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考前强化训练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课件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专题强化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选D。A.反应物K2H3IO6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0价,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A错误;B.KI中的I-由HI变化而来,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KI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B错误;C.12.7 g I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4 mol I2转移7 mol电子,则生成0.05 mol I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87 5 mol,C错误;D.HI为还原剂,K2H3IO6为氧化剂,在反应中每消耗1 mol K2H3IO6 就有7 mol HI失电子,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D正确。
阳离子
阴离子
某同学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废水少许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无沉淀生成;Ⅱ.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该废水为无色溶液B.实验Ⅱ中沉淀一定是C.整个实验过程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D.废水中一定含有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2022·永州一中高三入学考试)关于反应K2H3IO6+9HI===2KI+4I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H3IO6发生氧化反应B.KI是还原产物C.生成12.7 g I2时,转移0.1 mol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实验题专题训练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实验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1·海南·高考真题)亚硝酰氯()NOCl 可作为有机合成试剂。
已知:①22NO+Cl 2NOCl 催化剂一定温度①沸点:NOCl 为-6①,2Cl 为-34①,NO 为-152①。
①NOCl 易水解,能与2O 反应。
某研究小组用NO 和2Cl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制备NOCl ,并分离回收未反应的原料。
回答问题:(1)通入2Cl 和NO 前先通入氩气,作用是___________;仪器D 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将催化剂负载在玻璃棉上而不是直接平铺在玻璃管中,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所需的NO 可用2NaNO 和4FeSO 溶液在稀24H SO 中反应制得,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为分离产物和未反应的原料,低温溶槽A 的温度区间应控制在___________,仪器C 收集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无色的尾气若遇到空气会变为红棕色,原因是___________。
2.(2021·浙江·模拟预测)氯元素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氯(ClO 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沸点为11.0①,极易爆炸分解,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爆炸性则降低。
用干燥的氯气与固体亚氯酸钠制备二氧化氯,装置如图:①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装置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①若该反应中加入足量的MnO 2,则完全反应后,___________(填“有”或“无”)HCl 剩余。
①装置D 中通入干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①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
高三化学培优强化训练9 钛(Ti)

高三化学培优强化训练9 钛(Ti)高三化学培优强化训练9钛(ti)高级化学培训9钛(钛)2021/8/241.化工厂将钛、氯碱工业和甲醇制备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过程如下: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2)通过钛铁矿和焦炭在高温下氯化得到的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是:当产生1mol 四氯化钛时,转移电子的物质量为mol。
(3)利用四氯化钛制备tio2.xh2o时,需加入大量的水并加热的目的是(4)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氩在钛冶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5)利用co和h2制备甲醇:① 众所周知,燃烧热△ H2(g)、CO(g)和CH3OH(L)的h分别为-285.8kj/mol、-283.0kj/mol和-726.5kj/mol。
写出从CO和H2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假设联合生产中各原料利用率为100%,若得到6mol甲醇,则需补充标准状况下的h2l。
2.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TiO 3(可表示为FeTiO 2),含有少量MgO、Cao、SiO 2等杂质。
钛铁矿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钛酸锂Li4Ti5O12和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工业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feti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tio3+4h++4cl=fe2++tiocl42+2h2o(1)化合物feti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2)滤渣a的成分是。
-(3)滤液b中tiocl42转化生成tio2的离子方程式是。
(4)当固体TiO2发生反应时②转化为(NH4)2ti5o15溶液时,Ti元素的浸出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当反应温度过高时,Ti的浸出率降低的原因如下。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6)在滤液D制备LiFePO 4的过程中,17%过氧化氢与h 2C 2O 4的质量比为。
(7)若采用钛酸锂(li4ti5o12)和磷酸亚铁锂(lifepo4)作电极组成电池,其工作原理为:li4ti5o12+3lifepo4li7ti5o12+3fepo4,写下电池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公式。
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④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⑤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2.选项A B C D化合物Y CO2SiCl4Al2O3FeBr2W MgO HCl Fe2O3FeCl3A B C D3.以下物质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 Al(OH)3B. Fe(OH)3C. Fe(OH)2D. H2SiO34.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A. NH4ClB. Cu2SC. FeCl2D. Al(OH)35.下列正确的叙述有()①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③碘晶体、氯化钠晶体分别分散到酒精中,所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胶体④灼热的炭与CO2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解、电泳、电离、电镀、电化腐蚀.A. 2个B. 3个C. 4个D. 5个6.用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A. 纳米级金刚石属于胶体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 另一种产物可能是NaCl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7.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如图表示物质或概念间从属关系的是X Y ZA碱电解质化合物B离子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C胶体分散系混合物D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A B C D. D8.NH4H+H2O=NH3⋅H2O+H2的反应类型是()A. 复分解反应B. 分解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置换反应9.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完全符合要求的是()A. 分解反应B. 置换反应C. 复分解反应D. 化合反应10.热还原法冶炼金属的反应一定是()A. 氧化还原反应B. 置换反应C. 分解反应D. 复分解反应11.下列操作能导致置换反应发生的是()A. 将铜片置于盐酸中B. 将锌片置于MgCl2溶液中C. 将铁片置于CuSO4中D. 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12.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KI+Cl2=2KCl+I2B. CaCO3=CaO+CO2↑C. SO3+H2O=H2SO4D. MgCl2+2NaOH=Mg(OH)2↓+NaCl13.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X Y ZA强电解质电解质化合物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D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A. AB. BC. CD. D14.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类反应中,只选用同一类反应,不能实现的变化是()A. Cu→Cu(OH)2B. C→H2CO3C. FeCl3→Fe2(SO4)3D. MgCO3→Mg(OH)215.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CuO+H2− △ Cu+H2O B. CaCO3− 高温 CaO+CO2↑C. Na2O+H2O=2NaOHD. Al2O3+6HCl=2AlCl3+3H2O16.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A. 4Fe(OH)2+O2+2H2O===4Fe(OH)3B. 2NaHCO3Na2CO3+H2O+CO2↑C. 4NH3+5O24NO+6H2OD. Zn+H2SO4===ZnSO4+H2↑17.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Fe2O3+3CO=2Fe+3CO2B. Ca(OH)2+CO2=CaCO3↓+H2OC. 2Na +Cl 2=2NaClD. CuO +H 2=Cu +H 2O18. 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B. 复分解反应C. 分解反应D. 置换反应19. 下列典籍记载的文字中,涉及置换反应的是( )A. 以曾青(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出自《抱朴子》)B. 凡石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火焚炼为用(出自《天工开物》)C. 以毛袋漉去曲滓(酒糟),又以绢滤曲汁于瓮中(出自《齐民要术》)D. 铅山县有苦泉(含硫酸铜),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出自《梦溪笔谈》) 20.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 CuSO 4+H 2S =CuS ↓+H 2SO 4B. 2FeCl 3+Cu =2FeCl 2+CuCl 2C. Cu 2(OH)2CO 3 △ ̲̲̲̲̲̲ 2CuO +CO 2↑+H 2OD. 4Fe(OH)2+O 2+2H 2O =4Fe(OH)321. 下列化合物不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的是( )A. Fe(OH)3B. FeCl 2 C. FeCl 3 D. Al(OH)322. 已知高炉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 高温 ̲̲̲̲̲̲̲̲ 2Fe +3CO 2.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O 是还原剂B. Fe 2O 3被还原C. 氧化产物是CO 2D. 属于置换反应23. 金属锗可用于远红外光学仪器,其制备原理为GeO 2+2H 2=ΔGe +2H 2O ,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B. 置换反应C. 分解反应D. 复分解反应24.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Na +2H 2O =2NaOH +H 2↑B. Cl 2+H 2O =HCl +HClOC. 2KClO 3 △ ̲̲̲̲̲̲ 2KCl +3O 2↑D. Ca(ClO)2+2HCl =CaCl 2+2HClO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投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成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有关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Na 的还原性强于金刚石 B. 另一种化合物是NaClC. 该反应可能在空气中进行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26.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2Fel 2+Cl 2=2FeCl 3 B. CaO +H 2O =Ca(OH)2 C. 2H 2O 2=2H 2O +O 2 D. Cl 2+2NaBr =2NaCl +Br 2 27.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C. “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该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D.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原理和现代湿法冶金一致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混合物,故①正确;②硫酸钡是盐,水溶液中难溶,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②正确;③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故③错误;④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
2021年高三强化训练(三) 化学 含答案

2021年高三强化训练(三)化学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页,考试时间150分钟,共300分。
考生注意:1.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2.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l-35.5 Fe-56 Cu-6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食用植物油含有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B.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C.淀粉、蛋白质、葡萄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汽油、生物柴油、酒精都是碳氢化合物,都可作燃料8.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②35.5gC12中含有共价键数为N A③0.44gC3H8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目为0.1N A④25℃时,1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数目为0.2N A⑤6.4g的S2和S8混合物中,含硫原子总数为0.2N A⑥11.2LCl2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等于0.5N A⑦1 mol冰醋酸和lmol乙醇在加热和浓硫酸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N AA.③⑤B.②③④⑤C.②⑤⑥⑦D.②③⑤I II IVIII9.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lO>HCO3-,氧化性:HClO>Cl2>Br2>Fe3+>I2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或离子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中,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B.向溴水中加入足量氯化亚铁溶液能使溴水变成无色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CO2+ H2O 2HClO+CO32-D.向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10.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离子推断(3套)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推断强化专练一1、有一瓶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4+、Cl–、SO42-、HCO3-、MnO4-离子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推断正确的DA.肯定有Al3+、Mg2+、NH4+、Cl–B.肯定有Al3+、Mg2+、HCO3-C.肯定有K+、HCO3-、MnO4-D.肯定有Al3+、Mg2+、SO42-2.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1—、④Br—、⑤SO32—、⑥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操作现象(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2)向溶液中滴中氯水,再加入CC14振荡,静置CC14层呈橙色(3)向所得溶液中加入Ba(NO)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肯定含有离子的①④⑤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⑥D.不能确定的离昌是①③⑥3.某溶液中含HCO3-,SO32-,CO32-,CH3COO-四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 固体后,上列四种阴离子的浓度变化最小的是DA.HCO3-B.SO32-C.CO32-D.CH3COO-4.有甲、乙两溶液,各含下列14种离子中的7种:A13+、C1—、Na+、K+、NO3—、OH—、S2—、MnO4—、Fe3+、A1O2—、CO32—、NH4+、SO42—、H+。
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甲溶液里只有2种阳离子,则乙溶液里的阴离子应该是(B )A.OH—、S2—、CO32—B.MnO4—、SO42—、NO3—C.C1—、NO3—、SO42—D.A1O2—、MnO4—、SO42—5.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①在原来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有气泡生成,溶液呈现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3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讲义

专题强化训练三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高频考点一、离子共存1.离子共存的判断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四个要点”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1)一色——溶液颜色离子Cu2+Fe3+Fe2+MnO-4溶液颜色蓝色棕黄色浅绿色紫红色(2)二性——溶液的酸、碱性①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2-3、SO2-3、S2-、CH3COO-等)不能大量存在。
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Fe3+等)不能大量存在。
(3)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①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O-2+HCO-3+H2O===Al(OH)3↓+CO2-3。
②“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SO2-3等还原性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
(4)判断离子能否共存的四种反应类型①复分解反应:如Ba2+与SO2-4,NH+4与OH-,H+与CH3COO-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S2-,NO-3(H+)与Fe2+等。
③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Al3+与CO2-3、HCO-3或AlO-2等。
④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
3.常见阳离子的检验与推断依据根据离子性质不同而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以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①生成沉淀;②生成气体;③显现特殊颜色。
离子共存判断题中常见的限制条件 限制条件 分析解读无色溶液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透明溶液可能含有色离子) 使甲基橙呈红色或pH =1 溶液显酸性,OH -及弱酸的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遇酚酞呈红色或pH =13溶液呈碱性,H +及弱碱的阳离子、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与Al 反应放出H 2 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强碱性,显酸性时不能含NO -3 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13mol·L -1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通入足量的CO 2(或NH 3) 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一定”“可能”还是“不能”大量共存确定是“可能性”还是“肯定性”加水稀释,c (H +)c (OH -)减小 说明该溶液呈酸性[稀释的是溶质,溶质c (H +)减小,而c (OH -)增大] 某溶液的lg c (H +)c (OH -)=12 该溶液呈酸性高频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五规律 1.守恒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实质是反应中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渗析(含解析)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渗析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A. 过滤B. 蒸馏C. 分液D. 萃取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除去Fe(OH)3胶体中少量的NaCl,常用渗析的方法B. 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钾常保存在汽油中C. 中和滴定时要将滴定管洗净并用待盛溶液润洗2~3次D. 将盐酸、KSCN溶液和Fe(OH)3混合后,溶液显红色3.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蔗糖和麦芽糖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B. 植物油可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C. 面粉、牛油、丝绸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D. 用渗析的方法不能对鸡蛋白和淀粉的混合溶液进行分离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对应正确的是()A. 实验室灼烧胆矾测定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B. 过滤除去粗盐中的沙子C.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D.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5.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高纯度的单晶硅用于制造登月车的光电池和光导纤维B. 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C. 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D. 有些肾病患者要定期进行血透,血透原理是利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血液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B. 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D. 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盐析法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B. 0.1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2c(CO32−)+c(H2CO3)C. 常温下中和等体积、pH相同的CH3COOH和HCl溶液,消耗NaOH的量一样多D. 25℃时K sp(AgCl)=1.8×10−10,K sp(AgI)=1.0×10−16,故新生成的 AgCl可转化为AgI8.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①②③④A. 用①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B. 用②装置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ClC. ③装置可用于氨气的收集、检验D. ④装置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9.()序号被提纯物质(不纯物)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 CH4(C2H4)酸性KMnO4溶液洗气B溴乙烷(Br2)NaOH溶液分液C蛋白质(氯化钠)AgNO3溶液过滤D C2H5OH(H2O)新制生石灰蒸馏A B C D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C. 渗析法可用于含有氯化钠的淀粉溶液的提纯D. 用含1molFeCl3的溶液可制得6.02×1023个Fe(OH)3胶体粒子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做钾的焰色反应需要用铂丝、氯化钾溶液、蓝色钴玻璃、硝酸溶液②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10.00mL浓硫酸③过氧化钠与水在启普发生器中制备氧气④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持续加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制得氢氧化铁胶体⑤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少量NaCl杂质⑥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中液体⑦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杂质,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⑧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经检查不漏水后将容量瓶洗干净,不需干燥,备用A. ①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⑤⑦C. 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⑥⑧1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海市蜃楼”既是—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B. 欲制备Fe(OH)3腔体,将Fe(OH)3溶于水,搅拌即可C. 利用渗析法可以分离除去淀粉溶液中的Na+和Cl−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肯则没有13.下列不属于海水淡化方法的是:A. 蒸馏法B. 过滤法C. 电渗析法D. 离子交换法1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将混合气通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B. 乙醇中混有乙酸可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蒸馏除去乙酸C. 油水混合体系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 碳酸钠固体中混有NaHCO3,将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15.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B. 用加热的方法可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C. 用渗析的方法可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D. 加入适量的NaOH可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16.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用蒸发法进行海水淡化B.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 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ClD. 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等杂质17.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A. 植物油(水)--分液B. Fe(OH)3胶体(HCl)--渗析C. 水(NaCl)--蒸馏D. CO2(HCl)--氢氧化钠溶液,洗气1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A B C D19.下列各种物质中,常用渗析方法分离的是()A. CaCO3和Na2CO3B. NaCl和KNO3C. CCl4和水D. 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20.能用渗析分离方法提纯的物质组是()A. 硝酸银与碘化钾等物质的量反应后的混合物B. 淀粉与碘化银的混合物C. 蛋白质与葡萄糖的混合溶液D. 盐卤和明矾的混合溶液21.区别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最简便的方法是()A. 渗析B. 过滤C. 电泳D. 丁达尔现象22.下列物质的提纯或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A. 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B. 以精铜为阳极,粗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液精炼铜C.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过量KOH溶液,然后过滤即可D. 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23.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A. 过滤B. 渗析C. 萃取D. 丁达尔效应24.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A. B.C. D.25.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选项被提纯的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己烷(己烯)溴水分液B淀粉溶液(NaCl)水过滤C CH3CH2OH(CH3COOH)CaO蒸馏A B C D26.以下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 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 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碘化钾混入淀粉中可用渗析法分离C. 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氯化钾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的方法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D. 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直接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2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B. 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氯化钠,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C. 加入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D. CO2中混有HCl,将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洗气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食用花生油不溶于水,直接分液即可,答案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11.2L 氯仿中含有的C-Cl 键的数目为1.5N AB .标准状况下,30g NO 和16gO 2混合所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N AC .12g 石墨晶体中碳原子构成的正六边形的数目为0.5N AD .28g 铁粉与足量Cl 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7.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K +、Na +、Fe 2+、Fe 3+、SO 42-、NO 2-、CO 32-,现取三份20mL 该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无任何气体产生(2)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 溶液,经搅拌、 过滤、洗涤、灼烧,最后得到xg 固体(3)第三份滴加0.10 mol ·L -l酸性KMnO 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 其体积为VmL(4)另用洁净的铂丝蘸取该混合溶液置于浅色火焰上灼烧,发现火焰呈现黄色根据上述实验,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原混合溶液中只存在Na +、Fe 3+、SO 42-,不可能存在K +、CO 32- B .由实验(1)无法推断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SO 42-C .由实验(2)、(3)可判定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Fe 3+D .由实验(3)可判定原混合溶液中存在NO 2- 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H 为-890.3kJ ·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2O 2(g)=CO 2(g)+2H 2O(g) ; △H=-890.3kJ ·mol -1B .500℃、30MPa 下,将0.5molN 2(g )和1.5mol H 2(g )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 ),放热19.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 )+3H 2(g )2NH 3(g ) ;△H= -38.6kJ ·mol -1C.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322442222422Al SO Ba OH BaSO AlO H O +-+--+++=↓++D. 用浓盐酸酸化的K M n O 4溶液与H 2O 2反应,证明H 2O 2具有还原性:2MnO 4-+6H ++5H 2O 2=2Mn 2++5O 2↑+8H 2O 9.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10.用水热法制备Fe 3O 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如下:3Fe 2++2S 2O 32-+O 2+4OH -=Fe 3O 4+S 4O 62-+2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反应中1molO 2氧化了3mol Fe 2+B .还原剂是Fe 2+,氧化剂是S 2O 32-和O 2C .每生成1mol Fe 3O 4,转移3mol 电子D .当转移1mol 电子时,消耗56g S 2O 32-11.有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 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其总 反应式为:2C 2H 6+7O 2+8KOH 4K 2CO 3+10H 2O ,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A .负极反应为:14H 2O+7O 2+28e -28OH -B .放电过程中K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C .每消耗1molC 2H 6,则电路上转移的电子为14molD .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的pH 升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发生A 2+ 2D -=2A -+ D 2反应,则氧化性D 2>A 2B .若X 原子的质子数是a ,中子数是b ,则该核素可表示为 ba XC .若相同温度和浓度的两种钠盐溶液的碱性NaA <NaB ,则酸性HA >HBD .若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R 2- 和M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M13.一定质量的铁铝合金完全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反应过程中共产生4.48 L NO (标准状况下测定),若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的质量不可能...是 A .21.4 g B .18.7 g C .15.6 g D .7.8 g27.(15分)化合物A 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且A 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1。
A 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B 、F 均为红色固体,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某些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某些反应的生成物未全部给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H 。
(2)反应I 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人设想用右图所示装置利用电化学原理生产E ,则N 电极是 极;写出M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4)当图中的C 与O 2被活性炭吸附时,也能发生放热反应生成D ,为研究此反应,将C 和O 2放入体积为 2L①反应从起始至2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C )= 。
②第6min 时,向容器中再充入0.002molO 2,同时将反应体系的温度改变为T ,反应至10min 时重新达到平 衡,此时测得c (C )=0.006mol/L ,则温度T (填“>”或“<”)500℃。
28(15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仪器组装一套制备氮化硼晶体的装置。
反应原理是B 2O 3 + 2NH 3 2BN +3H 2O 。
(已知:BN 高温下能被空气氧化,不溶于水;B 2O 3难溶于冷水但可溶于热水。
) (1)各仪器接口由左到右的连接顺为 。
(2)实验过程分为如下操作: ①提纯BN ②滴加浓氨水 ③添加药品 ④连接装置 ⑤加热管式电炉⑥检查装置气密性 ⑦取出反应混合物 ⑧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氨气。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仪器A 的名称为 ,装置D 的作用是 ,若去掉装置E 会导致 。
(4)装置C 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5)管式电炉加热反应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反应结束时,继续通一段时间氨气的目的是 。
(6)除去产物中未反应的B 2O 3并得到纯净的BN 固体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26.(15分)现有A 、B 、C 、D 、E 、F 六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A<D<C<B<F<E , (1)B 与E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E 3B ,试写出它的电子式:__________。
(2)已知B 2A 4与BA 3具有相似的性质,B 2A 4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且产物对大气无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含F 元素对应的金属阳离子的溶液中滴加过量BA 4D 的水溶液,再滴入BA 3的水溶液,观察不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在10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B 2气体和3molA 2气体,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BA 3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B 2的浓度为0.01mol ·L -1,同时放出约83.2 kJ 的热量,此时B 2反应物的转化率a(B 2)为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① 已知A 、B 、C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B 2A 4C 2,其溶液显酸性,原因为 。
(用文字说明原因) ② A 、B 、C 三种元素组成的另一种离子化合物B 2A 4C 3,其水溶也显酸性,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以上两种离子化合物 。
29.(15分)已知:、以乙炔为原料,通过下图所示步骤能合成有机中间体E(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C 2H H-C-O-C-HO 其中,A 、B 、C 、D 分别代表一种有机物;B 的化学式为C 4H 10O 2,分子中无甲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生成B 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2)写出生成A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B 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可生成多种有机产物。
写出2种相对分子质量比A 小的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 。
(4)写出C 生成D 的化学方程式(5)含有苯环,且与E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有 种,写出其中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6.元素X 、Y 、Z 原子序数之和为36,X 、Y 在同一周期,X +与Z 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
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 .同周期元素中X 的金属性最强 B .同族元素中Z 的氢化物稳定性最强 C .原子半径X>Y ,离子半径X +> Z 2- D .同周期元素中Y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7.设N A 表示阿佛加得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标准状况下,将56 g Fe 放入足量浓硝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5 N AB .60 g SiO 2晶体中,含有Si —O 键数为2 N AC .将1 L 0.5 mol/L 的FeCl 3溶液完全水解形成胶体,胶体微粒数为0.5 N AD .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增重64 g ,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2 N A8.将锌片和铜片置于浸有饱和食盐水和酚酞的滤纸上,并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左边铜片上有气泡冒出B .右边锌片上的反应为2C1——2e —=Cl 2↑ C .最先观察到红色的区城是② D .左右两边Cu 片质量均不发生变化 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SO 2通入溴水溶液中溴水褪色,可以说明SO 2有漂白性B .将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后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可以检验淀粉水解后的产物C .将C 2H 5OH 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 4溶液,可以检验生成的乙烯气体D .铜与稀硝酸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可制取NO10.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pH=1的溶液中:Fe 2+、NO 3-、SO 24-、Na+ B .由水电离的c (H +)=1×1014-mol ·L 1-的溶液中:Ca 2+、K +、Cl -、HCO 3-C .c (H +)/c (OH -) = 1012的溶液中:NH +4、Al3+、NO 3-、Cl - D .c (Fe 3+) = 0.1 mol ·L 1-的溶液中:K +、ClO -、SO 24-、SCN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0.4 mol/L HB 溶液与0.2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3,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 (Na +)> c (B -)> c (H +)> c (OH -)B .常温时,pH 均为2的CH 3COOH 溶液和HCl 溶液,pH 均为12的氨水和NaOH 溶液,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 +)相等C .常温下0.1 mol/L 的下列溶液 ① NH 4Al(SO 4)2、② NH 4Cl 、③ NH 3·H 2O 、④ CH 3COONH 4中c (NH +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④>③D .0.1 mol/L NaHB 溶液中其pH 为4:c (HB -)> c (H 2B)> c (B 2-) 12.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2A(g)+B(g)2C(g);ΔH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