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和主人公
童话成语故事

童话成语故事
故事一,《井底之蛙》。
从前,有一只生活在井底的小青蛙,它整天都在井底里跳来跳去,自以为是整个世界的一切。
有一天,一只天空中飞过的大鸟掉
落了一根羽毛,小青蛙捡起来后问大鸟,“你是怎样飞到云端的?”大鸟笑着说,“云端有更大的世界,你在井底永远看不到。
”小青
蛙听后很惊讶,它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开始努力跳出井口,去
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故事二,《狐假虎威》。
有一天,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威胁狐狸说,“你要听我
的话,否则我就吃掉你!”狐狸很聪明,它躲在一棵大树后面,大
声喊道,“你别想欺负我,我是老虎的朋友,你如果敢吃我,老虎
会生气的!”老虎听后非常生气,它怒气冲冲地走开了。
狐狸笑了笑,它知道老虎只是被吓唬住了,于是继续快乐地生活着。
故事三,《画蛇添足》。
有一位画家被人请去画一幅蛇的画,画家画完后觉得画得不够
生动,于是在蛇的腹部再画了几条腿。
当人们看到这幅画时,都笑
话画家画得太多了,蛇本来没有腿,你画了腿反而不像蛇了。
画家
听后很懊悔,他明白了画蛇添足的道理,从此以后,他画蛇都只画
蛇本来的模样。
这些童话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比如《井底之蛙》告诉
我们要有开阔的胸怀,不要自以为是;《狐假虎威》告诉我们要警
惕虚张声势的人;《画蛇添足》告诉我们要知道适可而止,不要过
度追求完美。
通过这些童话成语故事,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够得到
启发和教益。
希望我们都能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成为更好的人。
愿我们都能像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聪明、善良,活出
精彩的人生。
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

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有关成语故事15篇

有关成语故事15篇有关成语故事11.出处《东观汉记·世祖光武皇帝》。
2.原文:(吴汉)纵兵大掠,举火燔烧。
上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尚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尚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仰望天,俯视地,观于放麂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失斩将吊民之义。
”3.译文:(吴汉)放纵士兵抢劫,放火烧毁宫殿民房。
光武帝听说后,下诏怒斥吴汉及副将刘尚:“全城已经投降,老人孩子,数以万计,一旦纵兵烧杀百姓,听了就让人心酸流泪。
家里有把破扫帚,也是千金难买。
刘尚你是刘氏宗室的子孙,更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难道也忍心这样干吗?抬头望天,低头看地,扪心自问,捉住小鹿放归山林与喝用自己儿子的肉熬的羹汤,两者中哪个更仁慈呢?你们实在不理解斩杀将军而怜悯百姓的真正含义呀。
”4.释义:敝帚:破扫帚。
谓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
比喻对自己东西的珍视和爱惜(见《中国成语大词典》)。
5.简评:吴汉在攻下成都后,“纵兵大掠,举火燔烧。
”一把火,烧焦了公孙述的宫殿;一把火,也烧碎了光武帝的心。
因为光武帝要实施的是“柔治天下”,光武帝的要求是“天地之性人为贵。
”而你吴汉“纵兵大掠”是什么?是暴虐;你吴汉“举火燔烧”是什么?是残忍。
可以想见,光武帝斥责吴汉、刘尚的诏书,是含着眼泪写的:“闻之可为酸鼻”,是对臣民损失的顿足捶胸、痛心疾首;是带着深情写的:“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何况“婴儿老母,口以万数”!有关成语故事2万众一心【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朱隽传》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朝廷派出的朱隽率部在南阳城外堆起了一座比城墙还高的山丘。
朱隽登上土丘仔细观察城内起义军将领韩忠的军事部署,然后乘虚拿下了外城,并加紧围攻内城。
攻城屡屡受挫之下,朱隽又登上外城城墙向内眺望,接着命令部队后撤几里。
城内守军便纷纷地冲出城外,试图突围,朱隽的兵马乘机从侧翼杀过去。
成语故事悬梁刺股中的主人公

成语故事悬梁刺股中的主人公故事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讲述了两个刻苦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中的主人公,希望对你有用!成语故事悬梁刺股中的主人公孙敬和苏秦成语故事悬梁刺股中的主人公人物简介孙敬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
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
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
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
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
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苏秦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1]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
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
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
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2]《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成语悬梁刺股的典故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小学成语故事主人公名字大全

小学成语故事主人公名字大全1.围魏救赵(孙膑)是指战国时孙膑提出“齐军用围攻魏国,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的办法。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2.完璧归赵(蔺相如)蔺相如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量,将完美无瑕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
该成语后用来比喻把原物毫无损伤完好的送还主人。
3.退避三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楚国发生矛盾,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毛遂自荐(毛遂)战国时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
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但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5.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让廉颇很不服气,但蔺相如尽量容忍、避让,让廉颇知道了“国家利益优先”的道理,随后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二人和好,称为“将相和”。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6.纸上谈兵(赵括)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长平之战中,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上场指挥,不懂灵活变通只按兵书上的指挥,造成赵军四十万全部被俘。
指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7.一鼓作气(曹刿)鲁庄公十年齐鲁之战中,鲁国的曹刿提出:“打仗,主要靠军队的士气。
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遍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已经减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气已经耗尽。
这时我军趁机擂鼓而上,士气旺盛之军攻打松懈疲乏之军哪有不胜的道理?”果然鲁国军队大胜。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千金买骨(郭隗)燕昭王向郭隗(wěi)请教如何广纳人才,郭隗便讲述了“用千金买马的骨头,使人看到买主想买好马的诚意”这样的一个故事。
成语故事百步穿杨主人公

成语故事百步穿杨主人公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整理的关于故事百步穿杨主人公和相关资料。
成语故事百步穿杨主人公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百步穿杨的历史故事战国时代,战乱纷纷,人们在水深火热中,但是这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出现了很多的名人和名将,秦国的白起就是其中的一位。
有一年,白起带领秦国军队去攻打魏国。
当时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当他获悉白起要攻打魏国后,非常的着急。
他知道,靠魏国的实力,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
为了魏国的存亡,苏厉想尽了脑筋,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要想保住魏国,不能硬来,只能采取一些办法让白起退兵。
有一天,他很早出发去朝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在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周朝的中央权力已经名存实亡了。
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
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一听,赶紧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
周天子问:“派一个人去劝白起停止进攻,这能行吗?”于是苏厉把自己想好的计策告诉了周天子,周天子一听觉得可行,于是就派了一个人去劝白起停止进攻。
周天子的使者到了白起的营中后,按照苏厉的吩咐给白起说:“白将军,你能听我讲一个故事吗?”白起一听,哈哈大笑:“你不是来劝战的吗?怎么讲起故事来了?”使者说:“将军先听我讲完故事好吗?”白起说:“既然来了,就请讲吧!”于是使者讲了下面这个故事:话说楚国襄阳郡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成语故事的主人公

成语故事的主人公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负荆请罪:廉颇,闻鸡起舞:祖逖,指鹿为马:赵高完璧归赵:蔺相如,纸上谈兵:赵括,破釜沉舟:项羽鞠躬尽遂:诸葛亮,乐不思:刘禅,图穷现:荆柯三顾茅庐:刘备,杀妻求将:吴起,暗渡陈仓:韩信有谁知道以下几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我们读过许多成语故事,请你写出以下面人物为主人公的成语吗其他答案:负荆请罪:廉颇,闻鸡起舞:祖逖,指鹿为马:赵高完璧归赵:蔺相如,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入木三分:王羲之图穷匕现:荆柯三顾茅庐:刘备,杀妻求将:吴起,暗渡陈仓:刘邦下面成语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请你连一连。
其他答案:负荆请罪—廉颇,闻鸡起舞—祖逖,指鹿为马—赵高完璧归赵—蔺相如,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鞠躬尽遂—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入木三分—王羲之,图穷匕首见—荆柯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杀妻求将—吴起,暗渡陈仓—刘邦。
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卧薪尝胆——勾践望梅止渴——曹操精忠报国——岳飞磨杵成针——李白南柯一梦(淳于棼)东施效颦(东施)江郎才尽(江淹)赴汤蹈火(晁错)鹤立鸡群(嵇康)负荆请罪(廉颇)杀妻求将(吴起)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借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狄)入木三分(王羲之)鞠躬尽瘁(诸葛亮)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见(荆轲)三顾茅庐(刘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多行不义必毙(郑庄公)含历史故事的成语: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单刀赴会(关羽)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精忠报国(岳飞)。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三国)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刘备):【成语故事】官渡大战后,刘备败投刘表。
徐庶被骗去许都。
走时推荐诸葛亮刘、关、张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历经三次才得见。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北曹操占天时,南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煮豆燃萁(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兄弟曹植的才华,想找一个借口把他杀死,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处死。
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只好贬他去镇守边疆。
刮目相看(吕蒙):【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
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初出茅庐(诸葛亮):【成语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而关、张不以为然。
不久,曹派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打新野,诸葛亮借刘备印剑点将。
埋伏在豫山博望坡,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大获全胜。
使关羽、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乐不思蜀(刘禅):【成语故事】三国时,蜀国刘备驾崩后,刘禅继位,请诸葛亮辅佐。
阿斗每天吃喝玩乐,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攻打蜀国,蜀国阿斗自愿投降,带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吃喝玩乐的日子,并说“此间乐,不思蜀。
”七步成诗(曹植):【成语故事】三国时,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言过其实(马谡):【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和主人公:
图穷匕见()三顾茅庐()卧薪尝胆()鞠躬尽瘁()破釜沉舟()乐不思蜀()凿壁借光()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精忠报国()毛遂自荐()入木三分()指鹿为马()投笔从戎()围魏救赵()百步穿杨()背水一战()单刀赴会()南柯一梦()退避三舍()起死回生()四面楚歌()程门立雪()一鸣惊人()刮目相看()生花妙笔()闻鸡起舞()对症下药()两袖清风()韦编三绝()手不释卷()江郎才尽()鹤立鸡群()负荆请罪()杀妻求将()
囊萤映雪()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赔了夫人又折兵()
答案:
图穷匕见(荆轲)三顾茅庐(刘备)卧薪尝胆(勾践)鞠躬尽瘁(诸葛亮)破釜沉舟(项羽)乐不思蜀(刘禅)凿壁借光(匡衡)完璧归赵(蔺相如)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毛遂自荐(毛遂)入木三分(王羲之)指鹿为马(赵高)投笔从戎(班超)围魏救赵(孙膑)百步穿杨(养由基)背水一战(韩信)单刀赴会(关羽)南柯一梦(淳于棼)退避三舍(重耳)起死回生(扁鹊)四面楚歌(项羽)程门立雪(杨时)一鸣惊人(齐威王)刮目相看(吕蒙)生花妙笔(李白)闻鸡起舞(祖逖)对症下药(华佗)两袖清风(于谦)韦编三绝(孔子)手不释卷(刘秀)江郎才尽(江淹)鹤立鸡群(嵇绍)负荆请罪(廉颇)
杀妻求将(吴起)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韩信)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