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表格作业设计
《故乡》电子表格教案

二、(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光了”):“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
第一层(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写“我”到家时的情况。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天真无畏、深厚友谊;对杨二嫂的比照——小市民习性更厉害
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全文重点)闰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
三、(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小结: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谈谈小说》)在阅读课文时,掌握这些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写好人物小传的重要方面;而写人物的小传,又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为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奠定了基础。在写本文中的人物小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变”是这些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如对闰土,就可作这样的分析:闰土是一个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的形象。
闰土(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初识wps表格教学设计

初识wps表格教学设计初识WPS表格教学设计WPS表格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它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地处理数据、制作图表、进行数据分析等。
在教学中,WPS表格也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下面,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初识WPS表格。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初识WPS表格的教学,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WPS表格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2.掌握WPS表格的基本数据处理方法;3.能够使用WPS表格制作简单的图表和数据分析;4.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WPS表格。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WPS表格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WPS表格的基本功能介绍:包括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等基本操作方法;2. WPS表格的基本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输入、数据格式化、数据排序、数据筛选等基本操作方法;3. WPS表格的图表制作: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基本图表的制作方法;4. WPS表格的数据分析: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基本数据分析方法;5. WPS表格的实际应用:包括在工作中如何使用WPS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讲解法:通过讲解WPS表格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WPS表格的基本知识;2. 演示法:通过演示WPS表格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图表制作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3. 练习法:通过练习WPS表格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WPS表格的基本操作方法;4. 实践法:通过实际应用WPS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WPS表格。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电子表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子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单元格,调整行高、列宽等。
3. 让学生学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输入,包括文本、数字、日期等类型。
4. 让学生了解Excel中的常用函数,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及应用2. Excel的基本操作3. 数据输入的方法及技巧4. 常用函数的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方法,常用函数的使用。
2. 难点:常用函数的灵活运用,数据输入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函数使用。
2. 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法,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电子表格的使用。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表格实例,引发学生对电子表格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的方法及技巧,常用函数的使用。
3. 示范:教师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方法及技巧、常用函数的使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指标:准确度、速度、创新性、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信息技术》2. 教学软件:Excel3. 辅助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网络4. 教学资源:电子表格实例、练习题、教学课件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Excel的基本操作2. 第3-4课时:数据输入的方法及技巧,常用函数的使用3. 第5-6课时: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第7-8课时:完成课后作业,进行分组讨论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反馈等方面。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2.1初识电子表格教学设计

-输入数字数据,按回车键确认。
-输入日期数据,按回车键确认。
-双击选中的单元格,进入编辑状态,输入或修改数据后,按回车键确认。
5.例题5:数据排序与筛选
-题目描述:请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以便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
-解答步骤:
-打开电子表格软件,选中需要排序的数据列。
-题目描述:请使用电子表格软件,选中一个单元格,并编辑该单元格中的数据。
-解答步骤:
-打开电子表格软件,点击并拖动鼠标选中目标单元格。
-双击选中的单元格,进入编辑状态,输入或修改数据后,按回车键确认。
3.例题3:单元格的格式化
-题目描述:请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对一个单元格进行格式化,包括设置字体、颜色和对齐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对电子表格产生兴趣,认识到电子表格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遵循电子表格使用规范,注重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
-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表格参与社会事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板书设计
1.电子表格基本概念
-电子表格:数字化表格,用于存储、组织、分析数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电子表格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以便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法,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优质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第四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使用”,具体内容包括:Excel的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的选取、编辑、格式设置等。
2. 学会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能够独立创建和编辑图表,展示数据可视化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Excel的基本操作、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难点:公式和函数的嵌套使用,图表的类型选择与美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白板。
2. 学具: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指导手册、Excel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展示如何使用Excel对一家公司的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理论讲解(15分钟)(1)Excel基本操作:单元格选取、编辑、格式设置。
(2)公式和函数的使用:介绍常用公式和函数,如SUM、AVERAGE、COUNT等。
(3)图表的创建与编辑: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以及图表的美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逐步讲解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实践指导手册,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与解答(10分钟)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的使用2. 内容:(1)Excel基本操作(2)公式和函数(3)图表的创建与编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Excel完成一个班级的成绩统计表,包括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
(2)根据统计表,创建一个柱状图,展示各科成绩的分布情况。
2. 答案:(1)成绩统计表:利用SUM、AVERAGE、MAX、MIN等函数完成。
(2)柱状图: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进行美化。
《第4课 用计算机辅助学习》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三年级上册

《用计算机辅助学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了解并掌握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素养。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制作个人学习计划表学生需要使用计算机软件,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作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表。
要求包含学习时间、内容、目标等要素,并能够进行保存和打印。
2. 任务二:查找学习资源学生需要使用互联网,根据自身学习需求,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如视频、文档、网站等。
要求能够筛选出适合自身学习的资源,并能够进行下载和保存。
3. 任务三:制定复习计划表学生需要回顾已学内容,使用计算机软件,制定一份复习计划表。
要求包含复习时间、内容、方法等要素,并能够进行保存和打印。
4. 任务四:使用学习软件辅助学习学生需要选择一款适合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软件,进行学习和操作。
要求能够熟悉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所有作业任务,不得抄袭和他人合作。
2. 操作规范:学生需按照软件操作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软件设置。
3. 保存文件:学生需在完成每个任务后,及时保存文件,确保文件不丢失。
4. 反馈与交流:学生需在作业评价环节,提交作业反馈表,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包括任务完成度、操作规范性、学习心得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反馈表,包括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以及对下次作业的建议和意见。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息素养。
同时,本次作业也将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如何设计表格 二、 设置单元格的格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新世纪18七年级

《设置单元格的格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基本操作,包括设置字体、颜色、对齐方式、边框和背景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程中表格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打开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新建一个工作簿并创建至少3个工作表;2. 在每个工作表中设置至少5个单元格的格式,包括字体、颜色、对齐方式、边框和背景等;3. 按照要求设置单元格格式,确保操作正确、规范;4. 完成后保存作业文件。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时间限制为1小时;2. 每个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必须符合要求,不得敷衍了事;3. 完成作业后,学生应简要说明每一步操作的思路和依据;4. 作业文件应保存为电子表格文件,以备检查。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字体选择、颜色搭配、对齐方式、边框设置和背景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操作规范性、合理性、美观性等方面;3. 对于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4. 学生根据教师评价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作业后,及时将作业文件提交给教师;2. 教师将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3.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对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4. 学生可随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就作业中的问题或疑惑进行咨询和解答。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基本操作,加深对表格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通过反馈和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将得到加强,共同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进步和发展。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方法,包括字体、对齐方式、边框和背景色等。
word作业2(表格处理)

作业2在E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文件夹,名字为“自己的姓名_作业2”,以下所有文件均保存于该文件夹中。
完成以下作业后压缩该文件夹,并上传。
1.学习表格制作与修饰1.根据操作步骤创建和编辑表格创建和编辑图3-20所示的课程表,保存为文件名“课程表1.docx”。
图3-20 表格示例操作步骤如下:①打开Word 2007编辑窗口,单击“表格”菜单项,然后选中“表格”菜单中的“插入”,在弹出的子菜单中单击“表格”命令,打开如图3-21所示的“插入表格”对话框。
②在对话框的“表格尺寸”区的“列数”微调框中输入“6”,在“行数”微调框中输入“7”,单击“确定”按钮,则一个7行6列的表格被插入到了当前文档中光标所在之处。
③将鼠标指针移到表格第一行的左侧(表格以外),当鼠标指针形状变成,单击鼠标左键,可以看到表格的第一行被选中。
单击“表格”菜单中的“表格属性”命令,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单击对话框的“行”选项卡,出现的界面如图3-22所示。
单击“尺寸”区的“指定高度”微调框前的方框,使√标记出现,并在微调框中输入“1.2厘米”,在“行高值是”下拉列表中选择“最小值”,单击“确定”按钮,此时表格第一行的高度被调整为1.2厘米。
单击表格外的任意空白位置,取消对表格第一行的选定。
④ 将鼠标指针移到表格第二行的左侧(表格以外),当鼠标指针形状变成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往下拖动,直到将表格中的第二到第七行全部选中为止。
单击“表格”菜单中的“表格属性”命令,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
单击“尺寸”区的“指定高度”微调框前的方框,使√标记出现,并在微调框中输入“0.7厘米”,在“行高值是”下拉列表中选择“最小值”,单击“确定”按钮,则表格第二到第七行的高度都被调整为0.7厘米。
⑤ 将鼠标指针置于表格第一列右侧的边界线上,当鼠标指针形状变成时,按住鼠标左键,此时出现一条垂直的虚线,继续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向右拖动,直到虚线到达合适的位置,松开鼠标左键,可以看到表格第一列的宽度已经被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