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双馨的“金牌工人”——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惠丰公司高级工人技师周建民
工人本色匠心坚守——访全国劳模、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

工人本色匠心坚守——访全国劳模、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严丽琴
【期刊名称】《科学之友》
【年(卷),期】2017(0)2
【摘要】他身材魁梧,不善言辞,微黑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粗糙有力的双手,不知情者很难将这位标准的北方汉子,与其从事的制造工件精度是普通头发1%粗细的人联系在一起。
他是淮海集团公司有史以来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第一人,现为淮海集团十四分厂量具钳工——周建民。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严丽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姓名成为品牌——访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陈建发 [J], 鲁子花;
2.匠心不改三十年捞纸技艺代代传--记全国劳模、泾县宣纸厂员工周东红 [J], 何
雪菲
3.禅意匠心筑瓷魂国家级技能大师——猫王夏瑛作品赏析 [J], 谭惠强
4.陈晓武:工人本色匠心坚守 [J], 刘佳烨
5.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兵器模具委员会参与举办“周建民技能大师讲坛” [J], 洪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大国工匠观后感(通用15篇)

2024年大国工匠观后感(通用15篇)大国工匠观后感1(约619字)《大国工匠》向我们呈现了两丝钳工顾秋高、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等典型人物,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追求完美与极致、视技术为生命的崇高的敬业精神,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匠人精神”令人钦佩与折服。
在他们身上,劳动精神裉诠释得淋漓尽致。
大国工匠每期介绍的都是一些从事制造行业的技师们,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有的是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在用他们一双双勤劳的双手,高超的艺术创造者中国史上的一个个不可能。
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苜都航天机槭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
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素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他们热爱航天,勤奋实践,立足本岗,刻苦钻研,我们应该时刻向他们学习。
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自己在以后可以大有作为,成为大国工匠的一员。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我们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热爱劳动,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且至会有奇迹的发生。
大国工匠观后感2(约576字)3月1日晚,项目部组织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观看之后内心感慨万分,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是国家的富强,政府的富强,同样也是人民的富强。
而《大国工匠》这部记录片,正好给我们诠释了国家富强的另外一面。
在新的时代中,新时代的烙印下,时代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不能仅仅靠着虚体经济的支撑,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他们拥有的高素质高文化的国民之外,还需要一群不畏艰苦在国家科技技术第一线熬夜奋战,努力创新的技术工人们。
每一位在不同岗位上的技术工人,用他们的刻苦专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创造着一个个不可能而却又可而为之的奇迹,也在诠释着360行,行行出状元的至理名言。
中华技能大奖个人事迹

中华技能大奖个人事迹中华技能大奖是中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最高荣誉和殊荣,是对着名的职业专家、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的赞誉。
中华技能大奖得主具有高深的职业技能、卓越的职业素质、丰硕的职业成果和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众多的中华技能大奖得主中有许多个体的事迹令人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步:关于中华技能大奖个人事迹中华技能大奖是一个展示中国职业技能水平的最高荣誉。
其中包括电工、木工、钳工、伐木工、杂工等等各种行业的职业技能。
中华技能大奖得主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所共有的特点是:卓越的职业技能和出色的职业素质。
他们的职业技能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是实业家、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的代表。
第二步:中华技能大奖个人事迹之鞠建中鞠建中是一名精通手艺的砖匠,他的手艺成果与其说是简单的建筑工程,更多的是一门工艺美术。
鞠建中获得了2013年的中国技能大奖之后,他的网上名气也大幅度提升。
2015年初,鞠建中突然丧妻,许多人都担心这位技能大师会因为失去挚爱而让自己的事业和技能受到打击。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
第三步:鞠建中做的事情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鞠建中开始制作一面石碑。
他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操作石块,亲自雕刻纪念碑的每一个细节。
石碑的学名为“追梦泪”,它呈现出一个女子从心底流出的眼泪,传达出对死去亲人的深深哀思。
第四步:鞠建中的荣誉这项作品的成功让鞠建中赢得了媒体和人们的赞誉,并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人物。
这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表明,无论是工匠还是技能大师,他们潜力之大、风险之高和贡献之多都足以闪耀时代。
总之,中华技能大奖是一个展示中国职业技能水平的最高荣誉。
中华技能大奖得主具有高深的职业技能、卓越的职业素质、丰硕的职业成果和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鞠建中的事迹让人们认识到,无论是工匠还是技能大师,他们都具有很高的技能水平,同时他们的潜力之大、贡献之多,都让人们为之震撼。
这些人物不仅是职业领域最高的代表,也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传播者。
2024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2024大国工匠人物事迹2024年,作为一个崭新的时代,大国工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些工匠们以其执着与创新,塑造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某日,我听闻一位名叫李华的工匠,他是一名普通的机械工程师,却因其对机械的热爱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据说,他曾经凭借自己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机械结构,推出了一款颠覆性的产品。
这个产品不仅在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更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潮。
李华的事迹激励了许多年轻人,他们纷纷向往成为像他一样的大国工匠。
除了李华,还有一位叫做张明的工匠,他是一个电子工程师。
在他的努力下,一款智能家居产品问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张明不仅仅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更是在工匠精神上做出了典范。
他说:“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让我们的产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这种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大国工匠们的共同特点。
当然,大国工匠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做出了贡献,他们更是在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上做出了努力。
在一个以速度为导向的社会,大国工匠们仍然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的信念,用心打造每一个产品。
他们注重工艺,注重质量,注重品牌,这种工匠精神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了消费者的首选。
大国工匠们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个个体的成功,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们的创新意识、执着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工匠们的奉献与付出,我们才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2024年的大国工匠们,正如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用自己的智慧改变着世界。
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工匠们致敬,让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让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国工匠们,你们是时代的英雄,是民族的骄傲。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愿大国工匠们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国工匠周建民作文

大国工匠周建民作文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一干就是40年。
40年来,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完成小改小革等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个,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表论文11篇。
他完善和发展了几代兵工人在专用量规制造中的工艺经验,归纳总结出“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绝技绝活;第一个获得山西省国防系统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周建民操作法”,并荣获中国兵器创新竞赛一等奖、山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赛金奖。
匠心,乃是精雕细琢,凭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匠心,乃是兢兢业业,靠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匠心,又是一双巧妙的手,绘出一片美景。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绚烂的世界,是溢于言表却无法用笔下的话评论的。
森林,是大自然画中的主角。
万缕阳光透过浓枝密叶间的空隙在地面上投下些许阴影,依稀听见虫鸣鸟叫,漫步于疏影之间,纤弱的花儿们静静散落在茂盛不衰的草丛里,为这幅画增添一缕“油墨清香”。
拔地而起的清瘦翠竹,遮掩住一片世外桃源,轻轻拨开丛密的杂草,为之一震——若隐若现的鱼儿在水中穿梭来往,溅起层层涟漪,几株正值盛世的的清纯脱俗的荷花在碧荷的陪衬下显得格外粉黛,随着风的抚摸微微摇晃,上面的几滴悠然露珠在这花瓣的襁褓里昏昏欲睡,谁不为之所动?谁又不为之痴迷?隔岸模糊的柳林绿影仿佛一堵黛色长墙,果是深藏不露,与世隔绝,不在乎一切杂言碎语,只坚守本心……这是大自然的精雕细琢……神秘的长空,是大自然画中的点缀。
静看着蓝天,便静静沉寂于这行云流水的世界,来去匆匆的鸟儿在天空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只留下飘摇而落的鸟羽。
待到群星涌上这暗淡长空,使之流光异彩之时,便是最美之时。
你可见那闪烁的星们搭建起了一座长桥?你可见那凝聚着灵秀之气的月独自散发着清辉,为这静谧的森林,又笼罩上了一层薄纱,如流水般泻了一地?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敢问谁不愿沉醉其中?雨中的森林与长空相互依偎,竟让人心生感伤,不禁潸然泪下。
观看淮海工业集团钳工周建明心事迹得体会

观看淮海工业集团钳工周建明心事迹得体会
最初和周建民一起参加工作的11个人,现在只有他还在做着钳工的工作。
在他看来,坚持和专注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37年来,周建民秉承着一名工匠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的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成为山西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荣获“中国质量奖个人提名奖”的第一人。
他大胆改革创新,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由他主持的“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创新课题,使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30倍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制造费用28万余元。
周建民在山西省的四所职业学校建立了“周建民技能大师工作室辅导站”,完成了钳工专业20余项典型任务提炼。
他以岗位、班组、工作室等作为“传、帮、带”的平台,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讲课的PPT从最初的20多页增加到了现在的200多页,培养出了包括高级技师、工程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在内的20余名高技能人才。
周建民介绍说,现在淮海工业集团有两个国家级、三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今年,就是要把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
37年来,周建民在继承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他用自己特有的工匠人的担当,组织、带领着他的团队破解着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等这些集团公司、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为国防事业挥洒着辛勤和汗水。
工匠精神事例中国人物事迹推荐作文素材积累

工匠精神事例中国人物事迹推荐作文素材积累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
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
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
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1中国古代工匠精神事迹推荐1、张衡,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
2、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
3、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2中国现代工匠精神事迹摘抄1、高凤林1980年技校毕业分配到发动机制造车间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至今,他热爱航天、勤奋实践、立足本岗、刻苦钻研,在焊接方面怀揣超人的独特技能,是年轻技术工人中理论与实践实现最佳结合的典范。
2、胡双钱是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普通钳工。
对质量的坚守,已经是融入血液的习惯。
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错可能就意味着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3、“铣工状元”董礼涛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完成各类创新成果近百项,取得28项国家专利、命名操作法3项。
周建民简短作文素材

周建民简短作文素材周建民:周式精度如琢如磨。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
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
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
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1000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
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洪家光:言传身教匠心筑梦。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
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先后完成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陈兆海:中国精度极致匠心。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山西北方惠丰机电有限公司工具钳工、高级工人技师周建民受到了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表彰,荣获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
这是集团公司唯一获此殊荣的员工,成为创先争优活动中一面高扬的创新旗帜、一位杰出的工人代表。
工友常说:“周大拿了不起”
“周大拿,了不起!”每当提起周建民,工友们便会如是说。
为啥?!这是因为周建民作为该公司高技能人才的楷模,参加工作28年,从事量具钳工28年,开创了多个“第一”,即:惠丰公司历史上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操作法”,第一个获得荣誉最多的工人,除了全国劳动模范外,周建民还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岗位创新能手”、山西省“劳动模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创新成果一等奖并拥有国家专利一项以及惠丰公司“模范共产党员”、“一级技术能手”、“惠丰功臣”等多项殊荣。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建民始终将提高技能、完成任务作为第一前提。
仅从2005年至现在,他就承担并主要参与完成了1万2千余项量具生产制造任务,关键、重点项目占到该公司量具生产制造任务的90%。
尤其是为了提高专用量规的耐用度,他将不可调式组合高度规、整体式卡规作为突破口,采用定位块斜面涨紧和端面压合的方
式,加工制造出专用量规。
可调节式组合高度规、卡规的发明,不仅缩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减少了成本投入,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制造费用,解决了在量具制造、产品检测中的难题,使企业专用量规的生产成为华北地区的“领头羊”。
在国家某重点项目的研制生产中,遇到了量规制造精度要求极高的“瓶颈”,在一片质疑中,周建民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一个“烫手的山芋”。
经反复琢磨,他一遍又一遍地分析、一次又一次地测量,最终凭着过硬的技能和不肯服输的精神,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书写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领导常说:“周技师很放心”
“周技师,很放心!”每当提起周建民,领导们便会如是说。
为啥?!这是因为每当在工作中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时,领导首先会想到周建民,交给周建民的活,领导都很放心,保证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
作为一名高级工人技师,周建民始终将创新创效、优质高效作为第一追求。
由于企业承担的重点科研项目不断增多,一些量具制造技术难题接踵而至。
在一套重800余斤,长1.7米专用量规加工过程中,由于该量规体积大、份量重、精度要求高,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材料浪费和量规的报废,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直接影响到国防重点项目的进度。
周建民在认真分析图纸各项技术要求和加工能力
后,采用新的加工方法,充分利用设备设施,圆满完成了这一专用大型量规的加工制造难题。
此外,在工装、量具加工方法的改进过程中,他先后攻克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量具的挡手关键,并有20余项创新成果,多次获得了集团公司、山西省、省国防科工办和公司的表彰奖励。
徒弟常说“周师傅真佩服”
“周师傅,真佩服!”每当提起周建民,徒弟们便会如是说。
为啥?!这是因为周师傅不但人品好、技能高,而且,还特别乐于“传道授业”,具有超乎寻常的耐心、超乎寻常的细心、超乎寻常的专心,总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所思、所学、所专、所能传授给别人。
一句话,跟上周建民,脸上有面子,心里更踏实,进步就是快。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傅,周建民始终将培养人才、授人以渔当作第一责任。
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此,他从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入手,先后学习了车、铣、镗、磨、刨、数控等不同设备的性能和操作以及《金属材料热处理》、《公差与配合》、《钳工工艺学》等多种专业知识。
工作中,他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每一个徒弟都要因人而宜定出切合实际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加工方法,编写成小册子,送给每一个徒弟并耐心地介绍每一种加工方法的基本要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把全部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成为量具钳
工中的“活字典”。
2010年,在企业领导的关怀下,他被选派到国家高等院校学习深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意浓”。
通过不懈努力,他带出了一支包括公司级技能带头人2名,分公司级技能带头人2名,4名高级工人技师在内的高素质团队,所在的小组也相继获得了“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学习型标兵班组”等殊荣。
在由他亲手带出的徒弟中,一人被评为高级工人技师,两人被评为技师,三人达到了高级工水准;在集团公司和山西省组织的技能大赛中,他的徒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爱徒牛力在山西省“振兴杯”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冠;在惠丰公司举行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多年的钳工第一、第二名的“桂冠”均被他的徒弟包揽。
总之,他的“高徒”靠得住、顶得上、拿得下,成为惠丰公司乃至兵器工业战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产生出一个又一个“周建民效应”……
“只有提高技能才能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向成功!”周建民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