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常见症状护理
初级护师高频点必背知识点内科护理

初级护师高频点必背知识点内科护理初级护师高频点必背知识点(内科护理)如下:1.交替脉为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为左室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
水冲脉是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出现脉压增大,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
2.脉搏短绌见于心房颤动,出现脉率少于心率的现象。
3.病人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的现象称为奇脉,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
4.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为60~100次/分。
速脉指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生理情况下见于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等;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热、贫血、心力衰竭、休克、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5.缓脉指脉率少于60次/分,生理情况下见于老年人、运动员等;病理情况下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6.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呼吸有大蒜味;尿毒症者有尿味(氨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有烂苹果味;肝性脑病者有肝腥(肝臭)味;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者有恶臭味。
7.体温低于35℃称为体温过低,见于体温中枢未发育成熟、休克、急性大出血、极度衰竭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等。
体温高于37.2℃称为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
8.潮式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变为浅慢,继之暂停,随后又重复上述节律。
9.间停呼吸表现为呼吸次数明显减少且每隔一段时间即有呼吸暂停数秒钟,随后又重复上述节律。
10.库斯莫尔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呼吸深大,频率可快可慢。
11.嗜睡可被唤醒,醒后尚能保持短时期的醒觉状态,但反应迟钝,一旦刺激去除则又迅速入睡。
12.昏睡病人强烈刺激下可勉强被唤醒但答话含糊,所答非所问,答后很快又再入睡。
13.昏迷病人的运动和感觉完全丧失,任何刺激都不能将其唤醒。
14.急性病容:面颊潮红、兴奋不安、呼吸急促、痛苦呻吟等,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
15.慢性病容:面容憔悴、面色苍白或灰暗、精神萎靡、瘦弱无力,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16.贫血面容:病人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2019)精品讲义:0301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常见症状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高血压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常见症状护理一、心源性呼吸困难护理(一)原因左心功能不全造成的呼吸困难,是由于肺淤血导致的肺循环毛细血管压升高,组织液聚集在肺泡和肺组织间隙中,而形成肺水肿。
肺水肿影响肺泡壁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致使肺泡内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刺激和兴奋呼吸中枢,病人感觉呼吸费力。
(二)临床表现1.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出现,休息即缓解。
2.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病人平卧时肺淤血加重,于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
可有病人呼吸深快,可闻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
重症者可咳粉红色泡沫痰,发展成急性肺水肿。
3.端坐呼吸:是心功能不全后期表现,病人不能平卧,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因坐位时膈肌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可使病人呼吸困难减轻。
(三)护理措施1.调整体位:夜间睡眠应保持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病人应坐位,双腿下垂。
2.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耗氧量减少。
3.正确用氧:急性肺水肿病人应吸入经30%~50%乙醇湿化的氧气。
4.用药观察: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20~30滴/分,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
二、心前区疼痛护理(一)原因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包炎、胸膜炎等均可引起疼痛,心血管神经症亦可引起心前区疼痛,但与精神刺激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典型疼痛位于胸骨后,呈阵发性压榨样痛,常伴有焦虑、濒死感。
1.心绞痛常有活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疼痛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还可有冷汗、血压下降等现象3.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撕裂样剧痛或烧灼痛,可向背部放射。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2020)【全】 (6)

第七章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常见症状护理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常见症状护理一、常见症状(一)色素沉着1.常见原因:主要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
垂体ACTH前身物质可刺激黑色素沉积于皮肤、组织。
临床上ACTH增高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Cushing病、异位ACTH综合征等。
2.临床表现: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棕褐色,在暴露部位极易出现,也可出现在乳晕、外生殖器周围,特别在受压、受摩擦部位、皮肤褶皱、瘢痕及肢体的伸侧面明显。
(二)身材矮小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均值以下3个标准差者。
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1.生长激素及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缺乏:如垂体性侏儒症。
临床表现为最终身高<130cm,身体比例适当,骨龄落后;面容幼稚、皮肤细腻;性幼稚,第二性征缺如,常有不育,但智力无障碍。
2.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的分化及生长。
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造成呆小症。
临床表现为下肢短,上部量>下部量;骨龄落后、性发育迟缓,智力低下;部分呈黏液性水肿;地方性呆小症者常伴耳聋及神经病变。
(三)消瘦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以上为消瘦。
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1.营养物质分解代谢增强: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不足,血糖利用不好并大量丢失,则蛋白质、脂肪分解消耗增加以补充体内的能量需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者,因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使糖、蛋白质、脂类物质分解代谢增加。
临床上均有易饥饿、食欲亢进表现,进食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却下降。
2.胃肠功能紊乱。
(四)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称为肥胖。
常见原因:1.摄入过多或消耗过少:嗜食中枢与厌食中枢功能失调;喜食甜食、零食、高脂饮食及不必要的营养补品;轻体力、久坐的工作,人到中年社交活动和体力活动逐渐减少,能量消耗也随之降低,此时如不相应减少进食量,剩余能量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皮下。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讲义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常见症状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急性感染性多神经炎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常见症状护理一、头痛的护理(一)头痛的病因分颅内因素和颅外因素。
1.颅内因素:感染、血管病变、占位性病变、脑外伤等。
2.颅外因素:包括颅脑附近器官或组织病变(五官、颈椎、颈肌)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高热、缺氧、中毒、肾衰竭、神经衰弱等。
(二)头痛的临床表现疼痛特点:1.高血压性头痛、偏头痛及发热性头痛:搏动性跳痛。
2.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产生剧烈的头痛,并伴有频繁呕吐。
3.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面部阵发性电击样短促剧痛;疼痛部位浅表者,多由眼、鼻、鼻窦、牙齿等病变部位引起。
加重特点:1.高血压头痛晨起重。
2.眼病性头痛常见午后加重。
3.颅内压增高的头痛多夜间加重。
4.颅内占位性头痛多为晨间加剧且进行性加重,给镇痛药无效。
5.由体位变动而加重的头痛有腰穿后头痛、外伤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
6.头痛的同时伴有呕吐多见于脑膜刺激性头痛、偏头痛和颅内压增高。
7.由于劳累和精神紧张引起的头痛经休息后可缓解。
(三)头痛的护理措施1.观察头痛性质、强度的变化:当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瞳孔不等大、意识变化、呼吸不规则等脑疝先兆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快速滴入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
2.脑梗死病人头部禁用冷敷及冰袋,以免影响脑部供血。
脑出血病人可头部降温,起到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作用。
3.颅内压增高者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禁止灌肠。
二、感觉障碍的护理(一)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1.感觉障碍:(1)末梢型感觉障碍:四肢远端呈手套或袜套型感觉障碍。
(2)节段性带状分布的感觉障碍:脊髓后根受压。
2.脊髓病变:脊髓不同高度的双侧损害造成躯体及四肢节段性全部感觉缺失或减退并伴有截瘫或四肢瘫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3.分离性感觉障碍:一侧肢体深感觉障碍而浅感觉(痛觉、温度觉)正常。
4.交叉性感觉障碍:延髓外侧病变是一侧面部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痛觉、温度觉障碍。
初级护师《内科》38条通关必背(上)

♦1.体征(1) 腹部压痛:局部或全腹部压痛,较轻微,少数压痛严重伴反跳痛。
(2) 腹壁柔韧感:腹壁柔韧感是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有慢性炎症引起腹壁紧张度增加的一种表现,触之似揉面团一样,故又称揉面感。
(3) 腹部肿块:常位于脐周,肿块大小不一,边线不整,表面不平,有时呈结节感,活动度小。
(4) 腹水:为渗出型。
少量腹水在临床检查中不易查出,当腹水量超过1000ml 时,方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2.并发症:肠梗阻,多见于粘连型;肠瘘,多见于干酪型。
♦3.辅助检查——血常规: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白细胞多为正常,但干酪型病人或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病人,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
♦4.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5.腹水检查: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有自然凝固。
腹水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低,而腹水浓缩后进行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 50%以上。
♦6.X 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见散在钙化影,提示钙化的肠系膜淋巴结。
钡餐检查可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腔外肿块、肠瘘等征象。
♦7.腹腔镜检查:适用于腹水型。
并可做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8.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加强营养,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9.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坚持早期、联合、规则及全程抗结核化疗,一般可用 3~4 种药物联合强化治疗。
♦10. 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重症,与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对腹水者,可避免粘连。
♦11.大量腹水治疗:可适当放腹水,以减轻症状。
♦12.手术治疗:用于严重合并症者,如肠梗阻、肠穿孔等。
♦13.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密切注意腹痛、腹胀等情况。
♦14.疼痛护理: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慢性腹痛可用放松技巧、热敷、艾灸足三里等方法缓解。
♦15.用药护理: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和副作用,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及听力。
2.初级护师 内科护理学 高频考点

第一章绪论(一)全身一般状况1.体温(T)低于35℃称为体温过低;高于37.3℃称为发热。
2.脉搏(P)(1)速脉:超过100次/分,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人。
(2)缓脉:低于6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病人。
(3)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
(4)交替脉: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但节律正常。
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
(5)奇脉(停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病人。
(6)不整脉:脉搏不规则的搏动,见于心律失常病人。
如脉率少于心率(称脉搏短绌),见于心房颤动病人。
计数脉搏的时间至少需要1分钟。
3.呼吸正常成年人每分钟16~20次。
(1)异常呼吸1)频率异常:呼吸次数超过24次/分,为呼吸增快。
呼吸次数少于12次/分,为呼吸减慢。
2)潮式呼吸(亦称陈-施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达到最大强度后,再由深快变为浅慢,继之呼吸暂停数秒钟,随后又重复出现上述节律,为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所造成。
3)间停呼吸(亦称毕奥呼吸):呼吸次数明显减少,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即有呼吸暂停数秒钟,是病情危急的征象。
4)酸中毒大呼吸(亦称库氏呼吸):呼吸加深且频率稍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病人。
5)呼吸浅快:见于呼吸道阻塞、肺气肿、呼吸衰竭病人。
(2) 呼吸气味的改变:①恶臭味:可见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病人。
②肝腥(肝臭)味:可见于肝性脑病(肝昏迷)病人。
③氨(尿)味:可见于尿毒症病人。
④烂苹果味:可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⑤刺激性大蒜味:可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
4.血压(Bp)正常血压高值为:收缩压<18.6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
5.意识状态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1)嗜睡:病人处于病理性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尚能保持短时间的醒觉状态,但反应较迟钝,一旦刺激去除,则又迅速入睡。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2020)【全】 (5)

第六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常见症状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白血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常见症状护理一、常见症状(一)贫血1.常见原因:(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急、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2.临床表现(1)轻度贫血多无症状,中、重度贫血可见甲床、口唇及眼结膜苍白,甚至面色苍白。
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常出现头晕、耳鸣、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呼吸、循环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短。
(2)严重贫血可诱发心绞痛,发生贫血性心脏病贫血时一般以观察甲床、口唇黏膜、睑结膜较为可靠。
(二)出血或出血倾向常见原因:1.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血小板无力症等。
2.血管脆性增加:如过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3.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常见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
临床表现:出血常见部位是皮肤黏膜(口腔、鼻腔、牙龈等)、关节腔、内脏出血(咯血、呕血、便血、血尿及阴道流血)。
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多危及生命,颅内出血先兆常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继之昏迷,血小板测定常在30×109/L以下,病人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脑出血。
二、护理(一)出血倾向护理措施1.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软食,以避免口腔黏膜擦伤。
2.皮肤出血的护理: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方法,促进止血。
避免搔抓皮肤。
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
3.鼻出血的护理:少量出血可用干棉球或1:1000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促血管收缩达到止血。
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作后鼻孔填塞,压迫出血部位促进凝血。
嘱病人不要用手挖鼻痂,可用液状石蜡滴鼻,防止黏膜干裂出血。
4.口腔、牙龈出血的护理: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绵片贴敷齿龈。
内科常用护理知识

内科常用护理知识内科常用护理知识内科是卫生资格考试的级别之一,你知道内科的护理知识都有哪些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内科护理知识。
欢迎阅读。
1.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P13):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咯血。
2. 肺源性呼吸困难正确氧疗一般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一般流量(2~4L/min)、浓度(29%~37%)给氧。
严重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面罩短时间、间歇高流量(4~6L/min)、高浓度(45%~53%)给氧。
缺氧而有二氧化碳潴留者(PaO260mmHg,PaCO250mmHg),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给氧3. 咯血、窒息的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少量咯血静卧休息;大量咯血绝对卧床,协助病人平卧位头偏一侧。
取患侧卧位2、饮食护理:大咯血者应禁食,小咯血者宜进食温、凉流质饮食。
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对症护理:保持清洁舒适,稳定病人情绪,可给予镇静剂。
4、保持呼吸道畅通: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经鼻腔吸痰,重症病人在吸痰前后应适当提高吸氧浓度。
嘱病人将气管内痰液和积血轻轻咳出。
咯血时轻轻拍击健侧背部,嘱病人不要屏气、剧烈咳嗽、打喷嚏、大笑,以免诱发猴头痉挛,使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
5、用药护理:大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素时,要控制滴速。
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和孕妇忌用。
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在应用镇静剂和镇咳药后,注意观察呼吸中枢和咳嗽受抑制情况。
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咯血特点,注意有无窒息先兆E、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6、窒息的抢救:立即取头低足高45俯卧位,面向一侧,轻拍背部,迅速排出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或直接刺激咽部。
必要时吸痰管负压吸引,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与配合工作。
7、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咯血的量、色、性质及出血速度等。
(先兆)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窒息征象,有无阻塞性肺不张、肺部感染及休克等并发症的表现6如何指导病人有效咳嗽(P14):(1)尽量采取半坐卧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呼出气体,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咳嗽、咳痰的护理
(一)原因
1.细菌、病毒感染:如急、慢性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慢性咽喉炎等。
2.理化因素吸入或刺激。
3.其他:胸膜炎引起胸膜受刺激、肺水肿、肺淤血、食管、胃等刺激也可引起咳嗽。
(二)临床表现
1.咳嗽的性质:无痰或痰量极少的咳嗽为干性咳嗽,多见于咽炎、上呼吸道炎症、气管异物、早期肺癌等。
伴有痰液的咳嗽为湿性咳嗽,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最常见。
2.咳嗽的时间:突然发作多与异物吸入及过敏有关;慢性连续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和空洞型肺结核等;夜间咳嗽明显者多见于左心衰竭、肺结核。
3.痰的性状、量及气味
(1)性状:白色泡沫或黏液痰转为黄色提示细菌性感染;草绿色痰多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铁锈样痰多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红棕色胶冻状痰多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有关;粉红色泡沬痰提示急性左心衰竭;咳出的痰液有恶臭气味提示厌氧菌感染。
(2)痰量:24小时咳痰量>100ml为大量咳痰。
(三)护理措施
1.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维持室温在18~22℃和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ml 以上,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3.促进排痰:遵医嘱用祛痰药,还可应用以下措施:
(1)指导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并能咳嗽的病人。
(2)拍背与胸壁振荡:适用于长期卧床、排痰无力的病人。
病人取侧卧位,护士指关节微屈,手呈杯状,从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胸壁,振动气道,边拍边鼓励病人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3)湿化呼吸道: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一般应控制湿化温度在35~37℃。
(4)体位引流: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的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等病人。
(5)机械吸痰:适用于痰量较多、排痰困难、无力咳痰的病人,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病人。
二、咯血的护理
(一)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栓塞、支气管肺癌、急性支气管感染、肺炎等。
2.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急性左心衰竭等。
3.其他:如血液病等。
(二)临床表现
1.咯血量:少量咯血<100ml/d、中等量咯血100~500ml/d、大量咯血>500ml/d或一次300~500ml。
咯血量的多少与受损血管的性质及数量有直接关系,而与疾病严重程度不完全相关。
2.咯出的血色多为鲜红,伴泡沬或痰,呈碱性。
3.咯血主要并发症是休克和窒息。
若出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抽搐、大汗淋漓、牙关紧闭或神志突然丧失,提示发生窒息,如不及时抢救可因此而死亡。
(三)护理措施
1.安静休息:避免不必要的交谈,一般静卧休息能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
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2.饮食:大咯血者暂禁食。
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
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3.药物应用
(1)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催产素)5~10U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40ml缓慢静脉推注。
但该药有收缩血管和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因此冠心病、高血压及妊娠者禁用。
(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可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mg肌注。
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
(3)镇咳剂: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镇咳剂,必要时可用可待因口服或皮下注射。
三、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
(一)分型与病因
临床上可分三种类型:
1.吸气性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特点。
多见于喉水肿、痉挛,与气管异物、气管受压或肿瘤等引起的上呼吸道狭窄梗阻有关。
重症者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并常伴有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
2.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伴有广泛哮鸣音为特点,由肺组织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痉挛狭窄所致。
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3.混合性呼吸困难:多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1.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当出现肺性脑病时,呼吸节律发生变化。
(2)酸中毒可引起呼吸加深且稍快。
(3)肺气肿等慢性病引起的呼吸困难逐渐发生。
(4)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时呼吸困难突然发生。
2.伴随症状:可有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神志改变等。
(三)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哮喘病人室内避免有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刺激性气体等。
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坐位或端坐位。
2.每日摄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
补充足够水分,防止痰液黏稠。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对烦躁不安、恐惧病人增加巡视次数。
5.氧疗:是纠正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最有效的方法。
(1)如缺氧严重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
如病人血气分析PaO2在50~60mmHg,PaCO2在50mmHg以下,可用一般流量(2~4L/min);如果病人PaO2在40~50mmHg,PaCO2正常,可间歇高流量(4~6L/min)给氧。
(2)如缺氧同时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
如果病人PaO2低于60mmHg,PaCO2在50mmHg以上时,应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给氧,以防纠正缺氧过快,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