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对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引言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孩子年幼且对卫生认知有限,他们往往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和示范。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二、建立正确的认知1. 平等沟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生病的原因与卫生之间的关系。
2. 视觉教育:利用图片、图表或故事书等方式,向孩子展示清洁与卫生的重要性,让他们通过视觉方式感受到不同卫生习惯的影响和结果。
三、家庭卫生教育1. 规范家庭环境:保持家居整洁,让孩子在干净的环境中成长。
教导孩子保持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不乱扔垃圾、不在地上乱丢东西等基本卫生习惯。
2. 定期洗手:教导孩子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上厕所后、与动物接触后等需要洗手的情况下,教会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
3. 饮食卫生:引导孩子选择安全卫生的食物,教育他们不随地吃东西、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
四、学校卫生教育1. 教育与宣传:学校应该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卫生知识的教育,例如开展关于清洁与卫生的主题活动,组织有趣的卫生宣传节目等。
通过积极的教育和宣传,使孩子们能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应该提供洁净卫生、食品安全的环境,设置安全的饮水设施和洗手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五、示范与激励1. 父母示范: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需要自己亲自践行良好的卫生习惯,以身作则。
孩子往往通过模仿来学习,父母的正确示范能够有效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激励与奖励:当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时,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励,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六、培养卫生意识1. 定期卫生检查:带领孩子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让他们了解个人卫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关注自己身体状况的习惯。
2. 培养整洁习惯:教导孩子养成整洁的衣着习惯,让他们明白穿着整洁与个人形象之间的关系,为他们提供常换洗衣物的机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非常重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帮助孩子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
一、树立正确的榜样家庭是孩子学习卫生习惯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榜样。
如果家长本身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很难期待孩子们能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家长首先要自己注意个人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均衡饮食等方面。
通过家长的榜样作用,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并模仿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生动有趣的宣传教育为了引起孩子们对卫生习惯的兴趣,家长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教育。
可以选择与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动漫故事等有关的卫生习惯宣传教育材料,通过故事情节和形象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洗手的重要性、保持卫生的好处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小游戏、互动体验等方式来加深孩子们对卫生习惯的理解和记忆。
三、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学校在卫生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长应积极关注学校的卫生教育活动,并参与其中。
同时,家长也应与学校保持紧密的沟通,共同制定卫生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学生每日洗手次数计划、食堂食品卫生检查等,营造健康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可以加强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四、合理的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可以设立一套合理的奖励机制。
例如,培养孩子勤洗手的习惯,可以设立每天勤洗手的小目标,达到一定次数后给予奖励。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嘉奖信等,这样可以增强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动力和积极性。
不过,在设立奖励机制时,家长要注意,奖励应适度,不能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以免孩子形成只为物质奖励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不良心理。
五、耐心和持续的引导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们耐心和持续地引导。
孩子的卫生习惯如何培养他们正确的卫生习惯

孩子的卫生习惯如何培养他们正确的卫生习惯一、引言孩子的卫生习惯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孩子正确的卫生习惯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卫生习惯。
二、身体清洁卫生良好的身体清洁卫生习惯是培养孩子正确卫生习惯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 每天洗澡孩子每天应该进行洗澡,以保持身体清洁。
家长应引导他们使用适合的沐浴产品,并确保他们洗干净每个部位,特别是脸、脖子、腋下、手脚等容易积污的地方。
2. 刷牙正确的刷牙习惯对孩子的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应教育孩子每天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并使用适合年龄的牙刷和牙膏。
鼓励孩子养成刷牙后漱口的好习惯,以保持口腔清洁。
3. 剪指甲孩子的指甲应保持干净整齐,以防止细菌滋生和伤害他人。
家长应教导孩子定期修剪指甲,并注意保持手指卫生。
三、饮食卫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能够帮助孩子预防许多疾病。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 手洗饭前后和进食时,教育孩子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家长应教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钟。
2. 饮食均衡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饮食均衡、多样化的习惯。
鼓励他们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纯净水,避免过多摄入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
3. 食品储存和处理正确的食品储存和处理有助于避免食物中毒。
家长应教育孩子在饭前洗净食物,并妥善储存食品,避免食物变质。
四、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可以保护孩子免受环境污染和细菌感染。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 坚持整理和清洁教育孩子定期整理和清洁自己的房间、书桌和玩具等物品。
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将不需要的物品捐赠给需要的人,培养分享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 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是维护孩子健康的重要措施。
家长应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在封闭环境中生活。
3. 垃圾分类和处理教育孩子学会垃圾分类和正确处理垃圾。
宣传环保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如参加垃圾清理等。
五、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孩子正确的卫生习惯,我们能够帮助他们:1. 预防疾病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和腹泻等。
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培养

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帮助儿童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并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
为了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来培养儿童的良好卫生习惯。
一、定期洗手洗手是最基本的卫生习惯之一,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他们天真活泼,经常接触到各种细菌和病毒。
教育儿童养成定期洗手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可以设置洗手的时间,例如饭前、饭后、上厕所后等。
同时,在教育儿童洗手时,注意用肥皂清洗双手,并彻底冲洗干净。
二、培养刷牙习惯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儿童健康的基础。
家长应鼓励儿童每天刷牙两次,并使用适量的牙膏。
儿童刷牙的时间应保持在2分钟左右,家长可以采用故事、歌曲等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刷牙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此外,定期更换牙刷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免细菌滋生。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教育儿童养成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习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此外,应避免给儿童食用过多的糖果和垃圾食品,以防止蛀牙和肥胖等问题的发生。
教育儿童有规律地进餐,并在餐前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养成适当的运动习惯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
家长应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跑步、玩球等。
此外,建立家庭共享体育活动的时间也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运动,儿童可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并增强卫生意识。
五、营造整洁环境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与儿童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家长应教育儿童保持环境整洁,每天收拾床铺,摆放书籍玩具等物品,保持房间的通风和干净。
此外,定期清洁室内外,保持卫生环境,有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
六、培养正确的上厕所习惯正确的上厕所习惯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个人卫生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教育儿童养成定期上厕所的习惯,并告诉他们正确使用厕所的方法。
此外,教育儿童注意勤洗手,以减少细菌传播。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是每个家庭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的健康,还可以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
一、身体清洁习惯良好的身体清洁习惯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是每天洗手。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在特定的时刻洗手,例如在饭前、饭后、如厕后等。
还可以利用互动的方式,例如与孩子一起洗手唱歌、数数等,增加孩子的洗手兴趣和乐趣。
此外,家长还应教导孩子每天坚持刷牙。
可以使用可爱的牙刷、牙膏和口腔漱口水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在刷牙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刷牙,通过互动和示范,引导孩子正确刷牙的方式和时间。
这样,孩子会养成每天刷牙的习惯。
二、饮食卫生习惯饮食卫生对孩子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饮食卫生习惯。
首先,教导孩子饭前便后洗手。
在餐前,提醒孩子要洗手,以防止细菌感染。
餐后也要养成洗手的习惯,清洁食物残渣,避免细菌滋生和传播。
其次,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例如,告诉孩子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垃圾食品和甜食。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制作有趣的健康餐点,激发孩子对健康食物的兴趣。
三、环境卫生习惯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
家长可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的环境卫生习惯。
首先,教育孩子保持个人物品的整洁和摆放整齐。
例如,教导孩子把书放回书架,把玩具放进玩具箱。
这样的习惯不仅可以保持环境整洁,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整理能力和责任心。
其次,家长可以教导孩子每天保持自己的生活空间整洁。
例如,养成每天整理床铺、拾掇书桌和收拾衣物的习惯。
家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例如比赛整理速度,来激发孩子的兴趣。
最后,教导孩子主动保护环境。
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环境保护活动,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通过亲身实践,孩子可以学会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个人卫生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健康,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
1. 涵养个人卫生习惯一个人的个人卫生习惯与其整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首先,教育他们每天早晚刷牙,正确使用牙刷和牙膏。
同时,教导他们洗手的重要性,并确保他们在用餐前、上厕所后等场合洗手。
此外,培养孩子每天洗脸、洗澡,并保持衣物清洁的习惯也非常重要。
2. 教育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首先,教导他们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其次,教育他们咀嚼食物充分,并避免吃垃圾食品和摄入过多的糖分。
此外,还要教育孩子在用餐前洗手,并鼓励他们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
3. 创建整洁的卫生环境一个整洁的卫生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从家居环境开始,教育孩子保持室内整洁。
鼓励孩子每天整理自己的房间,将书本、玩具等物品放置整齐。
同时,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垃圾,并保持家庭卫生。
此外,定期清洁和消毒卫生设施也是重要的。
4. 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除了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培养孩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也很重要。
我们应该教育他们尊重公共场所的清洁,不乱扔垃圾,并教导他们正确使用公共厕所。
此外,教育他们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养成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习惯。
5. 示范与激励家长的行为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与孩子一起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
同时,及时表扬孩子在卫生习惯方面的进步,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
总结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
通过教育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创造整洁环境、培养公共卫生意识等方面的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本文将从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指个体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
父母应该从小就教导孩子养成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是个人卫生的基础。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疾病传播的第一步。
在关键时刻,如进餐前、接触脏物后或者上完厕所后,都要教导孩子正确地洗手。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和他们一起洗手,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洗手习惯。
其次,定期洗澡也是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环节。
父母可以制定适合孩子的洗澡时间表,并帮助他们养成每天洗澡或者每两天洗澡的习惯。
同时,教导孩子正确的洗澡方法,如用温水淋浴、使用适合的沐浴露和洗发水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养成每天洗澡的习惯,并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另外,教导孩子正确使用牙刷和勤刷牙同样是个人卫生的重要方面。
父母可以教孩子正确刷牙的方法,如上下刷、早晚刷牙、舌头清洁等。
同时,购买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牙刷和牙膏,并监督孩子正确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护自己的牙齿健康。
二、环境卫生除了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方面。
良好的环境卫生有助于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并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首先,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和清洁是重中之重。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家庭卫生的打扫工作,比如每天清洁房间、定期清理垃圾等。
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觉得环境卫生的维护是一项有趣的任务,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尊重环境。
其次,教育孩子养成正确处理垃圾和垃圾分类的习惯。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并示范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会养成随手倒垃圾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环境卫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每个家长关心的问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日常生活、示范引导和激励教育等方面,介绍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坚持早晚刷牙,讲究刷牙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意识。
此外,教育孩子洗手,注意洗手的时机,例如进餐前、上厕所后,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2.衣物清洁:教育孩子按时更换衣物,保持衣物的清洁。
并且引导孩子学会洗澡,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浴液和洗发水,养成勤洗澡的好习惯。
3.环境整洁:教育孩子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通过示范和引导,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示范引导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示范引导是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示范引导:1.模范行为:家长要充当良好习惯的榜样,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刷牙、注重个人卫生等。
孩子往往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2.亲自指导: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亲自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地刷牙、洗手、洗澡等。
通过亲身示范和解释,让孩子理解正确的做法,并亲自尝试。
3.共同参与:与孩子一起完成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的任务,鼓励孩子参与到清洁工作中,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摆放玩具等。
通过共同参与,培养孩子对卫生的责任心和习惯。
三、激励教育培养卫生习惯激励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一个有效方法,以下是几种激励教育的方式:1.奖励制度:制定一套奖励机制,对孩子按时刷牙、洗手、整理房间等良好卫生习惯进行奖励。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表扬或者家庭活动等。
2.成就感强化:强调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让孩子感受到良好卫生习惯带来的成就感,以激发他们养成这些习惯的动力。
3.倾听和鼓励: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中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长对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简要自我介绍:我是韩依霖同学的妈妈,韩依霖的日常生活表现、、、、、、、、、。
我是在医院工作,从事麻醉工作。
我的工作性质的原因,使我对孩子卫生习惯的养成更加的重视。
)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儿童在没有进学校之前,一天到晚最亲近的人当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语动作,最是儿童所习见习闻的。
就是进了学校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
”这说明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成了第一任启蒙教师,家庭也就成了第一学习场所。
讲究卫生是一个孩子在涉世之初就要养成的好习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孩子的健康问题。
作为家长又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从自身经历有发下几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家长共同交流探讨。
一、学会科学的教子方法
一个健康的孩子一定是讲卫生的,而那些爱生病的孩子,在卫生习惯上,往往都存在着一些小问题。
这一点,我在医院工作的经历让我体会深刻。
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可爱,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例如:在孩子学习洗手时,作为爸爸妈妈们要为孩子准备好肥皂、擦手毛巾,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
告诉孩子我们双手每天要碰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很多细菌,要是在饭前便后不洗干净,就会把细菌吃进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来,有虫子,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了。
还利用温柔的讲解和示范教会孩子洗手的最佳方法。
经常这样练习,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还要有耐心。
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
家长还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入手,例如,给孩子穿衣时,表扬他的衣服漂亮,并说弄脏了就不漂亮了,孩子就会注意衣服;在清理房间时,问孩子的玩具摆放的怎么样,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学着大人的样子整理自己的东西。
二、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
常言说“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修养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形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家长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家长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例如每天的刷碗,家长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一边指导孩子如何做,并适当让孩子自己做。
在家里,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检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
久而久之,孩子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我们每次出去野餐都会把垃圾带回来扔到垃圾桶里。
这个爸爸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无形中就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这时的父母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卫生习惯。
在街头,我们时常会看到有的家长随手把孩子喝的矿泉水瓶扔到幼儿园的草坪上,孩子也随脚把瓶子踢得远远的,试想:如果家长能把瓶子扔到垃圾桶里,孩子又会怎么做呢?所以在孩子的面前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才能够影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能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
我们的孩子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长及
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地纠正自己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孩子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我们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
如平时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能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和培养。
对孩子习惯培养要严格要求,不能有丝毫的迁就。
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睡前刷牙、不再吃甜食的等等类似的好习惯,可是由于孩子因为其、其他原因要高利率生病哭闹不止父母就轻易放弃了原则,使幼儿刚形成的良好习惯被破坏以至难以在坚持。
所以说,好的习惯一定要坚持不能有丝毫的例外,因为一旦被破坏后再培养就困难了。
家长们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狠抓孩子的习惯培养,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
同时,还要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聪明的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作息表,让孩子来规划自己的每日作息,家长给予适当的督促。
这样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逐步形成为一种习惯。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
妈妈刚说的爸爸马上否定了,爸爸的决定妈妈完全不同意,上午说的下午又改等等,使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游离于家长之间,形成双重性格,成为一个虚伪的人。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
如培养孩子不随便吃零食的习惯,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而爷爷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孩子好习惯的。
其次是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一致。
现在,不少孩子在学校里能自己独立完成很多事务,比如、、、、、、、、、、、、,但一到家中则判若两人。
如果孩子在家、在学校表现不一,就说明还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反映出家校在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
所以家庭与学校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必须要求一致的要求孩子,而且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家长们对孩子的习惯培养就必须坚持一贯性的要求,让孩子有天天练习的机会,孩子才能掌握技能快,也就是养成习惯快。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作为家长第一要务就是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并善于抓住时机,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