实质,不是写爱情与婚姻,而是通过婚姻故事编织了一个新的“升官图”:一方面是提倡有才和爱才,一方面是揭露依靠家门势力当官。

《平山冷燕》首先歌颂皇帝爱才。

皇帝对才女山黛、冷绛雪破格赏赐;因为国家出了女才子,皇帝便下令搜求全国的“隐逸奇才”,终于得到了才子燕白颔和平如衡。

其次是宣扬依靠真才实学“升官”。

山黛因为有真才而被封为“弘文才女”,得到了特殊的荣耀。

冷绛雪因为有真才,从奴隶的地位上升到与山阁老的千金小姐山黛平等的地位,得到皇帝钦赐女中书之职。

燕白颔和平如衡因为有真才,所以都不接受破格推荐的特殊升官途径,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按程序逐级考试中了状元、探花。

再次是贬斥无才的官员。

宋是专门在官宦人家混饭吃的冒牌文人,这且不必说他。

堂堂一府之长的晏知府,不仅相貌鄙陋,而且连草书也不识,还把讽刺他的诗当作褒扬诗拿出来;张寅于诗文一道全都不通,乡试竟然考了个第二名。

这类人全靠着朝里有人好做官——晏知府靠的是他祖父身为相国;张寅靠的是他父亲身为吏部尚书。

所以,作者通过平如衡之口说:“富贵人家,决无才子。

”二、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请你谈谈对《水浒传》主题头脑的熟悉。

(不少于800字)《水浒传》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

《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显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

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本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实在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受来描画他们的性格。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任选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写出小说名,故事梗概,并简单进行评析。

(一)才子佳人小说
《玉娇梨》
(二)故事梗概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主要写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又名无娇),卢梦梨为了爱情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大团圆的爱情故事,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两个女主人公性格鲜明,各有特色;苏友白为求佳人,不惜一切,也显示出独特的胆识和纯真的性格。

情节中夹着奸臣杨廷昭为子求婚不遂而生的陷害,苏友白的误会,小人张硅如的插足等等,最后终于“功名遇合”,才子佳人如愿。

书中的才子苏友白曾宣称:“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

”为了寻找那才、色、情兼具的佳人,他斗争过,作出过被革了前程的牺牲。

书中女主人公之一的卢梦梨也曾说过:“不知绝色佳人或制于父母,或误于媒妁,不能一当风流才婿而饮恨深闺者不少。

”表现了对理学在婚姻问题上干预青年的不满和忧虑,她以嫁妹妹的名义而自托终身,也是一种对幸福爱情的勇敢的追求。

他们有一种追求个性解放,不受礼法拘束的新观念。

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最早的一部,风格最为纯正的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作。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该书成于明朝,当时法文译本名为《两个表姐妹》,于1826年在巴黎出版。

该书同《平山冷燕》(译本《两个有才学的年青姑娘》)一起,名声在外,远过于其在中国的地位。

(三)评析。

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考核试题

在线考核作业1、《聊斋志异·婴宁》篇赏析《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心血,包含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全部认识和体会。

它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婴宁》讲述的是一个人狐爱情故事。

一个叫王子服的年轻人在元宵节游玩时见到一个美貌爱笑的女子,自此不思寝食。

表哥的一句戏言让王生遍处寻访,误打误撞竟寻到了这位名叫婴宁的女孩子,于是带她回家。

王母对婴宁的身份十分怀疑,但几次试探未见异处,因而同意了她与儿子的婚事。

婴宁爱笑爱花,过门后为王家增添许多生气,家人邻人都很喜欢她。

几年后,婴宁告诉了王生自己为狐母所生,鬼母所养的实情,王生并不害怕,甚至还帮助实现狐母遗愿与婴父合葬,按日祭拜。

婴宁很是感激,二人生儿育女,携手白头。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婴宁是自然之子,她不染世尘、纯真灵秀,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在举世皆浊中散发出高沽与雅致,饱含着生命的力与美,展现着人的自然和自然的人。

在她的身上看不出任何封建礼俗的烙印,也绝无人为的矫情。

她从空翠爽肌的山林走来,带着花靥,带着肆意的笑,带着人性的真与美。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婴宁的笑是她最突出的典型性所在,也可以说是她最闪光的地方。

她的笑是贯穿整部作品,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在她与王子服初遇时“荣华绝代,笑容可掬”,当王生找上门,两人再遇时“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两人在园中相遇,婴宁在树上“见生来,狂笑欲堕”,最终随王生到了他家,“但闻室中皆婴宁笑声”,“女犹浓笑不顾”虽然笑的不合礼教,但却“笑处嫣然,狂而不抚其媚”,文中为了表达她的狡黠之处,刻意描写了婴宁因笑声吸引西人子最终将其惩治的故事,这些都让婴宁的笑深入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试A卷姓名:xxx 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xxxxxxxxxxxxx学习中心:xxxxxxxxxx中心成绩:一、任选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写出小说名,故事梗概,并简单进行评析。

二、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请你谈谈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认识。

(不少于800字)2、《水浒传》是如何塑造传奇式的英雄的?(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任选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写出小说名,故事梗概,并简单进行评析。

答:《聊斋志异》之《小翠》(1)故事梗概:越人王太常幼年曾庇一狐躲过雷霆劫,长大后官运亨通,仕途坦荡。

后育一子,却是个痴儿,至十六岁仍不辨牝牡。

王甚忧之。

忽一日,有妇人挈一绝色少女登门,自请为妇。

王大喜遂纳之为媳。

女过门后,常与痴儿嬉闹,公婆难免对其出格行为表示了不满。

后,王太常结怨于同僚,险遭馋効。

幸小翠急中生智,令其化险为夷。

某日,小翠将痴夫置于热汤中闷之,竟令其病癒。

后小翠不慎将公公的一件名贵瓷器打破,遂遭垢骂。

翠大怒,念己屡屡有恩于公家,殊料公家待己如此苛刻。

于是盛气夺门而出。

公子日思成疾,骨瘦如柴。

偶以故自他里归,竟意外邂逅小翠。

两情由是相悦。

期间,女每劝公子别婚,然公子不从。

后年余,女容颜日异。

自称无法生育,央公子他娶。

公子无奈,然之,娶锺太史之女为妻。

后女遗玉匿去,竟不回。

(2)主题思想:狐女小翠为报王太常教母之思,委身其子为妇,数年如一日,含垢忍辱。

其有情有义者,正如异史氏所言: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于破甑,何其鄙哉!作者借狐之重情重义,来反村人之薄情寡义。

的确振聲发聩。

(3)艺术特色:本文再次塑造了一位个性鮮明的狐女形象,其真其纯,皆可与婴宁和狐谐女相媲美。

只是,小翠身上多了些克忍。

由于她是为报救母之恩来到王家,所以对王家人的苛刻,更多时候是以含忍之心面对的。

这期间的小翠,尽管时有天性流露,但多少带着些压抑,没能全然放得开。

直到五年报恩期满,她因不慎将一名瓷失手堕地,招来夫家人大骂时,方将本性展露了出来:“女奋而出,谓公子日:“我在汝家,所保全者不止一瓶,何遂不少存面目?实与君言我非人也。

以母遭雷霆之劫,深受而翁庇翼;又以我两人有五年夙分,故以我来报恩、了风愿耳。

身受唾骂、发不足以数,所以不即行者,五年之爱未盈利。

今何可以暂止乎!”盛气而出,追之已沓。

”真乃一刚烈不阿的好女子也!阅至此处,小翠之真性情方才呼之欲出,令人大快朵颐。

可见,小翠同狐谐女一样,身上是有反抗精神的,其重情重义实在叫人肃然起敬。

二、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请你谈谈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认识。

(不少于800字)一、种种“主题说”的话语分析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有多种说法:忠义说、诲盗说、农民起义说、忠奸斗争说、市民说、游民说等等。

按照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理论,任何现象都是历史的、有限的,因而对它的诠释也是相对合理的。

以上各种主题说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按照权力话语理论,“一切事实都是某种解释,是‘权力意志’的表达。

确切地说,所谓‘真理’或‘真实’,不过是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的权力集团的意识形态的某种表达而己”。

本人认为《水浒传》的思想本质是“游民说”。

“游民说”主要是依据水泊梁山领导阶层中的阶级成分比例、游民的思想意识、游民的经济政治需求等来立论的。

“流民说”以及目前报纸、期刊、网络等流行的痛骂水浒好汉“歧视女性”、“残忍、滥杀无辜、盗贼恶霸行径、有悖侠义及不合情理”、“仇富”、“流氓气”等等也是当今权力话语的反映。

英雄观、妇女观等也与古人完全不同,是因为权力话语己经变迁: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消费主义、人性论等等在文学评论上的反映。

二、暂居水泊与生存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这本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古以来,中国人生存的艰难致使中国大众向来就首先关注生存的可能性和世俗性。

所以,“大碗喝酒,大秤分金”是穷人的奢望,正是那些没有解决温饱甚至生存尚成问题的人们的首要渴望。

水浒好汉起始并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无缘无故就造反,他们之所以造反,正是因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不造反就没有活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他们被逼上梁山,是为了生存,首先能够活下去,这是迫不得已的事。

史进因为李吉告密,仲秋与朱武、陈达、杨春等三人赏月时被县府士兵包围,只好火烧庄园,并不是去落草,而是去寻找他的师父王进,最后因为没有找到,迫不得已,与鲁智深在瓦罐寺告别说先去少华山落草,即首先解决“生存”的问题。

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又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野猪林救了林冲,连大相国寺也回不去了,才和杨志、曹正打下二龙山,落草为寇也是因为“生存”的问题。

否则,做和尚也罢。

林冲即使在高衙内勾引其妻的时候,忍耐;对冤判发配,忍耐;对董超、薛霸谋害,忍耐。

直到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实在没有活路了,因为“即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林冲只好杀死仇敌,投奔梁山。

林冲上山后对王伦也是忍,为什么?为了生存。

武松打死老虎,做了个都头,也是小心翼翼。

为报兄仇,报官不准,才斗杀西门庆、割下潘金莲的头来;张都监要提拔武松做个亲随梯己人,武松也是欢喜、感恩。

无奈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等非害死武松不可,武松不得已才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行者打扮去二龙山落草,这也是为了“生存”。

宋江更是如此。

押解途中,怕晁盖等人救助,绕着梁山走;到了梁山无论如何也不落草;发配江州,也希望蒙赦回去再做良民;只有到了李逵、晁盖等人劫法场,除了去梁山,别无生路才去了梁山。

梁山落草以后也念念不忘“招安”,再回到正统主流社会。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直接还是间接违犯了朝廷的法纪,“七星聚义”、“白龙庙小聚义”几处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等的山头,为了生存,逼上梁山。

这108人中有没有例外呢?譬如卢俊义。

卢俊义被主管李固诬告,进了大牢。

宋江等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救出卢俊义,卢俊义也只能投奔梁山了。

徐宁呢?不上梁山,恐怕死于梁山好汉之手,为了保住性命也只得留下,更何况妻子儿女又已经被赚上山了。

总之,落草梁山是为了生存,造反是为了活路。

宋江以及朝廷原先将官都是愿意回归正统主流社会再为朝廷出力,讨个出身,博个封妻荫子以青史留名。

萨特一再强调“我们都位于处境中”。

萨特在其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中“强调了在被奴役情况下,完全有权选择反抗的道路”。

同理,水浒好汉只能在“生存还是死亡”之间作出选择。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学说的基本命题,即“人首先存在,然后按自己的意志造就自身”。

也就是说,生存是人生理想、追求功名富贵等等的前提。

《说苑·谈丛》记载:“水名盗泉,孔子不饮,丑其声也。

”从孔子当时的处境而言,尚没有到危及生命的时候,如果在喝一口水就活、不喝就死的境地,谁还会去管它“盗泉”不“盗泉”的。

没有了生命,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萨特认为人有“自我选择”的自由,“自由是一种小小的行动,它把完全受社会制约的生物变成部分摆脱所受制约的人,譬如冉奈的生存条件不折不扣使他成为小偷,他却同时使自己成为诗人”。

梁山好汉也是如此,在生与死的严峻形势下逼上梁山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同时,他们尤其是宋江等经过传统教育濡染的那一部分人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自我选择”即暂借水泊安身,一旦时机成熟,就招安。

三、忠义、招安与功名没有人主动愿意落草,在他们的意识里,这是“玷污父母遗体、辱没清白姓字”的勾当。

讨个出身、求半世快乐是其人生理想。

在《水浒传》第三回中,当朱武劝史进在少华山做个寨主的时候,史进说:“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提。

”金圣叹评点得好:“梁山好汉,人同此心。

”当时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舆论约束力量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对异端另类甚至到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程度,如果不是生存不下去了,谁会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贼做寇、连累父母清名、遗臭万年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在社会中得到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

宋江等梁山好汉在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就考虑功名的问题了,比较切实可行的道路就是“专待招安”。

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之后,为什么“招安”?在这种革命看好的前提之下招安,方显出真正“忠义”来。

否则,如果象历史记载的勇悍狂侠的宋江一伙在张叔夜伏兵包围冲杀不出去才投降“招安”,又如何能够体现潜身水泊、专待招安的忠义情怀呢?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称王称帝,岂非是更大的“功名”?宋江认为招安是归顺朝廷、“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建功立业、官爵升迁”。

在第七十一回,重阳节宋江填词,乐和歌曲,“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是真实心声的流露。

武松、李逵等人反对,宋江对招安的辩解是:“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这是对“忠义”的注解。

强盗恶名,宋江也认为是“邪恶”,只有招安,才是“改邪归正”。

招安的目的是回归正统主流社会,求取“功名富贵”以图“青史留名”。

卢俊义在上梁山之前,不是也雄心勃勃,扬言捉拿梁山盗贼,“请功受赏”,个人“显扬于天下”。

梁山好汉招安之后征辽是外御其侮、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光荣功勋。

平方腊是代表政府剿匪、安定社会秩序,为朝廷尽力为国家尽忠的作为。

这些都是为了建功立业。

在第八十三回,宋江得知朝廷委派他们征辽的时候,拜谢宿太尉道:“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立功立业,以为忠臣。

”宋江的功名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宋江那首《西江月》说得很清楚“自幼曾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宋江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

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为主,尤其是儒家思想是当时社会的主流。

“学而优则仕”、“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进取精神、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理想追求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儒家礼乐文化的意识形态。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自从隋朝开始科举取士以来,读书人的愿望就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出仕为民,流芳百世。

人都是处境中的人,没有超历史的人。

代代相传的、无孔不入的这种“功名”思想不仅在当时人的头脑里留有深深的烙印,而且甚至转化为潜意识在起作用。

招安之后追求功名富贵与《水浒传》的悲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纪德君认为梁山好汉招安之后发生的悲剧,是“江湖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内在紧张性”造成的,是“儒家文化对江湖文化的规范和消解”。

我认为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墨家思想在民间的生存精神;招安、功名追求是儒家思想的话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