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月段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八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测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阻遏(è) 颓圮(pǐ) 漫溯(sù) 夜缒而出(zhuì) B.长篙(gāo ) 虱子(shī) 叱骂(chì) 被八创(chuàn) C.犒劳(gào) 忸怩(niǔ) 濡湿(rú) 船舸(kě) D.青荇(xìng) 淬火(cuì) 河畔(bàn ) 游说(shuō)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伫立 屹立 寥廓 意气 B.屹立 伫立 辽阔 义气 C.伫立 屹立 辽阔 意气 D.屹立 伫立 寥廓 义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批对艺术十分钟情而又有高质量的运作水平的经济人的出现,对艺术市场的发展以至画家的作品进入流通领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BC.在21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D“神舟”号的安全着陆和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是我国航天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 教练使用了巴乔, 他在球场上果然不孚众望, 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C. 贫困地区的工作相当繁重而艰巨,困难俯首即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就很难摆脱贫穷复贫穷的恶性循环外来词本无可厚非但是中文夹杂洋文的所谓洋泾浜则令人担忧。
下列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掠其玉帛 掠:抢劫。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C不如亟去 亟:赶快。
D则人谁肯固矣 固:坚固。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如逃,则谁守虽然,岁满则罢去 B府库皆其财也 C重赏以令死士 D与之千钱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 力不足,死焉,职也。
河南省洛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洛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如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谈到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阐释了“中国气质”。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如秦国很早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制造者把名字刻在制作的产品上。
到后来秦朝建立,国家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
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代表“中国气质”的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官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
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作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
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气质”。
(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材料二:为什么有人否认“工匠精神”一直深藏在民族文化中?“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最新】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阻遏(è)颓圮(pǐ)漫溯(sù)夜缒而出(zhuì)B.长篙(gāo )虱子(shī)叱骂(chì)被八创(chuànɡ)C.犒劳(gào)忸怩(niǔ)濡湿(rú)船舸(kě)D.青荇(xìng)淬火(cuì)河畔(bàn )游说(shuō)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松柏苍翠,鲜花盛开,少先队员们在巍然的纪念碑前,向烈士致哀。
②反帝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以及后来的抵制英货、日货运动,在的大地上蓬勃展开。
③“大丈夫能屈能伸”是,是坚强的意志和气概。
A.伫立屹立寥廓意气 B.屹立伫立辽阔义气C.伫立屹立辽阔意气 D.屹立伫立寥廓义气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批对艺术十分钟情而又有高质量的运作水平的经济人的出现,对艺术市场的发展以至画家的作品进入流通领域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B.电视剧制作追求高收视率的观点,在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中饱受批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C.在21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D.“神舟”七号的安全着陆和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是我国航天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B.在球迷的呼吁下, 教练使用了巴乔, 他在球场上果然不孚众望...., 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会员独享】

2012级高一年级段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统治者将西域视为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战略侧翼,采取了意义深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实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改变了南北朝以来的对立局面。
并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的凝聚力,有效保持了西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大唐文明辐射欧亚,成就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一段经典时期。
张骞通西域后,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
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深深影响了统一后的西域。
儒学文化日渐成为西域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礼仪的操守。
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许多吐鲁番文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
正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步嵌入到西域各宗教之间。
唐代是西域宗教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萨满教、佛教、袄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格局。
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到各个教派之中。
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而回鹘文摩尼教经典中亦有《释迦四门观》和《阿难达法问》的佛经内容。
在西域,孝也成为儒、释、道等文化内涵中的根本内容。
唐代文化认同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仰慕中原文化,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西域社会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加之唐代民族政策的包容和开放,使唐代的文化实边政策被唐代西域社会普遍接受。
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怯弱(qiè) 纨绔(kù) 戏谑(xuè) 敛气屏声(bǐng) B.拓片(tuò) 负疚(jiù) 悚然(sǒng) 沸反盈天(fú) C.吞噬(shì) 脊髓(suí) 撬开(hào) 韬光养晦(huì) D.石栈(jiàn) 朔漠(sù) 迁谪(zhé) 群山万壑(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袭击,真是祸起萧墙。
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C、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河南省洛阳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
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阐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
这意味着阐释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只有坚守公共性,才能圆人类的阐释之梦。
离开公共性,阐释不可能,更遑论真理性和澄明性!阐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这个规则总体来说极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好随意确定。
它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意义的澄明。
我们言说政治,政治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
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它又蕴含着价值判断。
也就是说,公共性包含着真理和谬误。
真理不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谬误也是。
当然,这种公共性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没有永远的真理和谬误,而公共性却是永远的。
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阐释去解惑释疑,需要公共阐释去彰显真理。
在一定程度上,公共阐释维持着时代的公开、透明,维持着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持着政治的民主、正义,维持着人类的审美判断。
(摘自李健《公共阐释:作为一种阐释理论的合法性》) 材料二:“公共阐释”也即“阐释的公共性”,是对文学阐释行为根本属性的一种界定。
任何一种阐释行为,都是一种参与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阐释”才能让每一个个体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对话。
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阐释”,也即阐释的个体性。
它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性别、民族与生活经历,对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与态度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
2020年洛阳八中实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洛阳八中实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5G的发展来自于对移动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中,新的服务和应用层出不穷,到2020年,预计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需要在当前的网络容量上增长1000倍。
移动数据流量的暴涨将给网络带来严峻的挑战。
首先,如果按照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容量难以支持千倍流量的增长,网络能耗和成本难以承受;其次,流量增长必然带来对频谱的进一步需求,而移动通信频谱稀缺,可用频谱呈大跨度碎片化分布,难以实现频谱的高效使用;此外,要提升网络容量,必须智能高效利用网络资源,例如针对业务和用户的个性进行智能优化,但这方面的能力不足;最后,未来网络必然是一个多网并存的异构移动网络,要提升网络容量,必须解决高效管理各个网络,简化互操作,增强用户体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流量需求,亟需发展新一代5G移动通信网络。
(摘编自《5G仅仅只是让网速变快了吗?》)材料二:5G时代的到来,将让人们不仅享受到更高速、更低流量资费的网络,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方面创新出多样的消费产品,还将极大丰富消费场景,在电子商务、政务服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创造出大量新消费。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2025年,5G商用将带动超过8万亿元的新兴消费。
5G建设还将稳定国内投资,它不仅涉及大量的工程、基站、供电等基建投资,还将激发各行业转型升级,引致工厂改造、建设运营、系统升级、技术培训等诸多投资。
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 万亿元,累计带动相关投资超过3.5万亿元。
同时,加快5G发展有利于带动就业创业,形成社会发展稳定器。
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洛阳八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hán)伍彳(chì)亍少不更(ēn)事 B.造诣(yì)珐(fà)琅茕(qión)茕孑立C.蟊(máo)贼弹劾(hé)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D.圭臬(niè)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的一组是()A.嗔怪 清澈见底鞭辟入里B. 浮澡涣然冰释 稳操胜券C.遒劲 搬师回朝 返璞归真D.寥廓 博弈清澈见底 鞭辟入里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试题内容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11月20日下午3时许,广东惠州南山学校二年级的36名学生进行了一场__________的期中考试。
学生必须顶碗达到10秒钟、站姿“站如松”才合格。
(2)在青奥会举办进入倒计时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到南京考察青奥会准备情况,他认为此次青奥会准备充分,会给世人带来很多惊喜,一定会__________。
(3)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__________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
A. 别有用心 不负众望 大有裨益B.别出心裁 不负众望 受益匪浅C. 别有用心 不孚众望 受益匪浅D.别出心裁 不孚众望 大有裨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段考试题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闲暇娇弱揠苗助长大笔如掾B.烽烟抑郁了截爽直蔽帚自珍C.绿洲脉络渡越沙漠疲惫不堪D. 简陋折迭犹豫不绝侯门似海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的主要作品收录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C.《氓》是一首叙事诗,她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爱情悲剧,多用比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五言诗是继《诗经》四言诗之后我国古代诗坛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它的形式有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的漫长过程。
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长期以来,学生对于学校里自来水龙头长流水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现在假使我们要求他们自觉地节约用水,还需做很多工作。
B.老王这个人是个远近闻名的评书迷,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听起来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C.如果台独势力一意孤行,彻底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我们将不得不义无反顾....地采取果断措施,决不姑息。
D.近两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只是管中窥豹....,对全市各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还不能说大体掌握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让我们倘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磐香。
B.等我们来到音乐厅,里面已是万头攒动、济济一堂....。
京城的观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狂热。
C.年逾不惑的二月河,创作了《康熙大帝》,终于在文坛崭露头角....。
D.大连万达战胜了浦项制铁,无独有偶....,鲁能泰山也战胜了现代恐龙:中国足球逢韩必败成为历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B.我国大部分磷化工骨干企业集中在磷资源比较丰富的云、贵、川、鄂和靠近外贸出口市场而技术力量又相对较强的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区。
C.《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D.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在一个白夜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的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像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D.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7.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养子——进。
他身体魁伟,(a. 粗黑的眉毛,b. 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千里,(a. 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 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A、①a. ②a.B、①b. ②a.C、①a. ②b.D、①b ②b8.将下列五句话填入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句是()须弥山石窟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须弥山入口处的高达20多米的弥勒大坐佛。
坐佛高踞于一个马蹄形窟内,十分壮观,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①神态端庄,②头梳螺髻,③双耳垂肩,④脸如满月,⑤身披袈裟,A.④①②③⑤B.⑤②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⑤①③④②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一)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
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
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
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
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导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
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
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
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
还有另外一种主题精神弱化的现象。
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
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
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
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心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9.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10.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够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二)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1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穷:穷回溪穷山之高而上B.志:不志其大故为之文以志C.蹙:攒蹙累积而乡邻之生日蹙D.至:自远而至多助之至13.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夫人之有一能C.岂他人之过哉D.不知日之入14.对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始指异之:才开始发现并指出它与其他山岳的不同之处B.尺寸千里:千里之遥的景物如在尺寸之间C.不与培塿为类:不与一般的小土丘为伍D.攒蹙累积:聚集收拢,重叠在一起(三)初,大兴人史可法,幼贫贱,奉其父母,居于穷巷。
光斗为督学,可法以应童子试见光斗。
光斗奇之曰:“子异人也,他日名位,当在吾上。
”固召之读书邸第,而时馈遗其父母资用。
一日光斗夜归,风寒雨雪,入可法室,见可法隐几假寐,二童子侍立于旁。
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
其怜爱之如此,及光斗逮系,可法已举于乡矣。
可法乃衣青衣,携饭盂,佯为左氏家奴橐饘者,贿狱卒而入。
见光斗肢体已裂,抱之而泣,乃饭光斗。
光斗呼可法曰:“道邻宜厚自爱,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
自吾被祸,门生故吏,逆党日逻而捕之。
公子出身犯难,徇硁硁之小节,而撄奸人之锋。
我死,子必随之,是再戮我也。
”可法泣再拜,解带束光斗之腰而出。
后数日,光斗死,可法仍贿狱卒,入收其尸,糜烂不可识。
识其带,乃棺而殓之,得以归葬。
(选自《清史稿》)[注]○1橐饘(tuó zhān):送饭。
橐,口袋,这里做动词用。
饘,厚粥。
○2道邻:史可法的字。
○3硁硁(kēng):浅薄固执。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撄奸人之锋撄:触犯B、而时馈遗其父母资用遗:赠送C、及光斗逮系系:被拘禁D、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觉:睡觉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光斗为督学佯为左氏家奴橐饘者B、可法仍贿狱卒,入收其尸识其带,乃棺而殓之C、可法乃衣青衣乃饭光斗D、逆党日逻而捕之解带束光斗之腰而出17.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佯为左氏家奴橐饘者”相同的一项是:()A、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B、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C、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18.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左光斗爱才、忧国的一项是:()○1固召之读书邸第○2而时馈遗其父母资用○3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觉○4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5门生故吏,逆党日逻而捕之○6奉其父母,居于穷巷A、○1○3○4B、○1○4○5C、○2○3○6D、○2○5○61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每句5分)(1)见可法隐几假寐,二童子侍立于旁译文:(2)道邻宜厚自爱,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译文:三、2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