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第五章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课件第五章

汽车理论课件第五章
➢ 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 线为Y轴,以向左为正方向。
X轴和Y轴的交点就是坐标系原点O。 ➢ Z轴过原点O,垂直于地平面,以
向上为正方向。
正方向标示、而非
注意:
“受力实况”P164
• 由于车轮有外倾角γ(或上下跳动),车轮平面不一定垂直于地面;
• 由于轮胎有侧偏角α,X轴未必指向车轮速度方向。
• 钢丝子午线轮胎比尼龙子午线轮胎的侧偏刚度还要大些。
➢ 相同种类的轮胎,尺寸较大的轮胎具有较高的侧偏刚度。 ➢ 降低高宽比(扁平率),轮胎的侧偏刚度会显著提高。如图5-12
高宽比—轮胎断面高与轮胎断面宽之比,即H/B 。
解读轮胎规格:
• 降低高宽比还可以提高轮胎与地面的附着能力, 车辆的驱动、制动和极限转向能力会得到提高。 “追求高性能的运动型轿车”P174
➢ 在同一FZ作用下, FX和FY之间服从附 着椭圆关系。
➢ 由A到B,对应滑动率s的增大, FX和 FY的变动规律符合第四章的结论。
汽车理论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7
§5-2 轮胎的侧偏现象与侧偏特性
6.行驶速度
➢ 在正常车速范围内时,速度的变 化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很小。
➢ 车速很高时,侧偏刚度随着车速 的升高而下降,尤其是侧偏角较 大时。 这并不是行驶速度本身造成的,
L
P165
汽车理论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6
§5-1 概述
上述 “理想刚性”条件,有些是不符合实际的。汽车系统存在
一些实际特性,使得:

① 各车轮的实际指向(即轮胎坐标 系的X轴)并不总是与各自的 “名义指向”完全重合;
② 各车轮的实际行驶方向也并不一 定沿着其轮胎坐标系的X轴方向。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理论第五章

§5-1 概述
定义:在驾驶员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 条件下,汽车能够遵循驾驶员通过转向系 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 界干扰时,抵抗干扰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简称操稳性。 操稳性包括:
操纵性 稳定性
邹旭东 zxd@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操稳性包括操纵性和稳定性
操纵性:即汽车确切响应驾驶员指令的能力。 看汽车实际运动参量和驾驶员要求的运动参量 之间的接近程度和渐进过程时间的长短。 稳定性:即汽车抵抗改变其运动方向的各种外 界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和 侧滑的能力。看汽车受干扰后的实际运动参量 与受干扰前运动参量之间的接近程度和渐进过 程时间的长短。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一、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 容 基本内容 主要评价参量
6.转向轻便性(原地、低速、 高速) 7.直线行驶性 侧风敏感性 路面不平敏感性 8.典型行驶工况性能——真实 反映操稳性 9.极限行驶能力——极限安全 行驶性能 转向力、转向功 转向盘转角和 侧向位移 转向盘转角、转向力、侧向 加速度、横摆角速度、侧偏 角、车速等 极限侧向加速度、极限车速 、恢复时间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二、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 下的时域响应
x:移动:前进速度u,加速度a 转动:侧倾角p,侧倾角速度ωp y:移动:侧向速度v,侧向加速度a 转动:俯仰角q,俯仰角速度ωq z:移动:垂直速度w,垂直加速度i 转动:横摆角r,横摆角速度ωr 在研究操纵稳定性时,假定前进速度u不变,忽略侧 倾角速度ωp、垂直速度w和俯仰角速度ωq。
邹旭东 zxd@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一、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 容
简化: 由多自由度动力学系统—非线性系统简化 为线性系统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平顺性、通过性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平顺性、通过性

▪ 弹性元件的弹性特性是指作用在悬架上的载荷与 其变形之间的关系。
▪ 如果悬架的刚度是常数,则其,变形与所受载荷 成正比,其弹性特性可由一直线表示所以,这种 悬架称为线性悬架,一般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悬 架均属此类。
▪ 采用线性悬架的汽车,往往不能满足行驶平顺性 的要求。
▪ 因为在使用中,汽车的有效载荷,特别是公共汽 车和载货汽车的有效载荷变化较大,载荷的变化 将导致空载、满载的车身振动偏频发生较大的差 异,空载的振动频率过高,使汽车的平顺性变坏。
▪ 减小悬架刚度是降低车身自振频率的一个有力措施。如 用悬架的静挠度来表示其刚度,现代轿车悬架的静挠度 一般为150~200mm(高级轿车的静挠度有达300mm以上的), 载货汽车的静挠度一般在70~120mm左右。
▪ 悬架的刚度太小,会增加非悬挂质量的振动位移,大振 幅的振动有时会使车轮离开地面,因此,过软的弹性元 件也是不可取的。
▪ 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 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 限之内,因此平顺性主要根据乘员主观感觉的舒 适性来评价,对于载货汽车还包括保持货物完好 的性能,它是现代高速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 汽车的平顺性可由图6-1所示的“路面一汽车一 人”系统的框图来分析。
▪ 路面不平度和车速形成了对汽车振动系统的“输 入”,此“输入”经过由轮胎、悬架、座垫等弹 性、阻尼元件和悬挂、非悬挂质量构成的振动系 统的传递,得到振动系统的“输出”是悬挂质量 或进一步经座椅传至人体的加速度,此加速度通 过人体对振动的反应——舒适性来评价汽车的平 顺性。
▪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近代汽车的悬架常采 用非线性悬架,即其刚度可随载荷的变化 而变化。这种悬架亦称为变刚度悬架。这 种悬架可以有较大的静挠度,而在载荷较 大时,刚度急剧增大,使汽车的侧倾和纵 向角振动减轻,限制了悬架和车身碰撞的 可能,保证汽车具有较好的行驶平顺性。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理论第五章
1.制动效能
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所 驶过的距离、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或制动力的大小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抗热衰退性能:汽车在高速行驶或下长坡道时制动
性能的保持程度。
抗水衰退性能:是指汽车涉水后对制动性能的保持
能力
3 .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指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
制动时发生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时,则 汽车将偏离给定的行驶路径。这时,汽车的制动方 向稳定性能不佳。
一、制动减速度与地面制动力
• 在不同路面上,地面制动力为

FXb= bG
故汽车能达到的制动减速度amax(m/s2)
amax=bg
若允许前、后轮同时抱死,则 amax=sg
若允许前、后轮同时抱死,则 amax=sg 若装有理想的自动防抱装置的汽车,则 :
amax=pg 在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时,我国行业标准采 用平均减速度的概念,即
uw rr0w w 0
不 同 滑 动 率 轮 胎 印 迹 变 化 规 律
S u w rr0w 100%
p
uw
u w rr0为纯滚动S 0
s
w 0,S 100%为纯滑动 0 S 100%为边滚边滑
b
b
l
制动力系数b 峰值附着力系数p 滑动附着系数s 侧向力系数l
踏板力
≤500N
80km/h 80km/h 80km/h
不 偏
抱死

不抱死跑偏
不抱死,偏出 ≤3.7m
≤50.7m, ≥5.8m/s2
≥5.8m/s2

65.8m
(216ft)
≤490N ≤490N
≤66.7~667N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理论第五章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4)γ过大对汽车产生不良影 响 影响轮胎与路面的良好 接触
汽车轮胎
摩托车轮胎
5)外倾时产生的回正力矩
45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46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运动微分方程
思考:车辆坐标系中,汽车共有多少个自由度?
1.建模中假设
1)忽略转向系统的影响,直接以前轮转角作为输入;
26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3.FY-α曲线
FY k
k—侧偏刚度。
FY一定时希望侧偏角越小 越好,所以 |k| 越大越好。
27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三、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轮胎的尺寸、型式和结构参数对侧偏刚度有显著影响。
大尺寸轮胎
大尺寸轮胎
子午线轮胎
侧偏刚度大
钢丝子午线轮胎
斜交轮胎
侧偏刚度小
纤维子午线轮胎
小尺寸轮胎
28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1)扁平率小,k大
B
H
扁平率=(H/B)×100%
29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
一些车型轮胎的型号及扁平率
车型 新雅阁
奔驰 S320
奔驰 LORINSER
轮胎型号 普利斯通 205/65R15
米其林 225/60R16 W
米其林 275/30 ZR19
8
第一节 操纵稳定性概述
直线行驶性
7.直线行驶性能
评价参量
转向盘转角和(累计值)
侧向风敏感性 路面不平敏感性
评价参量
侧向偏移
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9
第一节 操纵稳定性概述

汽车理论第五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汽车理论第五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5.1 一轿车(每个)前轮的侧偏刚度为-50176N/rad.外倾刚度为-7665N/rad«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度。

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负载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解:有外倾角时候的地而侧向反作用力为F Y=ka + k y y(其中k为侧偏刚度,k「为外倾刚度,丫为外倾角)于是,有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的大小为:代入数据,解得a, ==0.611 rad,期外由分析知正的外倾角应该产生负的侧偏角,所以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为-0.611 rad o5.2 6450N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悬架上加装横向稳左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

试分析英理论依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由课本P138-140的分析知,汽车稳态行驶时,车厢侧倾角决左于侧倾力矩M枷和悬架总的角刚度工K軒, 即0广一。

前、后悬架作用于车厢的恢复力矩增加:% =00, T沁=匕』「其中K歸,K卯2分别为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悬架总的角刚度工K”为前、后悬架及横向稳立杆的侧倾角刚度之和。

由以上的分析易知,当增加横向稳立杆后汽车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增大,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不变,所以前悬架作用于车厢的恢复力矩增加(总侧倾力矩不变),由此汽车前轴左、右车轮载荷变化量就较大。

由课本图5-46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左右车轮轮胎的侧偏刚度在非线性区,则汽车趋于增加不足转向量。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汽车的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即中性转向、不足转向和过多转向。

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有稳定性因数,前、后轮的侧偏角角绝对值之差(<z,-a2),转向半径的比R/R<),静态储备系数SM等。

它们之间的彼此关系为:« =丄(⑦-%)(⑷为侧向加速度的绝对值);—=1 4- Kir :&S.M.二一--(k t,灼分别为汽车前、后轮的侧偏刚度,"为汽车质心到前轴的距禽,L为前、后轴之间的距k} +k2 L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答: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参数有稳左性因数,前、后轮的侧偏角绝对值之差(冬-&2),转向半径的比R/R(“ 静态储备系数S.M.等。

汽车理论(第五版) 第五章(6-9节)

汽车理论(第五版) 第五章(6-9节)

7
第六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二、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 的基本概念简介
1.切向力对 r的影响 切向力对ω 切向力对
8
第六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2.切向力控制方法 切向力控制方法
1)总切向反作用力控制
ABS就是总制动力控制,保证较佳的滑动率,提 就是总制动力控制,保证较佳的滑动率, 就是总制动力控制 高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高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TCS 是总驱动力控制,防止出现过大的滑转率, 是总驱动力控制,防止出现过大的滑转率, 提高驱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提高驱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பைடு நூலகம்
41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六、装有VSC系统汽车的试验结果
42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六、装有VSC系统汽车的试验结果
43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本节内容结束
下一节
44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八节
汽车的侧翻
返回目录
45
第八节 汽车的侧翻
汽车侧翻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绕其纵轴线转动90° 汽车侧翻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绕其纵轴线转动 ° 或更大的角度, 或更大的角度,以至车身与地面相接触的一种极其危险的 侧向运动。 侧向运动。
28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起始车速为110km/h时正弦 时正弦 起始车速为
起始车速为140km/h时正弦 时正弦 起始车速为
& 转向角输入下的 β − β 曲线
& 转向角输入下的 β − β曲线
29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理论最新版课件5.4-5.6

汽车理论最新版课件5.4-5.6
车厢侧倾时不同形式悬架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γ变化
➢非独立悬架车身侧倾时,前轮外倾角不变。
27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车厢侧倾时不同形式悬架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γ变化
➢双横臂悬架前轮外倾角与地面侧向力方向相 反,有增大侧偏角(绝对值)的作用。
28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车厢侧倾时不同形式悬架所引起的车轮外倾角的γ变化
1.试验方法
➢汽车以100km/h的速度作正弦曲线的蛇形行驶,正弦 运动的周期为5s,最大侧向加速度为0.2g。
➢车上装有转向盘转角、转向盘转矩、车速和横摆角 速度等传感器。
50
第五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51
第五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2.转向盘力输入方面的评价指标
52
第五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工字形车架代表车厢,悬 挂质量为Ms。
➢工字形车架分别通过前、 后悬架的侧倾中心m01和m02 与前后轴相铰接,同时又通过 前后悬架的弹性元件分别与前、 后轴相连接。
19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TΦr2
TΦr1
TΦr
20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Fsy Fs1y Fs2y
3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确定侧倾中心时 ①假定车厢不动,地面和车轮相对车厢转动; ②假定车轮与地面间无相对滑动; ③对四连杆机构会用到三心定理。
O13
2Leabharlann 31➢四连杆机构中相
4
对两杆的相对运动瞬
心是相邻两杆延长线
O24
的交点。
4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r ) s a 2)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曲线 、车速 u=22.35m/s 时的转向灵敏度 加速度为 0.4g 时的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 a1-a2 与转 弯半径的比值 R/R0(R0=15m)。 4) 车速 u=30.56m/s 时,瞬态响应的横摆角速度波动的固有(圆)频率ω0、阻尼比ζ、 反应时间τ与峰值反应时间ε。 34. 稳态响应中横摆角速度增益达到最大值时的车速称为特征车速 uch。证明: 特征车速 性转向汽车横摆角速度增益的一半。 35. 计算题 20 中轿车在车速 ua=110km/h 下,频率由 0~3Hz 的频率响应特性(画图时采用 双对数坐标,横坐标为输入频率的对数值,纵坐标为增益的分贝值)。 36. 已知某 4×2 小客车前、后单胎,总质量 2010kg,轴距 L 为 3.2m,其轴荷分配前轴为 每个后轮胎侧偏刚度 k2 为-37485K/rad。 53.5%, 每个前轮胎侧偏刚度 k1 为-38142N/rad, 试确定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是哪种?如果该车以 36km/h 车速、方向盘转向角为 330 度 (转向系总传动比 i=22) ? (悬 做定向圆周行驶时, 求此时汽车的横摆角速度ωr 是多少 架侧倾的影响不予考虑)。 37. 已知一汽车总质量为 2150kg,轴距为 2.8m,前、后单胎,其轴荷分配:前轴荷为 54%, 后轴荷为 46%,现前后轮装用不同轮胎,每个前轮的侧偏刚度为 46800N/rad,每个后
uch 1 / K ,且在特征车速时的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为具有相等轴距 L 中
轮侧偏刚度为 38650N/rad,试确定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的性质及其特征车速或临界车 速是多少(km/h)?
28. 何谓转向系统和纵置钢板弹簧悬架的运动干涉?如何减少这种干涉? 29. 画出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仪器框图。 30. 试述汽车侧翻的评价指标。 31. 一轿车(每个)前轮胎的侧偏刚度为-38142N/rad、外倾刚度为-37485N/rad。若轿车 向左转弯,将使两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 2°。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 受左、右轮载荷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32. 6450N 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前悬架上加装前横 向稳定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试分析其理 论根据(要求由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33. 二自由度轿车模型的有关参数如下: 总质量 绕 Oz 轴转动惯量 轴距 质心至前轴距离 质心至后轴距离 前轮总侧偏刚度 后轮总侧偏刚度 转向系总传动比 试求: 1) 稳定性因数 K、特征车速 uch。 m=2120kg Iz=4105kg.m2 L=3.048m a=1.463m b=1.585m k1=63743N/rad k2=-113205N/rad i=22
5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 何谓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其性能如何在时域和频域中进行评价?具体说明有几种型式可 以判定和表征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2. 解释下列名词和概念 侧偏现象 侧偏刚度 回正力矩 转向灵敏度 特征车速 临界车速 中性转向点侧向力变形转向系数 侧向力变形外倾系数 转向盘力特性 静态储备系数 S.M. 轮胎拖距 3. 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 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 4. 汽车的稳态响应由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由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如何(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5. 汽车转弯时车轮行驶阻力是否与直线行驶时一样? 6. 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的功能有何不同? 7. 横向稳定杆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有的车装在前悬架, 有的车装在后悬架, 有的前后都装? 8. 某种汽车的质心位置、轴距和前后轮胎的型号已定。按照二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其 稳态转向特性为过多转向,请找出 5 种改善其转向特性的方法。 9. 汽车空载和满载是否具有相同的操纵稳定性? 10. 试用有关计算公式说明汽车质心位置对主要描述和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响应指标 的影响。 11. 为什么有些小轿车后轮也没有设计有安装前束角和外倾角? 12. 转向盘力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试分析之。 13. 地面作用于轮胎的切向反力是如何控制转向特性的? 14. 汽车的三种稳态转向特性是什么?我们希望汽车一般具有什么性质的转向特性?为什 么?有几种型式可以判定或表征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具体说明。 15. 画出弹性轮胎侧偏角和回正力矩特性曲线,分析其变化规律的原因。 16. 轮胎产生侧偏的条件是什么?侧偏的结果又是什么?试分析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车 轮上重新分配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稳态响应有什么影响? 17. 试述外倾角对车轮侧偏特性的影响。 18. 汽车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有哪几个?分别加以说明。 19. 汽车重心位置变化对汽车稳态特性有何影响? 20. 用何参数来评价汽车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特性?试加以说明。 21. 车厢侧倾力矩由哪几种力矩构成?写出各力矩计算公式。 22. 试述等效单横臂悬架的概念。 23. 什么是线刚度?如何计算单横臂独立悬架的线刚度? 24. 试述汽车瞬态响应的稳定条件。 25. 转向时汽车左右轮的垂直载荷变化对车轮侧偏特性有何影响? 26. 汽车在前轴增加一横向稳定杆后不足转向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27. 非独立悬架汽车车厢侧倾力矩由哪两种力矩组成?写出其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