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功能锻炼方法 (2)

合集下载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骨科病人,尤其是脊柱损伤和行骨牵引治疗患者,卧床时间较长。

长期卧床,护理稍有不慎,易出现并发症,护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1、坠积性肺炎:下肢、脊柱或肋骨骨折病人,特别是此类骨折的老年病人,因长期仰卧,痰液排出不畅而易出现肺部感染,特称为坠积性肺炎。

防治的方法有: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改变体位;多做深呼吸或吹气球;主动拍胸咳嗽咯痰;以蜜炼川贝枇杷膏兑水稀释代茶频服;遇有感冒可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若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2、尿路感染及结石:长期卧床病人,由于骨骼废用性疏松出现高钙血症,加上活动少,易出现逆行性尿路感染,发生膀胱炎、肾盂肾炎。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勤翻身;在病情许可下多活动肢体,特别是未受伤的肢体;无菌条件下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冲洗膀胱。

一旦出现尿痛、尿频、尿血伴灼热感,及时请医生处理。

3、褥疮:多见于昏迷或截瘫病人的骨突部位,受压后血循环不畅而出现皮肤坏死。

最根本的方法是适时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适当按摩,或在局部加用气圈或使用气垫床。

4、关节僵硬:多见于长期施行固定的病人,如骨牵引不能活动而出现的关节僵硬。

在固定期间在医生指导下尽可能活动,如股四头肌舒缩练习及被动活动受伤肢体关节。

固定解除后要在床上做适应性锻炼后方可下床活动。

5、静脉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是肢体长期不活动使静脉血回流不畅所致,多见于下肢。

表现为下肢肿胀、胀痛、浅表静脉充盈。

应主动做下肢肌肉舒缩练习,由远至近按摩肢体。

行气活血类中药有助于预防。

6、废用性骨质疏松和废用性肌肉萎缩:肢体长期缺乏活动而致。

一旦恢复活动,即可迅速消失。

早日进行肌肉舒缩练习,关节适当活动有助于减轻废用程度。

1 注重对骨伤病人的营养供给和饮食调养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损伤病人,不仅因组织损伤出血使其丢失太多,而且伤后病人多不思饮食,摄入不足,而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功能失调,往往会造成病人的营养状况急骤下降。

骨科的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骨科的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一) 锁骨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图2 前臂内外旋转图3 腕、肘屈伸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4捏小球练习图5 抗阻力腕屈伸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图7双肘支撑挺胸练习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图8肩前后摆动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图9 爬肩梯图10 抗阻牵拉肩、肘屈伸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图12肘关节屈曲,旋转肩关节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图13上臂外展,外旋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

(完整版)卧床病人肢体功能锻炼

(完整版)卧床病人肢体功能锻炼

肠内营养加胸部物理治疗
• 主要包括:气道净化治疗、控制性呼吸技术、 呼吸肌及全身骨骼肌锻炼
• 总结胸部物理治疗“三、四、五、六法”
四步有效咳嗽法
刺激
吸气
屏气
咳出
五步叩背法
有效叩背是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液体积 存于肺部的重要方法:5步叩背法
六步雾化吸入法
锻炼的注意事项
• 要适度,量力而行 • 出现疲劳,乏力,应及时调整 • 锻炼的方法应个体化,循序渐进,持之以
患者取仰卧位,屈双膝,双脚撑于床面 嘱患者抬起臀部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
促进髋关节的伸展,对下部躯干及骨盆的控制有良 好的作用、提高骨盆控制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 躯干及下肢痉挛
桥式运动
目的:缓解躯干及下肢痉挛
(6)膝关节屈曲伸直式
要领:
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医护者手握患足后 跟部和膝部;缓慢尽力使膝作屈曲运动,停顿 3-5秒;缓缓伸直膝,再慢慢放下患肢;重复运 动10-15次,收回呈起始位。
要领:
患者呈功能体位,医者手握患肢手和腕, 缓慢使腕作屈曲(掌屈)运动,指伸;缓缓作 伸展(背屈)运动,指屈;重复运动10-15次, 收回呈起始位
主要锻 炼屈伸 腕、指 关节肌 群减轻 其痉挛
(4)手指关节屈曲伸直式
要领:
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医护者手握患者手 指背,掌心对第2—5患指端,缓慢使指作屈曲 运动;揉指,缓缓作伸直运动;重复运动10-15 次,收回呈起始位。
肩关节外展
主要锻炼屈伸肩关节肌群;防止发生 肩关节粘连
肩关节内旋
(2)肘关节屈伸式
要领:
患者仰卧,呈功能体位,医护者手扶患肢肘 部和腕部,使其肘部交替进行伸直与屈曲运动; 动作缓慢尽力,每次停3—5秒;重复运动10—15 次,收回呈起始位

卧床病人功能锻炼方法

卧床病人功能锻炼方法

卧床病人功能锻炼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一节:双手拉弹簧拉力器运动,第二节:双脚登拉力器运动,第三节:双手拉吊环运动,第四节:双手拉吊环引体向上运动每1/4h功能
锻炼(8:00-20:00),依照病人的能力增加活动强度,以感到轻度疲劳为宜。

作用:借助卧床运动治疗器对ICU重症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操作简单,病人可自行掌握,节省护士工作量,不用脱离监护仪、负压引流、呼吸机和血滤机等,不影响治疗,且不会造成运动过量,有利于加速重症病人的康复。

3. 挤捏小腿腓肠肌,协助在床上练习抬腿,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小腿肌肉静态收缩,上肢做外展和扩胸运动
卧床病人功能锻炼方法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
胰腺炎治疗中心
一、原因
长时间住ICU或被限制在床上的患者可导致肌肉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深静
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终导
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等,所以卧床
功能锻炼迫在眉睫。

我们自行设计了一套卧床
病人功能锻炼的方法。

二、方法
1. 卧床锻炼三步操
此套动作每天需完成两次,分别为上午
十点和下午三点,每个动作重复十次。

作用:此方法锻炼患者肺部功能,打开 小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

促进 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收缩,增加关节的活动 度,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使气血运行 畅通,防止静脉血栓、褥疮的发生。

2. 卧床运动治疗器
下肢拉力器
上肢弹簧拉力器
上肢拉力环。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1】[关键词] 老年人;长期卧床;预防;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的病例越来越多。

因此,护理人员应切实做好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康复。

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0例卧床大于2月的病人,通过精心护理,无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病人,女性3人,年龄72-80岁;男性7人,年龄71-84岁。

其中帕金森2例,阿尔茨海默病3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3例,脑梗塞2例。

2.护理2.1压疮的预防2.1.1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床铺每日整理2-3次,保持平整无皱褶,清洁干燥。

如遇尿湿,便迹应及时更换。

做好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做到勤洗勤更换,早晚两次给病人擦洗。

2.1.2局部皮肤防止受压卧气垫床,每两小时翻身一次。

在骨隆突处置支撑物,以减少局部受压,经常按摩骨突出处及受压部位。

2.1.3减少摩擦力和剪力搬动患者时或使用便器时,动作宜轻柔,不可强行推、拉、拖等,用海绵圈保护肘部、足跟部等。

避免长时间头部抬高大于30度,以免尾骶部、足跟部承受大压力和剪力。

2.1.4增进营养加强饮食补充,如进食困难,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2.1.5严格交接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坠积性肺炎的预防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减少人员探视。

对于气管内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间断氧雾化吸入。

每两小时翻身叩背一次,由下至上叩背。

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给予正确方法进行床上功能被动锻炼。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逆流及防止胃液反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3泌尿系感染的预防穿宽松透气吸湿性良好的棉布衣裤,戒除不良憋尿习惯。

协助病人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

鼓励病人多饮水,并保持会阴部清洁。

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妥善固定好导尿管,做好尿道口护理。

危重症病人肢体功能锻炼

危重症病人肢体功能锻炼

危重症病人肢体功能锻炼各位领导、护士姐妹晚上好!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的题目是危重症病人肢体功能锻炼,在临床中科室都会遇到各类危重病人,但在传统的护理治疗中,往往只注重抢救患者的生命,而忽视其能否具备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的能力。

病人可能出现关节挛缩、变形、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这样失去治疗残障的最佳时机,给患者留下难以治愈的终身残疾。

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时机,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置,对降低病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处于昏迷状态或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危重病人,往往因长时间的肢体不活动,易导致运动功能改变,引起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挛缩,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及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

二、肢体功能锻炼的目的在临床中,由于我们护士与患者接触最频繁、最密切,我们可连续地对病人进行康复护理(从预防、治疗到教育),这样才能够尽早的关注到病人的功能问题,从而及时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防止因病致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的原因由于久病卧床,肌张力持续减小,肌肉便会萎缩无力;或肢体制动,引起肌代谢下降,产生肌肉萎缩。

如萎缩的肌肉持续保持过度伸长或屈曲位不变动,则可造成永久性的伸长或屈曲,导致肌肉肌腱挛缩,关节畸形。

或者由于关节内外的创伤或炎症、关节手术等,引起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挛缩及关节内外粘连形成,致使关节活动障碍。

四、肢体功能障碍的时间(那么多长时间会引起呢?)一般患者卧床2周就足以产生重要肌肉群和关节囊、关节韧带的挛缩畸形。

畸形的出现,将给患者造成轻则疼痛不适,重则成为永久畸形,导致活动障碍。

由此可见,在临床上要强调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形成一种预防康复护理的理念,对于肢体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不是在功能障碍以后,而是在功能障碍出现之前就要进行。

对于危重病人,不能等到疾病治愈了,才关注功能的问题。

应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下肢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

下肢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

其关节活动有利于促进下肢的血 液循环,防止小腿肌肉萎缩及关 节僵硬。其方法为主动功能锻炼 与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即用力 使踝关节背伸, 跖屈及伸屈足 趾,每日百次以上,同时做踝关 节按摩,活动踝、足趾关节,直 至拆石膏为止。
拆除石膏后的功锻炼:
髋关节屈伸动作:练习中应按屈、伸、
站立、步行、下蹲、负重、行走的疗法 来锻炼。其中应特别注意下蹲动作。 膝关节锻炼:除做屈、伸外,还应特别 注意大腿前方肌肉的锻炼。练习中应按 屈伸,踢腿,下蹲动作来练习。 踝关节锻炼:石膏解除后,经过适当的 锻炼,踝关节功能可完全恢复。练习中 应按背伸、跖屈、走步动作来练习。
上石膏期间的功能锻炼:
等长肌收缩运动:即肢体在不动
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它可以促进 局部血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 养状况,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 肉萎缩。其方法主要以收缩和放 松股四头肌为主,即使大腿有下 蹬或抬腿动作,使大腿肌肉放松、 收缩,每日做上百次以上,一直 到拆石膏为止。
做踝关节、趾间关节屈伸活动:
伸屈膝练习:
二周后病人可以坐起,并做膝
关节的屈伸锻炼,病人取仰卧 位,将膝伸直,练习一屈一伸 动作,以恢复肌力及,但患肢不能
负重。如果髋脱位合并有髋的骨折时, 此锻炼应推迟至X线片复查骨折处有 骨生长时再进行。 三周后根据病情改用单拐,患肢可轻 度负重步行,髋 有骨折和中心脱位的 患者,此锻炼应相对的推迟。
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不需牵引复位者, 可在床上做适当翻身活动,避免褥疮, 还可以做两腿交替抬高或抬高骨盆的 锻炼。有明显移位行牵引治疗者,可 在牵引条件下,借健侧下肢及双上肢 的协助,做抬高骨盆的锻炼。6—8星 期后牵引拆除,可在床上练习翻身, 半坐及扶双拐离床活动,患肢不要负 重。

肢体功能锻炼

肢体功能锻炼

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保持肢体处于良姿位,如仰卧时在背后垫一软枕,使患肢肩略向前,手关节保持背屈,肘关节微屈曲,手臂稍上抬高于肩部水平;病侧卧位时患侧肩向前,患侧肘伸直,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病肢在后,屈膝,脚掌和小腿尽量保持垂直;健侧卧时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患侧髋前伸,屈膝。

②②被动及主动锻炼:包括肌肉按摩及各关节的活动,入院d1即开始给患肢进行肌肉按摩,从偏瘫肢体的近端依次反复向远端轻捏肌肉,4~5次/d,20min/次;关节活动由大关节开始至小关节,依次做抬高、伸屈、内收、外展活动,2~3次/d;当瘫痪的肢体功能开始恢复时应鼓励患者增加主动运动,如两手握紧,健肢带动患肢抬高过头、放下,反复训练,逐日增加次数,或者下肢作拱桥位训练。

③③步行训练:随着病情的好转,先进行床边坐位的训练,之后开始训练站立及步行锻炼,先在原地踏步,走时宜缓慢,行走时还应养成正确的姿势。

脑血管病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

患病后要抓住时机,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肢体功能锻炼方法:1。

床上卧位活动:两手握拳,手臂及下肢交替屈伸或抬起放下.2. 床上半卧位活动:从床上借助外力(两侧床档或床尾链)坐起,除进行床上卧床活动外,还应增加上下肢撑床等抗阻力练习.3. 床下半卧位活动:从床上坐起,借外力移于椅子上,作提腿。

原地踏步动作。

4。

站立运动:从坐位转为主位,可扶床架或椅背站立,一腿提起片刻再换另一退提起。

5。

步行练习:开始可以扶床架或桌子行走,然后可拉手仗行走,最后逐渐摆脱辅助物行走。

6。

日常行为于精神动作锻炼:让患者自己穿脱衣裤,刷牙洗脸,刚开始可协助患者做,以后逐渐放手让患者单独去做,让患者多作一些摘菜、拨豆,串纸帘等精细动作的训练。

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必要时应有专人陪同,以保证病人的安全.中风患者2。

3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①按摩:按摩应轻柔缓慢,对瘫痪肌予按摩揉捏,对拮抗肌予安抚性按摩,可使其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双手拉弹簧拉力器运动,第二节:双脚登拉力器运动,第三节:双手拉吊环运动,第四节:双手拉吊环引体向上运动每1/4h功能
锻炼(8:00-20:00),依照病人的能力增加活动强度,以感到轻度疲劳为宜。

作用:借助卧床运动治疗器对ICU重症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操作简单,病人可自行掌握,节省护士工作量,不用脱离监护仪、负压引流、呼吸机和血滤机等,不影响治疗,且不会造成运动过量,有利于加速重症病人的康复。

3. 挤捏小腿腓肠肌,协助在床上练习抬腿,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小腿肌肉静态收缩,上肢做外展和扩胸运动
卧床病人功能锻炼方法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
胰腺炎治疗中心
一、原因
长时间住ICU或被限制在床上的患者可导致肌肉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深静
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终导
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等,所以卧床
功能锻炼迫在眉睫。

我们自行设计了一套卧床
病人功能锻炼的方法。

二、方法
1. 卧床锻炼三步操
此套动作每天需完成两次,分别为上午
十点和下午三点,每个动作重复十次。

作用:此方法锻炼患者肺部功能,打开
小肺泡,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

促进
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收缩,增加关节的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使气血运行畅通,防止静脉血栓、褥疮的发生。

2. 卧床运动治疗器
下肢拉力

上肢弹簧拉力

上肢拉力
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