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地家族首先必须要介绍地是我地姓:张.张姓是中国最大地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个望族,为百家姓之首.张姓,具有三个明显地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地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地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关于张姓地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之孙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张,望出濮阳.”b5E2R。
“晋国张氏,这就说明,晋国地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地后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p1Ean。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DXDiT。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地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地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地黄帝之后,正是张姓地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地直系后裔,并不为过.RTCrp。
这位名挥地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地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简称“弧”.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由“天弓”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地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赐姓张氏”.5PCzV。
不过,当初地“张”,非命姓氏之义也“.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张氏”地.从此之后,挥地后代子孙有地姓弓,有地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后世地张姓,在谈及自己地姓氏时,常常解释为“弓长张地张”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地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地一支.jLBHr。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庭)提到“中国近代史”这几个字,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多想到的应该就是屈辱和反抗,在那样的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的只是心中的那一抹爱国的情怀,他们希望的只是拥有一个平等、自由、有爱的国家。
近代史这一段时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难以抹杀的,同样的在我们这些90后的父辈、祖辈心中那更是融入血液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北方,而张这一个姓氏在北方属于大姓,如若回顾家族的近代史,那么不妨再多回头看看,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姓氏的出处。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
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子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河北张氏。
我的祖辈正是河北人,父亲年幼时从河北跑去山西,在山西成家立业。
但是,父亲任然记得祖父的教诲,记得从祖父口中得知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的印记。
正如一些评论员所说的“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听父亲说,他从小就长在河北大平村,那是靠近西柏坡的一个小山村。
村里祖祖辈辈住着那些人,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每天都是正常的农民生活,交通落后封闭,整个村子的人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样的封闭环境应该是很好的,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我没想到我们家族这样一个闭塞的村落也会成为一个深受鸦片迫害的一个典型例子。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高一(9)班王恒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在讲三代史前我先了解到了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来源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
(5)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
(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王保义、原名刘去非,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
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估量的。
★三代史我的爷爷,是湖北仙桃人,生于1940年。
由于家中贫寒,只读了几年书。
为了谋生,小时候为别人放鸭子。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00字篇一: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中国近代学习心得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
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
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1)提起中国近代史,似乎就是说中国落后挨西方列强打的一部屈辱史。
可是看过这本书以后,感觉有很多观点被刷新了。
首先,洋人的动机原先并非一开始就是以政治颠覆的诉求为先,而是想来做生意的。
是中国先不给予洋人以平等地位,洋人才要用炮舰来求得这个“平等”,最终反而是占了优势,中国变成不平等的殖民之所了。
其次,中国方面并不是一向被压着打的,中间其实是有很多次没有让洋人占到便宜,很多历史教材上斥为卖国的旧官僚表现出来的强大学习本事和执政水平令人动容,而另一些所谓的民族英雄其实不仅仅思想守旧,客观上也让国家付出沉重代价。
再次,中国民众始终未能得到唤起和组织,成为国内斗争和国际争端的一再牺牲品,甚为可惜可叹,他们在所有的权贵眼里都可是是随时可供消费的数字而已。
上层的一切,看似一边倒,看似结果可期,其实都有研究、有较量、有逻辑,只可是中国方面始终没有十分准备好,吃亏面大些,但并不能说没有努力过。
本书的史料很精当,举了很多奏折和批文的原文,还有不少英国方面的文献。
作者功底深厚,不仅仅解其总意,并且注意字句选用的细节,推导出双方博弈的心理活动,以及当事人在其本国和谈判对手之间的周旋的余地。
这样读史,才是能还原历史的全貌,并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自我独立得出可能和书本上不一样的结论,而非只说林则徐销烟好、李鸿章签马关坏。
销烟到底是不是当时博弈的最好手段?马关条约是不是已用尽谈判的空间?中国看重的是什么,英国看重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分析,不回答,结论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只愿锁国自大的历史杯具不要再重演,因为我们都是百姓,出了事情大抵是要被牺牲的那群人。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2)我实在没有想到,蒋廷黻的这本《中国近代史》会这样单薄,篇幅会这样短小。
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惊异,是因为其书名与篇幅长短呈现出的奇异的负相关。
中国近代史——这个范畴如此宏大又如此狭窄,它覆盖着中国最屈辱和辛酸的百年记忆,尽管在中华五千年的浩荡长河中,犹如浮光掠影。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对中国的民主发展具有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大家族——宋氏家族。
宋家惟一的全家福前排:宋子安;二排左起:宋霭龄、宋子文、宋庆龄;后排:宋子良、父亲宋嘉树、母亲倪桂珍、宋美龄宋氏家族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家庭,其影响力之深之大之最,鲜有望其项背者。
这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家族成员已纷纷辞世,他们显赫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但他们在现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仍是研究历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小说家有兴趣不断去演绎的世纪传奇。
宋嘉树,号耀如,英文名为查理(Charles Jones Soong),是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宋氏家庭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创造了极其丰富而多彩的传奇故事,而这一切都发轫于其奠基人宋嘉树的首次越洋之旅。
在美国神学院就读的宋嘉树。
宋嘉树本想继续学医,却被任命为牧师回到祖国传教这是1913年3月7日,孙中山等人与日本军界人士的合影。
并排左四为孙中山,左二为宋嘉树。
倪桂珍,有着一双大脚,受过西式教育,能在钢琴上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样的女子,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简直是凤毛麟角。
倪桂珍,当年那个温婉美丽的女子,用她博爱的胸怀孕育了一群不平凡的女儿。
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所谓“宋家三朝”成员最完整的一枚照片。
这幅照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宋嘉树:由海南文昌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子,成为上海滩上声名显赫的实业家和革命者,他为宋氏家族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倪桂珍: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
这种独特的身世背景为她的丈夫带来了好运气,对其命运的改变功不可没。
宋蔼龄:与执掌民国财权数年之久的孔祥熙结合,成为20 世纪中国最有钱的家族中最有权力的女人。
宋庆龄: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结合,是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
宋子文:中国第一代哈佛学子,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宋美龄:她与蒋介石的联姻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曾经贵为“第一夫人”的她,以106 岁的高龄书写了跨越三个世纪的生命传奇。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前言关于中国近代史。
说来有点惭愧,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常人眼中的如同天之骄子一般存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记得高考之前的历史课上是讲过,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已,高考式的“过河拆桥”总是很常见的……抱歉,扯远了,说回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总算得到了官方的还算权威的定义,现引用如下:“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通过这个定义,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最晚也是六十二年前的事,彼时之我应该还是某颗原子、彼时之我的爸妈应该也还是某些颗分子,而彼时之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叙述需要,请原谅我的不敬。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十分遥远的过去,于是如今要就《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这个标题写点什么就显得天方夜谭了,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很多,很遗憾的,我也并不在那“并不是很多”的集合内,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大概地就自己所知写写,经过从前爷爷的口头述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以,内容方面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还请谅解。
正文关于我的家族。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黄姓由来。
黄氏宗族,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648年。
“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
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
”○1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
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南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
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
大约在明末清初,黄氏其中包括我们这一支的6个宗支流入主要分布在、等十几个村落。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中国这艘巨船在近代已经航行了一百多年,经历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社会,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我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邯郸市赵国的古都。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而大名县来源于水浒传中大名府的。
我出生于1993年,却赶上当时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的家庭成员及他们的生活。
我的爷爷,是河北邯郸人,生于1940年。
由于家中贫寒,只读了几年书。
为了谋生,小时候为别人放鸭子。
15岁时母亲病故,从小学会独立谋生。
听爷爷说,在他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鱼肉吃,有时候家里收成不好,最艰难的时候还吃过米糠草根,菜粥,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年的时候爷爷说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吃上几块肉。
解放前,爷爷他们村子里没有学校,直到快要解放了,来了共产党,才办起了一所学校,爷爷12岁才在这所学校上学,学校只有一间草房当教室,吃饭桌子当课桌。
学生没有课本,是爷爷的爸爸妈妈用鸡蛋到集市上换来纸张订成本子,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课文,学生用笔在本子上抄。
,爷爷不得不辍学帮家里做事,养全家。
爷爷做事可是一能手,放牛,喂猪,种菜做饭,种庄稼的所有活爷爷样样精通。
爷爷家当时五口人,两个劳力,分的粮食远远不够,爷爷的大姐经常给予接济,听爷爷说,亲戚给他一只母山羊,给爷爷家做了不少贡献,那只母羊真能干,每年要下两窝羊崽,每窝最少生六只,最多的时候生七只,反正没有生过五只一下,一只羊只有两只奶,生得多了也养不活,每窝羊崽留下两个,其余的都卖掉,那羊也真争气,下的羊崽都是烫发毛,每只羊羔可以买到三块钱,,三四个羊羔就可以买到十几块,那时红薯干一毛钱一斤,十块钱可以买一百斤红薯干,这样一来既可以迁就好长时间。
爷爷回忆起来,对他那只养了好几年的母山羊特别有感情。
他帮助爷爷度过了难关,有时候爷爷上学还是靠买羊羔的钱交的学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有着波澜壮阔的起伏。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战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到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奋斗史。
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驶里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也走过了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通过追溯家族更中国近代史的联系使我更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的家族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华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怎样来的呢?说来还有一段荣耀的历史。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为帝少昊的后裔。
皋陶在著名古帝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大理”。
他尽职尽责,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
他有一头独角奇兽,能辨善恶真伪,见有罪之人,就用角去冲顶,见人说假话就发怒,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皋陶断案从不出差错,威震朝野,名扬天下。
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于是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往伊侯之墟。
当时正值果实成熟季节,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
母子俩一路逃命,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便决定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
谈到我的家族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闯关东顺应时代的潮流
首先讲一下我姥爷当家闯关东的历史背景,当年黄河下游连年饥荒,地里的庄稼也不怎么长,在当时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每家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甚至有的婴儿生下来没几天因为没有奶吃或者孩子没有东西吃而活活饿死,而当时每家的孩子又有那么多,至少有四五个,我姥姥家就有五个,面对这种情况,我姥爷弟兄几个毅然走上了闯关东的道路。
正好当时政府消除关禁,东北地区有着肥沃的土地,丰厚的资源,当时许多山东人都走上了闯关东这条“不归路”。
闯关东当时分为陆路和水路,因为我的家乡在山东济宁,所以姥爷当年是通过陆路走到东北的。
当时没有像今天这样交通那么发达,哪怕就是有汽车火车这种代步工具,当时的普通的劳动人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谈有钱来坐车,所以当时他们是一边乞讨一边前进,累了就在路旁休息,渴了就找点水喝,也不管卫不卫生。
干不干净,只要能解渴就能喝。
其实沿途有许多像他们这样闯关东的人,他也不会感到有一种异样的眼光。
由于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姥爷的鞋子总是破的,即便冬天也是破的,冬天那凛冽的寒风真的让人受不了,但是他们一步一步的都走过来了,挑着一条扁担,里面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据说当时的挎筐和挑担是有很大区别的,挑担的说明还有一些资产装在担子里,挎筐的筐里只有一个讨饭的碗。
虽说条件比较艰苦,他们几个人一路上还是有说有笑,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一定能到达东北。
就这样长途跋涉,跌跌撞撞到达了吉林省,到达吉林省之后还是先继续乞讨,先把肚子填饱,看到东北的确是个好地方,竟然有白馒头吃,而在当时那种连年干旱的山东这种东西是非常罕见的,就连白面都非常少,因为麦子几乎颗粒无收,所以他们看到了希望。
过了几天姥爷找了一份工作,就这样也算在当地安定了下来,起码不至于被饿死,在东北也是做一些苦力,所以生活过的也算清苦。
渐渐地那种连年饥荒的时期过去了,由于山东人安土重迁的性格,所以不少人就返回家乡,而我姥爷则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所以
就回来了,而他的一个哥哥则留在了关外。
所以这就是我的家族的闯关东史,而闯关东与中国近代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闯关东实质上是中国近代史时期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前后十几代人闯关东,带动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东北资源开发的进程。
解放后,东北更是以其盛产粮食和丰富矿产资源,为内地提供了无数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所以作为闯关东的后代,向那些闯关东的前辈致敬!
战争使得民不聊生
说完了我的姥爷,他代表近代史中闯关东的一部分,再说一下我的爷爷,他经历了战争年代,所以能反映战争年代的一些情况。
还是先简单地记一下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吧。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5 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6 年12 月12 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彼时,我爸爷爷也已经出生了,对这段时期所发生的故事我大多是从他那里听来的,而这其中有些是爷爷的父辈们讲给他听的,有些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
小时我也经常听到他讲战争年代的事,但是情至深处心情异常激动,我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那么激动,现在想想,不激动能行吗?那是怎样一种屈辱的现实啊!那时日本人对我们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人们也是奋起反抗,但是日本人武器先进。
我爷爷当时在我们那一个叫兖州的地方当兵,当时好像是开拖拉机,他回忆到当时他们军队的武器落后,最可恨的是日本的轰炸机是时不时在上空盘旋,而他们又没有能力对轰炸机进行打击,只有来的时候他们躲进防空洞。
等轰炸机走之后在出来,但是出来后看到外部的东西被轰炸机轰炸的面目全非,只好在从新搞,所以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他们的那种毅力,没有懈怠,没有抱怨。
爷爷还告诉我当年他参军不久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那时是在打游击他跟随他们队长,将敌人的一个小队打的不知所措,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背后打黑枪”。
当时他们分布在房顶,分布在地道,都是一些比较隐秘的地方,而鬼子的一个小队则大摇大摆的走过来,队长认清形势,下令打游击,而不是与他们火拼,他们利用各自的智慧打的鬼子屁滚尿流。
1945 年9 月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爷爷告诉我,知道日本鬼子被赶走这一消息后,大家无不欢欣鼓舞,当时个个上街举行庆典,有舞龙有舞狮的,人人脸上都洋溢着高兴的笑容。
他们纷纷拥向街头,燃放起在商店就近购买的鞭炮,鞭炮声由小到大,由稀到密。
由于当时也没有电视,好像广播有的人都比较少,所以也不知道大城市怎样来庆祝这个伟大的时刻。
抗日战争胜利了,按理说,我国应该迎来一片祥和的气氛,人们应该可以能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了,然而好景不长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单方面挑起内战,人民期待的和平并没有来到。
为筹措经费,在国统区,国民党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外,还无限制发行纸币,导致物价飞涨。
恶性通货膨胀让百姓深受其害,爷爷回忆说:“48 年用的金圆券一元可以买五升米,到49 年连一粒米也买不了了,家里的钱都被拿去叠纸飞机了。
甚至到了战争中期,” 国民党更是到处抓壮丁,幸运的是,当时村子的地理优势再次发挥作用,再加上有过跟随红军抗战的基础,我们能很快的摆脱国民党的统治,然而这时爷爷已在军队退役了。
经过老一辈又是三年的努力奋斗,国民党大失人心,被红军赶下了台。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这是一个令人激动人心的日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消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以各种方式来庆祝新中国的成立,锣鼓片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们脸上显示出幸福的表情,看到新的希望的
到来。
至此,中国近代史结束了,我家族的近代史也结束了。
后记:有关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坦白地说,在这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里,我的家族——作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存在——并没有给中国做出多么大的贡献,然而,要说我的家族史与中国近代史没有太多的关系也不尽然,正如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有家才能有国呢?中国的近代史影响着每一个中国家族、家庭,而大大小小家族的家族史也堆砌而成这部中国近代史啊!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想,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的关联了吧。
看到他们老一辈的奋斗,我们新一代才有了今天这么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珍惜,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立志报国,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民族,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担起建设国家的重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国家。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之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