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上的餐桌礼仪常识学习
饭桌礼仪知识点总结

饭桌礼仪知识点总结一、入座与起立1. 当参加餐桌聚餐时,应该等待主人或者长辈先入座,然后其他人根据他们的示范依次入座。
2. 当主人或者长辈起立时,其他人应该跟随起立,表示尊重。
这个规则也适用于用餐结束时,应该等待主人或者长辈起身后才能离席。
二、就餐姿势1. 就餐时,应该保持优雅的姿势,坐直身体,收起手肘,不要将肘部搭在桌子上。
2. 用餐时,应该把手放在膝盖上,而不是放在桌子上。
只有在用餐前或用餐结束时,才可以将手放在桌子上。
3. 在用餐过程中,不要说话时大声嚼食物或张大嘴巴,要注意咀嚼食物时不要发出响亮的声音。
三、使用餐具1. 使用餐具时,应该使用最外层的餐具开始,然后依次向里使用。
比如,在西餐中,从外到内依次是餐叉、餐刀、餐匙。
2. 用餐时应该使用餐叉或勺来送食物到嘴里,不应该用手抓取食物。
3. 在用餐中,不要用饭勺或者酒杯做出指向别人的动作,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四、用餐顺序1. 在正式的用餐活动中,应该遵循正式的用餐顺序,比如先吃开胃菜、然后是主菜,最后是甜点或者水果。
2. 在用餐过程中,应该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不要随意吃取自己喜欢的菜肴,而是等待服务员或主人分发食物。
五、用餐时的交谈1. 在用餐时,避免谈论一些不雅或者敏感的话题,比如个人隐私、政治、宗教等。
要尊重就餐者的感受,避免让他们感到尴尬。
2. 用餐时,应该用温和的语气和微笑面对其他就餐者,尽量保持谈话的愉快与和谐。
避免大声喧哗或者争吵。
六、用餐时的礼仪1. 用餐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专注于用餐过程和交谈,这样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互动。
2. 在用餐过程中,应该保持饮食的文明,不要发出不雅的声音或者动作,比如打嗝、喷嚏、弃食等。
总之,饭桌礼仪是一种表现文明素养的方式,遵循饭桌礼仪不仅可以让用餐更加愉快,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修养。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饭桌礼仪,让用餐过程更加令人愉悦。
吃席餐桌礼仪

吃席餐桌礼仪
(一)盛饭须先在锅里把饭打松,盛在碗里的饭是粘连的散粒,不能有团团、块块。
盛饭宁浅勿满,可以再添,却不能一次盛得高出碗口。
(二)吃饭要端起饭碗用筷子夹饭送进嘴里,不能用嘴靠着碗边拨饭吃,更不能把碗搁在桌上低头扒饭。
(三)饭须吃得颗粒不剩,吃完后筷子不能搁在碗上,因为这是饭还没吃完的表示。
(四)吃饭时不能边挥动筷子边说话,这样会遭到筷子被快速没收的小惩罚。
(五)拿筷子的姿势要标准,位置要恰当,太高,过于无礼;太低,显得无知。
(六)夹菜要顺势、自然,不能连续夹某个菜两次以上。
切忌目光老盯着菜,做翻、挑、“釜底抽薪”等动作。
(七)要尽量夹靠近自己面前的菜,从别人的筷子上面越过、底下穿过去夹菜,都是万万使不得的.。
否则就会遭到“呒规矩”的低斥声。
(八)吃鱼不能翻身,菜碗不能随意搬动。
(九)如果家里有人患咳嗽或轻微感冒,则在此人面前放上一双“公筷”,还会添上一小碗汤。
准病人自会一连数天用“公筷”夹菜,在小碗里喝汤,直至身体痊愈为止。
(十)不能用端碗的左手中指把筷子夹在碗底去舀汤。
这是在露天干活人的“吃相”。
因为就地吃饭,没有搁筷子的饭桌,只能把筷子夹在饭碗下面。
基本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基本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一、餐桌礼仪
1、入席:当准备就绪,由招待者请客人入座。
如果是由女主人发出的邀请,客人应该首先尊敬女主人,稍作停留,以便女主人先入座,之后由客人入座。
2、礼貌问候:在正式宴会活动中,客人应当以恭敬有礼的口吻问候主人和其他客人。
3、分配座位:多数情况下,主人通常会先安排主人客人,其余客人随后入座。
4、准备就餐:客人手中拿着餐具及餐具时,若有人先行进食,应以谦虚的口气请他们先行进餐。
5、就餐时:就餐时,要举止庄重,不要和另一位客人谈话,也不要把餐具放在桌上空谈。
6、进食礼仪:进餐前,应先点餐,把碗盘放在一起,里外不要乱糟糟,以免影响一餐的美感。
7、离席:当进餐完毕,应以谦虚的口气离开餐桌。
二、会客礼仪
1、门面:会客时,主人应当以周到的态度,受客以热情的态度;客人应当把会客当做是去友人家作客,要有一种开心的心情,以正常的礼貌与主人交流。
2、谈话:谈话时,要注意一定的礼节,不要冒犯对方,说话要有气度,注重礼貌,不要太直接。
3、送礼:会客时,客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送上一些节日或生日的礼物,但要注意不要太过攀比,更不要太过显耀。
4、搭话:若有机会。
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6篇)

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6篇)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通用6篇)中餐餐桌基本礼仪知识篇1一、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正对门口的为上座,一般是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安排)。
二、进餐时,先请客人中长者动筷子。
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喜欢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
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
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
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餐桌礼仪的常识

餐桌礼仪的常识餐桌礼仪的常识11、长辈落座后才能上桌,端饭时要先顺着辈份最大的依次递给。
2、吃饭要端碗,不要大声咀嚼。
3、学会欣赏并赞美妈妈和他人的厨艺。
4、饭前或饭后不能敲空碗。
记得五岁的女儿有一次饭后敲碗,敲得乐呵呵的,当时我让她不要敲,女儿好奇地问为什么?我告诉她、" 敲空碗是对厨师或是主人极大的不尊重,也是没礼貌的一种行为。
" 自此女儿再也没有敲过。
5、不可将筷子头斜搁在碗沿上。
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在祭祀过世的亲人时才这样摆筷子,当然不知者不怪,但你要在他人家,主人还是会不高兴的。
6、吃饭时,不能一个人双肘霸住一方,将自己喜欢吃的菜挪到自己的面前,更不能在菜盘子里挑来拣去。
7、餐桌上吃饭时不可以放屁,打喷嚏时一定要侧过身子。
8、不管在家吃饭还是参加宴会时,是一定不可以只顾着埋头玩手机的。
如何做到孩子知晓规矩而又不被诸多规矩束缚,就要靠爸爸妈妈平时在餐桌上点点滴滴的用心了,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这些规矩潜移默化地转变到孩子自然而然的行为中。
当你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这样或那样时,家长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对孩子有些坏习惯屡次犯时,千万不可动怒和发号施令,平心静气地放低姿态和孩子做朋友,耐心引导,不要太啰嗦,点到为止,润物细无声的行教胜过一千万次的唠叨。
餐桌上的规矩其实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要让孩子牢记在心并付诸于行也不是一天二天,或是你口头给交待交待就能养成的事儿。
这需要爸爸妈妈长期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和影响。
如果家庭氛围好,平时也比较注重这些细节上的教育,用行动给孩子人创造一个良好的餐桌氛围和习惯,那么孩子自然也不会觉得这些规矩的辛苦。
餐桌礼仪的常识2春节,一般是指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半个月时间。
从古至今,春节都是我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在此期间,人们互相拜年祝贺,增添友好感情,有的则要看望亲戚朋友,赠送礼品和年货,有的则要相互请客吃饭,名为“年节酒”。
春节,一般是指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半个月时间。
吃饭餐桌礼仪常识

吃饭餐桌礼仪常识一、入座礼仪在正式用餐前,我们需要遵守入座礼仪,以显示对主人的尊重和礼貌。
通常,我们应该等待主人或长辈入座后再就座。
当我们坐下时,应该保持坐姿端正,不要趴在桌子上或将椅子靠在后背上。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发出过多的噪音,以免打扰其他人。
二、用餐姿势在用餐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正确的用餐姿势。
首先,要保持身体的挺直,不要低头弓背。
其次,要使用正确的餐具,如用刀切割食物,用叉将食物送入口中。
不应该用手抓取食物,除非是特别允许的场合。
此外,还要注意用餐时不要说话,以免食物喷出或影响他人的食欲。
三、餐桌礼仪在用餐时,我们还应该遵守一些餐桌礼仪。
首先,要保持餐桌的整洁,不要将用过的纸巾或餐具乱扔。
其次,要尊重他人的餐具,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碗筷或杯子。
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用筷子敲碗或杯子,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
最后,要避免在用餐过程中打嗝或打哈欠,以免给他人带来不适。
四、饮食习惯在用餐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饮食习惯。
首先,要尊重食物,不要浪费。
如果不能吃完,应该适量少取。
其次,要遵循餐桌礼仪,不要过于贪吃或吃得太快。
我们应该细嚼慢咽,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护胃部健康。
最后,要避免在用餐时谈论敏感话题,以免引发争议或让人感到尴尬。
五、结束用餐当用餐结束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些礼仪细节。
首先,要主动帮助清理餐桌,将用过的餐具放在指定的地方。
其次,要向主人和其他用餐者道谢,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最后,离开餐桌时要保持整洁,不要留下垃圾或食物残渣。
总结起来,餐桌礼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通过遵循这些礼仪,我们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同时也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用餐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细节,保持礼貌,使整个用餐过程更加愉快和谐。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餐桌上的礼仪知识(通用6篇)吃饭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中国是礼仪之邦,餐桌上的礼仪也很有讲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餐桌上的礼仪知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1【做客时】1、忌主动要求添菜添饭;2、忌移转酒樽或将酒洒出来,从风水上讲,这代表日后会有讼诤之事发生;3、吃鱼时忌主动把鱼翻转过来,俗谓“客不翻鱼”;4、忌站起身夹远处的菜;5、菜盘忌食空食光;6、席间忌脱衣松裤带;7、忌谈论饭菜不好;8、忌不道别就离席而去。
餐桌上的礼仪知识篇2饭桌上的文化,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
在老北京,不一样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构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饭。
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资料的饭桌文化。
“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构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构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
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取、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光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取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
餐桌礼仪常识100条

餐桌礼仪常识100条桌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礼仪,不仅关乎个人的形象,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下面是100条餐桌礼仪常识,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1、入座时应注意场合和主人的意愿,遵循“主位让贤、年长者先、女士优先”的原则。
2、注意言谈举止,不要说话粗鲁、无礼。
3、吃饭时应挺直腰杆坐,不宜趴在餐桌上。
4、进餐时应先等主人和长辈开始,然后再开始用餐。
5、吃饭时不可以大声喧哗,不要嘴里含着食物说话,避免满口食物而说话。
6、擦嘴时用餐巾擦,不可以用衣服或其他物品擦拭。
7、不可以吧餐具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8、用餐时不可以剩余食物嚼在嘴里,应该嚼烂后咽下去。
9、享用饭菜时应该细嚼慢咽,避免过快吃饭。
10、喝汤时不可以咀嚼,应该慢慢地喝下去。
11、用餐时不可以吸取汤类食物,应该用勺子舀起来喝。
12、不要进食过多的食物,以免引起不适。
13、不可大声打嗝或打拍子,以免影响他人食欲。
14、禁止用米饭塞牙缝、用指甲剔牙,应该使用牙签。
15、吃不下了的食物可以放到碟子里,不可以吐到碗或桌上。
16、不可口含冰块吹风或扔掉,应该用手把冰块取出来放在碟子里。
17、不可以吃太辣,太咸等刺激性食物,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
18、餐桌上不要讨论过于私人的话题,避免引起他人反感。
19、碗、盘、勺、筷等餐具要摆放整齐,不能凌乱放置。
20、用完餐具后应该放在洗碗池或擦干净后放回到原处。
21、不可以随意挑食或夹食,应该有所节制。
22、倒酒时不能自斟自饮,应该互相斟酒。
23、不要一直盯着吃的,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谈论其他话题。
24、吃饭时不可以钻到桌子底下取东西,也不能把东西从桌子上扔到地上去取。
25、吃饭前应该彻底洗手并擦干,避免影响他人食欲。
26、进餐时不可吸烟,应该在吸烟区域吸烟。
27、女士在用餐时应该避免化妆,以免污染餐具。
28、如果不慎打翻饮料,应该立即请求清洁工重新清洗。
29、用餐时不可以过度喝酒,以避免影响自己的思维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宴会上的餐桌礼仪常识学习
【导语】餐桌礼仪。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餐桌礼仪中关于餐桌礼仪之宴会礼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酒
西餐宴会用酒分3类:
(1)餐前酒:一般有雪梨酒、香槟酒、白葡萄酒、马丁尼酒、金酒加冰块、威士忌加冰块等。
(2)佐餐酒:一般用红白葡萄酒,很少见烈性酒。
美国佐餐酒一般用加冰块的威士忌。
(3)餐后酒:一般是一小杯烈性酒,如白兰地。
宴会上吃海鲜、鱼类时,应喝无甜味的白葡萄酒;吃牛羊肉等肉类时,喝带酸味的红葡萄酒,以减轻油腻之感。
敬酒是礼貌的体现,不等于劝酒、酗酒。
西方人在宴会上举杯祝酒时,祝酒者一定会干杯的。
作为出席宴会的客人,如会喝酒,应响应祝酒者,尽量把杯子里的酒喝掉。
不会喝或不愿喝也不必勉强,但是,该举杯时应把酒杯举起来,把嘴凑到酒杯边上装装样子,或者只举举杯子就行了。
如果你主动向人祝酒,而且说了“干杯”,就一定把酒喝掉。
常温酒(如佐餐红葡萄酒),手可握酒杯身;喝带冰块酒,手仅握酒杯脚部,以免冰块遇热融化;喝白兰地,需保持20℃温度,可手托杯底部。
无论何种情况,应避免双手持杯、托
酒杯的脚部、手指搭在杯口,或因不喝酒而将酒杯倒扣在餐桌上。
甜食
甜食一般是在所有热菜吃过之后,常见的有用香槟酒杯送上的冰淇淋,可用匙舀食。
如是奶油之类,一般是放在盘上,可用叉叉食。
甜食匙放在食盘外侧靠餐桌中心方向,或者由服务员连同甜食一起送上。
水果
去皮水果,如苹果、梨等应切成四瓣,剥皮去核。
香蕉剥皮后,用刀切成小段,用叉取食。
橘子则去皮,分瓣食之。
西瓜、菠萝等去皮切块,以叉取食。
切成段的果品,宜切一段,吃一段。
咖啡
咖啡是西餐宴会后的一道附加作业。
咖啡里可加糖和牛奶,用咖啡匙搅拌匀即可饮用。
咖啡匙不用时,应放在垫盘上,不得用咖啡匙舀咖啡喝。
如果专门以咖啡招待客人,一般用黑咖啡,即不加糖和牛奶。
白咖啡则是加糖或牛奶、奶油等。
咖啡一般饮二三杯就行了。
杯子很小,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谈话、聊天的陪衬。
讲究小口品尝,是否添加糖、奶,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
咖啡杯要正确持握:右手拇指、食指捏杯耳端起,如在餐桌上,不必端起垫盘;如离餐桌远,需站立、行走,则以左手端垫盘及杯,右手持杯饮用。
匙用过后,不可放在杯中,应放在垫盘上。
不可双手握、捧杯,也不可用手托杯底,不
俯身就近杯子喝,不可用手端着垫盘直接喝。
喝咖啡时,主人可能略备甜点、干果、小吃。
意外
宴会中刀叉失落在地,或碰翻酒杯、水杯,不要手忙脚乱,应招呼服务员前来处理,换新刀叉。
如男士弄脏桌布或邻座(特别是女宾)衣服,应表示歉意,但不可贸然帮其擦拭,而是应将餐巾递过去,让其自己擦拭。
纪念
宴会主人有时为出席者每人准备一朵鲜花或一件小工艺品,请客人带走。
也有的客人将菜单留做纪念,为此特意请出席者签名。
除此之外,不可带走任何招待品。
离席
宴会结束,听从主人安排,先让身份高者、女士起立离席。
离开餐桌时,餐巾放在桌上,不必重新叠好。
男宾应帮助女宾离座,把其座椅放归原处。
有时,主人让客人再到休息室小坐,招待员会送上烈性甜酒。
这种酒大多是白兰地加香草、水果、果汁。
感谢
出席私人宴会后,可打电话表示感谢,有时甚至写信或寄送名片给主人,表示感谢,在名片左下角用铅笔写p.r.两个缩写字母。
如不久有见面机会,也可留待见面时,口头感谢。
总之,西餐规矩、礼节颇多,应该注意观察学习,自己不懂的,先问问不为失礼。
另外,不同国家西餐宴会,规矩
也不尽相同,届时应以主人所为,参照处理,就不会出现大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