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引言概述: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承担着照顾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职业风险和潜在的健康威胁。
因此,职业防护对于护士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正文内容:1. 身体防护1.1 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中应穿戴适合的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免受病原体和化学物质的侵害。
1.2 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护士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
此外,接种必要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肝炎疫苗,有助于预防疾病传播。
2. 感染控制2.1 手卫生:护士应经常洗手或使用洗手液,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体液或污染物后,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2.2 应用消毒措施:在处理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物品时,护士应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以杀灭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护士应遵循相应的隔离措施,如戴手套、穿戴防护衣、佩戴口罩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职业暴露防护3.1 预防针刺伤:护士在处理注射器、针头等尖锐器械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同时,使用安全针头和容器,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3.2 化学品防护:在接触化学药品时,护士应佩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避免化学物质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3.3 心理疏导和支持:护士在处理病患时,可能会面临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对于减轻护士的职业暴露压力至关重要。
4. 环境防护4.1 空气质量控制:护士工作的医疗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避免空气中的病原体或有害物质对护士的危害。
4.2 废物管理:护士应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包括医疗器械、药品残余等,以减少对环境和护士自身的污染。
4.3 辐射防护:在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护士应遵循辐射防护的规定,减少辐射对自身的危害。
5. 职业培训与教育5.1 职业安全培训:护士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安全培训,了解职业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对职业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医疗机构应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类型、危害、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等。
通过培训,使医护人员了解各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掌握正确的防护操作技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二、完善防护设施医疗机构应完善防护设施,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剂等。
在使用防护用品时,应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确保防护效果。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加强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使用。
三、实施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是指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标准预防措施的推广和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2.接触病人前后,以及处理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后,应立即洗手。
3.在可能产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4.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对医疗器械、病人床单元等进行定期消毒。
5.加强病区管理,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四、提高手卫生意识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以及处理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后,应立即洗手。
医疗机构应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应积极参加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熟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报告流程。
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接触患者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患者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3、各科室应根据科室特点准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帽子、护目镜、面罩、防渗透围裙、防水鞋、防水隔离衣、鞋套等;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并洗手或手消毒。
4、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体检一次,根据情况进行疫苗接种。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
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
划伤。
6、掌握锐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用后处理程序;针头使用后切
勿回套上针帽,应将针头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确需回帽
时必须单手回套;不能弄断、打破或扭曲或随意丢弃已开封或使用
后的针头;禁止手持锐器物随意走动;日常工作中避免徒手传递针头、刀片等锐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在医疗卫生
工作中,接触到患者体液、血液及其他感染源后,可能造成自身感
染的卫生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职业性暴露感染(occupational exposure infection,OE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仅危害职业者自
身健康,而且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疾病,从而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其
他感染源。
其中,感染源包括但不限于:临床患者、病人家属、科研、实验室等项业务中的感染源等等。
三、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方法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应通过系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并掌握职业暴
露发生的原因、表现及防范措施,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2、人员配备。
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性质和风险分析,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合理
安排,鼓励对医疗安全有经验和充分培训的工作人员参与有关工作,以确保业务操作和安全愈加有序。
3、规范操作程序。
1。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引言: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的情况。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是保障工作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置两个方面,分别介绍职业暴露的相关内容。
一、职业暴露预防1.1 工作环境改善- 为了预防职业暴露,首先要改善工作环境。
例如,在化学工厂中,应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
-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加强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1.2 个人防护措施- 工作者应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等。
- 在接触有害物质时,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1.3 健康教育与培训- 针对不同的职业暴露风险,组织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工作者的职业暴露意识。
- 通过培训,教授工作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二、职业暴露处置2.1 及时检测与监测- 对于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工作者,应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 通过监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暴露风险。
2.2 紧急处理与急救- 在职业暴露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紧急撤离、急救等。
- 针对不同的职业暴露情况,提供相应的急救培训,使工作者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
2.3 职业病防治- 对于已经发生的职业病,应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 同时,要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通过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改善工作方式等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三、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的重要性3.1 保障工作者身体健康-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是保障工作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 通过预防和处置,可以降低工作者患病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3.2 维护工作环境安全-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不仅关乎工作者自身的健康,也与整个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 通过预防和处置,可以减少工作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降低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
手卫生、标准预防、职业暴露知识

手卫生知识一、术语和定义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5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7.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二、手卫生五时机(指征):(二前三后)两前: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
三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之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物品之后。
三、手卫生的基本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四、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五、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总共搓揉时间至少15秒):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揉,交换进行。
6、将5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一手手握住另一手腕旋转搓揉,交换进行。
六、速干手消毒剂的优点与肥皂洗手相比,速干手消毒剂的主要优点是易于使用、抗菌效能高、耗时短、皮肤耐受性好,不需要水和干手设施,依从性高。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是指针对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可能接触到的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医疗废物、患者体液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接触,因此,他们需要根据工作内容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装备选择: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具等。
根据感染风险的不同,医务人员应选择不同等级的防护装备,确保其能有效阻隔患者体液、血液等带有病原体的飞沫和飞溅。
2.手卫生: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处理污染环境后、接触患者体液等情况下,都需要进行手卫生。
3.换刀具、注射针头等操作用具:医务人员在使用刀具、注射针头等操作用具时,要注意使用一次性器械,并及时将其丢弃到专门的医疗废物容器中。
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体液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可以通过使用穿刺式针管、避免用手触碰体液等方式,减少感染的风险。
5.接种疫苗:医务人员在工作前需要接种必要的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预防潜在的感染。
6.废弃物处理:医务人员需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废弃物分类处理,并使用专门的垃圾袋和容器收集、封装及丢弃医疗废弃物,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7.感染风险评估和培训: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方法、手卫生的正确操作等,以提升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8.职业暴露后处理:医务人员若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如被尖锐器械刺伤、被患者体液溅到眼睛等,应及时进行创面处理,尽快到职业防病科等单位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以避免可能的感染风险。
9.定期体检:医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包括乙肝病毒和结核菌等疾病的检测。
手卫生与职业防护PPT课件

利器伤的局部处理
• 1.保持镇静 • 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手套 • 3.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
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
• 4.同时用滚动的净水冲洗 • 5.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
利器伤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 1.更新观念、加强教育 • 2.接种乙肝疫苗 • 3.建立规范化操作规程 • 4.安全注射 • 5.掌握不同利器的处理 • 6.使用预防利器伤的专用利器盒 • 7.执行标准预防
行;
• 5.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6步ຫໍສະໝຸດ 手法:• 4. 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 5.拇指在掌中搓揉 •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手卫生与利器伤
导致利器伤的危险因素
• 1.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 2.与锐利器械接触频繁 • 3.不安全处置锐利器械 • 4.不遵守操作规程 • 5.不熟悉操作技术
血液、体液污染后.
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 (一)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 (二)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
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 (三)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
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 缝
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具体揉搓步骤
• 1.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 2.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 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 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
人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 人前后.
• 2.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大一附院每位死亡患儿获赔18万元,并退还所有住院费用。 这不到200万元如果投入到院感工作中,那是什么情况呢?这些钱对于 2500张床的医院来说真不算什么经济损失,但是社会影响极坏。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解读
• 1 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 4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 5手卫生设施 • 6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 7外科手消毒 • 8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 附录A:洗手方法 • 附录B:监测方法
Hand Hygiene
hat
hy
hen ow
15
手卫生 ( Hand Hygiene)
• 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 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
• 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 凝胶和泡沫型。
•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 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手卫生设施
•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应配备清洁剂:盛放皂液的容 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 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 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 并清洁、消毒容器。 •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 剂。 •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干手 纸巾、干手设施、小毛巾,避 免二次污染。首选干手纸巾。 •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图 及说明图。
• 主管医生认为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已向 家属作了交待,不属于医疗事故。郑某提出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 细菌培养,结果也培养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 最后,医院答应减免郑某的医疗费用,并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 并保证伤口愈合后出院,这样纠纷才予平息。
手卫生—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
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 4.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 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 池、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 4.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 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 的效果。
• 4.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 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 下不致病。
• 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 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 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患者可能被感染,增加痛苦、加重医疗负担 ➢ 医务人员获得感染,加大职业风险 ➢ 造成不必要的死亡 ➢ 使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进一步恶化 ➢影响病床周转率 ➢ 增加医患矛盾
感染事件举例
2008年西安发生新生儿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导致9名新生儿发病, 其中8名死亡。
据对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 等进行检测,发现细菌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 菌的明显污染。
洗手
是指用普通或者抗菌肥皂(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清除手部皮肤污 垢和暂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
是指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手, 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无需
冲洗或干手设备。
外科手消毒
是指术前医务人员使用外科手
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
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
用的手消毒剂应具备持久抗菌
活性。
16
手卫生相关定义:
可洗手,可手消
WHO推荐 手卫生——洗手的指征
二前 三后
23
手卫生现状
接触病人 表面现象
•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10月10日正式颁布了“手卫 生指南”。
• 2009年5月5日为首个“手卫生日” • 我国卫生部:
2006年颁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了医务人员 手卫生规定措施,手卫生内容成为医院管理年督导检 查的必查内容.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09年4月,卫生部 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 生规范》,对医务人员 该如何“认真洗手”作 出详细规定,希望以此 控制高发的院内交叉感 染。
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之间的不信任
病 人 意 识
感染事件举例
• 患者郑某,男,因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住某院骨科准备手术,与 因外伤致截瘫的王某同住一病室。
• 郑某的手术比较顺利,但与他同屋的王某却在郑某的术后第二天 臀部出现疖肿。又过两天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 色葡萄球菌。
• 当郑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郑某提出是主管医生 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即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是医疗事故。
手卫生
拯救生命,从清洁双手做起
Hand Hygiene
hat
hy
hen ow
2
洗手前后效果对比
洗手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源
宿主
传播途径
4
手卫生现状
清洁的双手 清洁的产品(血液)
清洁的实践(安全的临床
操作)
清洁的器械(注射与疫苗)
清洁的环境(安全的水和
卫生的医疗环境)
6 5
未按规范进行手卫生会导致?
外科手消毒 医务人员外科手术前均应外 科洗手
2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重点!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 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 4.4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标准: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Hand Hygiene
hy
hat hen ow
20
hen(原则)
洗手Βιβλιοθήκη 手部有肉眼可见血液或其他体 液污染时,需用肥皂(皂液) 和流动水洗手
当手部无肉眼可见污染时, 卫生手消毒 可使用手消毒代替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