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精)
药王孙思邈勤练养生十三法助长寿,值得看看

药王孙思邈勤练养生十三法助长寿,值得看看社会日益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殷实,我们不再受温饱问题困扰,越来越多的人把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当成终极目标。
于是,养生的方法也就热门起来。
所谓的养生就是懂得调和阴阳,以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医学观点,明确地指出了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是懂得和践行养生之道。
孙思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许多博大精深的养生方法,以防病治病达到养生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要想健康长寿,必须从心理、社会等方面采取干预措施,方能奏效。
那么,哪些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助我们实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呢?下面列举古今2位名人长寿养生的方法。
药王孙思邈勤练养生十三法助长寿据史料记载,孙思邈活到142岁寿终正寝辞世。
他精通养生之术,提出许多可行的养生方法且能身体力行,年过百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这套养生方法就是养生十三法,方法步骤如下。
面常洗双手对搓36下,以发热的双手上下扫面。
勤做此法可美容、去皱。
目常运双手掌心互搓36下,用发热的掌心覆盖双眼。
合目,用力睁开,眼珠转圈圈,顺序先从左→上→右→下;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珠转圈,再顺序从右→上→左→下。
以上动作为一组重复3次。
感觉眼睛疲劳就可以做。
勤做此操可明目,治疗近视,缓解眼睛疲劳。
电脑族、玩手机的人尤其适用。
齿常扣慢慢闭嘴,带动扣门齿动作,须轻扣有声,重复动作30-50次。
能防止蛀牙、牙痛和牙齿退行性变等。
漱玉津(口水)口微闭,舌尖伸出齿外,从左→上→下→右贴着颊粘膜慢慢转12圈,将口水咽下去;同法反方向再做一次。
口微闭,舌头在上、下颚面转圈,先从左到右12圈吞口水,口水吞下要有带到丹田的感觉最佳;同法,从右向左再做一次。
二者结合具有强健肠胃之功效。
耳常鼓双手掌覆盖双耳用力向下压,然后放手,自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此法于每天早晚睡觉前后做,可提高记忆力和听力。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PolyU

第十一式 膝常扭
•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微微下蹲,雙手按膝, 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 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 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第十二式 常散步
• 挺直胸膛,輕鬆散步。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景色。 • 「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第十三式 腳常搓
•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 再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 • 大拇指擦按湧泉穴,共做36下以上。 • 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 腳底是全身器官的反射區。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
第三式 齒常叩
• 口微合上,上下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牙齒 互叩時應發出聲響。輕鬆慢做36下。 • 作可通上下顎的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 胃吸收、防止蛀牙、牙骹骨退化。
第四式 漱玉津
• 玉津即津液、唾液 • 閉口,將舌頭伸到牙齒外,由上、下、左、右 慢慢轉動12圈,將產生的唾液吞下。反復數次。 • 閉口,舌頭在牙齒內,口腔裏,圍繞上下顎轉 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將產生的唾液吞下。 意念將唾液帶到丹田。 • 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第五式 耳常鼓
•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 後放手,應聽到響聲。重覆10 次 • 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 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 風池穴10次,卜卜有聲。 • 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 憶和聽覺。
第六式 面常洗
• 搓手36下,用溫暖的手後上下掃面。 • 搓暖雙手同時向外圈。 • 可以令臉色紅潤光澤,避免皺紋。
完 多謝!
第七式 頭常搖
•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 至肩,扭回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 向重覆。 • 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病。
頸康操
• 伸頭仰面耳貼肩 • 貼肩再加前後移 • 側面點頭頸肩康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一、调心调心为养生之首。
心之平和,则五脏六腑皆安。
当去杂念,存善念,心宽体健,疾病自远。
二、调息呼吸为生命之本。
调息即调呼吸,使之深长细匀。
清晨吸清气,夜间吐浊气,肺腑自洁,身体健康。
三、调饮食饮食为养生之基。
饮食需定时定量,五味调和,不偏嗜。
食物要新鲜,避免生冷不洁,确保脾胃健康。
四、调睡眠睡眠乃恢复体力之时。
应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早睡早起,顺应自然,则精神焕发,身体强健。
五、调起居日常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室内外清洁整齐。
顺应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避免过劳或过逸,使身体适应自然。
六、调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宜居之地,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有助于心情舒畅,身体康健。
七、调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强健筋骨。
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伤害。
八、调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调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防治疾病。
九、调气血气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调气血即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使气血流畅,充足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十、调脏腑脏腑功能正常,则身体强健。
调脏腑即是通过饮食、药物、按摩等方法,使脏腑功能协调,保持身体健康。
十一、调精神精神饱满,则身体健康。
当避免过度思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使精神焕发。
十二、调智慧智慧使人明智,避免愚痴。
通过学习、思考等方式提升智慧,有助于明辨是非,避免过度烦恼,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十三、调道德道德高尚,则内心平静。
当培养仁爱之心,注重道德修养,使内心充满善良与美好,从而身体健康,长寿延年。
综上所述,孙思邈养生十三法涵盖了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
通过全面调理身体与心灵,我们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

孙思邈的养生十要1.啬神。
即养生之术。
“夫养性者,欲所惊剞以成性,性自为善。
”性善则内外百病不起,灾祸无由以生。
性善即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身居乱世纷争之中,视功名利禄如粪土”。
啬神之要又须节制情志和七情以养神。
神者为心所主,七情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属五脏,过用则伤。
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伤,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怀忿恨。
”要做到“拼外援”以养神。
2.爱气。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爱气必须懂得精能化气,气有生精,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思过用必定耗气伤精的道理。
爱气还须通晓“依时摄生法则”,即使身体适合四季气候的变化,如冬季严寒,阳气内藏,不可作劳汗出,以免发泄阳气,有损健康。
所以要以食摄养以保气。
3.养形。
即重修身之道。
他说“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长生也。
”养形的要妙在于“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强调运动能使人气血流通,经脉和调。
但要避免过劳。
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
只有重养形方能强身。
4.导引。
导引、按摩,吐纳、调气是孙思邈养生要妙的重要内容。
前者为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
导引调气可祛病延年。
5.言论。
养生须“从四正”(言行坐立),言为四正之首。
他强调“言最不得浮想妄想”。
要像孔子说的那样“思无邪”,只有心无邪念,言语才能得其“正”。
他要求人们“莫多言,多言则乏汽。
”“宜少语,少语则气得以充养。
”要做到慎言语以防耗气。
6.饮食。
他认为,饮食养生以节俭为第一要妙。
日常饮食,“每令节俭”。
如果贪图口味,多餐大饱,以致食后腹中彭亨短气,以致发生疾病。
他提倡“淡食”即饮食清淡,少用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
做到节饮食,以保平安。
7.房事。
他强调,男女之情乃人伦之常,不可强禁,也不可太放,为贵有节而已。
他提出成年已婚健康人,每月同房两次,每年24次,对身体最为有益。
也可根据年龄而定,如“人年20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物泄”做到房事有节,保天年。
孙思邈养生法

闭目养生十三法。
1、闭目养心: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坐,双目闭合,眼睑下沉,调匀呼吸,意守丹田。
良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静如水,烦恼渐渐消失,进入静谧祥和状态,机体阴阳气血通达顺畅,心理平衡,情绪愉悦,头脑清晰,浑身轻松。
2、闭目降气: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于暴躁难捺之时,要理智地控制情绪,离开是非之地,闭目思量。
同时用自己的双手食指轻轻压在眼睑上,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
3、闭目行悦:在忧郁悲伤、失望空虚、心烦意乱之时,退避静舍,闭目独坐,尽量默忆,想象以往得意欢愉之事,即会觉得心神平衡,悲伤烦乱之情就会逐渐消失。
4、闭目卧思:人有三种思维方式:第一为睁眼思维方式,第二为梦境思维方式,第三即是闭目思维方式。
闭目思维是一种临界思维“现象”,即卧而不寐,闭目臆想联翩。
在这种思维状态下,大脑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又处于充血、充氧状态。
如此,可促使大脑细胞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闭目消食:吃完饭后闭目休息10~30分钟,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
这对肝脏的保养,尤其是对有肝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人们吃完饭(尤其是午饭,因为吃的一般都比较多)后,体内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如果再行走、运动,血液就会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时,流入肝脏的血流量就要减少到50%以上。
如果肝脏处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下,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对肝脏的损害。
6、闭目赏乐:你可以常常闭目听一些自己喜爱的音乐和戏曲。
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7、闭目解乏:劳逸结合对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当身体劳动累了,或读书、看报、写字疲乏的时候,不妨闭目静养片刻,这对迅速恢复精力和养生保健都大有益处。
8、闭目释烦: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孙思邈养生六字诀介绍_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介绍

孙思邈养生六字诀介绍_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介绍孙思邈养生六字诀是一套以呼吸为主的养生方法,主要是在呼气时,通过用口呼吸的配合疏通和调节经络和气血,排除身体内所对应的致命邪气,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孙思邈养生六字诀介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孙思邈养生六字诀介绍孙思邈养生六字诀是一套以呼吸为主的养生方法,主要是在呼气时,通过用口呼吸的配合疏通和调节经络和气血,排除身体内所对应的致命邪气,已收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功效。
对冠心病,高血压或低血压,肝肠炎,气管炎等多方面疾病,甚至对癌症都取得了重大的治疗效果。
孙思邈据传享年102或141岁,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他的养生六字诀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健体,方法简单实用,后来又被称为《太上玉轴养生六字气决》或《六字延寿决》等。
这是孙思邈根据养生家陶弘景《六字气决》改编的,也经过他自己的养生时间,这才流传下来的保健养生方法。
这套六字养生诀主要分为平时练法和四季练法。
平时练法分站式动练法、站式静练法和坐式静练法三种。
主要是以依次练习“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为方法,而其中“嘘”字功养肝,对于肝脏虚火旺盛,食欲不振,以及眼睛干涩,头晕目眩都有作用。
“呵”字决补心。
对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等有功效。
“呼”字健脾。
可以治疗脾虚,腹泻腹胀、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
“哂”字润肺,可治疗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等呼吸疾病。
“吹”字强肾。
男子腰腿无力女子宫寒等都有疗效。
“嘻”字理三焦。
主要可对耳鸣、眩晕、喉痛、小便不利有功效。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介绍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养生之术非常有名,据说孙思邈活了141岁,是古代追尾长寿的人,人们对他的养生之术非常感兴趣,那么今天小编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
发常梳,就是说将手掌搓热然后从前额慢慢经过后脑扫向颈部。
每天分早晚做10次。
这样做的目的可明目祛风,对脑部、耳部都有保健作用。
目常用首先是将手心搓热,敷在眼部几秒,还有就是闭眼再睁开眼睛,眼珠以左上右下打转,重复3次,这样可以强化眼睛。
药王孙思邈24个医学贡献和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24个医学贡献和养生十三法药王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学思想、理论和医学经验成果在古代医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医药之源”。
孙思邈医学经典著作《傅山堂集》中记载着他的医疗经验和治疗方法,包含24个医学贡献和养生十三法。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内容进行的简单介绍。
一、表里双调法孙思邈提出的表里双调法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需要同步调节人体表里,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他认为,诸多病症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不平衡所导致的,如果在治疗时没有同时调节内外,很难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泻是药不是饭法在治疗疾病时,孙思邈反对滥用泻药,他认为泻药只是一种药物,不是食物。
如果患者没有胃肠道疾病,既没有腹泻,又没有便秘,就不要轻易使用泻药,以免药物对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三、攻补相济法孙思邈认为,治疗疾病并不是简单地攻击病灶,而是需要填补病灶所产生的空虚,即“补”。
同时,也需要将病灶所积聚的热毒排出体外,即“攻”。
孙思邈认为,攻补相济是治疗疾病最基本的原则。
四、阴阳调和法孙思邈认为,阴阳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阳气不足,则人体则容易疲乏、生病;阴气不足,则人体则容易出现代谢失调、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所以,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孙思邈强调阴阳的调和。
他认为,只有让阴阳达到平衡,才能实现治疗的目的,达到健康状态。
五、草木调神法孙思邈认为,人的身体不仅需要药物和针灸的帮助,还需要草木的“精气”来调养。
他提倡在生活中多接触自然环境,特别是草木,以达到身心调和的效果。
六、寒温调度法孙思邈在医学上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寒温调度法。
他认为人体具有寒热之分,如果身体出现寒凉症状,就需要使用一些温热的药物进行调理。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症状,就需要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
七、整齐有序法孙思邈认为,人的身体器官是相互依存的,人体内外器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医学上,他提倡整齐有序的调理,通过合理的肢体活动、饮食起居和健康保健,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达到预防和调理的效果。
孙思邈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孙思邈的养生方法有哪些?药王孙思邈被誉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养生方法。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孙思邈的十三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思邈强调饮食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每天饮用温开水和茶水,并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他还提倡定时进餐、咀嚼慢吞咽,保持心情愉悦。
孙思邈认为适当运动对健康也至关重要。
他建议人们每天坚持锻炼,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缓解压力。
除此之外,孙思邈还注意到了睡眠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恢复和细胞分裂。
按摩也是孙思邈推崇的养生方法之一。
他认为通过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解疼痛和疲劳。
除了这些方法,孙思邈还提倡精神养生。
他建议人们保持心情愉悦、心态平和,并且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孙思邈还注意到了呼吸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每天进行深呼吸,并尽量呼出浑身所有浊气,让新鲜空气进入肺部以改善呼吸系统。
孙思邈还强调了观察自己身体状态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定期进行体检,并且注意身体变化。
及早发现问题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孙思邈提出了不要过度用药的观点。
他认为药物有时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孙思邈的十三法虽然简单,但是非常实用。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和孙思邈的养生方法一样,品牌蜜能眼霜同样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和青睐。
据三甲医院大夫介绍,该产品具有高效保湿、提亮肤色和淡化细纹等功效,十分适合长时间使用。
希望大家在养生过程中也能注意到这个品牌的存在,让自己更加美丽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耳聪目明法)1.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面重覆。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3. 面常洗(a)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4. 目常运(a)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覆3次。
(b)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5. 耳常鼓(a)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
重覆做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7.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8.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
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
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9.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
反方向重覆。
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摄穀道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
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
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
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脚常搓(a)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
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
共做36下。
(b)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13.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
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
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孙思邈介绍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
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
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既“善谈庄、老”,又“兼好释典”,学问非常渊博。
隋唐两代帝王屡次请他做官,他都“固辞不受”,而立志学医,他的这种认识,是从切身体验中得来的。
他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周围贫苦百姓,也跟他一样,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疗而悲惨死去这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千金要方》自序)。
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就“志于学医”,并下了很大的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
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
经过这样长期刻苦的钻研,他的医学造诣很深,成为隋唐时期医药界的佼佼者。
宋代林亿称道:“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
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首创“复方”。
《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发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
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强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
这是孙思邈对医学的重大建树,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
《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
书名含有和《千金要方》相辅相济,羽翼双飞的意思。
此书共三十卷,其中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
首载药物八百余种。
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对学习、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说:“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千金宝要》)。
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也认为该书“用意之奇,用药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医学源流论》)。
这书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而且还影响到国外,如朝鲜、日本。
公元六O八年,日本来中国学医的医生,就把《千金方》等方带回日本,对日本的汉医影响深远。
由于孙思邈结合实践,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各家之长,所以医学水平很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
其中,对脚气病的治疗最为擅长。
脚气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
这种病多少年来折磨著江南一带群众。
孙思邈在学习前人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提出一个有奇效而又简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细辛、犀角、蓖麻叶、蜀椒、防风、吴茱萸等含有维生素B1的药物来治疗,用含有维生素B1的穀皮(楮树皮)煮汤调粥常服来预防,这在世界医学史也是非常先进的。
欧洲于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二年,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而孙思邈早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经详加论述,并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方法,比欧洲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
他在《千金要方》中首例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突出的地位。
他还打破当时医学界“各承一业”的陋习,主张用综合疗法治病。
他说:“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癒”。
他本人用药、用针、用灸都很精熟,对病人,不问“贵贱贫富”,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赶救”。
一次,他在路上看到几个人抬著棺材在前面走,从棺材里滴出几点鲜血,后边跟著一个老婆婆,伤心大哭。
这种情况引起他的注意。
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人”是老婆婆难产刚死的独生女儿。
他告诉老婆婆,产妇并没有死。
于是开棺抢救。
一看,产妇脸色蜡黄,一丝血色也没有,同死人无异,但一摸脉搏还在微微的跳动。
孙思邈选定穴位,只紮了一针,不一会,产妇就苏醒过来,胎儿也顺利下产。
眼看母子得救,大家十分感激,齐声称赞他的医术高明。
《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本草蒙筌》)。
孙思邈在生之年为医药事业作了那么多重大的贡献,临终时,却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
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他的家乡人民给他修庙立碑,把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
山上至今保留有许多有关孙思邈的古迹,如“药王庙”、“拜真台”、“太玄洞”、“千金宝要碑”、“洗药池”等。
这也说明历代人民对他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列仙全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孙思邈是华原人。
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能够日诵千文。
当时独孤信感歎说:“这是一个圣童啊,可惜天分过高,恐怕难于在这个尘世间有所为。
”孙思邈长大之后,喜欢读道家老子的书。
周宣帝的时候,时局动荡,他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养神,洞晓天文推理,精通医药,暗中做了不少善事。
有一次他见到一条“小蛇”为牧童所伤,正在出血。
他脱下自己的衣服赎出“小蛇”,在伤口处敷上药,将它放回草丛中。
过了十几天出门,碰到一个身穿白衣的英俊少年骑马经过。
这个少年跳下马背拜谢孙思邈说:“谢谢您救了我的弟弟。
”孙思邈很惊讶,不知道他是甚么意思。
少年于是又盛情邀请孙思邈到家中做客。
他将马让给孙思邈骑,自己牵著马几乎像足不沾地一样地飞。
转眼就到了一处城郭,里面花木盛开,房舍金碧辉煌,一派王家气派。
少年邀请孙思邈进门,一身著红衣、头戴小帽的人,身后跟著很多侍从,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他向孙思邈再三道谢说:“承蒙您的重恩,所以特意派儿子去请您。
”他回过头指著一身穿青衣的小男孩说:“前几天他独自出门,被牧童所伤,幸亏您脱衣赎救才有今日。
”于是让青衣男孩拜谢孙思邈。
孙思邈这才想起前些日子脱衣救小蛇的事情。
他偷偷地问旁边的人这里是哪里,那人告诉他:“这是泾阳水府。
”原来他救的不是甚么“小蛇”,而是龙王的儿子。
红衣龙王安排设宴款待孙思邈。
这样过了三天,龙王又送他很多珠宝彩缎。
孙思邈坚决不肯接受。
龙王于是令自己的儿子取来龙宫奇方三十首送给孙思邈。
临别时他对孙思邈说:“这些药方可以帮助您济世救人。
”就这样龙王安排人马送孙思邈回家了。
孙思邈使用这些药方后,发现它们确实灵验。
于是他将这些药方写入了《千金方》中。
后人视《千金方》为一部奇书,原来这些药方来源于仙人,灵验也就不足为奇了。
隋文帝听说了孙思邈的名声后,征召他做官,他却推辞了。
他曾经私下地对人说:“再过五十年,会有圣人出现,我到时候会帮助圣人救助百姓。
”后来唐太宗征召他,他于是到了京城。
唐太宗看到他年轻的面容非常惊讶,说:“我听说有道之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原来修道的说法,真有其事呀。
”永徽三年,孙思邈已经有一百多岁了。
有一天他沐浴之后,穿好衣冠,对自己的子孙说:“我今天要离开这里去云游了。
”没有多久,孙思邈就死了。
可是他的尸身过了一个多月还是面色红润。
到放入棺材下葬的时候,却发现棺材中仅仅剩下衣服了。
唐玄宗避难蜀中的时候,有一天梦到孙思邈向他要武都雄黄,于是命人带著十斤雄黄送上峨眉山顶。
使者上山上了一半的时候,看到一个人须发皆白,头戴方巾,身穿布衣,身后两个青衣童子。
那人指著一块大磐石说:“你可以把药放在这里。
石头上是写给皇上的谢表。
”使者一看,上面果然有一百来个大字。
使者于是逐字抄写下来,他一边抄,石头上的字随著他抄写一个字一个字地消失了。
抄写完一看,石头上一个字都没有了。
转眼间一股白气升起,连人带药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