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原理结构解
图解继电器内部结构原理

图解继电器内部结构原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图解继电器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PCB板上一般使用的继电器有:
SRD-12VDC-SL-C如图1
图1
图2 底面图
图3 拆解中图
如图5所示,用手压住动作片,放开时,中间那一片最上面一片是接触的,称为常闭触点。
当通12V的直流电时,中间片和下面那一片吸合一起,下面的圆点为常开触点。
图4 主视图
如图6所示,当能12V直流电时,线圈产生磁场,将上面的磁片吸合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吸合时,磁芯和上面磁片不没接触的,中间有左右的空隙,起到强弱电的隔离。
但是我亲测,当接入220V的交流接触器(接灯泡,加热管等不会有问题)时,隔离效果就不好了,干扰会从这里引入,导致芯片复位或者死机,如果采用固态继电器时,不会造成死机现象,所以我才决定拆开这款继电器,研究其内部结构。
图5右视图
图6俯视图
图7 背视图。
继电器工作原理详解附3种驱动电路图

继电器工作原理详解(附3种驱动电路图)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
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继电器的输入信号 x 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 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刻从 y=0 跳跃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
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 x 继续增大,输出信号 y 将不再起变化。
当输入量 x 从某一大于 xx 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
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继电器(relay)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电路原理继电器是一种当输入量变化到某一定值时,其触头(或电路)即接通或分断交直流小容量控制回路。
由永久磁铁保持释放状态,加上工作电压后,电磁感应使衔铁与永久磁铁产生吸引和排斥力矩,产生向下的运动,最后达到吸合状态。
晶体管驱动驱动电路当晶体管用来驱动继电器时,推荐用NPN三极管。
具体电路如下:•当输入高电平时,晶体管T1饱和导通,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吸合•当输入低电平时,晶体管T1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触点断开电路中各元器件的作用:•晶体管T1为控制开关•电阻R1主要起限流作用,降低晶体管T1功耗•电阻R2使晶体管T1可靠截止•二极管D1反向续流,为三极管由导通转向关断时为继电器线圈中的提供泄放通路,并将其电压箝位在+12V上集成电路驱动电路目前已使用多个驱动晶体管集成的集成电路,使用这种集成电路能简化驱动多个继电器的印制板的设计过程。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器件,它在电路中起到开关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一、继电器的基本结构1.1 电磁线圈:继电器的核心部分是电磁线圈,它由导线绕成,当通电时产生磁场。
1.2 引线和触点:继电器还包括引线和触点,引线用于将电磁线圈与外部电路连接,触点则负责开关的功能。
1.3 外壳和保护装置:继电器通常有一个外壳来保护内部结构,并且配备了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装置。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2.1 电磁吸引力:当继电器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会吸引触点,使其闭合。
2.2 断开电路:当继电器断电时,磁场消失,触点则会弹开,断开电路。
2.3 控制信号:继电器可以通过控制信号的输入和断电来控制触点的闭合和断开,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三、继电器的应用领域3.1 自动化控制: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工业生产线、机械设备等。
3.2 电力系统: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保护作用,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3.3 通信设备:继电器也被用于通信设备中,如电话交换机、传真机等。
四、继电器的优势4.1 高可靠性:继电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在较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4.2 适应性强:继电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
4.3 维护方便:继电器的结构相对简单,维护和更换触点也相对容易。
五、继电器的发展趋势5.1 小型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继电器正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5.2 集成化:继电器与其他电气元件的集成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
5.3 数字化:数字继电器的出现,使得继电器的控制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
结论:继电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气控制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吸引力和断开电路的原理。
继电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和通信设备等。
它具有高可靠性、适应性强和维护方便等优势。
继电器工作原理图

继电器工作原理图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电器,它通过电磁吸引力来控制开关的通断,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领域。
继电器的
工作原理图如下所示:
1. 电磁铁部分,继电器的核心部分是电磁铁,它由铁芯和线圈
组成。
当通过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力会使铁芯磁化,吸引或释
放触点,从而实现继电器的通断控制。
2. 触点部分,继电器的触点通常分为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当
继电器通电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当继电器断电时,
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通过这种开闭状态的切换,实现了
电路的通断控制。
3. 弹簧部分,继电器中还配备有弹簧,它的作用是在电磁铁断
电后,恢复触点原来的状态,保证继电器的正常工作。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图清晰地展示了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通
过电磁铁的磁化和触点的开闭,实现了电路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继电器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不同类型的触点和线圈,以满足不同的控
制要求。
同时,继电器还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
因此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继电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控电器,其工作原理图清
晰地展现了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电磁铁的磁化和触点的开闭,实现了电路的控制,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
在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器元件,它可以通过电磁力使其内部的触点打开或闭合,从而控制外部电路的通断。
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力设备、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一、继电器的结构组成继电器通常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
电磁系统由铁芯、线圈和永磁体组成。
线圈接通电源时,通过电磁感应作用将铁芯吸引。
铁芯上的吸盘可以使触点发生运动。
触点系统由NC(常闭)触点、NO(常开)触点和公共触点组成。
当电磁线圈未接通电源时,通过弹簧的张力,触点处于常开状态;当电磁线圈接通电源时,电磁力克服了弹簧的张力,触点闭合。
辅助系统由中间继电器、抱闸继电器、定时器等组成,用于实现功能的扩展和电路的保护。
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吸引的原理。
当控制继电器的电源接通时,电流经过线圈产生磁场,磁场会使得继电器内的铁芯被磁化并受到吸引。
当铁芯被吸引时,铁芯上的吸盘会产生位移,进而使得触点发生动作。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圆通继电器为例来进一步解释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1. 闭合状态:当继电器处于静止状态时,线圈中没有电流通过,触点处于常开状态。
电路中的电流不能通过继电器,所以接通继电器的电路无法通电。
2. 开放状态:当控制继电器的电源接通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磁场使得铁芯被吸引。
铁芯的吸引力使得触点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可以通过继电器。
3. 隔离状态:当继电器的电源断开时,线圈中的电流停止,磁场消失,铁芯失去吸引力。
触点恢复到常开状态,电路中的电流再次无法通过继电器。
三、继电器的应用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在以下领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 电力系统:继电器用于电力系统中的过载保护、欠压保护、过压保护等功能,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2. 电力设备:继电器用于电力设备的功率控制、故障检测、变频调速等方面,提高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效率。
3. 自动化控制:继电器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逻辑运算、信号转换、序列控制等功能,实现自动化生产过程的控制。
热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热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热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磁装置,用于控制电路中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
它的结构由电磁继电器和热过载保护组件组成。
热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敏元件的特性。
当电路中电流超过额定值时,热继电器会自动切断电源,以保护电器设备不被过载烧毁。
具体来说,热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结构上,热继电器通常由一个电磁继电器(也叫电磁触发装置)和一个热敏元件(通常是热铁片或热双金属片)组成。
电磁继电器内部有两个电磁线圈,一个是激磁线圈,另一个是保持线圈。
2. 当电流通过激磁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会使得保持线圈吸引铁心,将触点合上。
3. 激磁线圈断电后,保持线圈仍然可以保持触点闭合的状态。
这是因为触点的一端附着了一个热敏元件。
4. 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热敏元件会受热变形,弯曲触点打开断开电路,从而切断电源。
5. 一旦电流降低到热敏元件的恢复温度以下,它会恢复原状,触点又会合上,电路重新闭合。
总的来说,热继电器通过电磁继电器和热敏元件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电路中电流的监测和控制,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热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可能会稍有不同,具体取决于其结构和设计特点。
上述原理只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
详细了解“继电器”(原理、结构、图形符号、分类、特点及选型等)

详细了解“继电器”(原理、结构、图形符号、分类、特点及选型等)继电器的原理、结构在机电控制系统中,虽然利⽤接触器作为电⽓执⾏元件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动控制,但对于稍复杂的情况就⽆能为⼒。
在极⼤多数的机电控制系统中,需要根据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判断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结果去控制接触器等电⽓执⾏元件,实现⾃动控制的⽬的。
这就需要能够对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数进⾏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这⼀类电器元件就称为继电器。
定义:当输⼊量(或激励量)满⾜某些规定的条件时,能在⼀个或多个电⽓输出电路中产⽣跃变的⼀种器件(输⼊量:电、光、磁、热等信号)。
继电器就是⼀个电⼦开关。
作⽤:1)输⼊与输出电路之间的隔离2)信号转换(从断到接通或反之)3)增加输出电路(即切换⼏个负载或切换不同电源负载)4)重复信号5)切换不同电压或电流负载6)保留输出信号7)闭锁电路8)提供遥控继电器作为系统的各种状态或参量判断和逻辑运算的电器元件,主要起到信号转换和传递作⽤,其触点容量较⼩。
所以,通常接在控制电路中⽤于反映控制信号,⽽不能像接触器那样直接接到有⼀定负荷的主回路中。
这也是继电器与接触器的根本区别。
继电器的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电磁原理(磁路部分):⼆.杠杆原理(接触部分):⼯作原理:典型结构及特点电磁系统:线圈(引线脚)、铁⼼、轭铁、衔铁(此处在接系统中)及⽓隙;接触系统:动、静接点,端⼦脚;基础防护部分:基座,外壳;返回机构:簧⽚脚,推⽚,挂勾。
继电器的组成以磁路系统分:拍合式(SRU)、推动杆式(SJ);以密封形式分:⾮密封继电器、密封继电器。
各国各继电器⽣产⼚商对各⾃的继电器均有不同的命名和标志⽅法。
但总体均由:①产品型号;②封装形式;③动⽚⼑数;④线圈额定电压;⑤线圈功耗;⑥触点形式,六部分组成。
标准密封型,通常透⽓孔未密封,若继电器需⾼液位清洗,请告知制造⼚透⽓孔须密封,⽅可正常使⽤。
制造⼚商不推荐使⽤全密封继电器,⽣产时需注意详细的技术要求。
继电器原理结构解

继电器原理结构解继电器是一种电力控制装置,它能够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开关。
它是由电磁铁控制的机械开关,工作原理基于线圈中的电流产生磁场,从而吸引铁芯,使机械开关闭合或断开。
继电器的结构包括线圈、铁芯、弹簧、触点等。
下面将对继电器的原理和结构进行详细解析。
1.继电器的原理继电器的原理基于电磁感应。
当通电线圈时,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使铁芯被吸引。
当铁芯被吸引时,机械开关(触点)会闭合或断开。
当通电线圈断电时,铁芯失去磁性,机械开关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个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起到了控制机械开关的作用。
继电器可分为吸引型继电器和断开型继电器两种,根据线圈工作时触点的状态来区分。
2.继电器的结构(1)线圈:线圈是继电器的电磁部分,它是由绝缘导线绕制而成。
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一个磁场,从而控制机械开关的状态。
线圈通常由铜或铝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铁芯:铁芯是继电器的磁性部分,它是由磁性材料制成。
铁芯可以增强电磁感应的效果,使继电器的工作更加灵敏和稳定。
铁芯通常由铁、钢等材料制成,可以是固定或可移动的。
(3)弹簧:弹簧是继电器中用来恢复机械开关原始状态的部件。
当线圈通电时,通过弹簧的弹性力使机械开关闭合或断开。
当线圈断电时,弹簧的力会将机械开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而实现开关的控制。
(4)触点:触点是继电器中的机械开关,通过闭合或断开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触点通常有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两种类型。
当线圈通电时,触点闭合;当线圈断电时,触点断开。
触点由导电材料制成,通常是银合金或钨铜等。
(5)外壳:外壳是继电器的保护外壳,用来保护内部电路和零部件,以防止灰尘、水分和其他外部因素对继电器造成损坏。
外壳通常由塑料、金属等材料制成,具有绝缘和防护功能。
3.继电器的工作过程当继电器线圈通电时,线圈中的电流会产生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会使铁芯被吸引,从而改变机械开关的状态。
常开触点闭合时,电路通断;常闭触点断开时,电路断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器原理结构解
————————————————————————————————作者:————————————————————————————————日期:
继电器原理结构图解
1、时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或机械原理实现延时控制的控制开关电器
时间继电器原理结构图介绍:
(图1)
2、固体继电器
固体继电器也就是固态继电器可以具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过热保护功能,与组合逻辑固化封装就可以实现用户需要的智能模块,直接用于控制系统中。
固体/固态继电器原理结构图:
(图2)
3、温度继电器
温度继电器就是两种热膨胀系数相差悬殊的金属或合金彼此牢固地
复合在一起形成碟形双金属片,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双金属片就会由于下层金属膨胀伸长大,上层金属膨胀伸长小而产生向上弯曲的力,弯曲到一定程度便能带动电触点,实现接通或断开负载电路的功能。
温度继电器原理结构图:
(图3)
4、舌簧继电器
舌簧触点结构很简单,其动作原理主要利用线圈或永久磁铁的磁场在簧片上感应出N或S极,靠这种磁吸引力而动作,一但磁场被撤去,靠簧片的弹性而复原,回路断开。
舌簧继电器原理结构图:
(图4)
5、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闭合低压控制电路中的开关S,电流通过电磁铁A
的线圈产生磁场,从而对衔铁B产生引力,使动、静触点D与E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动机工作;当断开低压开关S时,线圈中的电流消失,衔铁B在弹簧C的作用下,使动、静触点D、E脱开,工作电路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电磁继电器原理结构图:
(图5)
6、高频继电器
高频继电器,是由陶瓷为基座组成的低剖面组件,完全匹配干簧开关和引脚间的热膨胀系数,并可减少降低任何于封装内部产生的热应
力。
高频继电器原理结构图详解:
(图6)
7、光继电器
光继电器为AC/DC并用的半导体继电器,指发光器件和受光器件一体化的器件。
输入侧和输出侧电气性绝缘,但信号可以通过光信号传输
光继电器原理结构图:
(图7)
8、声继电器
声继电器是一种最简单的通过声音来控制的电路保护开关装置声继电器原理结构图:
(图8)
9、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由流入热元件的电流产生热量,使有不同膨胀系数的双金属片发生形变,当形变达到一定距离时,就推动连杆动作,使控制电路断开,从而使接触器失电,主电路断开,实现电动机的过载保护装置
热继电器原理结构图详解:
(图9)
10、霍尔效应继电器
当输入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保护装置。
霍尔效应继电器原理结构图:
(图10)
11、差动继电器
差动继电器由位于系统中两个不同位置的电流互感器提供反馈信息。
差动继电器对电流进行比较,如果存在不同则表示受保护区域内有故障存在。
这些装置常被用于保护发电机或变压器的线圈。
差动继电器原理结构图:
(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