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1

合集下载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
古诗词简短鉴赏如下: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夜思乡的场景。

月光洒在床前,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

诗人通过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的动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辽阔和壮美。

而“欲穷千里目”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更上一层楼”则暗示了只有不断努力、攀登更高峰,才能看得更远、更清晰。

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送别古诗词鉴赏_1

送别古诗词鉴赏_1

送别古诗词鉴赏送别古诗词鉴赏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慢慢消逝,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

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送别古诗词鉴赏2送别:王维朝代:唐朝【作品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作品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漂浮。

【作品解释】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也许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对友人的关切、爱惜的深情厚意。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清代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清代的古诗词鉴赏11河中石兽纪昀〔清代〕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一作:再转)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2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清代〕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是一首借咏寒柳而抒伤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可谓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纳兰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清代的古诗词鉴赏21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清代〕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双调殿前欢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

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

有丹青画不如。

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

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木兰花宋祁(2004全国卷)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为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村行王禹偁(2004年成人卷)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2004天津卷)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的理解。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002年全国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附录: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苦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附录:《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范仲淹《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江南逢春李龟年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2004上海春考卷)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诗词鉴赏(一)一、(2020年浙江杭州)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唐]李白[明]李攀龙杨花落尽子规啼,青枫飒飒雨凄凄,闻道龙标过五溪。

秋色遥看入楚迷。

我寄愁心与明月,谁向孤舟怜逐客,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1.【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年湖南常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4分)五、(2020年新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

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六、(2020年浙江绍兴)古诗阅读(6分)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清]汪琬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

高中古诗词鉴赏(精选15篇)整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知道一些诗歌吧,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高中古诗词鉴赏,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6)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行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高中古诗词鉴赏(篇1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02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_1

202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_1

202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2023学校生必背古诗词鉴赏1韩翃《寒食》-学校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解释]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

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3.“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

“传”,挨家传赐。

“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

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读(xi),与“花”“家”押韵。

[简析]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状况。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确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飘舞,落红很多的迷人春景。

其次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漂动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悟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擅长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示意,和中唐社会状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答案 (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

(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答: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
答案 (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
(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 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飘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发了诗人共鸣)。

(意思对即可)
(3)杨诗中 "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
凄楚的感情基调。

白诗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