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合集下载

我的家族近代史

我的家族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我的故乡坐落在遥远的北方,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全国武术之乡-------河北沧州。

沧州古代时因比较荒凉,总是作为一些强盗的发配之地,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发配到沧州的,因此自古沧州就会集了大批武林人士。

古代时,沧州几乎每一家都会些武术,因此,我的家族当然也就与武术也分不开了。

在写我的先人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我们郎家近几代的辈分表:奠、之、金、玉、连、希、建。

我是希字辈的,今年20岁。

我哥哥叫郎希乐,妹妹叫郎希佳,按理说我应该叫郎希帅,但希帅与蟋蟀同音,父母觉得不好听,于是就把我起名为郎大帅。

可我总是觉得大帅比希帅更难听!但名字乃父母赐给的,又怎能嫌弃?我们沧州这一支郎氏家族没出过什么名人,但祖上的一些事还是值得说说的。

沧州是武术之乡,古时候几乎人人都会些招数。

于是,古代时就有“镖不喊沧”这一说法。

意思是说镖局的人路过沧州时是不敢张扬的。

可见,沧州武术的厉害。

据我大伯说,我们祖上,大概是清朝早期时,是开镖局的。

一家7口兄弟,再雇上一些会武术的乡亲,成立了一个渤海镖局(据说是因为古时候沧州属于渤海郡)。

镖局不大,与当时的一些大镖局是比不了的。

但仗着自己是沧州人,在本地区押镖可少遭些沧州的会武艺强盗骚扰,算是把镖局做了十几年。

渤海镖局平时只是接一些比较小的生意,帮雇主押送一些货物,如茶叶、瓷器、香料等。

听说也曾帮州官往北京押过上缴的饷银,还替银庄(类似现在的银行)看门护院过。

有时也会碰到一些拦路的,所谓的“绿林好汉”。

那时与绿林好汉打交道实行唇语还有一些暗号,因为渤海镖局他们也都算是老手,再加上押的货也不怎么之前,因此,大多时候都可以化险为夷。

偶尔即使被劫了,也损失不了少,况且雇主也知道沧州路段的镖不好保,因此也不会太怪罪。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就把镖局的生意给毁了,还差点给我祖上招来牢狱之灾。

据我大伯说,那是为东洋人保镖出的事。

我老家是在沧州盐山县,据说秦朝时徐福就是从我们那选了1000个童男童女东渡东瀛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的,后来那个地方就叫做千童镇。

我家的近现代史

我家的近现代史

我家的近现代史班级:11旅管1班姓名:韩宁娜学号:20111516103 调查内容时间地点:2012年10月楚州区复兴镇东城村对象:父母及奶奶调查方法:访谈法调查人:韩宁娜调查的基本情况:父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不是生在一个动乱的社会,就是生在一个艰难的时代,比起他们,我们这一代人幸福多了。

爷爷已经过世,只能向奶奶了解家里历史,奶奶识字不多,只能七七八八说一些,爷爷是村里识字不多的几个人,在村里地位也还蛮高的,所以奶奶在爷爷的感染下也能说出一些事,曾祖父生在20世纪初,是做过一点小生意的人,当时中国经历了前后两次鸦片战争还有一系列的西方列强侵犯我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那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甚至被西方列强戏称中国人民为“东亚病夫”。

曾祖父只是一个小市民,动乱的社会无法让他们安宁地耕作或者做生意了。

也许他自身也是在小农思想里面成长的,终日享乐于前半辈子赚取的一小部分的财富,改不了好赌的劣根性,于是他败掉他所有的财富。

在这里我自己小小的猜测一下,当时鸦片那么流行,估计曾祖父也可能沾一点边,但为了以后的生活,就改掉了这个恶习,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才有爷爷再有我爸爸再有我的吧。

我爷爷还有他另外的2个兄弟和1个妹妹都已经出生了。

可是曾祖父再也没有能力养活这个人口众多的的家族,在那样饥荒的年代,他只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过日子,家里可能也有人饿死。

那个年代,举国欠债,解决温饱问题简直天荒夜谈的说。

不久之后曾祖父便饿死兼病死了。

我的爷爷出生在20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吧,具体我不清楚,怕让奶奶伤心,只能稍微提提,但我还是看出她眼神的落寞,爷爷他像我们上小学的年纪就貌似开始经历抗日战争了,抗日战争史1937年开始的,爷爷那时候肯定非常辛苦,是家里长子,家里的经济支柱,他没去当兵,只是在家继续务农,虽说没有为战争的胜利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是也是尽力在做一个中国人,爷爷说他为了躲避战争逃亡都几次了,每次都跑去远远的防空洞避险,十分的胆战心惊。

历史与我的家庭

历史与我的家庭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我的家庭借着国庆七天长假,我回到了我的家乡,追逐着那过去已久的历史。

询问了爷爷关于过去的年代他所知道的重大事件之后,我略知一二,为了探个究竟,周三的早上,我来到了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它屹立在乐昌梅花镇后山的半山坡上,红色大理石镶嵌着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十个大字,闪闪发光,使整个门楼庄严肃穆,气派不凡;革命烈士纪念碑蕴含着“红七军”字样的独特造型,有义薄云天的浩然正气,给人以遐想,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它是为了纪念1930年牺牲的红七军而建立的。

进入纪念园,我参观了纪念馆,里面有许多当时红七军用过的一些武器,衣物,还有一些残旧不堪的书籍,书信以及刊物报道。

红七军是我党领导的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它们的诞生不仅给全国红军增添了新的血液,而且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桂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红七军、红八军在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转战各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武装斗争经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了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拓展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0年9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政委邓小平等率领红七军离开广西右江,途经湖南武岗、道州、江华,进入广东连县、乐昌境内。

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开始了历时6个月,转战桂、黔、湘、粤、赣五省,纵横7000里的“小长征”,先后历经激战长安、武岗失利、全州转折、风雪江华、连城烈火、血溅梅花、武水受阻,乐昌失散,兴国会师的坎坷完成了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的使命。

在艰苦的转战中,红七军一直坚持武装斗争,沉重打击了各地的反动军阀的势力。

1931年2月1日,红七军指挥部设在莲花祠。

2月2日中午,国民党邓辉军团以4个团的兵力尾追扑来。

红七军首长根据敌强我弱、人员伤亡严重的情形,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更严重的伤亡,决定实行战略转移。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的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代史与我的家族首先必须要介绍的是我的姓:张。

张姓是中国最大的姓之一,得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

张姓曾有43个望族,为百家姓之首。

张姓,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三是人才辈出,不可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着力量。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史书中有如下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之孙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见《元和姓纂》)“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

张,望出濮阳。

”“晋国张氏,这就说明,晋国的张氏,并不始于解张,而是周宣王卿士张仲的后代,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

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

此非命姓氏之义也。

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

(见《通志。

氏族略。

以字为氏》)“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见袁桷《张氏宗谱序》)从以上记载看,张姓之源,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

黄帝第五子青阳,生子曰挥。

这位叫挥的黄帝之后,正是张姓的始祖。

所以说张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并不为过。

这位名挥的黄帝后裔,非常聪明,他观看到天上的弧星,便仿其形状做了弓矢。

原来,天上有星名“天弓”,简称“弧”。

属井宿,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

八星如弓形,外一星像矢,在犬犬、南船两星座内。

《宋史。

天文志》:“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挥看到“天弓”,由“天弓”之形受到启发,最早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的武器。

他也由此而被“赐姓张氏”。

不过,当初的“张”,非命姓氏之义也“。

因为弓矢发明之后,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用力气将弓张开,不然,就无法使用。

挥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命为“张氏”的。

从此之后,挥的后代子孙有的姓弓,有的姓张,分成两支,也是出于此因。

中国的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史09信计刘志文200930451334流光岁月中,20个春秋就这样从指间如流沙般划过,那个在1990年初秋出生的婴儿已经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一个二年级学生了。

这20年中,他见证了中国由起步到腾飞,由刚在世界大舞台上渐露头角到现在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体育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全过程。

他感到非常荣幸的同时又感到十分遗憾,荣幸的是他生逢其时,能亲身见证并体验这个由全中国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遗憾的却又是他生不逢时,因为他处于人生的成长期,除了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外,他只能是一个见证者,无法为这个国家——他伟大的母亲,作出大贡献。

但同时,他相信,只要他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总能在之后的人生中,为这位伟大的母亲尽一份绵力!没错,我就是那个男孩,噢,现在应该是男人了。

现在就先介绍一下我的本家:刘。

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

据《元和姓纂》、《新唐书》等资料所载,出自祁姓尧帝之后。

以字名为氏。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出自姬姓周太王古公 父之后裔。

汉的项氏家族改姓刘。

其它姓氏改姓刘。

据《史记》所载,西汉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其子女皆从刘姓。

另外有薛、何、美、陆终氏和少数民族鲜卑孤独氏,女真族乌古论氏、移剌氏、满族宁古塔氏、留佳氏等众多姓氏改为刘姓。

刘累,刘姓系上古圣帝尧的后裔。

尧出生时其母庆都寄居于伊长孺家的伊祁山下,故从母所居之地为姓“伊祁”。

后又分出“伊”、“祁”二姓。

尧帝的祁姓后代有一支被封于刘邑(今河北唐县境),建立刘国。

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出生时有纹在手曰:“刘累”,于是便以此为名。

刘累长大后,跟随豢龙氏学习养龙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负责驯养孔甲的四条龙。

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孔甲。

孔甲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赏赐给刘累许多财物。

不料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

近代史与我的家族史摘要谈起近代史,能够追溯的也就是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对于历史长河来说虽然短暂,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却是几代人用生命谱写的百年华章。

家族背景各不相同,祖辈们经历的故事各不相同,唯有历史背景是相同的。

风云变幻中无数个中国家庭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但故事无不与近代史息息相关。

伴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流淌,近代史在每个家族的记忆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近代史见证了每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成长,家族史淋漓尽致的体现着近代史,两者相辅相成。

触摸着长长的历史痕迹,跟随时光车轮前行,走进家族史的门扉,听老辈们一遍遍讲述着一百多年来家族的过往,感受着近似传奇般的家族史,恍然间觉得我的家族史就是小型的近代史缩影。

关键词:历史,近代史,家族,家族史,周(姓氏),abstractTalk about modern history and can move forward and back is less than two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for history, though short, for each family is several generation of people with life posed of hundred years Huazhang. Family background is different, the ancestors stories are not the same, onl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is the same. In a family China amidst the winds of change each narrate their own stories, but the stories are all closely related with modern history.With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continuously flowing, modern history has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every family memory. Modern history has witnessed the vicissitudes and growth of each family, family history of the most incisive reflects the modern history, the two plement each other. Touch long traces the history, follow the time wheel forward, into a family history of gates, listen to their elders over about one hundred years family's past, the feelings of the approximation of thelegendary family history, suddenly feel my family history is a small modern history in miniature.Key words: History, modern history, family,family history, Zhou (family name),Shanghai目录引言(绪论)4一、名称的由来5二、举家迁徙5三、吸食鸦片6四、参加农民起义7五、努力学医7六、子承父业8七、下海经商,振兴家族9八、上大学的愿望,我来实现10九、总结10感谢信11参考文献12引言(绪论)一说起《百家姓》,大家立马就能朗朗上口的背出“、钱、、、周、吴、、王”,按照这个顺序,周在百家姓里是排在第五的,绝对不会错。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

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中国近代史和我的家族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新中国的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有着波澜壮阔的起伏。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战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到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奋斗史。

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驶里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我的家族也走过了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通过追溯家族更中国近代史的联系使我更加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的家族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华第一大姓李姓的起源。

李姓是怎样来的呢?说来还有一段荣耀的历史。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为帝少昊的后裔。

皋陶在著名古帝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大理”。

他尽职尽责,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

他有一头独角奇兽,能辨善恶真伪,见有罪之人,就用角去冲顶,见人说假话就发怒,有了这样一个好帮手,皋陶断案从不出差错,威震朝野,名扬天下。

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于是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在家奴的帮助下,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往伊侯之墟。

当时正值果实成熟季节,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

母子俩一路逃命,饥饿不堪,只得摘取路边的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便决定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

谈到我的家族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闯关东顺应时代的潮流首先讲一下我姥爷当家闯关东的历史背景,当年黄河下游连年饥荒,地里的庄稼也不怎么长,在当时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每家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甚至有的婴儿生下来没几天因为没有奶吃或者孩子没有东西吃而活活饿死,而当时每家的孩子又有那么多,至少有四五个,我姥姥家就有五个,面对这种情况,我姥爷弟兄几个毅然走上了闯关东的道路。

中国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

中国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

中国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历程更是记录着中国悠久的文化脉络。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改变,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一、中国传统家庭中国传统家庭的特点是“三从四德”,即女子要“从父命,嫁夫从夫,丧在夫家”;男子则要“以孝治家,以弟治兄,以忠治国,以信治天”。

在“三从四德”的观念下,男女在家庭中分工明确,男主外女主内,公司理所当然是男性的天下。

中国传统家庭主要有父母、兄弟、兄弟姐妹和夫妻子女四种亲戚关系,在这些亲戚关系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家庭中的中心人物,掌握着家庭的权力。

同时,在传统家庭中,兄弟之间的互动也十分重要,他们之间不仅分工明确,还要互相支持和照顾。

二、中国现代家庭中国现代家庭的发展,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动荡。

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社会的激烈变化下,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经历了很大的改变。

随着家庭的自治和自由化,夫妻之间的关系巨大地改变了。

传统的“三从四德”不再是夫妻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规范,夫妻间的感情更为自由,这也意味着夫妻在家庭事务的分工中变得越来越平等。

同时,在现代家庭中,妻子也更有机会进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事业。

与此同时,现代家庭的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被进一步提高。

年轻人对父母的敬重和照顾是中国家庭的一大特点。

尤其是在老年人扩大化的趋势下,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关心和尊重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三、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在逐渐演变,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的改革引发了城镇化的进程,人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在社交关系方面,人们的社交圈子也在逐渐扩大和改变。

除了传统的朋友、同学、同事等社交关系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结交志同道合的未婚青年,或者是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

同时,文化娱乐也在中国社会日益盛行。

电影、音乐、文学、绘画等文化领域的发展和创新,让更多人开始尝试和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业班级09法学一班
学生姓名吕晓冰
指导教师黄利新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09法学一班吕晓冰
一直很喜欢听家人给我讲他们过去的故事,关于爷爷的爸爸的,关于爷爷的,关于奶奶的父母亲的,关于奶奶的,关于外婆外公的,关于爸爸妈妈的故事。

他们要不生在一个动乱的社会,要不生在一个艰难的时代,比起他们,我们这一代人幸福多了。

讲讲中国近现代史跟我的家庭的关系,很俗套地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吧。

曾祖父生在十九世纪末,年轻的时候就漂洋过海到日本做起了生意。

当时中国经历了前后两次的鸦片战争还有一系列的西方列强侵犯我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那时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甚至被西方列强戏称中国人民为“东亚病夫”。

所以那时日本就开始了排华活动,曾祖父就带着爷爷从日本被遣送回国了。

回国之后,曾祖父才发现国内民不聊生,动乱的社会无法让他们安宁地耕作或者做生意了。

也许他自身也局限在狭隘的小农思想里面,终日享乐于前半辈子创造的巨大财富中,改不了好赌的劣根性,于是他败掉他所有的财富。

那时已经是20世纪初了,我爷爷还有他另外的四个兄弟和四个妹妹都已经出生了。

可是曾祖父再也没有能力养活这个庞大的家族,在那样饥荒的年代,他卖掉了我的四叔公还有四个姑婆。

可是那个年代,举国欠债,解决温饱问题简直天荒夜谈的说。

不久之后曾祖父便饿死兼病死了。

我的爷爷出声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他七岁的时候由于日本排华便跟随曾祖父回国了。

十几岁的时候抗日战争便打响了。

日本鬼子一直打到我们广东江门这边来,爷爷说他为了躲避战争逃亡都几次了,每次都跑去远远的
防空洞避险,十分的胆战心惊。

话说有一次我的二叔公病得厉害,爷爷他们没法把他带走避险,就留下他一个人在屋子里。

后来回去的时候二叔公还是躺在床上丝毫未动,日本军人并没有伤害他,听说只是稍稍搜了一下屋子就离开了。

还有一次,爷爷说没来得逃日本人就来了,当时看见他还给了他一块糖果。

听爷爷说来,也并不是所有的日本军人都是随便杀戮的。

当然了,像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恶行的的确确存在,他们作为一支军队,作为一个团体,责任自然就要整体承担了。

奶奶的爸爸是一个大地主,家里占有好多亩地,并且是聘用很多农民为其耕作。

家里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粮店,主要是雇人为其打理生意。

家里也雇了很多工人处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

这时正值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最初就出现在这样的商店和手工业作坊里。

虽然当时百日维新运动失败了,不过百日维新的影响尚在。

女子废止缠足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奶奶能够避免这一残忍的陋习毒害,幸免缠足。

由于当时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的影响,虽然奶奶一家是地主阶层,不过思想尚算开明。

所以奶奶的青少时代还是蛮幸福的,这段时期她还积攒了不少零用钱。

奶奶留下了她年少时期的一张相当漂亮的照片,身穿高贵的旗袍,抽着水烟,身后是侍候她的丫鬟,宛然一大家闺秀。

后来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于是奶奶一家就破产了。

家道中落就是这时开始的。

奶奶的爸爸妈妈不久后就去世了,只剩下奶奶和舅公。

奶奶带着舅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嫁给了我爷爷。

不久之后。

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公社,没收个人财产归集体所有。

奶奶家里仅剩不多的财产又被没收了。

万幸的是奶奶年少时期积攒下来的
金条用一个瓦罐装好并藏在一棵树下,并且这些金条足以维持他们的生活一段时间了。

大跃进时期,家里的铁锅什么的真如历史书上写的都被拿去炼铁了,每户人家家里空空如也,紧接着的就是残酷的饥荒年代,听爷爷奶奶说,那时真的好多人都穷得饿得吃树皮去了,还有吃观音土(一种吃了会很饱但无法消化的植物吧)的。

因此这段时期死掉的人很多。

由于我们毗邻港澳,很多人都移民去香港了,所以我们江门五邑地区成了有名的侨乡。

后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的大伯父出生了,大伯父体格壮,人聪明,读到高中的时候就参军去了,听妈妈说,我大伯父在军队混得挺好的,年轻的时候就坐上了领导级别的位置了。

那的确还是年轻的时候,大概在越南战争时期,在一次炸药仓库转移的过程中里面的炸药不慎引起爆炸了,于是我的大伯父就牺牲在那场战争中,虽然不是在战场上。

也于是我从小就看见我爷爷奶奶在老家那里挂着大伯父年轻的遗照,军人的装束,十分帅的说。

我也从小就看见老家大门每年都会换上“光荣之家”为横批的对联。

市政府对于牺牲的军人家属在那么多年来都十分照顾,每年都送来慰问金,有些年市领导还亲自登门拜访。

相比之下我爸爸就没那么优秀了。

我爸爸出生在六十年代,小时候体弱多病,两三岁的时候的一次大病几乎夺走了他的生命,那时候我奶奶还狠下心把他丢了,还好我曾祖母把他捡回来了,不然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那时候全国上下穷得厉害,吃不饱穿不暖,奶奶这一决定也是情有可原的。

爸爸读书不认真,他说六七岁的时候上小学每天在课室上课的时间很少,基本上的都是劳动课。

一放学就去捡牛粪云云之类的。

然后送到生产队去
记公分。

那时候还没到改革开放时期,加上又是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日子,当然是过得艰难了。

还好我爸爸不是一个读书人,否则说不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会被牵涉其中呢。

我妈妈的爸爸是一个工人。

妈妈小时候,外祖父就在百货公司的卖布行当销售员。

妈妈说那时候买布买肉买什么都好都必须凭票子才能买到,有钱都买不到这些东西的。

所以好多人经常用他们的肉票啊粮票啊来跟我的外祖父换,然后我外祖父也可以换到很多其他票子给我妈妈他们带好吃好用的回去。

我外祖母没有读过书,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了,然后被她舅父舅妈卖到别家做丫鬟去了。

那时候农村里面的一些有钱人家还保留着童养媳的陋习,外祖母差一点就成了那户人家的童养媳了。

不过因为一些意外原因外祖母逃出去了并认识了我的外祖父,然后当然就是结婚生下我的妈妈了。

我的妈妈小时候挺幸福的,家里环境相比其他人来说是很不错的,在那个年代能够吃饱穿暖算是很不错的了。

妈妈读书聪明,从小就是班上的第一名。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她在上初中,并且她成为了小红卫。

她说那时候不懂事,受人指使给别人写过大字报,到处去批判过别人,冲击过国家机关。

1976年那年毛主席去世了,她说那天班主任一上课就痛哭流涕,哭得稀里啪啦的告诉他们伟大的毛主席去世了。

她说她当时没感觉到多大悲伤,她想不通为什么老师会如此伤心。

她拼命挤眼泪都挤不出来。

所以我想,当时其实个人崇拜这个弊端仅仅局限在一部分人吧,也可以说绝大多数是领导群里面吧。

我认为像我妈妈那一辈人虽说生在毛主席领导的年代,知道新中国成立是件伟大的事情,可是这样的伟大不至于让他们崇拜得五体
投地了吧。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两代人的确是见证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新面貌。

每次跟爷爷出去逛街,他都会指着好多地方给我说,以前这片城区是很小的,那边那边还有那边都是田地来的。

妈妈会跟我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真的穷得不得了,后来看着这个世界是如何日新月异地发展,有了彩电有了电话有了冰箱有了手机等等一系列家电和高科技产品了。

可能是他们两代人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验过什么叫真正的苦,所以他们这一代人是比较知足的。

对待好多事情都比较看得开放得宽。

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发展了二十多年之后才出生的,一出生就享福,所以时常会身在福中不知福。

好多人都说我们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其实不然吧。

虽然我们有娇生惯养的嫌疑,可是在今年来发生的大事中都很好地体现了我们这一代是优秀的一代的。

在冰灾,在汶川大地震中,在玉树地震中,很好地体现很多80后90后坚强的品质,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独立,有主见,这跟改革开放的发展有关。

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政党,它带领我们全中国从水深火热的深渊走到今天国富民强的一天,用过去封建贫穷的日子跟现在发达安宁的日子比起来,实在是个伟大的壮举。

仅仅用50年的时间就发展到今天如此一个泱泱大国,实在不容易。

尽管今天看来,不少共产党员存在腐败现象,社会还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贫富分化相当严重,但是我们集体走到今天一个全体小康的社会已经很棒了。

我始终相信,无论任何事物在它的上升发展到的过程中都无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正常的。

我仍然愿意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个明智的政党,我们还有胡锦涛温家宝那样
伟大的领导,他们一定会带领人民处理好以上种种问题,带领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的将来。

我们可以提出问题但我认为我们要学会知足,爱国要理智,切勿搞内讧,不然就给外国不怀好意的敌对分子机会了。

现阶段,面对外国那么多不友善的行为,我们更应该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集中发展好经济,解决好问题,这是我们继续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办法。

唯有继续发展,我们才不会重蹈历史覆辙,才可以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