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题(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30分)1.用圆形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那条鱼应该()。

A.比实际的鱼小rB.比实际的鱼大C,没有变化2.“夏季大三角”是指()oA.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B.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C.心宿二、牛郎星、织女星3.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是()oA.重新使用B.回收利用C,减少数量4 .星空随着地球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一颗恒星的位置常年不变,这颗恒星是()oA.天狼星B.大角星C.北极星5 .下面都是晶体的一组是()oA.糖、碱、食盐B.水晶、雪花、玻璃C.食盐、味精、琥珀6 .下列简单机械中,哪一种不是运用了轮轴原理()oA.方向盘B斧头C.螺丝刀7 .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oA.马上熄灭8 .继续燃烧C.一分钟后熄灭8 .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oA.由缺变圆B.由圆变缺C.由缺变圆,再变缺9 .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A.沉淀、过滤、消毒B.消毒、沉淀、过滤C.过滤、消毒、沉淀10.北极狐的耳朵比红狐长得小,个体却长得要大,这是为了()oA.捕猎食物B.野外奔跑C.适应寒冷二、判断题(30分)I1近视眼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12 .瓦楞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强是因为它靠改变纸的形状来增加了厚度。

()13 .气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而固体不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14 .古代人钻木取火,是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15 .填埋场填满垃圾后,既可以在上面修各种建筑,也可以种各种植物。

()16 .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0,光年是计算时间的单位。

()18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19 .纯铁锈是能被磁铁吸引,但不能导电的。

()20 .电灯发光是物理变化。

()三、填空题(14分)21 .生物体是由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_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

六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目

六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目

六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目一、选择题1.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 地球B. 金星C. 木星D. 水星2. 下列哪个物质是无限可再生资源?()。

A. 煤炭B. 石油C. 风能D. 天然气3. 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

A. 扩张B. 蒸腾C. 呼吸D. 寄生4. 以下哪个属于淡水生态系统?()。

A. 海洋B. 湖泊C. 河流D. 海滩5.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A. 鱼类B. 蛇类C. 鳄鱼D. 鸟类二、填空题1. 根据细胞结构的差异,将生物分为两大类:()和()。

2. 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有()、()和()。

3.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小时。

4. 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包括()、()和()。

5.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三、简答题1. 举例说明一种有益微生物及其作用。

2. 解释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

3. 什么是地理环境?4. 人类要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5. 简述火山爆发的原因和危害。

四、综合题小明收藏了一盆养了十几年的植物,但最近植物的叶子开始枯黄,不再生长。

请你给小明提供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并解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 不足光照。

2. 缺乏水分。

3. 土壤养分不足。

4. 有害昆虫侵袭。

请你依次给出每个原因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 C. 风能3. A. 扩张4. B. 湖泊5. C. 鳄鱼二、填空题1.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2.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3. 244. 火山灰;熔岩;火山烟尘5. 氮气;氧气三、简答题1. 例如乳酸菌可以促进肠道健康,帮助消化。

2.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

3.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 应该减少水污染,限制过度捕捞,保护珊瑚礁等。

5. 火山爆发的原因是地壳内部岩浆的积聚和压力释放,危害包括火山喷发物、火山灰和熔岩流等对人类和环境的破坏。

1. 解决办法:- 增加光照时间或者搬移到更亮的位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填空题1.四季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比如北极狐;一些动物会用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

2.小科进一步研究地球公转,发现规律如图:当地球围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地处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当地球从位置B运行到位置D的过程中,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变。

3.一年之中正午时分同一座高楼在太阳下:夏季影子,冬季影子,春秋两季影子。

4. 提出了“日心说”,提出了“地心说”。

5.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地轴倾斜角度大约是23度,如果它的倾斜角度再大些,可导致和现象发生的范围更大。

6.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用不同(填“颜色”或“形状”)表示海陆分布情况。

将吸管穿过橙子,使橙子绕吸管转动可以模拟地球(填“自转”或“公转”)。

二、判断题7.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 )8.公鸡每天按时打鸣,是受太阳自转的影响。

( )9.现代科学家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所以他不值得尊敬。

( )10.地球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 ) 11.同样是中午12时,6月22日和12月22日学校篮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 )12.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时,北半球迎来了炎热的夏季。

( ) 13.植物大都是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结果。

( )三、选择题14.关于“实验中的地球仪摆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竖直指向正上方B.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水平指向“太阳”C.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15.探秘学习小组用自制好的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如图),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同时公转D.无法判断16.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B.“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C.在科学研究中,只要是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相信17.如果图中“•”代表乌鲁木齐,“▲”代表昆明,“■”代表天津,则从图上所示位置可知,()先迎来黎明。

精品解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

精品解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2.1校园生物大搜索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填空题1.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_________或_________开展调查活动。

【答案】①.公园②.田间【解析】【详解】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需要观察花坛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统计它们的数量,记下它们的名称。

如果校园中的生物较少,可以到周围公园或田间开展调查活动。

2.二歧分类法: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________,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________为止。

【答案】①.分成两类②.不能再分【解析】【详解】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和排序一样,它也是整理各种信息的常用方法。

分类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给物体分类。

二歧分类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法,它确定一个标准,将不同种类的生物按这个标准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

3.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_______,最好带上__________;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__________的动植物等。

【答案】①.脚印②.粪便③.毛④.小铲⑤.放大镜和记录本⑥.不知名【解析】【详解】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象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调查校园中的小动物要注意:不要伤害动物;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经常飞来的鸟也应该记下来;找生活在地下的小动物要带上小铲,最好带上放大镜和记录本;可以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物等。

二、选择题4.小明在“校园生物大搜索”的活动中发现,校园内的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

A.数量相同但种类不同B.种类相同但数量不同C.种类和数量都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我们在校园里发现的动物有麻雀、蚂蚁等,发现的植物有凤仙花、柳树和狗尾草等,校园内的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不同。

六年级科学下册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习题

1.1 放大镜一、填空: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见__毫米大小的物体;凸透镜不仅能使物体的图像放______ ,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物体更多的______ 节。

2.放大镜也叫______镜,它由镜架、______两部分组成。

镜片是中间______,边缘______。

(“凸”是中间______;“透”是______的意思。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凸透镜的______。

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10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楚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能够把字放大______倍,这个放大镜的倍数是______倍。

4.凸透镜的凸起程度越______,放大的倍数越______;5.早在______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______中被广泛应用。

6.(见第4页)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 ______的影像;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____________,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______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7.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常用到的______之一,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放______,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____________。

8.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绿、蓝三色的______点组成的。

9、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10、放大镜的特点是厚,薄、。

1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汇聚光线、成像等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1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1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1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 凸起程度越大或越厚 ),(放大倍数也越大),(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最大)。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位于杭州西湖的断桥,是一座拱形石桥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蕨类植物不会开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答案:A,位于杭州西湖的断桥,是一座拱形石桥,这种说法正确。

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这种说法正确。

C,蕨类植物不会开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无叶绿体,但膜上有叶绿素,所以可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C。

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雪花C.玻璃D.白糖答案:根据对晶体结构的认识,食盐、雪花、白糖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玻璃不是晶体。

故选:C。

3.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答案:以上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故选:C。

4.下面的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A.磨碎小麦B.把石块砸碎C.鸡蛋放进醋中D.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答案:把鸡蛋放进醋里,可以观察到产生气泡现象,这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故选:C。

5.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A.行星B.恒星C.卫星答案: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故选:C。

6.为了环保,小区里放置了垃圾分类箱,小明在其中一个垃圾箱上看到标志,它表示的是()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答案: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不同的废旧物资用不同的符号标注,这个形成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就是在这几年在全世界变得十分流行起来的循环再生标志,有人把它简称为回收标志。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12小题共1分)7.(3分)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卵几个阶段。

答案: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卵几个阶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选择题1.在制作蒸汽船的时候,我们要考虑()。

①蒸气怎样产生、怎样收集蒸气、怎样将蒸气转化为动力②船的结构可以是什么样子③造船的材料可以是什么④如何掌握船的平衡和方向()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③④2.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关于他发明电灯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人类的照明方式B.改变了人类的作息时间C.提高了人眼近视的比例3.如图,两只完全相同的蒸汽小船,图1配备一个蒸汽动力瓶,图2配备两个蒸汽动力瓶,图1在水池里行驶100厘米需要16.5秒,推测图2在水池行驶相同的距离需要的时间是?()A.大于16.5秒B.等于16.5秒C.小于16.5秒4.在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无人机附近()。

A.可能会有彩虹出现 B.会有彩虹出现C.不可能会有彩虹出现5.现代建筑高大结实的主要原因是?()A.木结构的使用B.钢筋混凝土的使用 C.普通混凝土的使用6.建造大桥时使用钢筋混凝土,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B.容易制作C.承重性能好7.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使动力的获得变得更加便捷,从此,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个简易电动机。

若不小心将电池正、负极接反,则会()。

A.线圈不再转动B.线圈向相反的方向转动C.线圈转得更快8.自制小电动机不转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导线接触不良B.支架太高,导致永磁铁的磁力线强度不够C.线圈两端不应刮漆二、填空题9. 取代了笨重的蒸汽机来驱动机器,电也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从此,人类跨入了时代。

10.沥青是用来铺设道路的一种重要材料,因为沥青经高温加热后会,铺设在道路上一段时间后又会,使路面快速硬化。

11.普通红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做成砖可以隔热、隔音。

12.无土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质或栽培容器植株,用浇灌的栽培方法。

13. 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

2024年六年级(下)期末考试科学试卷(附答案)

2024年六年级(下)期末考试科学试卷(附答案)

2024年六年级(下)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题2分,共60分)1.在斯芬克司之谜中,把人的一生分为了三个阶段,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

你知道早中晚分别对应人生的哪个阶段吗?()A.幼年成年老年B.幼年老年成年C.成年老年幼年D.成年幼年老年2.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保存有化石的岩石是变质岩。

B.在地层岩石中发现的化石都是灭绝的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恐龙化石。

C.在地层岩石中发现的恐龙粪便也可以称为化石。

D.只有生物的遗体才能形成化石。

3.小孩在买新鞋时家长总是买稍大一点的原因是()。

A.因为好留着B. 因为小孩脚长得快C. 因为好看D.因为小孩穿着舒服4.2019新冠肺炎最初被确认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患者的痰液传播。

随地吐痰之所以容易传播疾病主要是因为痰液里有()。

A.死亡的白细胞B.呼吸道粘膜细胞C.细菌或病毒D. 黏液5.许多女生小时候都有偷穿妈妈高跟鞋的经历,当我们进入青春期后,不建议大家穿高鞋的原因不包括()。

A、引起脚趾外翻B、加重骨盆负担C、促进长个子D、影响心脏发育6. 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的连接情况,检测一次发现小灯泡不亮,根据现象正确的判断是()。

A.可能是灯泡B. 可能是电池C.一定无连接D. 可能是导线7.下列谚语和其他三项描述不同的一项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虎父无犬子。

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8.由于狼在夜间捕食时,经常捕捉显眼的白色绵羊。

很快,森林中的绵羊都是什么颜色的,这种属于()A. 白色自然选择B. 黑色自然选择C.白色人工选择D.黑色人工选择9.小云同学了解到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我国实现载人航天任务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判断: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1、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P3)答:放大镜的中间厚,边缘薄,光线在透过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因此会把物图像放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2、你知道哪些昆虫?答:如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

判断: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3、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

(×)4、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6、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7、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8、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 等判断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四.怎样放得更大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判断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放大倍数增大。

(√)2、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6、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8、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判断:1、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2、如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X、16X”;那么图像将被放大160倍(√)3、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5、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的亮度。

(√)6、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4、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判断:1、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3、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4、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5、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小生物。

(√)3、我们在水中发现了什么微生物呢?(P18)答:我们在水中可发现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答: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

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③在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

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1、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4、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判断: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X )2、火焰和声音都是物质。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X )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7、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8、世界上存在着不变的物质。

(X )9、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10、最坚硬的岩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X )11、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 )二、问答:1、说说你身边物质变化的例子。

答:烧饭时米变成了饭;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

选择:1、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A )。

A、没有明显变化B、变成了其他物质C、豆子发芽了2、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会( A )。

A、变成液态的糖B、变成水C、不变3、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 C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烛油。

这种变化属于(A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P29)答:燃烧的蜡烛变得越来越短,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

3、你知道哪些化学变化的事例呢?举出几个例子。

答: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白糖加热等。

4、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答:可以,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5、在咀嚼米饭过程中,米饭出现了甜味,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米饭不是甜的,但米饭含有淀粉,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化学变化。

1、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C )。

A、白色大颗粒B、都是立方体颗粒C、粉末状颗粒2、下列选项,属于白醋的特点的是(A C )。

A、具有酸味B、白色液体C、无色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B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氢气五、铁生锈了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选择: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C )。

A、全部是白醋B、全部是水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2、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B )。

A、继续燃烧B、马上熄灭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3、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焰,火焰( A )。

A、会立即熄灭B、不会熄灭C、半分钟后熄灭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