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课一、复习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
《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作者追求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雷电颂》是主人公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祗的独白,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
《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高尔基的《海燕》,作者以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海燕”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二、复习目标:了解散文诗的有关知识掌握赏读散文诗的方法提高阅读散文诗的能力三、知识梳理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
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
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
”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
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四、课文回顾雪(鲁迅)1.字音。
磬.口(qing4) 忙碌.(lu4) 脂粉奁.(Iian2) 灼.灼(zhuo2)嘻.笑(xi1) 褪.尽(tui4) 朔.方(shuo4) 凛冽..(lin3lie4)2.解词。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精魂:精灵,魂灵。
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完整版)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整合备课教案

言之有序说事理——部编语文八(下)第二单元备课单元设计理念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X 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整合” 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 单元整合”是“群文阅读” 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师生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聚焦和拓展,为学生创设“ 大语文”观,构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科学为话题,编选了四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分别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美国科普作者、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以及中国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涉及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其语言朴素优美,带有“ 科学小品” 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美的享受。
本单元的语文能力教学点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明的事理,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科研探究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3、学会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闻释的事理。
4、在学习中掌握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1 、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
2、指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找准说明象,区分说明文类型。
理解说明内容,寻找开启句和总结句,再分每一段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3 、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找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的句段,分析这一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案 说课

2.本文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世纪末,那么本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应当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5)黎巴嫩哲理诗人画家《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积累链接
要求学生积累下列有关春的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雷霆()翱翔()郢都()
B、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误字。
朝气篷勃诗情画义盛气陵人
千山万河长嘘短叹海市山盟
璧海丹霞撤夜不寐明锣开道
托泥带水鏗锵有力土偶木埂
C、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眷念:
睥睨:
旸谷:
教师利用试卷、投影仪或者小黑板出示试题以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
1.学生书写答案。
2.同位互相批改。
3.教师明确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学生积累诗句。
有关自然风光的诗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贺知章《咏柳》)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唐·东方虬《春雪》)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高尔基,作家。原名,自
传三部曲、、描写了作
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
追求光明的历程。
(5)纪伯伦,文坛骄子,作为和
教案分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教案分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核心单元,它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古诗文鉴赏和现代文阅读。
这个单元涵盖了大量的知识点,并且包含着许多有趣的教学内容,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从而为教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需要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既然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泛,那么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古诗文鉴赏: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掌握相关的分析技能和诗词的基本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2、现代文阅读:让学生掌握现代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3、写作:引导学生通过对古诗文和现代文的分析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对于第二单元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古诗文和现代文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阅读,先学习古诗文再学习现代文。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再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结构。
2、互动式教学:如在课文分析时,采用学生主持辩论式教学法引导。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写作教学:通过让学生学习古诗文和现代文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仿古诗文写作,并在写作中注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语文游戏:组织语文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诗词接龙”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忆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2.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作业:在收到学生作业后,教师应及时批改,并在下次课堂上给予反馈。
(2)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表达:是否存在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问题,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PPT、电子白板等,呈现课文结构、重点知识点、课后习题等,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回顾,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七年级时已学习过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并对古代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本内涵,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者观点,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学生层次分析:
(1)知识层面: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式等,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古文阅读、文学鉴赏等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困难。
(2)能力层面:学生在表达、分析、概括等方面能力逐渐提升,但在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方面尚需加强。
(3)素质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但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面表现不足。此外,学生在文学素养、审美情趣方面有待提高。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作文指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品味法课型:讲读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因为前一个单元已经进行了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但本单元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是逻辑顺序,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理清段落间的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要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语言特点。
这是一节说明文阅读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了四个主问题:一、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理清顺序:1、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三、体会语言: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2、朗读1—2自然段,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四、拓读运用。
教学线索清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教师导入: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初中学习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
单元选编了《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四课共5篇事理说明文,与八上的事物类说明文有明显的不同。
八上的事物类说明文,学习重点在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体会内容选择、行文风格与不同写作目的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理解科学道理,培养科学精神”,能力素养主要包括筛选主要信息、梳理说明顺序、读懂文章事理、分析推理方法,发现问题、质疑探究。
课标分析学段目标:小学阶段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是“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初中学段要求是“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应体现学段、学期的关联与进阶。
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教学提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评价建议: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
学业质量描述:阅读新闻报道、说明性文字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
【单元目标】综合教材要求、对接课程标准,基于实际学情,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1.能筛选主要信息,简要概括每篇文章讨论的科学问题,用自己的话解说文章阐述的事理;2.能抓住提示文章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能从整体上说出这几篇文章在语言上的共性特点和不同风格,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能用简明的语言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推理过程,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5.能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从每篇文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研讨;6.能借助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写作一篇描述科学现象、阐明科学道理的说明性文章(可借鉴本单元中任意一课的写法)。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妙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妙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土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绘,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沉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表达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展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枣核》〔2课时〕课文《最后一课》〔2课时〕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课文《古诗四首》〔1课时〕课文《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理论活动〔1课时〕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目的:1.你身边有与你交往较多,你又特别想写点什么来表现某个人吗?谈一谈你准备如何处理你的写作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通过复习,学生的文言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难点:
.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文言文的复习。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下半句是……’学生答:‘不亦乐乎!’
好,今天,我这位陌生的朋友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
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有!”
好,下面大家打开课文目录,看看这个单元的课文属于什么文体?
二、复习议论文阅读的有关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有哪三要素?
板书:论点、论据、论证
.什么是论点?
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请大家打开第二单元的课文,找一找各篇课文的中心论点。
第九课《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中心论点是自然段的“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第八课《多一些宽容》的中心论点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
第七课《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是“但我却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看了这几篇课文,你们发现它们的中心论点都在课文的哪里提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议论文的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也有的课文在的结尾归纳出论点;有的中心论点偶尔也出现在的中间部分。
考试的时候,题目叫我们找出一篇的中心论点,我们先
在开头找,找不到就到结尾找,结尾找不到就到中间部分去找。
.联系课文,说说我们在议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语言要达到什么要求?
论点必须旗帜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应十分明确,不能含糊,模棱两可。
比如:……
.什么是论据?
.论据包括哪两种?
.在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它们的各种论据。
第九课的论据:
第八课的论据:
第六课的论据:
0.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
1.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在课文中找出各种论证方法。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3.议论方式有两种:立论和驳论。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富有概括性,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用词鲜明、生动、严密。
.议论文中的事例和记叙文的事例有什么不同?
.小结。
.议论文阅读练习。
三、复习《陋室铭》
.复习重点实词与虚词。
名:出名。
斯:这。
馨:指品德高尚。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丝竹古今意义的区别。
.这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作者写这篇的目的是什么?
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追求高尚情操的情怀。
.你们觉得刘禹锡是否是十全十美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小结。
.课堂作业。
四、总结。
字词听写题:
狭隘热忱纯粹派遣鄙薄殉职热忱毋宁啁啾翌日
笃信宽宥窒息灼热殉职旁骛亵渎胸襟jīn摒bìng弃
迥jiǒng异芥jiè蒂dì嫉jí妒dù缅iǎn怀揣chuāi摩
萎ěi缩强聒guō不舍骈pián进咽yàn气鄙bǐ薄
旁骛ù亵xiè渎dú骈pián进显赫hè和睦ù
鸿儒rú优柔寡断拈轻怕重精益求精拈轻怕重微不足道
麻木不仁冷冷清清精益求精见异思迁强聒不舍不二法门
诗歌默写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
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有关诗句: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
0.《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
1.《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
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文言文阅读题:
《陋室铭》
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就能降福显灵。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音乐使我的两耳扰乱,没有官府的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解: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答: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表现作者写作主旨的是哪一句话?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重点词语的解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乱:使……扰乱劳:使…………劳累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0.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
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写社会交往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本文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答: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