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外对话的2个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与各国老外沟通技巧

与各国老外沟通技巧
3.尊重对方:在沟通中,需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意见,充分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出回应。尽量避免使用批评、指责或贬低对方的言语,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抵触。
4.善于交流:在与老外沟通时,需要善于交流,包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及在倾听对方时及时给予反馈和回应,以保持良好的沟通效果。
5.了解对方:在与老外沟通时,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习惯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更好地沟通。
与各国老外沟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1.语言表达清晰: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复杂或生僻的词汇,同时需要注意语速和语调,尽量让对方易于理解。
2.文化敏感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很大,需要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避免出现误解或冲突。在与老外交流时,需要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尽量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或冒犯对方的言语。

与外国人交往时的礼仪_礼仪知识_

与外国人交往时的礼仪_礼仪知识_

与外国人交往时的礼仪与外国友人交往的时候时常会因为语言或者文化差异产生了不必要的误会,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习惯和风俗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这样的误会,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增进彼此的感情。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与外国人交往时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与外国人交往时的礼仪1.信守承诺。

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

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

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

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 热情有度。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

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

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 女士优先。

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

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4. 不必过谦。

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

对于个人能力、,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

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

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5.尊重各国风俗习惯。

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宗教等因素,各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均应予以尊重。

例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也忌谈猪,在斋月里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吃喝;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某些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马里、阿拉伯国家等,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用左手传递东西;在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头顶;天主教徒忌讳“十三”这个数字,尤其是“十三日星期五”,遇上这种日子,一般不举行宴请活动;使用筷子进食的东方国家,用餐时不可用一双筷子来回传递,也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中间;东南亚一些国家忌讳坐着跷大腿;伊朗称好不伸大拇指;保加利亚、尼泊尔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赞赏,点头表示不同意,等等。

涉外交谈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涉外交谈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涉外交谈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涉外交谈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1)谈话的表情要自然、亲切,表达得体。

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

与人谈话时,忌与对方距离太远或过近。

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或插话。

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

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

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

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2)谈话要照顾在场的所有的人。

现场有多人时,注意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忌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或仅与个别人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其他人。

(3)交谈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

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

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

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

在相互交谈时,目光应得体,注视对方,以示专心。

对方发言时,忌伸懒腰、看手表、玩物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注视别处等漫不经心的样子或动作。

交谈中不涉及他人隐私,尤其是不问收入、不问女士年龄;主动回避敏感问题,如宗教信仰、人权、当事国的内政事务等;谈话的内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根问底;无意中谈起对方反感的问题或发现对方对自己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时,立即转移话题;不批评、议论长辈或身份高的人员。

与老外沟通礼仪六招

与老外沟通礼仪六招

与老外沟通礼仪六招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外籍人士的交流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事情,无论是在工作场合或者旅游地点,都会遇到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礼仪问题,以避免引起沟通误解和文化冲突。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与老外沟通礼仪的六个基本技巧,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第一,用简单的英语交流。

无论是面对英语口语水平较高的外籍人士还是口语水平较低的外籍人士,我们都应该尽量用简单的英语沟通。

这样能够避免出现语言层面的误解,并且有利于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意思。

第二,注意肢体语言。

外籍人士会观察我们的肢体语言,并从中获取信息。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手势,同时要注意保持微笑和目光接触,这将让对方感到我们的友好和真诚。

第三,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

如果我们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她的行为方式、思考方式和期望,从而更好地与对方沟通。

在必要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学习资料、问询和观察等形式,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

第四,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习惯。

许多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并且每个人的隐私和习惯也不同。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问一些过分个人的问题,尊重对方的隐私,并避免对其习惯进行质疑或批评。

第五,主动展现自己的文化背景。

在与外籍人士交流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对方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习俗和文化。

这不仅能促进双方的理解和尊重,还可以促进友好的沟通和交流。

第六,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沟通。

与外籍人士的沟通不能太含糊,我们需要用直接明了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意思。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产生误解,还能让对方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

综上所述,与老外沟通礼仪六招,包括用简单的英语交流、注意肢体语言、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习惯、主动展现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沟通。

只有我们在与外籍人士交流时注意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友好的沟通和理解。

涉外商务礼仪让老外喜欢和你谈话

涉外商务礼仪让老外喜欢和你谈话

涉外商务礼仪让老外喜欢和你谈话一、涉外商务礼仪中的注意事项1、进入室内场所后通常应脱下手套和帽子,脱掉大衣、外套、风衣等等。

2、室内通常不戴墨镜或其他有色眼镜,特殊情况下必须带有色眼镜是应主动说明并表示歉意,而且握手交谈时应该摘下墨镜。

二、涉外交往礼仪中的穿着要点1、衣裤要整洁、干净,尤其是衣领和袖口。

2、穿长袖衬衣时应将衬衣扎在裤内,不要卷袖子和裤脚。

3、穿西装时,若西装是单扣或多扣,则应全部扣起来,双扣的可以只系上面一个。

4、男士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

女士穿凉鞋的话可以光脚,若穿袜子则不要将袜口露在衣裙外面。

5、涉外交往中应注意不要穿着睡衣、睡裤或者拖鞋接待外国客人。

以上就是穿着上的涉外礼仪知识要点。

三、涉外交往礼仪中握手的注意事项1、先打招呼,然后握手。

如果是初次见面,一般在介绍自己时主动伸手,如"I'mGreen,nicemeetingyou."同时握手。

2、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下即可,不可太用力。

关系很熟的话握手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

有时年轻的对年长的、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可以稍欠身,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敬重。

3、男士与女士握手,轻轻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

4、涉外礼仪中握手时伸手的顺序也有些讲究: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和妇女先伸手。

5、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握手前脱帽并摘下手套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四、涉外礼仪知识之谈话技巧1、谈话时表情自然,语言得体,可适当做些手势,不要手舞足蹈地动作太大。

2、不要用手指他人,有这样的习惯的朋友可以手上握支笔或拿本书以消除这样的动作。

3、如果要参加别人的谈话应打招呼,比如说"Excuseme,mayIjoinyou?"如果别人在个别私聊,就不要凑过去了。

4、尊重别人的讲话,别人发言时尽量不要打断,需要发言可以等别人讲完再说。

5、谈话中如果有要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并表示歉意,例如"I'msorryI'vegottago.It'sverylatenow."6、交谈过程中应目光注视对方,别人讲话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要玩弄其他东西或者老看手表,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雅思口语:与老外交往的注意事项

雅思口语:与老外交往的注意事项

与老外交往的注意事项—北京中雅出国留学如何与交朋友?这几年,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远渡重洋去英国求学,如今又迎来了新一年的留学高峰期,学生如何能尽快适应、融入国外生活,让美国留学生活更加快乐呢?北京中雅为大家整理了与老外交往的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 不停道歉。

在英国,人们会为任何事情道歉,他们会尽一切努力避免尴尬,务求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他们没听清你说什么,会说“抱歉”;他们撞到你身上——抱歉,你撞到他们身上——抱歉。

没多久,我也开始有样学样:“抱歉,宝贝,能不能把烤鸡味薯片递给我?今儿是阴天,真抱歉。

抱歉在你们那儿进行殖民统治。

”慢,我一美国人干嘛为殖民主义道歉?没关系了,说了总比没说心安。

2. 紧锁内心。

英国人需要私人空间——无论是实质上还是情感上。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交行为,在英国人看来,小部分允许,大部分不然。

握手没问题,拥抱就不行。

“今儿天气糟透了。

”可以。

“你好,我叫朱迪。

”不行。

iPhone,可以。

眼神接触,不行。

“我转了三趟火车才到了那儿。

”可以。

“约会挺顺利的——我们玩得很开心!”绝对不行。

“今儿工作很辛苦吧?”可以。

“今天的疗程和心理医生谈你的内心矛盾?”一万个不行。

人们就像背着壳的蜗牛,你永远无法进入他们的内心。

有的人我已经认识了好几年,但当我走近想给他们一个拥抱时,他们却避之不及。

美国式的礼节是开放的,想将对方包容其中,但英国式的礼节却是封闭的。

你忖度对方需要隐私而不采取主动,于是对方也对你视而不见,彼此就这样错过。

3. 不要分享。

情感上的私人空间也能延伸到食物。

我第一次和英国朋友在一家中国饭馆吃饭,每个人都各自点了一道菜——“菠萝鸡片”,“椰菜花炒牛肉”等等。

我发现没人叫米饭,于是叫了四碗,结果这四碗米饭成了我这顿晚餐的全部。

他们没有半点分享盘中餐的意思,除了账单,他们精确到了每个先令。

4. 模棱两可。

一方言不由衷,一方口不对心,总之双方都言下另有所指。

当我的朋友艾玛主动提出,让我夏天把家具寄存在她家的地下室时,我应该心领神会,而不是跑去租了一辆卡车,雇了一个司机,屁儿颠儿把几张大桌子拖到她家时,才发现她家住在四楼。

与外国人交流时的注意事项

与外国人交流时的注意事项

左右逢源:与各国老外沟通十大技巧编辑:Mary 点击量:5689次1、欧洲人,美国人是非常喜欢那种interactive 的人的,你不需要太拘谨,不需要什么都yes。

2、在两个人对话的时候,适当的时候要称呼对方。

假如你在对话中经常称呼对方,对方也会称呼你,这样可以让客户很容易对你有印象,这样对后续跟踪客户好处多多。

非英语的名字,象北欧人的名字,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发音,很多法国人的名字不是按英语发音的,要注意,你不会读可以直接问客户,这是不失礼的。

荷兰和德国人的姓有很多是2个单词的,一定不能只读最后一个单词。

i.e. Caroline van Bommel, 这个女的你可以称呼为:Ms. van Bommel。

气氛足够好的情况下,你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单名3、母语是英语的人说话可能会很快,没有停顿的。

你可以让别人稍微慢一点,这是不失礼的。

千万不要没有听懂就接客户的话。

否则客户会觉得和你沟通很困难。

很容易就走掉了。

4、客户坐下来以后,你可以问客户你可以给我多少时间。

How much time are you available? 这样可以体现你对客户行程的尊重,也可以让你自己根据时间来掌握沟通的内容。

5、老外只要做下来以后,要让老外多说,在你完全明白的情况下,再介绍你自己。

和欧洲美国人谈的时候,你可以让客户简单的说一下此行的目的。

希望找一些什么样的供应商。

有的客户不会直接回答你,有的客户会告诉你。

6、假如你有幸碰到头衔是Director,Vice President等职务的买家,要多说一些战略性的东西。

这些人来展会不是为了1个柜2个柜来的。

他们很多是来找战略性伙伴的(Strategic Partners)。

所以你要有放长线钓大鱼的功力。

假如你自己工厂实力可以的话,要主动的邀请这些人访问你的工厂。

这些职位的人很多学历很高,有些人有MBA background. 所以,有点喜欢听比较酸的话。

这些人开口闭口就是:value, global supply chain, private label, costs, partnership,bottom line等等。

跟国外朋友说话注意事项

跟国外朋友说话注意事项

跟国外朋友说话注意事项在跟国外朋友交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相互尊重和包容。

不同的国家和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并接受他们的观点,不要因为他们的异同而排斥或批判。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理解和容忍对方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和误解。

2. 注意语言表达。

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为了使沟通更加顺畅,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俚语,以免对方难以理解。

此外,还要注意语速和发音,尽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以便对方能够理解。

3. 避免敏感话题。

在与国外朋友交流时,应尽量避免触及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种族等。

这些话题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影响交流的氛围。

如果对方提到了这些话题,我们可以委婉地回应或适时改变话题,以避免冲突。

4. 关心对方的文化和习俗。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俗,我们可以主动去了解和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我们的文化素养,还能加深我们与国外朋友的交流和理解。

比如,了解对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学习他们的一些日常礼节等。

5. 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与国外朋友交流时,如果对方遇到了问题或困难,我们可以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不仅能增进我们的友谊,还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善意。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对方的帮助和支持,建立平等互助的友谊关系。

6. 尊重隐私和个人空间。

在与国外朋友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要过于侵入和询问对方不愿意透露的私人信息。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尊重对方的个人选择和决定。

7. 积极参与和交流。

与国外朋友交流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交流,更是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了解和认知。

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也要倾听对方的声音和见解。

这样可以增进我们的彼此了解和友谊。

总之,与国外朋友交流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语言表达、文化差异、隐私保护等方面都要通过努力去促进良好而平等的交流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老外对话的2个注意事项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很多学生反映在外教课上或者课间与外教沟通时候会经常产生“communication breakdown”的情况,换句话说,经常在英语交流对话中,双方会发生不知所云,甚至尴尬的局面。

其实,很多学生经常用的表达是错误的,有时会引起与老外沟通交流上的困难,如果不慎,甚至会引起误会乃至反感 (honest mistake though)。

1. I know
很多学生都喜欢说这个词组。

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错误,只是学生们要非常注意场合。

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学生刚刚上完我的写作课,因为有一句话不明白,我又正好在给另一位学生讲解作文,这位学生就顺便抓住这个机会,想锻炼一下口语,就去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外教这句话什么意思。

在外教耐心讲解完后,这位学生就回答了一句: “I know”.这位外教显然感觉受到了侮辱,马上收起了笑容,一转身做别的去了,弄得学生也非常尴尬。

我看到后,连忙在一旁打圆场,向外教解释到其实这并不是学生的本意,后来外教也表示了体谅。

当学生后来问我时,我解释道:你明明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来问外国人,当他非常耐心的向你解释完后,你一句“I know”, 就会让外国人认为你是在耍他,会有一种你知道还问他干什么的感觉。

这种回答往往会让外国人非常反感。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经常用的说法是“got you, cheers”或者“understood”.
2. Judge
这是个基本上所有学生都知道的词,表示判断的意思。

外国人通常非常反感甚至说讨厌别人judge自己,那么这里的judge指的就是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外们说“Don’t judge me. I don’t need to hear that kind of talk. ”意思就是说,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要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我不要这样的帮助。

比如说,一个老外花了6块钱买了个苹果,你可能会说这太贵了,你被宰了,不应该去那里买东西。

这时候,老外通常的反应就是“whatever”,一种不屑一顾的口气。

再例如说,如果你跟一个外国人说你不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他们往往会有一大堆话来反驳你。

其实这除了是因为大多数外国人都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莫须有的傲气,主要是因为在西方文化里面,这样的judge别人的做法是非常令人讨厌的。

所以学生们要注意。

以上两点小的建议,希望各位烤鸭们在紧张备考的同时,也多去关心一些外国的文化特色,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