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地家族首先必须要介绍地是我地姓:张.张姓是中国最大地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张姓曾有个望族,为百家姓之首.张姓,具有三个明显地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地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地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关于张姓地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之孙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张,望出濮阳.”b5E2R。

“晋国张氏,这就说明,晋国地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地后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p1Ean。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DXDiT。

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地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地直系后裔.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这位叫挥地黄帝之后,正是张姓地始祖.所以说张姓是黄帝地直系后裔,并不为过.RTCrp。

这位名挥地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地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简称“弧”.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宋史.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由“天弓”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地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赐姓张氏”.5PCzV。

不过,当初地“张”,非命姓氏之义也“.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张氏”地.从此之后,挥地后代子孙有地姓弓,有地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后世地张姓,在谈及自己地姓氏时,常常解释为“弓长张地张”也是起于此故.这支源于挥地张姓,得姓甚早,是中国张姓中最早古老地一支.jLBHr。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庭)提到“中国近代史”这几个字,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多想到的应该就是屈辱和反抗,在那样的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的只是心中的那一抹爱国的情怀,他们希望的只是拥有一个平等、自由、有爱的国家。

近代史这一段时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难以抹杀的,同样的在我们这些90后的父辈、祖辈心中那更是融入血液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北方,而张这一个姓氏在北方属于大姓,如若回顾家族的近代史,那么不妨再多回头看看,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姓氏的出处。

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

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子挥,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又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由上这两条史料的记载可看出,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这一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张姓,因挥住在尹城国的青阳,亦即清阳,清阳在清河以北而得名(今河北清河县东),是为河北张氏。

我的祖辈正是河北人,父亲年幼时从河北跑去山西,在山西成家立业。

但是,父亲任然记得祖父的教诲,记得从祖父口中得知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的印记。

正如一些评论员所说的“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听父亲说,他从小就长在河北大平村,那是靠近西柏坡的一个小山村。

村里祖祖辈辈住着那些人,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每天都是正常的农民生活,交通落后封闭,整个村子的人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样的封闭环境应该是很好的,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我没想到我们家族这样一个闭塞的村落也会成为一个深受鸦片迫害的一个典型例子。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高一(9)班王恒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在讲三代史前我先了解到了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来源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

(5)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

(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王保义、原名刘去非,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

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估量的。

★三代史我的爷爷,是湖北仙桃人,生于1940年。

由于家中贫寒,只读了几年书。

为了谋生,小时候为别人放鸭子。

3000字家族发展史

3000字家族发展史

3000字家族发展史篇一:我的家庭发展史我的家庭发展史聊起我们家的发展史,我的话就多了,可以说上整整一天也说不完,下面让我向你简单介绍一下。

我的太外婆出生在南京,当时的年代是中华民国,生活十分艰苦,别说是上学了,连吃饭都是每天考虑的问题。

战火的硝烟围绕着中国领土,每天能吃上稀饭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军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完全沦陷。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上海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百姓手中一有钱,首先想到的就是马上去购物。

上海的金融系统更是危机四伏。

而在上海的私营银行,犹如失舵之舟,惊涛之间,令人心悸。

那一幕幕的场景,凄惨的画面,让人寒心,现在的我们根本想象不出。

当时的等级制度十分分明,高层官员贵族豪华奢靡,而低层的劳动人民被压迫作农奴,自己的劳动只能换来一日三餐的稀粥。

我的外公是党员,他出生于1943年,当时是刚刚解放,经济并不稳定,正当他青春年华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许多热血青年在那个时期因为受不了压制和屈辱都自杀了,那种被冤枉的扣上反政府的头衔,难以想象。

当时政府的不平等规定,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但结果是惨不忍睹。

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简直是一贫如洗。

到了我的妈妈那个年代,七十年代初,她正好迈过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开始正常生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住在七八户人家在一起的拥挤的房子,共用的厕所和厨房,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生活用品简陋,以自行车为主。

虽然没有电脑和游戏机,但生活仍然很充实。

我——出生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高科技四处可见,上海经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迈入新的时代。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条件面积日益增长,装修越来越精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坐火车,飞机不再稀奇。

汽车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当街的叫卖声变成了汽车的鸣笛......这一切都见证了上海一点一滴的变化,我们何不珍惜着如此美好的生活呢?篇二:家族史中国近代史纲要家族史论文电子商务一班1254200103米瑞婷他们的故事家族史,这个题目让我有点束手无策,并非我的家族没有历史,只是少了知道历史的人。

读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读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读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作者:孙倩来源:《锋绘》2020年第06期摘要:《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1938年应《艺文丛书》编者之一陈之迈的邀请所写的一部著作。

全书共四章,分析了中国从乾隆寿诞,英国想打开中国门户进行通商,到孙中山过世的一段历史。

先生没有详述近百年间中国近代史上具体事件的过程,而是在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深入浅出,展现了先生深厚的史学功底以及对近代某些社会问题的独特认识,非常值得阅读。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蒋廷黻(1895-1965年),湖南邵阳人。

年幼入私塾读书,接受旧式教育。

11岁起,他先后入新式学堂和外国在华教会学校学习,初步接触到自然科学和英语。

17岁以后他只身赴美,相继读完中学和大学。

在大学时代,他主修的专业是历史学;除阅读大量的史学著作外,他还选修了数门自然科学课程,接受西方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24岁时,他再返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较为系统、深入地接受了进化史观,深受美国“新史学”及汉学家马士的影响。

可以说,蒋廷黻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

回国后,他先出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和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此后以学者身份步入政界。

1 《中国近代史》的写作宗旨与写作框架关于该书的写作宗旨蒋廷黻先生在全书的“总论”中就有交代,“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注意帝国主义如何压迫我们。

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的抵抗方案。

我们尤其要分析每一个方案成败的程度和原因,我们如果能找出我们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有所贡献了。

”也就是说,先生写这本书是想以史为鉴、救亡图存。

除去总论,先生用四章内容对中国近代的历史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叙述。

其中,第一章“剿夷和抚夷”与第二章“洪秀全和曾国藩”,讲述的是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一般教材上通常所说的“内忧与外患”;后两章“自强及其失败”“瓜分与民族之复兴”,讲述的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所作出的反应: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是先生所说的四个救国方案。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5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1)提起中国近代史,似乎就是说中国落后挨西方列强打的一部屈辱史。

可是看过这本书以后,感觉有很多观点被刷新了。

首先,洋人的动机原先并非一开始就是以政治颠覆的诉求为先,而是想来做生意的。

是中国先不给予洋人以平等地位,洋人才要用炮舰来求得这个“平等”,最终反而是占了优势,中国变成不平等的殖民之所了。

其次,中国方面并不是一向被压着打的,中间其实是有很多次没有让洋人占到便宜,很多历史教材上斥为卖国的旧官僚表现出来的强大学习本事和执政水平令人动容,而另一些所谓的民族英雄其实不仅仅思想守旧,客观上也让国家付出沉重代价。

再次,中国民众始终未能得到唤起和组织,成为国内斗争和国际争端的一再牺牲品,甚为可惜可叹,他们在所有的权贵眼里都可是是随时可供消费的数字而已。

上层的一切,看似一边倒,看似结果可期,其实都有研究、有较量、有逻辑,只可是中国方面始终没有十分准备好,吃亏面大些,但并不能说没有努力过。

本书的史料很精当,举了很多奏折和批文的原文,还有不少英国方面的文献。

作者功底深厚,不仅仅解其总意,并且注意字句选用的细节,推导出双方博弈的心理活动,以及当事人在其本国和谈判对手之间的周旋的余地。

这样读史,才是能还原历史的全貌,并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自我独立得出可能和书本上不一样的结论,而非只说林则徐销烟好、李鸿章签马关坏。

销烟到底是不是当时博弈的最好手段?马关条约是不是已用尽谈判的空间?中国看重的是什么,英国看重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分析,不回答,结论自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只愿锁国自大的历史杯具不要再重演,因为我们都是百姓,出了事情大抵是要被牺牲的那群人。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的作文(精选篇2)我实在没有想到,蒋廷黻的这本《中国近代史》会这样单薄,篇幅会这样短小。

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惊异,是因为其书名与篇幅长短呈现出的奇异的负相关。

中国近代史——这个范畴如此宏大又如此狭窄,它覆盖着中国最屈辱和辛酸的百年记忆,尽管在中华五千年的浩荡长河中,犹如浮光掠影。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宋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对中国的民主发展具有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大家族——宋氏家族。

宋家惟一的全家福前排:宋子安;二排左起:宋霭龄、宋子文、宋庆龄;后排:宋子良、父亲宋嘉树、母亲倪桂珍、宋美龄宋氏家族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家庭,其影响力之深之大之最,鲜有望其项背者。

这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家族成员已纷纷辞世,他们显赫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但他们在现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仍是研究历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小说家有兴趣不断去演绎的世纪传奇。

宋嘉树,号耀如,英文名为查理(Charles Jones Soong),是宋氏家族的奠基人。

宋氏家庭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创造了极其丰富而多彩的传奇故事,而这一切都发轫于其奠基人宋嘉树的首次越洋之旅。

在美国神学院就读的宋嘉树。

宋嘉树本想继续学医,却被任命为牧师回到祖国传教这是1913年3月7日,孙中山等人与日本军界人士的合影。

并排左四为孙中山,左二为宋嘉树。

倪桂珍,有着一双大脚,受过西式教育,能在钢琴上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样的女子,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简直是凤毛麟角。

倪桂珍,当年那个温婉美丽的女子,用她博爱的胸怀孕育了一群不平凡的女儿。

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所谓“宋家三朝”成员最完整的一枚照片。

这幅照片中的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宋嘉树:由海南文昌一个贫寒的农民之子,成为上海滩上声名显赫的实业家和革命者,他为宋氏家族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倪桂珍: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

这种独特的身世背景为她的丈夫带来了好运气,对其命运的改变功不可没。

宋蔼龄:与执掌民国财权数年之久的孔祥熙结合,成为20 世纪中国最有钱的家族中最有权力的女人。

宋庆龄: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结合,是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

宋子文:中国第一代哈佛学子,民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宋美龄:她与蒋介石的联姻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曾经贵为“第一夫人”的她,以106 岁的高龄书写了跨越三个世纪的生命传奇。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前言关于中国近代史。

说来有点惭愧,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常人眼中的如同天之骄子一般存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记得高考之前的历史课上是讲过,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已,高考式的“过河拆桥”总是很常见的……抱歉,扯远了,说回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总算得到了官方的还算权威的定义,现引用如下:“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通过这个定义,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最晚也是六十二年前的事,彼时之我应该还是某颗原子、彼时之我的爸妈应该也还是某些颗分子,而彼时之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叙述需要,请原谅我的不敬。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十分遥远的过去,于是如今要就《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这个标题写点什么就显得天方夜谭了,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很多,很遗憾的,我也并不在那“并不是很多”的集合内,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大概地就自己所知写写,经过从前爷爷的口头述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以,内容方面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还请谅解。

正文关于我的家族。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黄姓由来。

黄氏宗族,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648年。

“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

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

”○1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

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南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

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

大约在明末清初,黄氏其中包括我们这一支的6个宗支流入主要分布在、等十几个村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前言
关于中国近代史。

说来有点惭愧,身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常人眼中的如同天之骄子一般存在的中国大学生,对于所谓的“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记得高考之前的历史课上是讲过,不过,大家心知肚明,那仅仅是为了高考而已,高考式的“过河拆桥”总是很常见的……抱歉,扯远了,说回中国近代史这个概念------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了相关的资料,总算得到了官方的还算权威的定义,现引用如下: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便是“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通过这个定义,我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最晚也是六十二年前的事,彼时之我应该还是某颗原子、彼时之我的爸妈应该也还是某些颗分子,而彼时之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还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叙述需要,请原谅我的不敬。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十分遥远的过去,于是如今要就《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这个标题写点什么就显得天方夜谭了,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并不是很多,很遗憾的,我也并不在那“并不是很多”的集合内,于是,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大概地就自己所知写写,经过从前爷爷的口头述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以,内容方面多少有点擦边球的意思,还请谅解。

正文
关于我的家族。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黄姓由来。

黄氏宗族,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648年。

“黄为赢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12里,犹有黄国故城。

黄既为楚所灭,子孙散
之四方,以国为氏。

”○1从东晋末年开始(后在唐末至五代),远在江夏繁衍生息的
黄氏,为避免战乱,大举向东南迁移。

到了宋代,已繁衍成为闽南八大姓氏之一,而且遍及福建各地。

南宋末年至元代间,黄氏又从福建南迁入潮汕。

大约在明末清初,黄氏其中包括我们这一支的6个宗支流入主要分布在、等十几个村落。

清乾隆年间,即距今两百多年前,又从迁出一部分人口至山脚
下,形成了我而今所在的村落------ 。

○2
日月相易,流光飞逝,转眼便到了十九世纪中期,间期发生过许多大事,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了,也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
以及当时社会性质的悄然转变并没有太大地波及到我们这里的山野村落,连鸦片也不曾流入这里,犹记得年幼时期听爷爷讲过,当时全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个秀才也没有,所以都是勤勤恳恳地劳作,发展也不是很快,大概也就十几户人家。

在当时那个不太稳定的社会里,我们村子算是“偏安一禺”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林姓的一个宗支也流入了我们村,从此村里面就有了两个姓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时光荏苒,历史的脚步走到了二十世纪初期。

这期间,中国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巨大的耻辱!中、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彼时之中国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让每一次尝试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输了,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我们输了,先后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我们又战败了,继而签订了《马关条约》……一条一条不平等的条约在嘲笑当时我们这个千年古国的无能!一次又一次的起义被镇压、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也失败了……中国危矣!我华夏民族危矣!一直到了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国家在进步,社会在变革,如此巨大的冲击波也终于扩散到我们这里的边远小村落,然而村里的村民们终究是世代皆为农民,没有太多的文化,也没有多高的思想觉悟,得知了清政府被推翻,以为只是皇帝换了一个而已,对民主共和这个概念没有多大的理解,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想想也是,毕竟这里太过偏僻,民风也十分保守,连当时一些先进的洋玩意儿都没有怎么见过,大伙的视野并不开阔,思想境界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了。

不过,听爷爷说,当时也有县里的一些进步人士到我们村进行演讲,尽管大部分人不太清楚人家讲的民主啊、共和啊之类的词汇意味着什么,但是也有几个上过几天学堂的青年响应,这也就算是一种进步了吧。

时间再次推移到二十世纪中期,全国抗日战争也开始了。

在此之前所发生的几件大事,诸如袁世凯称帝、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以及合作破裂、红军长征……由于思想觉悟等方面的原因,我们村子一直没有多么优秀的表现,也有出过多少响应爱国运动的进步人士,明哲保身,安分守己,这是普遍劳苦大众所能想到的。

不过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中国作为抗日战争的战场,老百姓就是要明哲保身也保不住了,于是,在当时红军反围剿失败后转入广东的一支部队的带领下奋起反抗,至此,我们村也终于——按照时下流行点的说法——牛气了一回。

还是先简单地记一下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吧。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华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彼时,我爸爷爷也已经出生了,对这段时期所发生的故事我大多是从他那里听来的,而这其中有些是爷爷的父辈们讲给他听的,有些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

小时候听他讲抗战故事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那么激动,现在想想,不激动能行吗?那是怎样一种屈辱的现实啊!日本人都打到自个儿家门口来烧杀抢
掠了,不激动那还算是家里人吗?爷爷回忆说,当时尽管我们这里是偏僻之地,但也有一小股日本鬼子找上门来,好在当时也有一支红军队伍转入广东地区,而且走的也是农村群众路线,村里一些成年男子在其带领下,一边掩护老人妇女小孩到附近黄岐山上避难,一边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对日本鬼子进行反击。

山顶岐山塔底下那个幽深的防空洞至今还在,就是那个时期全村人抗争的见证。

这里还有一两个有趣的传说,是真是假已不可考。

据说当年来犯的日本鬼子里是有骑兵的,然而就在他们要经过村口榕树下的庙宇时,那些马儿全部受惊似的把骑兵摔倒在地,老人们说那是庙里供奉的马将军显灵了。

还有就是传说日本鬼子怕脏东西,所以,当时妇女们一边逃到山上避难一边还往路边泼粪……凡此种种,当然个人觉得有些传说不可信,但这些也正好反映了当时村民们对日本人的痛恨!爷爷还告诉我,当时村里有几个年青力壮的还参加了榕江边上的几场小战役,战役当然是有名称的,不过爷爷没读过书,所以也没办法记得太多,只是依稀记得当时打了几个小小的胜仗,把战死的日本人的尸体都丢进榕江的一口旋涡里……
1945年9月抗日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爷爷告诉我,知道日本鬼子被赶走这一消息后,大家无不欢欣鼓舞,大家舞狮开堂会来庆祝这一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了,按理说中国应该迎来一派和平的景象,可惜好景不长,抗日战争胜利不久,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单方面挑起内战,人民期待的和平并没有来到。

为筹措经费,在国统区,国民党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外,还无限制发行纸币,导致物价飞涨。

恶性通货膨胀让百姓深受其害,爷爷回忆说:“48年用的金圆券一元可以买五升米,到49年连一粒米也买不了了,家里的钱都被拿去叠纸飞机了。

”甚至到了战争中期,国民党更是到处抓壮丁,幸运的是,当时村子的地理优势再次发挥作用,再加上有过跟随红军抗战的基础,我们这一片地区算是最早摆脱国民党控制的地区之一了。

经过三年多的内战,国民党在大失民心的前提下败局已定。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消息传来,举国欢庆。

至此,中国近代史结束了,而我的家族史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后记
有关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

坦白地说,在这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里,我的家族——作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存在——并没有给中国做出多么大的贡献,然而,要说我的家族史与中国近代史没有太多的关系也不尽然,正如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有家才能有国呢?中国的近代史影响着每一个中国家族、家庭,而大大小小家族的家族史也堆砌而成这部中国近代史啊!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想,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的关联了吧。

注释:
○1引自《诸暨孝义黄氏族谱》
○2引自《县区区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