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看法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2024年是中国对外贸易形势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贸易大幅下滑,国际经济衰退加剧,许多国家采取了封锁和限制措施,这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对外贸易形势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受到疫情冲击。
封锁和限制措施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中国出口订单大量取消,出口额大幅下降。
据海关统计,2024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为32.2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0.9%。
其中,出口下降了1.3%,进口下降了0.7%。
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和提升外贸自主可控水平,但疫情仍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冲击。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疫情期间,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势头加快,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了新机遇。
中国家电、电子产品、疫苗等出口不断增加,而传统出口商品如服装、纺织品等受到冲击。
另外,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也发生了调整。
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受到较大冲击,但与东南亚等地区的贸易仍保持稳定增长。
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对外贸易正朝着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
最后,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恢复向好。
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疫苗接种和经济复苏措施的推进下,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中国对外贸易有望逐步恢复。
事实上,2024年下半年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呈现企稳回升的迹象,出口量和进口量均实现了回升。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12月份,中国对外贸易额同比增长18.1%。
这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有望逐渐向好。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面临巨大挑战,但也有一些新机遇。
疫情对中国出口产生了冲击,但消费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出口增长点。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向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领域转变。
随着全球疫苗接种和经济复苏的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有望逐步恢复。
中国政府应继续推动自主可控发展和加强与东南亚等地区的贸易合作,以增强中国对外贸易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中国近两年来对对外贸易情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面临了许多变数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近两年来对外贸易情况的分析与讨论。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表现平稳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5%;进口总额为2.0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
虽然增速比较低,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增长的趋势。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一些压力。
第二,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下降。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大量的贸易顺差,但近两年来,贸易顺差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42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
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于出口增速放缓以及政府在外贸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等,以促进贸易平衡。
第三,中国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正在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型态转变为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为主的型态。
据统计,2024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分别为58.1%和29.6%,同比增长5.9%和9.1%。
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服务出口额达到891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
这一转变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
第四,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限制性贸易政策,都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制造业转移也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等,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推动贸易平衡。
从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

从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一、宏观经济视角我国出口贸易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我国出口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贸易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国出口贸易总体稳步增长。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出口规模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我国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外贸表现较为稳健,出口规模持续增长。
其次,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加快,出口产品的种类和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被高附加值产品所取代,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等出口占比逐渐增加。
这一趋势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再次,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持续提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跨境电商的发展,我国出口市场不断拓展,市场多元化程度不断提升。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对欧盟、东盟、新兴市场等地区的出口额持续增长,为我国出口贸易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最后,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种种不利影响因素。
加之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人工成本上升等问题,我国出口面临着一定压力。
二、产业视角从产业视角来看,我国出口贸易现状也有一些特点和问题。
首先,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化。
尽管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在逐步提高,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较大比重。
一些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等问题,导致产品的降价竞争,难以获得高利润。
其次,我国出口产业链还不够完善。
尽管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之一,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然较低。
产业链上的高端环节往往被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相对较低。
再次,我国出口面临技术壁垒等问题。
尽管中国在一些领域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但在高端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
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一直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2020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了32.16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总贸易额的13.2%。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本文将从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1. 贸易结构不断升级目前,中国贸易产品结构逐渐升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持续增加。
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6.2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4.7%。
机电产品、电子产品、高新技术制造业等行业的出口增长迅速,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市场不断拓展,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也在逐步提升。
2019年,中国对非洲、拉美地区的出口增长达到了7.9%和6.7%。
在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贸易合作的同时,中国也在加快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努力探寻新的贸易增长点。
2.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伴随着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中国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6%。
其中,旅游、文化、电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成为了服务贸易的主要领域。
未来,中国服务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服务将成为服务贸易的新亮点,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其境外投资额不断攀升。
据统计,2020年,中国企业在境外实际投资额达到了1106.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此外,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在加强国际化合作与融合。
大量中小企业通过参加展会、拓展贸易伙伴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并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模式实现全球化运营。
二、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1. 高质量、创新驱动的贸易随着科技和创新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速度转向质量。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本文将就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9年全年外贸总额达到31.5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
其中,出口18.13万亿元,进口13.41万亿元,贸易顺差4.72万亿元。
1.1 出口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鞋帽、家具、塑料制品等。
其中,机电产品占比较大,2019年出口1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此外,纺织品、鞋帽、家具等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额也有所增长,但增速较慢。
1.2 进口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包括原油、天然气、铁矿石、汽车、芯片等。
其中原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占比较大,2019年进口额分别为5.9万亿元、1.8万亿元和0.9万亿元。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2.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当前,全球范围内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正在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巨大压力。
特别是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中国应对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做好准备,加快国内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可控能力。
2.2 服务贸易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日益革新,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组委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到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
因此,中国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应加快服务贸易的开放和发展。
2.3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型引擎,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3年提出以来,中国已经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和协议。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计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这有望成为中国未来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结语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服务贸易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前景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其发展趋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1.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规模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货物贸易额达到31.54万亿人民币,其中出口额为17.23万亿人民币,进口额为14.31万亿人民币。
这表明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 主要贸易伙伴关系稳固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东盟国家。
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和进口贸易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3. 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升级的趋势。
过去,中国以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但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的推进,中国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正在向中高端产品转变。
高科技产品和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景分析1. 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对外贸易将会面临更多的市场机遇。
然而,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等问题也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贸易便利化将持续推进为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措施。
这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贸易环境等。
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推动贸易规模继续扩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创新驱动将成为新亮点未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将加大投入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服务贸易等领域。
这将带动贸易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回顾与展望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回顾与展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回顾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中国对外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回顾中国的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大陆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物品、文化和技术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贸易范围逐渐扩大,与东南亚、亚洲邻国以及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然而,在近代历史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
例如,清朝时期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此外,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也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
中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和进口额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贸额不断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率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2. 贸易结构升级: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提高。
3. 贸易伙伴多元化:中国的贸易伙伴逐渐多元化,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都有所提高。
中国与亚洲邻国、欧洲主要经济体以及拉美等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4. 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企业的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三、未来展望中国对外贸易的未来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对外贸易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展望:1. 加强创新能力:中国需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2. 拓展贸易伙伴:中国应积极开拓新的贸易市场,与更多的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这份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并着重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快速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32.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9%。
其中,出口总额为17.93万亿元,进口总额为14.27万亿元。
此外,中国的贸易伙伴也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日益深入。
然而,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不断加大,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人民币汇率也在不断上升,对中国出口产生了压力。
未来趋势分析在未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将会更加复杂。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趋势将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有可能加大,特别是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情况下,美中经贸关系面临不确定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将会朝着更加优质、创新、绿色、平等的方向前进。
具体而言,未来几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 服务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服务业的逐步开放,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增长将会继续加速。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些新兴服务领域的领跑者,有望成为未来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2. 创新驱动的贸易将逐渐成为主流。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从生产效率低下、低技术含量的阶段转向了高端、高价值、高品质的阶段。
在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推动下,未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会更加注重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创新型产品的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看法一、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顺利实现2010年,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经济向好势头更加巩固、稳外需扩进口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等共同作用下,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1.进出口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外贸顺差继续下降2010年,中国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
进出口、出口、进口比2008年分别增长16%、10.3%和23.2%。
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进出口趋向于平衡。
全年贸易顺差1831.0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6.4%,比2008年下降38.6%。
这是继2008年外贸顺差达到历史高点后连续第二年下降,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2.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势较好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7%。
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增长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44.1%。
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箱包、玩具合计出口3032.4亿美元,增长25.9%。
其中,纺织品出口7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服装出口1294.8亿美元,增长20.9%;鞋类出口356.3亿美元,增长27.1%;家具出口329.9亿美元,增长30.3%。
3.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全面上扬,机电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受国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等因素影响,能源资源产品进口量增速逐步回落,但进口额因国际市场价格持续攀升而继续扩大。
全年铁矿砂进口量下降1.4%,进口额增长58.4%;原油进口量增长17.5%,进口额增长51.4%;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量增长0.4%,进口额增长25.2%;大豆进口量增长28.8%,进口额增长33.5%。
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带动加工贸易进口平稳增长,加上国内最终需求不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增长33.2%。
4.贸易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表现优于整体从贸易方式看,由于进出口企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营销比重,一般贸易增长呈现快于加工贸易的态势。
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6.0%和43.7%,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了26.2%和29.5%。
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仍居首位,出口同比增长28.3%,进口增长35.3%;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2.7%,进口增长34.3%;民营企业继续显示较强的活力,出口增长42.2%,进口增长56.6%,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国有企业。
5.欧美日仍为主要贸易伙伴,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势强劲2010年,欧盟、美国、日本仍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
中欧贸易额达到4797.1亿美元,增长31.8%;中美贸易额3853.4亿美元,增长29.2%;中日贸易额2977.7亿美元,增长30.2%。
同期,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大幅增长。
对东盟进出口29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对巴西进出口625.5亿美元,增长47.5%;对印度进出口617.6亿美元,增长42.4%;对俄罗斯进出口554.5亿美元,增长43.1%。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恢复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
“十一五”前期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进出口急剧下滑。
面对这一严峻复杂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和鼓励增加进口,有效遏制了外贸持续大幅下滑的势头并在2010年实现快速恢复,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逆境中实现了新发展。
五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9%,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
与“十五”末期相比,中国出口由世界第三位跃居首位,占全球份额由7.3%上升至10.4%;进口由世界第三位升至第二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
贸易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外贸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2007年最高点时的7.6%回落至3.1%。
外贸结构继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2010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比“十五”末分别提高了3.2和2.6个百分点;市场多元化效果明显,2010年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已经由“十五”末的42.7%提高至48.3%;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长速度高于东部,2010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比“十五”末分别提高1.0和1.2个百分点。
二、2011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开局较好,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回暖,加上国内需求增加和扩大进口政策等共同作用,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
主要特点是:1.进出口量增价涨,季度出现小额逆差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80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9.5%。
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数量增长15.5%,价格上涨9.5%;进口4006.6亿美元,创季度规模历史新高,增长32.6%,其中数量增长16.1%,价格上涨14.2%。
由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累计贸易逆差10.2亿美元,是近六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
2.主要商品出口增长平稳,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大幅上涨一季度,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320.3亿美元和1186.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8%和19.8%。
机电产品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969.6亿美元,增长27.8%;机械设备出口746.9亿美元,增长15.5%。
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纺织品出口增长32.7%,服装出口增长18.4%,鞋类出口增长21.6%,家具出口增长19.3%。
同时,大宗商品进口大多保持量价齐升,成为推动进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铁矿砂进口量增长14.4%,价格上涨59.5%;原油进口量增长11.9%,价格上涨24.3%;成品油进口量增长27.7%,价格上涨18.8%。
这三类产品进口额合计比去年同期增加275亿美元,其中因价格上涨直接导致进口增加177亿美元。
3.一般贸易增长较快,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幅继续领先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4179.2亿美元,同比增长34.8%,高于进出口总额增速5.3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增长31.7%,进口增长37.4%。
加工贸易进出口2919.1亿美元,增长21.4%。
其中,出口增长21.7%,进口增长20.9%。
民营企业进出口2119.3亿美元,增长41.0%,高于进出口总额增速11.5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245.3亿美元,增长35.4%;进口874亿美元,增长49.9%;出口、进口占整体比重分别上升2.2和2.5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154.2亿美元,增长24.9%,其中出口增长24.6%,进口增长25.2%。
国有企业进出口1729.5亿美元,增长27.8%,其中出口增长16.4%,进口增长34.5%。
4.对欧美出口份额下降,与部分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增长一季度,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进出口不平衡状况趋于改善。
对欧盟进出口123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出口增长17.2%,进口增长30.6%。
对美国进出口976.5亿美元,增长25.0%,其中出口增长21.4%,进口增长33.3%。
对日本进出口807.8亿美元,增长27.1%,其中出口增长28.1%,进口增长26.4%。
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继续显示较大增长潜力。
对东盟进出口793.4亿美元,增长26.1%;对印度进出口614.2亿美元,增长24.6%;对巴西、俄罗斯和南非进出口分别增长了57.7%、34.2%和107.1%。
5.广东山东出口贡献较大,中西部进出口增长快于全国一季度,东部地区出口增长25.5%。
其中广东、山东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3.9%和32%,合计增量占全国增量的42.9%,带动全国出口增长11.3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42%和29.9%,高于全国增幅15.5和3.4个百分点;进口分别增长45.4%和43.8%,高于全国增幅12.8和11.2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一季度对外贸易逆差10.2亿美元,是在出口增长总体比较正常、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飙升导致进口金额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的,并不代表我国外贸基本格局发生变化三、2011年全年外贸发展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延续复苏态势,国内经济开局良好、运行基本平稳。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外部市场总体上趋于好转,企业订单有所增加。
但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影响外贸平稳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工资持续大幅上涨,将不同程度挤占企业利润,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更大。
(一)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复苏进程依然艰难曲折。
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欧洲核心大国德法经济形势继续向好,新兴经济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4.4%。
虽比上年5.0%的增速有所放缓,但考虑上年基数较高,这仍是比较快的增速。
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增长2.4%;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增长6.5%。
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些固有矛盾又有新发展,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复苏面临诸多变数。
一是通胀正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蔓延扩散。
2月份,印度、俄罗斯、巴西、韩国、印尼、越南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9.5%、6%、4.5%、6.8%和12.3%,美国、英国同比分别上涨2.1%和4.4%;欧元区3月份达到2.6%,连续四个月超过2%的调控目标。
在此形势下,新兴经济体已经并将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欧元区已经开始加息,美国可能提前退出刺激政策。
如果通胀形势继续加剧,势必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二是主权债务危机依然严重。
尽管欧盟春季峰会通过了应对债务危机的全面方案,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有效缓解。
葡萄牙已经向欧盟申请救助,欧元区开始加息,可能加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西班牙等国主权债务风险上升。
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巨大,债务包袱愈发沉重,财政危机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有所增加,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美元持续走低,巨额资金受投机因素和避险因素驱使,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
4月15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达到109.7美元/桶,较上年末上涨20%;国际市场棉花、玉米和锡等价格分别比上年末上涨23.3%、18.2%和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