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40二次函数与代数综合问题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讲义和习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讲义)➢ 课前预习1. 如图,直线112y x =+经过点A (1,m ),B (4,n ),点C 的坐标为(2,5),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提示:利用点坐标求面积,需要将点坐标转化为横平竖直的线段长,常考虑作横平竖直的线来对图形进行割补. 具体操作:①过点C 作CD ∥y 轴,交AB 于点D ; ②借助C ,D 坐标求解CD 长;③以CD 为底,则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高,即1()2ABC ADC DBC B A S S S CD x x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C 的坐标为(0,-2).若点D 在直线AB 上运动,点E 在直线AC 上运动,当以O ,A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__.y xCB AO提示:(1)分析定点(A ,O ),动点(D ,E ),属于两定两动的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2)连接两定点得定线段,考虑:①若定线段作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则通过平移确定点的坐标;②若定线段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则绕定线段中点旋转,利用中点坐标公式确定点的坐标. (3)利用函数特征和几何特征求解后,结合图形进行验证.➢ 知识点睛1. “函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的处理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研究背景图形:①研究函数表达式.二次函数关注____________,一次函数关注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特殊图形、特殊位置关系,寻求边长和角度信息. 3. 二次函数之面积问题的常见模型①割补法——铅垂法求面积:1()2APB B A S PM x x =⋅⋅-△ 1()2APB B A S PM x x =⋅⋅-△②转化法——借助平行线转化:若S △ABP =S △ABQ ,若S △ABP =S △ABQ , 当P ,Q 在AB 同侧时, 当P ,Q 在AB 异侧时, PQ ∥AB .AB 平分PQ .➢ 精讲精练1. 如图,抛物线y =-x 2+2x +3经过A ,B ,C 三点.点M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的点(不与B ,C 重合),过点M 作MN ∥y 轴交线段BC 于点N ,连接MB ,MC .(1)若设点M 的横坐标为m ,四边形OBMC 的面积为S ,则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2)四边形OBMC 的最大面积为________,此时点M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经过A,B,C三点,点D的坐标为(0,1),直线AD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E.(1)若M是直线AD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则△AME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6时,点G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2)在直线AD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G,当S△AEG3.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2ax-b(a>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且点B的坐标为(-1,0),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顶点为D.连接AC,CD,∠ACD=90°.(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在抛物线上,且以点M,A,C以及另一点N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ACNM的面积为12,设M的横坐标为m,求m的值.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3x-4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且经过点C(2,-6),连接AC,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记为l.(1)点D(m,n)(-1<m<2)是二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当△ACD关于l的对称点为E,求点E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能否在二次函数图象和直线l上分别找到点P,Q,使得以点D,E,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5. 如图,抛物线y =ax 2-5ax+4(a <0)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已知BC ∥x 轴,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且AC =B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D 在抛物线对称轴上,点E 在抛物线上,且以A ,B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E 的坐标;(3)已知点F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G 是直线y =-x 上的动点,且以O ,C ,F ,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G 的横坐标.【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9 22.1126 () 55D,,2286 () 55D,➢知识点睛1.利用横平竖直的线段长,函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互转2.①四点一线;k,b②坐标转线段长➢精讲精练(2)(3,0)或(-2,-5)3.(1)y=x2-2x-3;(2)m=4或m=-1.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习题)➢例题示范例1:如图,抛物线y=ax2+2ax-3a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且OA=OC,连接A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是直线AC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求△ACP面积的最大值.(3)若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以A,B,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一问:研究背景图形【思路分析】读题标注,注意到题中给出的表达式中各项系数都只含有字母a,0),对称轴为直线x=-1;结合题中给出的OA=OC,可得C(0,-3)析式.再结合所求线段长来观察几何图形,发现△AOC 【过程示范】解:(1)由y=ax2+2ax-3a=a(x+3)(x-1)可知A(-3,0),B(1,0),∵OA=OC,∴C(0,-3),将C(0,-3)代入y=ax2+2ax-3a,解得,a=1,∴y=x2+2x-3.(2+2x-3第二问:铅垂法求面积 【思路分析】(1)整合信息,分析特征:由所求的目标入手分析,目标为S △ACP 的最大值,分析A ,C 为定点,P 为动点且P 在直线AC 下方的抛物线上运动,即 -3<x P <0; (2)设计方案:注意到三条线段都是斜放置的线段,需要借助横平竖直的线段来表达,所以考虑利用铅垂法来表达S △ACP . 【过程示范】如图,过点P 作PQ ∥y 轴,交AC 于点Q , 易得l AC :y =-x -3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则P (t ,t 2+2t -3), ∵PQ ∥y 轴, ∴Q (t ,-t -3),∴PQ =y Q -y P =-t -3-(t 2+2t -3)=-t 2-3t (-3<t <0), ∴2139()222ACP C A S PQ x x t t =⋅-=--△(-3<t <0) ∵302-<, ∴抛物线开口向下,且对称轴为直线32t =-,∴当32t =-时,S △ACP 最大,为278.第三问: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 【思路分析】 分析不变特征:以A ,B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中,A ,B 为定点,E ,F 为动点,定点A ,B 连接成为定线段AB .分析形成因素:要使这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首先考虑AB在平行四边形中的作用,四个顶点用逗号隔开,位置不确定,则AB既可以作边,也可以作对角线.画图求解: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来确定EF和AB之间应满足的条件,再通过平移和旋转来尝试画图,确定图形后设计方案求解.①AB作为边时,依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需满足EF∥AB且EF=AB,要找EF,可借助平移.点E在对称轴上,沿直线容易平移,故将线段AB拿出来沿对称轴上下方向平移,确保点E在对称轴上,来找抛物线上的点F.注意:在对称轴的左、右两侧分别平移.找出点之后,设出对称轴上E点坐标,利用平行且相等表达抛物线上F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解.②AB作为对角线时,依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需满足AB,EF互相平分,先找到定线段AB的中点,在旋转过程中找到EF恰好被AB中点平分的位置,因为E和AB中点都在抛物线对称轴上,说明EF所在直线即为抛物线对称轴,则与抛物线的交点(抛物线顶点)即为F点坐标.结果验证:画图或推理,根据运动范围考虑是否找全各种情形.【过程示范】(3)①当AB为边时,AB∥EF且AB=EF,如图所示,设E点坐标为(-1,m),当四边形是□ABFE时,由A(-3,0),B(1,0)可知,F1(3,m),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m=12,∴F1(3,12);当四边形是□ABEF时,由A(-3,0),B(1,0)可知,F2(-5,m),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m=12,∴F2(-5,12).②当AB为对角线时,AB与EF互相平分,AB的中点D(-1,0),设E(-1,m),则F(-1,-m),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m=4,∴F3(-1,-4).综上:F1(3,12),F2(-5,12),F3(-1,-4).➢巩固练习1.如图,直线12y x=-与抛物线2164y x=-+交于A,B两点,C是抛物线的顶点.(1)在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当△ABP的面积最大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2)若点M在抛物线上,且以点M,A,B以及另一点N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ABNM的面积为240,则M,N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2.已知抛物线y=-mx2+4x+2m与x轴交于点A(α,0),B(β,0),且112αβ+=-.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与y轴的交点为点C,顶点为点D,点C关于l的对称点为点E.(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2)连接CD,在直线CD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G,当S△CDG=3,点G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3)若点P在抛物线上,点Q在x轴上,当以点D,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点Q的坐标为_______.3.已知抛物线y=ax2-4ax+b的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为P,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A(1,0),连接BC,PB,得到∠PBC=9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异于点P的一点Q,使△BCQ与△BCP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E是抛物线上一动点,点F是x轴上一动点,是否存在以B,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1,0),B(0,2).抛物线y=ax2-ax-b与y轴交于点D,且经过点C,连接AD,可得AB=A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平移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所在直线l.当l移动到何处时,恰好将△ABC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l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以P,Q,A,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1)23 (1)4,;(2)M1(-10,-19),N1(-20,-14);M2(12,-30),N2(2,-25) 2.(1)y=-x2+4x+2;(2)G1(-1,-3),G2(3,5);(3)1(40)Q,2(40)Q,3(0)Q,40)Q3.(1)y=-x2+4x-3;(2)存在,Q1(1,0),237 (22Q --,,337(22Q+-+,;(3)存在,F1(7,0),F2(-1,0).4. (1)211222y x x =--;(2)3x =(3)存在,1313()28P -,,2113()28P --,,3117()28P -,.。
(完整版)二次函数综合题分类讨论带答案.doc

(完整版)二次函数综合题分类讨论带答案.doc二次函数综合题分类讨论一、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11、已知点 A(1 ,0),B( -5,0),在直线y 2 x 2 上存在点C,使得 ABC 为直角三角形,这样的 C 点你能找到个2、如图 1,已知抛物线C1:y a x 2 2 5 的顶点为 P,与 x 轴相较于 A 、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点B 的横坐标是1.(1)求P 点坐标及a的值;( 2)如图 1,抛物线C2与抛物线C1关于x 轴对称,将抛物线C2向右平移,平移后得到抛物线C3, C,3的顶点为 M ,当点 P、 M 关于点 B 成中心对称时,求C,3的解析式;( 3)如图 2,点 Q 是 x轴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1绕点Q 旋转180 后得到抛物线C,4,抛物线 C,4的顶点为N,与 x 轴相交于 E、 F 两点(点 E 在点 F 的左边),当以点 P、N、 F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 的坐标。
(2013 汇编 P56+P147)3、如图,矩形A’BC’O’是矩形 OABC( 边 OA 在 x 轴正半轴上,边 OC 在 y 轴正半轴上 )绕 B 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的.O’点在 x 轴的正半轴上, B 点的坐标为 (1,3).(1)如果二次函数 y= ax2+ bx+c(a≠0)的图象经过 O、O’两点且图象顶点 M 的纵坐标为—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 在 (1)中求出的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右支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OM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P 点的坐标和POM 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求边C’O’所在直线的解析式.练习( 09 成都 28)已知抛物线与x 轴交于 A 、 B 两点 (点 A 在点 B 的左侧 ),与 y 轴交于点C,其顶点为 M ,若直线 M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kx-3 ,与 x 轴的交点为N,且cos∠BCO =(3 √ (10) /10).(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异于点 C 的点 P,使以 N 、 P、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以NC 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 3)过点 A 作 x 轴的垂线,交直线 MC 于点 Q. 若将抛物线沿其对称轴上下平移,使抛物线与线段NQ 总有公共点,则抛物线向上最多可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向下最多可平移多少个单位长度5 ?4A 二、4321N2 B 2 4 6 8 10 12 14 16 18123P4M56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1、如图,已知 Rt Rt ABC , ACB 90 , BAC 30 , 在直线BC或直线AC上取一点P,使得 PAB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个2 A的坐标为(12),,点B的坐标为(31),,二次函数 y x2、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图象记为抛物线l1.(1)平移抛物线l1,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A ,但不过点B ,写出平移后的一个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任写一个即可).(2)平移抛物线l1,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A,B两点,记为抛物线l2,如图②,求抛物线l2 的函数表达式.(3)设抛物线l2 △△,求点 K 的坐标.的顶点为 C , K 为 y 轴上一点.若S ABK SABC( 4)请在图③上用尺规作图的方式探究抛物线l 2上是否存在点P ,使△ AB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判断点P 共有几个可能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不存在,请说明师.yyyl 2l 1l 2AAA1B1CBx1BO xOO 111图①图②图③解:( 1 )有多种答案,符合条件即可.例如yx 2 1, y x 2 x , y( x 1)22 或y x 2 2x 3 , y (x2 1)2 , y (x 12) 2 .(2)设抛物线 l 2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x 2bxc ,yl 2Q 点 A(12),, B(31),在抛物线 l 2 上,KGA1 b c ,b9 ,2 29 3b c 解得111c.抛物线 l 2 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2 9 x 11 .2 29 x 119 27 ,9,7(3) yx 2 xC 点的坐标为.2 2 4 164 16 过 A , B , C 三点分别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D ,E ,F ,则 AD 2 , CF7 , BE1, DE5 , FE316 2 , DF.44 S △ ABCS 梯形ADEBS梯形 ADFCS梯形 CFEB1(2 1) 2 1 2 75 1 1 73 15 .2 2 164 2 164 16延长 BA 交 y 轴于点 G ,设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mx n ,2 m ,m1 ,Q 点 A(12),, B(31),在直线 AB 上, n21 3m 解得5n.n.2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1x 5 G 点的坐标为52 .0,.22BCO D F E图②设 K 点坐标为(0,h),分两种情况:若 K 点位于 G 点的上方,则KG h 5 .连结AK ,BK .2S△ABK S△BKG S△AKG 1 3 h 5 1 1 h 5 h 5 .2 2 2 2 2Q S△ABK15 5 15,解得 h55K 点的坐标为55 S△ABC ,h16 16.0,.16 2 16若 K 点位于 G 点的下方,则KG 5h .同理可得, h25.2 16 yK 点的坐标为25.l 2 0,16 A(4)作图痕迹如图③所示. B由图③可知,点P 共有3个可能的位置.O图③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 是矩形,y点 A 、 C 的坐标分别为A(10 , 0)、 C( 0,4),点 D 是 OA 的中点,点 P 在PCBC 边上运动,当是腰长为 5 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O D 3、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AC , BD 相交于点 O,以 O 为坐标原点,以 BD 所在直线为 x 轴, CA 所在直线为 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且AC=12 ,BD=16 ,E 为 AD 的中点,点 P 在线段 BD 上移动,若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三、最值问题 B类型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1、请写出2m 3 2 1 8 2m 2 4 的最小值为 A2、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角形,对角线BD 上60 ,得到BN,连EN任一点,将 BM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EN、 AM 、CM ,求证:( 1)AMB ENB ,(2)M点在何处时,AM+CM值最小,(3)AM+BM+CN 最小值为3 1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2012 汇编P52+P137) B xBxAyAExDDMC3、( 2010 年天津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 的顶点 O 在坐标原点,顶点 A 、B 分别在 x 轴、 y 轴的正半轴上,OA=3 ,OB=4 ,D 为边 OB 的中点。
4.二次函数与代数的综合

2014年中考解决方案二次函数与代数的综合内容 基本要求 略高要求较高要求 二次函数 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情境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会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综结合的有关问题一、与一次函数只有一个交点☞考点说明:二次函数一与次函数有交点问题,解法是联系解析式,组成关于x 的二次方程,然后求解.如果只有一个交点,说明△=0,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相切;但是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是直线,一定要注意是否有x a =的直线.【例1】 (2013年朝阳二模)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10x m x m --+-=. (1)求证:无论m 取何值,此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此方程有一个根是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抛物线2(4)1y x m x m =--+-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一个新的抛物线,当直线y x b =+与这个新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求b 的值.例题精讲二次函数与代数的综合中考说明二、与x 轴的交点为整数☞考点说明: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问题是令0y =,解关于x 的二次方程,用含参量的未知数表示x ,然后用变量分离表示出x ,最后用整除解决问题.【例2】 (2013年顺义区一模)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2)220mx m x m -+++=(1)求证:无论m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恒有实数根.(2)若关于x 的二次函数2(32)22y mx m x m =-+++的图象与x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正整数,且m 为整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巩固】(2011年昌平一模)已知二次函数22(1)(31)2y k x k x =---+.⑴二次函数的顶点在x 轴上,求k 的值;⑵若二次函数与x 轴的两个交点A 、B 均为整数点(坐标为整数的点),当k 为整数时,求A 、B 两点的坐标.【巩固】(2013年密云二模)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1(2=--+-x m x m (m 为实数)(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求证:无论m 取何值,抛物线1)2()1(2--+-=x m x m y 总过x 轴上的一个固定点;(3)若m 是整数,且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1(2=--+-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整数根,把抛物线1)2()1(2--+-=x m x m y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的解析式.三、整体带入☞考点说明:当题目中含有的未知量大于方程的个数或计算出来较复杂时,可以考虑整体带入. 【例3】 (2013西城区一模)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4)0x a x a +++=. (1) 求证:无论a 为任何实数,此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抛物线21:2(4)C y x a x a =+++与x 轴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2a,其中0a ≠,将抛物线1C 向右平移1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8个单位,得到抛物线2C .求抛物线2C 的解析式;(3) 点A (m ,n )和B (n ,m )都在(2)中抛物线C 2上,且A 、B 两点不重合,求代数式33222m mn n -+的值.【巩固】(2012年海淀区一模)已知关于x 的方程()03132=+++x m mx .(1)求证:不论为m 任意实数,此方程总有实数根;(2)若抛物线()3132+++=x m mx y 与x 轴交于两个不同的整数点,且m 为正整数,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若点P (1x ,1y )与点Q (n x +1,2y )在(2)中抛物线上,(点P 、Q 不重合),且21y y =,求代数式81651242121++++n n n x x 的值.四、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考点说明:当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综合时,要多考虑题目中出现的函数的性质.yxO【例4】 (2013年密云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y=k (x 2+x-1)的图象交于点 A (1,k )和点B (-1,-k ).(1)当k=-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要使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都是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求k 应满足的条件以及x 的取值范围;(3)设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Q ,当△ABQ 是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k 的值.【巩固】(2013年石景山二模)如图,抛物线2y x ax b =-++过点A (-1,0),B (3,0),其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为C , 反比例函数ky x=(x >0,k 是常数)的图象经过抛物线的顶点D . (1)求抛物线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线段DC 上任取一点E ,过点E 作x 轴平行线,交y 轴于点F 、交双曲线于点G ,联结DF 、DG 、FC 、GC .①若△DFG 的面积为4,求点G 的坐标; ②判断直线FC 和DG 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③当DF =GC 时,求直线DG 的函数解析式.五、用函数的思想解方程☞考点说明:当通过解方程不能解决问题本身时,可以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例5】 (2012年密云一模)已知:1x 、2x 分别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mx x m ++-=的两个实数根.(1)设1x 、2x 均为两个不相等的非零整数根,求m 的整数值; (2)利用图象求关于m 的方程1210x x m ++-=的解.【例6】 (2013年平谷区一模)已知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x mx +-=0.(1)判定方程根的情况;(2)设m 为整数,方程的两个根都大于1-且小于32,当方程的两个根均为有理数时,求m 的值.六、沿某条直线翻折二次函数的部分图像☞考点说明:此类问题,要多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到临界点从而解决问题.沿x轴翻折有交点的问题【例7】二次函数2y x bx c=++的图象如图所示,其顶点坐标为M(1,-4).(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新图象回答:当直线y x n=+与这个新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求n的取值范围.【巩固】(2012年丰台一模)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2240x mx m-+-=.(1)求证: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抛物线2224y x mx m=-+-与x轴的交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2)中的抛物线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其余部分保持能够不变,得到图形C1,将图形C1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图形C2,当直线y=x b+(b<0)与图形C2恰有两个公共点时,写出b的取值范围.【巩固】已知抛物线22y x kx k =-+-+.(1)求证:无论k 为任何实数,该抛物线与x 轴都有两个交点; (2)在抛物线上有一点P (m ,n ),n <0,OP =103,且线段OP 与x 轴正半轴所夹锐角的正弦值为45,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3)将(2)中的抛物线x 轴上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与原图象的另一部分组成一个新的图形M ,当直线y x b =-+与图形M 有四个交点时,求b 的取值范围.沿平行于x 轴的直线翻折【例8】 (2013年海淀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y mx mx n =-+与x 轴交于A 、B两点,点A 的坐标为(2,0)-. (1)求B 点坐标; (2)直线y =12x +4m +n 经过点B .①求直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②点P 在抛物线上,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l ,垂足为(0,)D d .将抛物线在直线l 上方的部分沿直线l 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图象G .请结合图象回答:当图象G 与直线y =12x +4m +n 只有两个公共点时,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巩固】(2013海淀区二模).已知:抛物线2(2)2y ax a x =+--过点(3,4)A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抛物线2(2)2y ax a x =+--在直线1y =-下方的部分沿直线1y =-翻折,图象其余的部分保持不变,得到的新函数图象记为G .点()1,M m y 在图象G 上,且10y ≤. ①求m 的取值范围;②若点()2,N m k y +也在图象G 上,且满足24y ≥恒成立,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巩固】己知二次函数)12(221-+-=t tx x y (t >1)的图象为抛物线1C .(1)求证:无论t 取何值,抛物线1C 与x 轴总有两个交点;(2)已知抛物线1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左侧),将抛物线1C 作适当的平移,得抛物线2C :22)(t x y -=,平移后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D (m ,n ),E (m +2,n ),求n 的值. (3)在⑵的条件下,将抛物线2C 位于直线DE 下方的部分沿直线DE 向上翻折后,连同2C 在DE上方的部分组成一个新图形,记为图形G ,若直线b x y +-=21(b <3)与图形G 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请结合图象求b 的取值范围.沿y 翻折【例9】 (2013年门头沟一模)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2)2602x m x m +-+-=. (1)求证:无论m 取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实数根; (2) 当<3m 时,关于x 的二次函数21(2)262y x m x m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且2AB =3OC ,求m 的值;(3)在(2)的条件下,过点C 作直线l ∥x 轴,将二次函数图象在y 轴左侧的部分沿直线l 翻折,二次函数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记为G .请你结合图象回答:当直线13y x b =+与图象G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b 的取值范围.七、其他类型的代数综合【例10】 (2012房山一模)已知:关于x 的方程()0322=-+-+k x k x(1)求证:方程()0322=-+-+k x k x 总有实数根;(2)若方程()0322=-+-+k x k x 有一根大于5且小于7,求k 的整数值;(3)在(2)的条件下,对于一次函数b x y +=1和二次函数2y =()322-+-+k x k x ,当71<<-x 时,有21y y >,求b 的取值范围.【例11】 (2013年昌平二模)已知点A (a ,1y )、B (2a ,y 2)、C (3a ,y 3)都在抛物线21122y x x=-上.(1)求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 (2)当a =1时,求△ABC 的面积;(3)是否存在含有1y 、y 2、y 3,且与a 无关的等式?如果存在,试给出一个,并加以证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12】 (2013年大兴二模)已知:如图,抛物线21:43L 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1)直接写出点A 和抛物线L 1的顶点坐标; (2)研究二次函数22:43L y kx kx k =-+(0)k ≠.①写出二次函数2L 与二次函数1L 有关图象的两条相同的性质;②若直线8y k =与抛物线2L 交于E 、F 两点,问线段EF 的长度是否会因k 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不会,请求出EF 的长度;如果会,请说明理由.1. (2011年门头沟)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0m x x +--=.(1)若此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2)若关于x 的二次函数21(2)21y m x x =+--和22(2)1y m x mx m =++++的图象都经过x 轴上的点(n ,0),求m 的值;(3)在(2)的条件下,将二次函数21(2)21y m x x =+--的图象先沿x 轴翻折,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一个新的二次函数3y 的图象.请你直接写出二次函数3的解析式,象回答:当x 取何值时,这个新的二次函数3y 的值大于二次函数2y 的值.课后作业1 2 3 4 4321xy O -1 -2 -3 -4 -12. (2011年平谷)已知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经过点(10),,和(30)-,,反比例函数1ky x=(x >0)的图象经过点(1,2).(1)求这两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若反比例函数1k y x =(0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00()A x y ,,0x 落在两个相邻的正整数之间.请你观察图象写出这两个相邻的正整数;(3)若反比例函数2k y x =(00k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3(0)2y ax bx a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A ,点A 的横坐标0x 满足023x <<,试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3. (2011年房山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22(2)x n m x m mn +-+-.(1)求证:此二次函数与x 轴有交点;(2)若m -1=0,求证方程22(2)0x n m x m mn +-+-=有一个实数根为1;(3)在(2)的条件下,设方程22(2)0x n m x m mn +-+-=的另一根为a ,当x =2时,关于n 的函数1y nx am =+与222(2)y x n m ax m mn =+-+-的图象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的左侧),平行于y 轴的直线L 与1y nx am =+、222(2)y x n m ax m mn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 、D ,若CD =6,求点C 、D 的坐标.4.(2012年石景山一模)已知:关于x 的方程()()01342=---+m x m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 的取值范围;(2)抛物线C :()()1342-+---=m x m x y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若1-≤m 且直线1l :12--=x my 经过点A ,求抛物线C 的函数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直线1l :12--=x my 绕着点A 旋转得到直线2l :b kx y +=,设直线2l 与y轴交于点D ,与抛物线C 交于点M (M 不与点A 重合),当23≤AD MA 时,求k 的取值范围.。
二次函数代数推理综合问题解析

二次函数代数推理综合问题解析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二次曲线,其一般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 ≠ 0。
在代数推理的综合问题中,有一些与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需要解析。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二次函数代数推理综合问题,并给出解析。
问题一:已知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的顶点坐标为(2,3),且过点(-1,0),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解析:由题可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3),则顶点坐标中的x坐标为2,代入函数表达式可以得到:3=a*2^2+b*2+c另外,已知过点(-1,0),把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可以得到:0=a*(-1)^2+b*(-1)+c将上述两个方程组成一个方程组:4a+2b+c=3----(1)a-b+c=0----(2)解决方程组(1)和(2),可以采用消元法或代入法:将公式(2)的c解出来得到c=-a+b,代入公式(1)可以得到:4a+2b+(-a+b)=3,整理得到3a+3b=3,整理为a+b=1由公式a+b=1可以得到a=1-b,代入公式(2)可以得到(1-b)-b+c=0,整理得到c=2b-1综上所述,函数表达式为:y = (1 - b)x^2 + bx + (2b - 1)。
问题二:已知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的两个零点为-2和5,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解析:已知二次函数的两个零点为-2和5,可得到两个方程:a*(-2)^2+b*(-2)+c=0a*5^2+b*5+c=0整理得到:4a-2b+c=0----(3)25a+5b+c=0----(4)解决方程组(3)和(4),可以采用消元法或代入法:将公式(3)的c解出来得到c=2b-4a,代入公式(4)可以得到:25a+5b+(2b-4a)=0,整理得到-21a+7b=0,整理为-3a+b=0。
由公式-3a+b=0可以得到b=3a,代入公式(3)可以得到4a-2(3a)+c=0,整理得到c=2a。
高三北师大文科数学课时作业 第讲 二次函数 含解析

课时作业(七) [第7讲 二次函数](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基础热身1.已知二次函数y =x 2-2ax +1在区间(2,3)内是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2或a ≥3B .2≤a ≤3C .a ≤-3或a ≥-2D .-3≤a ≤-22.函数y =(cos x -a )2+1,当cos x =a 时有最小值,当cos x =-1时有最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0]B .[-1,1]C .(-∞,0]D .[0,1]3.[2012·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 若函数f (x )=(m -1)x 2+(m 2-1)x +1是偶函数,则f (x )在区间(-∞,0]上是( )A .增函数B .减函数C .常数D .增函数或常数4.[2011·陕西卷] 设n ∈N +,一元二次方程x 2-4x +n =0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n =________.能力提升5.函数f (x )=4x 2-mx +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f (1)的取值范围是( )A .f (1)≥25B .f (1)=25C .f (1)≤25D .f (1)>256.已知函数f (x )=-x 2+4x +a ,x ∈[0,1],若f (x )有最小值-2,则f (x )的最大值为( )A .-1B .0C .1D .27.[2012·鹰潭模拟] 已知函数f (x )=x 2+|x |-2,则满足f (2x -1)<f ⎝⎛⎭⎫13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A.⎝⎛⎭⎫13,23B.⎣⎡⎦⎤13,23 C.⎝⎛⎭⎫12,23 D.⎣⎡⎭⎫12,23 8.若f (x )=x 2-x +a ,f (-m )<0,则f (m +1)的值为( )A .正数B .负数C .非负数D .与m 有关9.[2012·牡丹江一中期中] 如图K7-1是二次函数f (x )=x 2-bx +a 的图像,其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则函数g (x )=ln x +f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A.⎝⎛⎭⎫14,12B.⎝⎛⎭⎫12,1 C .(1,2) D .(2,3)10.函数f (x )=⎩⎪⎨⎪⎧x 2+2x -3(-2≤x <0),x 2-2x -3(0≤x ≤3)的值域是________. 11.方程|x 2-2x |=a 2+1(a ∈(0,+∞))的解的个数是________.12.若x ≥0,y ≥0,且x +2y =1,那么2x +3y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13.[2012·北京卷] 已知f (x )=m (x -2m )(x +m +3),g (x )=2x -2,若任意x ∈R ,f (x )<0或g (x )<0,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10分)[2012·正定中学月考] 已知f (x )=2x 2+bx +c ,不等式f (x )<0的解集是(0,5).(1)求f (x )的解析式;(2)对于任意x ∈[-1,1],不等式f (x )+t ≤2恒成立,求t 的范围.15.(13分)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当0≤x ≤2时,y =x ,当x >2时,y =f (x )的图像是顶点为P (3,4),且过点A (2,2)的抛物线的一部分.(1)求函数f (x )在(-∞,-2)上的解析式;(2)在下面的直角坐标系中直接画出函数f (x )的草图;(3)写出函数f (x )的值域.难点突破16.(12分)[2013·衡水中学一调] 已知对于函数f(x),若存在x0∈R,使f(x0)=x0,则称x0是f(x)的一个不动点,已知函数f(x)=ax2+(b+1)x+(b-1)(a≠0).(1)当a=1,b=-2时,求函数f(x)的不动点;(2)对任意实数b,函数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a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若y=f(x)的图像上A,B两点的横坐标是f(x)的不动点,且A,B两点关于直线y=kx+12a2+1对称,求b的最小值.课时作业(七)1.A [解析] 由于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 =a ,若使其在区间(2,3)上是单调函数,则需所给区间在对称轴的同一侧,即a ≤2或a ≥3.2.D [解析] 函数y =(cos x -a )2+1,当cos x =a 时有最小值,所以-1≤a ≤1.因为当cos x =-1时有最大值,所以a ≥0,所以0≤a ≤1.3.D [解析] 因为函数f (x )是偶函数,所以m 2-1=0,得m =±1,所以f (x )=-2x 2+1或1,根据图像判断,选项D 正确.4.3或4 [解析] 由x 2-4x +n =0得(x -2)2=4-n ,即x =2±4-n ,∵n ∈N +,方程要有整数根,需满足n =3,4,当n =3,4时方程有整数根.【能力提升】5.A [解析] 由题知m 8≤-2,所以m ≤-16.所以f (1)=9-m ≥25.故选A. 6.C [解析] f (x )=-(x -2)2+4+a .由x ∈[0,1]可知当x =0时,f (x )取得最小值-2, 得a =-2,所以f (x )=-(x -2)2+2,当x =1时,f (x )取得最大值1.7.A [解析] f (x )为偶函数且当x >0时f (x )为增函数,∴|2x -1|<13,解得13<x <23. 8.B [解析] 方法一:因为f (x )=x 2-x +a 的对称轴为x =12,而-m ,m +1关于12对称,所以f (m +1)=f (-m )<0.方法二:因为f (-m )<0,所以m 2+m +a <0,所以f (m +1)=(m +1)2-(m +1)+a =m 2+m +a <0.故选B.9.B [解析] 由图可知,f (0)=a ∈(0,1),f (1)=1-b +a =0,所以b =1+a ∈(1,2),f ′(x )=2x -b ,所以g (x )=ln x +2x -b ,g (x )在(0,+∞)上是增函数,且g 12=ln 12+1-b <0,g (1)=2-b >0, 所以函数 g (x )的零点在区间12,1上,故选B. 10.[-4,0] [解析] 根据函数的图像(图略)可得,f (-1)=f (1)=-4,f (-2)=-3,f (3)=0,f (0)=-3,所以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0和-4,即函数的值域为[-4,0].11.2 [解析] 因为a ∈(0,+∞),所以a 2+1>1,所以y =|x 2-2x |的图像与y =a 2+1的图像总有两个交点,所以方程有两解.12.34 [解析] 由x ≥0,y ≥0,x =1-2y ≥0知0≤y ≤12,令t =2x +3y 2=3y 2-4y +2,所以t =3⎝⎛⎭⎫y -232+23.在⎣⎡⎦⎤0,12上递减,当y =12时,t 取到最小值,t min =34. 13.(-4,0) [解析] 由已知g (x )=2x -2<0,可得x <1,要使任意x ∈R ,f (x )<0或g (x )<0,必须使x ≥1时,f (x )=m (x -2m )(x +m +3)<0恒成立,当m =0时,f (x )=m (x -2m )(x +m +3)=0不满足条件,所以二次函数f (x )必须开口向下,也就是m <0,要满足条件,必须使方程f (x )=0的两根2m ,-m -3都小于1,即⎩⎪⎨⎪⎧2m <1,-m -3<1, 可得m ∈(-4,0). 14.解:(1)依题意方程2x 2+bx +c =0的两个根为0,5,代入方程,解得b =-10,c =0,所以f (x )=2x 2-10x .(2)不等式f (x )+t ≤2(x ∈[-1,1])等价于t ≤-2x 2+10x +2(x ∈[-1,1]).设g (x )=-2x 2+10x +2(x ∈[-1,1]),因为 g (x )在[-1,1]上为增函数,所以g (x )min =g (-1)=-10,所以t ≤g (x )min =-10,即t 的取值范围是(-∞,-10].15.解:(1)设顶点为P (3,4)且过点A (2,2)的抛物线的方程为y =a (x -3)2+4,将(2,2)代入可得a =-2,∴y =-2(x -3)2+4,即x >2时,f (x )=-2x 2+12x -14.当x <-2时,-x >2,又f (x )为偶函数,f (x )=f (-x )=-2×(-x )2-12x -14,即f (x )=-2x 2-12x -14.∴函数f (x )在(-∞,-2)上的解析式为f (x )=-2x 2-12x -14.(2)函数f (x )的图像如图:(3)由图像可知,函数f (x )的值域为(-∞,4].【难点突破】16.解:(1)f (x )=x 2-x -3,x 0是f (x )的不动点,则f (x )=x 20-x 0-3=x 0,得x 0=-1或x 0=3,函数f (x )的不动点为-1和3.(2)∵函数f (x )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f (x )-x =ax 2+bx +(b -1)=0恒有两个不等式的实根,∴Δ=b 2-4a (b -1)=b 2-4ab +4a >0对b ∈R 恒成立,∴(4a )2-16a <0,得a 的取值范围为(0,1).(3)由ax 2+bx +(b -1)=0得x 1+x 22=-b 2a ,由题知k =-1,y =-x +12a 2+1, 设A ,B 中点为E ,则E 的坐标为-b 2a ,-b 2a, ∴-b 2a =b 2a +12a 2+1, ∴b =-a 2a 2+1=-12a +1a ≥-24,当且仅当2a =1a (0<a <1),即a =22时等号成立, ∴b 的最小值为-24.。
二次函数综合题经典40题(含知识点与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年03月08日〃子初ぐ的初中数学组卷评卷人得分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为y轴,且过点(1,2),(2,5).(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过点E(0,2)的一次函数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A点在B 点的左侧),过点A,B分别作AC⊥x轴于点C,BD⊥x轴于点D.①当CD=3时,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分别用S1,S2,S3表示△ACE,△ECD,△EDB的面积,问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S22=tS1S3都成立?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k(k为常数,且k>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过点B的直线y=﹣x+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1)若点D的横坐标为﹣5,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过D点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点M,连结AD,若∠MDA=∠ABD,求点D的坐标;(3)若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使得以点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图象经过B(﹣3,0)、C(0,3)两点,且与x轴交于点A.(1)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使△ACM周长最短,求出点M的坐标;(3)若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直接写出使△BP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4.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a(x﹣m)+k称为抛物线y=a(x﹣m)2+k 的关联直线.(1)求抛物线y=x2+6x﹣1的关联直线;(2)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它的关联直线y=2x+3都经过y轴上同一点,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3)如图,顶点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y=﹣a(x﹣1)2+4a与它的关联直线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C,连结AC、BC.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a的值.5.已知抛物线y=﹣x2+mx+m+1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当m=2时,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①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②如图1,连接AC,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若∠ABD=∠ACO,求点D的坐标;③如图2,点P为抛物线位于第一象限图象上一动点,过P作PQ⊥CB,求PQ的最大值;(2)如图3,若点M为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图象上一动点,过点M作MN⊥x轴,垂足为N,直线MN上有一点H,满足∠HBA与∠MAB互余,试判断HN的长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HN长.6.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3,0),B(0,3),C(﹣1,0).(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3)如图1,点D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D作y轴的平行线DE交直线AB于点E,当线段DE=1时,请直接写出D点的横坐标;(4)如图2,当D为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时,DF⊥AB于F,设AC的中点为M,连接BD,BM,是否存在点D,使得△BDF中有一个角与∠BMO相等?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0)、B(1,0),与y轴交于点D(0,3),过顶点C作CH⊥x轴于点H(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C的坐标;(2)连结AD、CD,若点E为抛物线上一动点(点E与顶点C不重合),当△ADE与△ACD面积相等时,求点E的坐标;(3)若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点P与顶点C不重合),过点P向CD所在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点Q,以P、C、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H相似时,求点P的坐标.8.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点A的坐标为(﹣1,0),与y轴交于点C(0,2),直线CD:y=﹣x+2与x轴交于点D.动点M在抛物线上运动,过点M作MP⊥x轴,垂足为P,交直线CD于点N.(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在线段OD上时,△CDM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是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点F是x轴上一动点,点M在运动过程中,若以C、E、F、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9.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抛物线经过原点O、点B(1,3),又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A,∠BAO=45°,点P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过点P作PM∥OB,与抛物线交于点M,且点M在第一象限内.(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BMP=∠AOB,求点P的坐标;(3)过点M作MC⊥x轴,分别交直线AB、x轴于点N、C,若△ANC的面积等于△PMN 的面积的2倍,求的值.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2a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且过点(2,﹣3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过点P作PM⊥BD,垂足为点M,PM=2DM?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求△PMD的面积.11.如图,直线y=x+c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P在第二象限内,过动点P作PE⊥x轴于点E,交线段AC于点D.①如图1,过D作DF⊥y轴于点F,交抛物线于M,N两点(点M位于点N的左侧),连接EF,当线段EF的长度最短时,求点P,M,N的坐标;②如图2,连接CD,若以C,P,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E相似,求△CPD的面积.12.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3,0)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l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2)若动点P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动点N在对称轴l上.①当PA⊥NA,且PA=NA时,求此时点P的坐标;②当四边形PABC的面积最大时,求四边形PABC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1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与直线y=x﹣3交于点A(3,0)和点B(﹣2,n),与y轴交于点C.(1)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图1中,平移线段AC,点A、C的对应点分别为M、N,当N点落在线段AB上时,M点也恰好在抛物线上,求此时点M的坐标;(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不与点A重合),使△PMC 的面积与△AM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已知抛物线l1与l2形状相同,开口方向不同,其中抛物线l1:y=ax2﹣6ax﹣10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且AB=4,抛物线l2与l1交于点A与C(4,m).(1)求抛物线l1,l2的函数表达式;(2)当x的取值范围是 时,抛物线l1与l2上的点的纵坐标同时随横坐标的增大而增大;(3)直线PQ∥y轴,分别交x轴,l1,l2于点D(n,0),P,Q,当≤n≤5时,求线段PQ的最大值.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3交x轴于点A(﹣3,0)、B(1,0),在y轴上有一点E(0,1),连接AE.(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D为抛物线在x轴负半轴下方的一个动点,求△ADE面积的最大值;(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E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C,已知A(﹣1,0),C(0,3).(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如图1,P为线段BC上一点,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当△BCD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如图2,抛物线顶点为E,EF⊥x轴于F点,N是线段EF上一动点,M(m,0)是x轴上一动点,若∠MNC=90°,直接写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17.已知直线y=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抛物线y=x2+mx﹣4经过点A,和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点D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且在第三象限,求△ABD面积的最大值;(3)如图2,经过点M(﹣4,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P、Q,连接CP、CQ分别交y轴于点E、F,求OE•OF的值.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B.点P是x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和直线AB于点E和点F.设点P的横坐标为m.(1)点A的坐标为 .(2)求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3)点P在线段OA上时,若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FPA相似,求m的值.(4)若E、F、P三个点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三点重合除外),称E、F、P三点为“共谐点”.直接写出E、F、P三点成为“共谐点”时m的值.19.如图1,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OB=OC.点D在函数图象上,CD∥x轴,且CD=4,直线1是抛物线的对称轴,E是抛物线的顶点.(1)求b、c的值;(2)如图1,连接BE,线段OC上的点F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F'恰好在线段BE上,求点F的坐标;(3)如图2,动点P在线段OB上,过点P作x轴的垂线分别与BC交于点M,与抛物线交于点N.抛物线上有一点Q,使得△PQN与△APM的面积相等,请求出点Q到直线PN的距离.20.如图抛物线y=ax2+2交x轴于点A(﹣2,0)、B,交y轴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向上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点P到达点B时,点Q也停止运动,设△PQC的面积为S,求S与t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点P在线段OB上时,设PQ交直线AC于点G,过P作PE⊥AC于点E,求EG的长.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抛物线y=﹣x2+bx+c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1.动点P在抛物线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于点Q,当PQ不与y轴重合时,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MN与y轴在PQ的同侧,连结PM.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b、c的值.(2)当点N落在直线AB上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3)当点P在A、B两点之间的抛物线上运动时,设正方形PQMN周长为c,求c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c随m增大而增大时m的取值范围.(4)当△PQM与y轴只有1个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值.2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 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1)求抛物线及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2)若P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的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3)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ANM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M点的坐标和△ANM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已知: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1,0)、B(0,3)两点,其顶点为D.(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求△ODE的面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4.如图,抛物线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点A、B、C的坐标;(2)点M(m,0)为线段AB上一点(点M不与点A、B重合),过点M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AC交于点E,与抛物线交于点P,过点P作PQ∥AB交抛物线于点Q,过点Q 作QN⊥x轴于点N,可得矩形PQNM.如图,点P在点Q左边,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矩形PQNM的周长;(3)当矩形PQNM的周长最大时,m的值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AEM的面积;(4)在(3)的条件下,当矩形PMNQ的周长最大时,连接DQ,过抛物线上一点F作y 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交于点G(点G在点F的上方).若FG=2DQ,求点F的坐标.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4与x轴相交于A(﹣4,0)、C(2,0)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B的坐标和抛物线顶点坐标;(3)若点M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的横坐标为m,△AMB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2ax+3(a≠0)的顶点A在第一象限,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B,△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2)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3)垂直于y轴的直线L与该抛物线交于点P(x1,y1),Q(x2,y2)其中x1<x2,直线L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R(x3,y3),若,求x1+x2+x3的取值范围.27.已知抛物线y=x2﹣2mx+m2﹣3(m是常数).(1)证明:无论m取什么实数,该抛物线与x轴都有两个交点;(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A,与x轴两个交点分别为B,D,B在D的右侧,与y轴的交点为C.①求证:当m取不同值时,△ABD都是等边三角形;②当|m|≤,m≠0时,△ABC的面积是否有最大值,如果有,请求出最大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28.已知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A(﹣1,0)、B(3,0),且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y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DP,将线段DP绕着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E,点P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抛物线上,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3)点M(m,n)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D,把MD2表示成自变量n的函数,并求出MD2取得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0,2),点B的坐标为(1,0).(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点C的坐标;(2)点D的坐标为(0,1),点F为该二次函数在第二象限内图象上的动点,连接CD、CF,以CD、CF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CDEF,设平行四边形CDEF的面积为S.①求S的最大值;②在点F的运动过程中,当点E落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时,求此时S的值及点E的坐标.30.如图1,抛物线y=mx2﹣4mx+3m(m>0)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右侧).与y轴交点C,与直线l:y=x+1交于D、E两点,(1)当m=1时,连接BC,求∠OBC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连接DB、EB,是否存在抛物线在第四象限上一点P,使得S△DBE=S△DPE?若存在,求出此时P点坐标及PB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以DE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轴相切,求此时m的值.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与直线l:y=kx+m(k<0)交于A(﹣1,﹣1)、B两点,与y轴交于C(0,2).(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y轴平分∠ACB,求k的值;(3)若在x轴上有且只有一点P,使∠APB=90°,求k的值.32.如图,已知点E在x轴上,⊙E交x轴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交y轴于点C,OB=3OA=3,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过A、B、C三点,顶点为M.(1)写出A、B两点的坐标A ,B ;(2)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3)点P为线段BM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PQ垂足为Q,若OQ=m,四边形ACPQ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和四边形ACPQ的面积的最大值.33.如图,点M(4,0),以点M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点A、B.已知抛物线y=x2+bx+c过点A和B,与y轴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并画出抛物线的大致图象(要求过点A、B、C,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相对准确)(2)点Q(8,m)在抛物线y=x2+bx+c上,点P为此抛物线对称轴上一个动点,求PQ+PB的最小值;(3)CE是过点C的⊙M的切线,点E是切点,求O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4.如图,抛物线y=ax2+2x+c(a<0)与x轴交于点A和点B(点A在原点的左侧,点B在原点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OB=OC=3.(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如图1,连接BC,点D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点,连接OD,CD.OD交BC于点F,当S△COF:S△CDF=3:2时,求点D的坐标.(3)如图2,点E的坐标为(0,),点P是抛物线上第一象限上的点,连接EB,PB,PE形成的△PBE中,是否存在点P,使∠PBE或∠PEB等于2∠OBE?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5.如图,顶点为D的抛物线y=﹣x2+x+4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两点B、C(点B在点C的左边),点A与点E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点B、E在直线y=kx+b(k,b为常数)上.(1)求k,b的值;(2)点P为直线AE上方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AE的垂线交AE于点F,点G为y轴上任意一点,当△PBE的面积最大时,求PF+FG+OG的最小值;(3)在(2)中,当PF+FG+OG取得最小值时,将△AFG绕点A按顺时方向旋转30°后得到△AF1G1,过点G1作AE的垂线与AE交于点M.点D向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后能与点N重合,点Q为直线DN上任意一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一点S,使以S、Q、M、N为顶点且MN为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S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6.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5,0)两点,直线y=﹣x+3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点P是直线CD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PF⊥x轴于点F,交直线CD于点E,设点P的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PE的长最大时m的值.(3)Q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在(2)的情况下,以P、Q、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否存在?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线段AB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 (0,2),B(﹣1,0),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现将线段BA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BD,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D.(1)如图1,若该抛物线经过原点O,且a=﹣1.①求点D的坐标及该抛物线的解析式;②连结CD,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OB与∠BCD互余?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2,若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E(﹣1,1),点Q在抛物线上,且满足∠QOB与∠BCD互余,若符合条件的Q点的个数是4个,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1,0),B(3,0),与y轴交于C(0,3),抛物线顶点为D点.(1)求此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1,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对称轴右侧,若△ADP面积为3,求点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PA交对称轴于点E,如图2,过E点的任一条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直线MD交直线y=﹣3于点F,连结NF,求证:NF∥y轴.39.如图1,正方形ABCD的一边AB在x轴的正半轴上,⊙M是正方形ABCD的外接圆,连接OD,与⊙M相交于E点,连接BE与AD交于点F,已知AB=4,(1)求证:△ODA≌△FBA;(2)如图2,当E是OD中点时,点G是过E、A、B的抛物线的顶点,连接AG,①求点E的坐标;②求证:AG是⊙M的切线.(3)如图3,连接CE,若ED+EA=3,直接写出EC+EB的值.4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顶点为C(1,2),且与直线y=x交于点B(,);点P为抛物线上O,B两点之间一个动点(不与O,B两点重合),过P 作PQ∥y轴交线段OB于点Q.(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Q的长度为最大值时,求点Q的坐标;(3)点M为抛物线上O,B两点之间一个动点(不与O,B两点重合),点N为线段OB 上一个动点;当四边形PQNM为平行四边形,且PN⊥OB时,请直接写出Q点坐标.2019年03月08日〃子初ぐ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为y轴,且过点(1,2),(2,5).(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过点E(0,2)的一次函数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A点在B 点的左侧),过点A,B分别作AC⊥x轴于点C,BD⊥x轴于点D.①当CD=3时,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分别用S1,S2,S3表示△ACE,△ECD,△EDB的面积,问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S22=tS1S3都成立?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点(1,2),(2,5)坐标和对称轴为y轴三个条件,代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即可求解;(2)①将一次函数表达式与二次函数表达式联立并整理得:x2﹣kx﹣1=0,利用x2﹣x1===3,即可求解;②分别求出S1、S2、S3,用韦达定理化简,即可求解.【解答】解:(1)由题意得:,解得:,故: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1;(2)①设过点E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2,将一次函数表达式与二次函数表达式联立并整理得:x2﹣kx﹣1=0,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x1<x2),则:x1+x2=k,x1x2=﹣1,x2﹣x1===3,解得:k=,∴该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x+2或y=﹣x+2;②S1=AC•OC=﹣x1y1,S2=CD•OE=(x2﹣x1)=k2+4,S3=BD•OD=x2y2,x1+x2=k,x1x2=﹣1,则:S1•S2=﹣x1x2[k2x1x2+2k(x1+x2)+4]=(k2+4)=4S2,∴t=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主要考查利用韦达定理处理复杂的数据,难度不大.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k(k为常数,且k>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过点B的直线y=﹣x+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1)若点D的横坐标为﹣5,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过D点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点M,连结AD,若∠MDA=∠ABD,求点D的坐标;(3)若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使得以点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求出A、B的坐标,把点B坐标代入直线表达式即可求解;(2)利用△AMD∽△DMB,=,即可求解;(3)分△ABC∽△APB、△ABC∽△PAB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解答】解:(1)抛物线y=x2﹣x﹣k=(x+2)(x﹣4),令y=0,则x=﹣2或4,即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4,0),把点B坐标代入直线y=﹣x+b得:﹣×4+b=0,解得:b=,∴直线BD的表达式为:y=﹣x+,当x=﹣5时,y=3,∴D(﹣5,3),把点D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5+2)(﹣5﹣4)=3,k=,∴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2)设点D的坐标为(x,﹣x+),则:DM=﹣x+,BM=4﹣x,AM=﹣2﹣x,∵∠MDA=∠ABD,∠AMD=∠DMB,∴△AMD∽△DMB,∴=,即:(﹣x+)2=(4﹣x)(﹣2﹣x),解得:x=﹣5或4(舍去x=4),∴点D的坐标为(﹣5,3);(3)由抛物线的表达式,令x=0,则y=﹣k,∴点C的坐标为(0,﹣k),OC=k,①当△ABC∽△APB时,则∠BAC=∠PAB,设点P的坐标为(x,y),过点P作PN⊥x轴交于点N,则ON=x,PN=y,tan∠BAC=tan∠PAB,即:,∴y=kx+k,把点P(x,)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并解得:x=8或﹣2(舍去﹣2),故点P的坐标为(8,5k),∵△ABC∽△APB,∴AB2=AC•AP,即:62=,解得:k=,S△ABC=AB•OC==;②△ABC∽△PAB时,同理可得:k=,S△ABC=AB•OC==3,故:△ABC的面积为=或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三角形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等,(2)(3)的关键是通过相似确定线段间的比例关系.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图象经过B(﹣3,0)、C(0,3)两点,且与x轴交于点A.(1)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M,使△ACM周长最短,求出点M的坐标;(3)若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直接写出使△BP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抛物线的对称轴及点B的坐标可求出点A的坐标,由点A,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连接BC,交直线x=﹣1于点M,此时△ACM周长最短,由点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点M的坐标;(3)设点P的坐标为(﹣1,m),结合点B,C的坐标可得出PB2,PC2,BC2的值,分∠BCP=90°,∠CBP=90°,∠BPC=90°三种情况考虑,①当∠BCP=90°时,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得出m的值,进而可得出点P的坐标;②当∠CBP=90°时,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可得出m的值,进而可得出点P的坐标;③当∠BPC=90°时,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可得出m的值,进而可得出点P的坐标.综上,此题得解.【解答】解:(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点B的坐标为(﹣3,0),∴点A的坐标为(1,0).将A(1,0),B(﹣3,0),C(0,3)代入y=ax2+bx+c,得:,解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2x+3.(2)连接BC,交直线x=﹣1于点M,如图1所示.∵点A,B关于直线x=﹣1对称,∴AM=BM.∵点B,C,M三点共线,∴此时AM+CM取最小值,最小值为BC.设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kx+d(k≠0),将B(﹣3,0),C(0,3)代入y=kx+d,得:,解得:,∴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x+3.当x=﹣1时,y=x+3=2,∴当点M的坐标为(﹣1,2)时,△ACM周长最短.(3)设点P的坐标为(﹣1,m),∵点B的坐标为(﹣3,0),点C的坐标为(0,3),∴PB2=[﹣3﹣(﹣1)]2+(0﹣m)2=m2+4,PC2=[0﹣(﹣1)]2+(3﹣m)2=m2﹣6m+10,BC2=[0﹣(﹣3)]2+(3﹣0)2=18.分三种情况考虑(如图2):①当∠BCP=90°时,BC2+PC2=PB2,∴18+m2﹣6m+10=m2+4,解得:m=4,∴点P的坐标为(﹣1,4);②当∠CBP=90°时,BC2+PB2=PC2,∴18+m2+4=m2﹣6m+10,解得:m=﹣2,∴点P的坐标为(﹣1,﹣2);③当∠BPC=90°时,PB2+PC2=BC2,∴m2+4+m2﹣6m+10=18,整理得:m2﹣3m﹣2=0,解得:m1=,m2=,∴点P的坐标为(﹣1,)或(﹣1,).综上所述:使△BP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1,﹣2),(﹣1,),(﹣1,)或(﹣1,4).【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勾股定理以及解一元一次(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2)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找出点M所在的位置;(3)分∠BCP=90°,∠CBP=90°,∠BPC=90°三种情况,找出关于m的方程.4.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a(x﹣m)+k称为抛物线y=a(x﹣m)2+k 的关联直线.(1)求抛物线y=x2+6x﹣1的关联直线;(2)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它的关联直线y=2x+3都经过y轴上同一点,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3)如图,顶点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y=﹣a(x﹣1)2+4a与它的关联直线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C,连结AC、BC.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a的值.【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关联直线的定义可求;(2)由题意可得a=2,c=3,设抛物线的顶点式为y=2(x﹣m)2+k,可得,可求m和k的值,即可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3)由题意可得A(1,4a)B(2,3a)C(﹣1,0),可求AB2=1+a2,BC2=9+9a2,AC2=4+16a2,分BC,AC为斜边两种情况讨论,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的值.【解答】解:(1)∵y=x2+6x﹣1=(x+3)2﹣10∴关联直线为y=x+3﹣10=x﹣7(2)∵抛物线y=ax2+bx+c与它的关联直线y=2x+3都经过y轴上同一点,∴a=2,c=3,可设抛物线的顶点式为y=2(x﹣m)2+k,则其关联直线为y=2(x﹣m)+k=2x﹣2m+k,∴解得∴抛物线y=2x2+3或y=2(x+1)2+1,(3)由题意:A(1,4a)B(2,3a)C(﹣1,0),∴AB2=1+a2,BC2=9+9a2,AC2=4+16a2,显然AB2<BC2且AB2<AC2,故AB不能成为△ABC的斜边,当AB2+BC2=AC2时:1+a2+9+9a2=4+16a2解得a=±1,当AB2+AC2=BC2时:1+a2+4+16a2=9+9a2解得,∵抛物线的顶点在第一象限∴a>0,即【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二次函数的性质;理解坐标与图象性质,记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注意分情况讨论思想的应用.5.已知抛物线y=﹣x2+mx+m+1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当m=2时,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①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②如图1,连接AC,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若∠ABD=∠ACO,求点D的坐标;③如图2,点P为抛物线位于第一象限图象上一动点,过P作PQ⊥CB,求PQ的最大值;(2)如图3,若点M为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图象上一动点,过点M作MN⊥x轴,垂足为N,直线MN上有一点H,满足∠HBA与∠MAB互余,试判断HN的长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HN长.【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①先解方程﹣x2+2x+3=0得A点和B点坐标;然后计算自变量为0时的函数值得到C点坐标;②OD交y轴于E,如图2,通过证明Rt△OBE∽Rt△OCA,利用相似比得到OE=OA=1,则E(0,1),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E的解析式为y=﹣x+1,然后解方程得D点坐标;③作PK⊥x轴于K,交BC于F,如图2,易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P(x,﹣x2+2x+3)(0<x<3),则F(x,﹣x+3),所以PF=﹣x2+3x,再证明∠BFK=∠PFQ=45°,所以PQ=PF=﹣x2+x,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先解方程﹣x2+mt+m+1=0得A(﹣1,0),B(m+1,0),延长BH交AM于G,如图3,证明Rt△BNH∽△MNA,则=,设M(t,﹣t2+mt+m+1),则N(t,0),所以=,然后根据分式的运算可得到HN=1.【解答】解:(1)①当m=2时,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A(﹣1,0),B(3,0),当y=0时,y=﹣x2+2x+3=3,则C(0,3);②OD交y轴于E,如图2,∵∠OBE=∠ACO,∴Rt△OBE∽Rt△OCA,∴==,∴OE=OA=1,∴E(0,1),设直线BE的解析式为y=kx+b,把B(3,0),E(0,1)代入得,解得,∴直线BE的解析式为y=﹣x+1,解方程组得或﹣,∴D点坐标为(﹣,);③作PK⊥x轴于K,交BC于F,如图2,易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设P(x,﹣x2+2x+3)(0<x<3),则F(x,﹣x+3),∴PF=﹣x2+2x+3﹣(﹣x+3)=﹣x2+3x,∵OB=OC=3,∴△O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KBF=45°,∴∠BFK=∠PFQ=45°,∴PQ=PF=﹣x2+x=﹣(x﹣)2+,当x=时,PQ有最大值,最大值为;(2)HN的长度不变,它的长度为1.。
二次函数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3江苏苏州,6,3分)已知二次函数y =x 2-3x +m (m 为常数)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0的两实数根是( ).A .x 1=1,x 2=-1B .x 1=1,x 2=2C .x 1=1,x 2=0D .x 1=1,x 2=3【答案】B .【解析】∵二次函数y =x 2-3x +m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0=12-3+m ,解得m =2,∴二次函数为y =x 2-3x +2.设y =0,则x 2-3x +2=0.解得x 2=1,x 2=2,这就是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0的两实数根.所以应选B .【方法指导】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关系.当b 2-4ac ≥0时,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 =0的两个根.【易错警示】因审题不严,容易错选;或因解方程出错而错选.2.(2013江苏扬州,8,3分)方程0132=-+x x 的根可视为函数3+=x y 的图象与函数x y 1=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则方程3210x x +-=的实根0x 所在的范围是( ). A .4100<<x B .31410<<x C .21310<<x D .1210<<x 【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推断方程x 3+2x -1=0的实根是函数y =x 2+3与xy 1=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再根据四个选项中x 的取值代入两函数解析式,找出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抛物线的上方两个点即可判定推断方程x 3+2x -1=0的实根x 0所在范围.解:依题意得方程x 3+2x -1=0的实根是函数y =x 2+2与xy 1=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当x =14时,y =x 2+2=2116,1y x==4,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当x =13时,y =x 2+2=219,1y x==3,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下方; 当x =12时,y =x 2+2=214,1y x ==2,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当x =1时,y =x 2+2=3,1y x==1,此时抛物线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 所以方程3210x x +-=的实根0x 所在的范围是21310<<x . 所以应选C .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易错警示】不会得出函数解析式,不会观察图象而出错.3. (2013重庆市(A ),12,4分)一次函数y =ax +b (a ≠0)、二次函数y =ax 2+bx 和反比例函数y =k x(k ≠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A 点的坐标为(-2,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b =2a +kB .a =b +kC .a >b >0D .a >k >0【答案】D .【解析】∵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象交点A 的坐标为(-2,0),∴-2a +b =0,∴b =2a .又∵抛物线开口向上,∴a >0,则b >0.而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 >0. ∴2a +k >2a ,即b <2a +k .故A 选项错误.假设B 选项正确,则将b =2a 代入a =b +k ,得a =2a +k ,a =-k .又∵a >0,∴-k >0,即k <0,这与k >0相矛盾,∴a =b +k 不成立.故B 选项错误.再由a >0,b =2a ,知a ,b 两数均是正数,且a <b ,∴b >a >0.故C 选项错误. 这样,就只有D 选项正确.【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属于图象共存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三类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能根据图象所在象限的位置准确判断出各系数的符号.上面解法运用的是排除法,至于D 为何正确,可由二次函数y =ax 2+bx 与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知当x =-2b a =-22a a=-1时,y =-k >-24b a =-244a a=-a ,即k <a .又因为a >0,k >0,所以a >k >0. 【易错警示】二次函数a 、b 、c 的符号的确定与函数图象的关系混淆不清.4. (2013湖南益阳,7,4分)抛物线1)3(22+-=x y 的顶点坐标是( )A .(3,1)B .(3,-1)C .(-3,1)D .(-3,-1)【答案】:A【解析】抛物线2()y a x h k =-+的顶点是(h ,k )【方法指导】求一个抛物线的顶点可以先把二次函数配方,再得到顶点坐标;也可以利用顶点公式24(,)24b ac ba a--求顶点坐标。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与其它代数综合》讲义及练习

内容基本要求略高要求较高要求 二次函数1.能根据实际情境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2.会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1.能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能从函数图像上认识函数的性质;3.会确定图像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出二次方程的近似解;1.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解决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结合的有关问题;一、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一次函数()0y kx n k =+≠的图像l 与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程组2y kx ny ax bx c=+⎧⎨=++⎩的解的数目来确定: 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 与G 有两个交点; 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 与G 只有一个交点; ③方程组无解时⇔l 与G 没有交点.二、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1.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1)y 轴与抛物线2y ax bx c =++得交点为(0, c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x h =与抛物线2y ax bx c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 ,2ah bh c ++).(3)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1x 、2x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①有两个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交;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0∆=⇔抛物线与x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0∆<⇔抛物线与x 轴相离. (4)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 ,则横坐标是2ax bx c k ++=的两个实数根.(5)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两交点为()()1200A x B x ,,,,由于1x 、2x 是方程20ax bx c ++=的两个根,故1212,b cx x x x a a+=-⋅=知识点睛中考要求第四讲二次函数与其它代数综合12AB x x=-===2.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⑴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⑵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2y ax bx c=++中a,b,c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⑸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的二次函数;下面以0a>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根的分布(选讲)所谓一元二次方程,实质就是其相应二次函数的零点(图象与x轴的交点问题,因此,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问题,即二次方程的实根在什么区间内的问题,借助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是非常有益的.设()()20f x ax bc c a=++≠的二实根为1x,2x,()12xx<,24b ac∆=-,且()αβαβ<,是预先给定的两个实数.⑴当两根都在区间()αβ,内,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12x xαβ<<<,对应的二次函数()f x的图象有下列两种情形:当0a>时的充要条件是:0∆>,2baαβ<-<,()0fα>,()0fβ>.当0a<时的充要条件是:0∆>,2baαβ<-<,()0fα<,()0fβ<.两种情形合并后的充要条件是:()()200baf fαβαααβ⎫∆><-<⎪⎬⎪>>⎭,,……①⑵当两根中有且仅有一根在区间(),αβ内,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1xαβ<<或2xαβ<<,对应的函数()f x的图象有下列四种情形:从四种情形得充要条件是: ()()0f f αβ⋅< ……②⑶ 当两根都不在区间[]αβ,内方程系数所满足的充要条件: 当两根分别在区间[]αβ,的两旁时; ∵12x x αβ<<<对应的函数()f x 的图象有下列两种情形:当0a >时的充要条件是:(f α当0a <时充要条件是:()0f α>,()0f β>. 两种情形合并后的充要条件是:()0f αα<,()0f αβ< ……③当两根分别在区间[,]αβ之外的同侧时:∵12x x αβ<<<或12x x αβ<<<,对应函数()f x 的图象有下列四种情形:当12x x α<<时的充要条件是:0∆>,2baα-<,()0f αα> ……④ 当12x x β<<时的充要条件是:0∆>,2baβ->,()0f αβ> ……⑤4区间根定理如果在区间()a b ,上有()()0f a f b ⋅<,则至少存在一个()x a b ∈,,使得()0f x =. 此定理即为区间根定理,又称作勘根定理,它在判断根的位置的时候会发挥巨大的威力.f (b )f (a )b a重点: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