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讨论一些适合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学习。
1. 水的净化实验材料:脏水、漏斗、滤纸、玻璃瓶、砂子、碳粉步骤:1)将脏水倒入玻璃瓶中;2)在瓶口放置漏斗,并在漏斗内放入滤纸;3)在滤纸上层铺一层砂子,再加一层碳粉;4)观察脏水从漏斗慢慢渗出时的变化;5)倒出滤过后的水,对比原脏水的颜色和清澈度。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砂子和碳粉的层可以过滤掉脏水中的杂质,使其变得清澈。
通过对比滤过后的水和原脏水的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净化原理。
2. 雪花的形成实验材料:冷冻器、蒸馏水步骤:1)将蒸馏水装入冷冻器中;2)将冷冻器放入冷冻室,并等待一段时间;3)取出冷冻器,观察冷冻水中的晶体结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雪花形成的过程。
蒸馏水在冷冻器中冷却时,水分子会结晶并形成雪花的形状。
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形状和结构的雪花片,增加对雪花形成过程的理解。
3. 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实验材料:食物样本(如苹果、香蕉、鸡蛋等)、试纸盒(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试纸)步骤:1)将不同食物样本切碎;2)将试纸盒中不同项目的试纸分别蘸取食物样本的汁液;3)根据试纸颜色变化,判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可以观察试纸在食物汁液中的变化,从而确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营养成分。
4. 植物生长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步骤:1)将土壤放入花盆中;2)在土壤中插入种子;3)给予足够的阳光和水,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成长,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吸收阳光和水分的过程。
总结: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六年级上册的四个科学小实验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实验(第3课馒头发霉了)实验材料:馒头、塑料袋、滴管、水实验步骤:1、选4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将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馒头有什么变化,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2、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4号馒头发霉时间最晚,发霉面积最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实验2、蜡烛的变化(第5课蜡烛的变化)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步骤: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
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观察蜡烛如何熔化的。
3、熄灭蜡烛,观察熔化的蜡烛遇冷会怎样。
4、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5、把烧杯放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
6、在烧杯壁上涂上石灰水,看看燃烧后的气体能否让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1、切割蜡烛时,蜡烛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
2、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
3、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等。
实验结论:1、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
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
2、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
实验3食盐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1、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现象。
2、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食盐放入水中,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给食盐水加热,可以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食盐的变化是可逆变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
实验材料:豆子、八个杯子。
实验目的: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
实验步骤:用豆子来模拟细菌,把豆子放入八个杯子中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的过程,用20秒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
在1号杯子里放1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细菌一分为二进行繁殖,第二代细菌就有2个了,在2号杯子里放2粒豆子。
以此类推,计算第八代和第二十一代细菌的个数。
实验分析:第一代细菌有1个,第二代细菌有2个,第三代细菌有4个,第四代细菌有8个,第五代细菌有16个,第六代细菌有32个,第七代细菌有64个,第八代细菌有128个…到第二十一代时就繁殖出上百万个细菌了。
实验结论: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2、研究馒头发霉的条件猜测:影响霉菌生长快慢的因素有水分和温度。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猜测: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容易发霉实验方法:为了研究霉菌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们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和干燥,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
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设计两组不同的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烘干的馒头、塑料袋、清水、滴管、线绳、冰箱、牙签。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二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在暖气片上。
(2)在第三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四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
(3)每天定时观察四个馒头的变化,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在温暖、潮湿环境下的馒头发霉了,而其他几个馒头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衍。
干燥的馒头缺少水分,冷藏室的分温度较低,这两个条件都不适宜霉菌的繁殖。
3、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切片和人体表皮装片(可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计划(7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计划(7篇)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计划1一、教材分析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八个,其中,分组实验有: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第10课《距离和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演示实验,分别是:第7课《铁生锈》,第8课《牛奶的变化》中,第14课《白天与黑夜》既是演示实验又是分组实验。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共有七个班。
这些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
本学期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实验目的1、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味实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验措施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五、实验安排周次、实验内容、备注第二周3课《馒头发霉了》分组第四周5课《蜡烛的变化》分组第四周6课《食盐和水泥》分组第七周7课《铁生锈》演示第七周8课《牛奶的变化》演示第八周10课《距离和时间》分组第十三周14课《白天与黑夜》演示并分组第十六周第20课《蚯蚓找家》分组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同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作文

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作文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作文(精选30篇)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作文篇1有一次,我正在拿着凹的乒乓球看,愁眉苦脸,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吧凹的乒乓球变回原样呢?于是,我就急忙地跑去找家中的“知识机”——爸爸,问一问。
“爸爸,能不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吧凹的乒乓球变回原样呢?”爸爸骄傲的说:“当然可以了。
”“那能不能教我方法”我问。
“可以”我激动地向房间跑去,去拿工具我首先拿出一个凹的乒乓球和一杯热水,准备工作就那么简单,也很快的完成。
首先,往被子里倒热水,再把凹的乒乓球放入水中,等一会儿,什么是也没发生,凹的乒乓球在水中享受洗澡的感觉。
我猜热水是不是不够热啊!然后,我拿了一壶去烧,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急忙拿开水壶,用手小心翼翼的去摸,还没热,只是暖的我有把水壶放回去,我又等,又等,时间有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着急有一点一点的增加终于可以啦!我小心翼翼的拿开水壶倒入杯中,一股股热气往上升,在把凹的乒乓球放进去,只听见“吱”“吱”“吱”的声音,凹的部分慢慢凸了起来,喔!实验成功。
这个实验让我疑惑不解,带着疑问找到爸爸,我问:“爸爸,这为什么会这样的神奇呢?”爸爸却说:“这不是神奇,是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在会缩小,所有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喔!原来如此啊!从这次实验中,我明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如果能付诸行动,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岂不是一举两得!科学小实验六年级作文篇2一张纸可以画画,一张纸可以做手工,但你相信一张纸可以托起二十本书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一上课,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我可以让老师手里的这张纸托起二十本书!”同学们听了,立刻炸开了锅。
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觉得老师在吹牛皮。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纸,要求是:不借助任何辅助物,只在纸上做文章,让这张纸托起书。
【六年级】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六年级】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问,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一种方式。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科学呢?通过实验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科学!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1、氧气是什么?实验步骤:① 在一个容量为50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200毫升的双氧水,接着倒入50毫升的液态催化剂。
② 观察双氧水会缓缓起泡,形成氧气气泡。
③ 把试管的开口向下覆盖双氧水混合液上,放在烧杯中。
④ 等待10~15分钟后,打开试管,就可以看到试管里的氧气已经膨胀了。
原理:催化剂可以促进双氧水分解成氧气和水。
而氧气气体比较轻,所以向上漂浮。
2、酵母的发酵实验步骤:① 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可封闭的瓶子,瓶1里加入120毫升温水、1小勺糖和1小勺酵母;瓶2里加入120毫升温水、1小勺糖。
② 设法使两个瓶子的压力相同,放在稍微暖和的地方等待1个小时左右。
③ 观察两个瓶子,可以看到只有瓶1里的水发生了发酵,里面充满了产生的气体。
原理:糖和酵母同时在水中存在,酵母可以分解糖,释放出二氧化碳。
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轻,会向上浮起来,形成泡泡。
3、磁铁的磁力实验步骤:① 取两个强磁铁(磁极相反)放在2个毛巾的上面。
② 先以一个磁铁为中心,慢慢地移动到第二个磁铁旁边,直到两个磁铁相接触,这时候试着分开。
③ 艰难但可以成功将两个磁铁拆开,查看向他们分离的方向和方式。
原理:铁因为里面的原子和核子的排列呈现一个小的磁矢量,互相之间的作用力就形成了磁力。
当两个磁铁的磁极相反并离得近时,它们会被吸引在一起。
因为磁力是以转角为支点,从磁铁的北极最强到磁铁的南极呈逐渐减弱趋势的。
让我们亲自动手,感受科学的魅力吧!。
【六年级】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六年级】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我们专门为六年级的学生准备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1. 气球与火焰实验材料:一只气球,一根木棒,火柴,一把剪刀,水实验步骤:将一些水倒入气球中,然后将气球打开,将剪刀的一端点燃,用剪刀上的火焰把气球口加热,接着将气球迅速套在木棒上,并迅速把气球的另一侧击破。
实验原理:加热后的气球中的水蒸气受热膨胀,当气球从水中取出后,水蒸气冷却后会迅速凝结成水,产生“爆”的声音。
2. 玩转花瓶实验材料:一个空的玻璃花瓶,一块薄布,米粉或小纸片实验步骤:将米粉或小纸片撒在一块薄布上,然后将薄布迅速地放在花瓶的口上,用手按住布的中心,并迅速翻转花瓶。
实验原理:在迅速翻转花瓶的过程中,薄布上的空气以一定的速度流出,而花瓶中的米粉或小纸片受到该流动的作用力,会自动粘附在花瓶的底部。
3. 红黑布条实验材料:一块红色布和一块黑色布实验步骤:将红色布和黑色布交替叠放在一起,然后左右摇晃。
实验原理:红色布和黑色布的纤维密度不同,所以左右摇晃的时候,布条中的纤维会相互擦拭,产生静电作用,使得红色布带上了一定程度的负电荷,而黑色布带有一定程度的正电荷,因此红色布条会向黑色布条靠拢。
4. 彩虹水柱实验材料:一块玻璃板,水,手电筒,一块白纸实验步骤:将玻璃板斜放,用手电筒照在玻璃板的一侧,然后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置一块白纸。
实验原理:光在玻璃板中发生折射,不同颜色的光由于折射角的不同,进入玻璃板后被分离,形成了彩虹色的光谱。
5. 可飞的气球实验材料:一个气球,几根羽毛或纸片实验步骤:将羽毛或纸片插入气球的口中,然后慢慢将气球充气,直到它漂浮起来。
实验原理:在充气的过程中,气球内部的空气比外部的空气密度小,所以气球会受到浮力的作用而漂浮起来。
这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观察和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六年级分组实验记录

实验一: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目的: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器材:水,锅,火,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将100毫升水倒入锅中。
2.把锅放在火上煮沸。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结果: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二:测量空气的温度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空气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温度计放在室内。
2.等待几分钟,直到温度计上的指针停止晃动。
3.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
实验结果:室内空气的温度为25摄氏度。
实验三:观察酸碱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酸碱溶液的反应。
实验器材:盐酸,氢氧化钠,纸巾。
实验步骤:
1.取一些盐酸倒入一个杯子中。
2.取一些氢氧化钠倒入另一个杯子中。
3.用纸巾蘸取一些盐酸,然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实验四:测量电池的电压
实验目的:测量电池的电压。
实验器材:电池,电压表。
实验步骤:
1.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到电压表的正负端。
2.读取电压表上显示的电压。
实验结果:电池的电压为1.5伏特。
实验五:观察光的折射
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笔。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
2.用笔在水中做一根直线标记。
3.观察标记在水里的形状。
实验结果:标记在水中会发生明显的偏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碘酒、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操作步骤:
(1)准备好显微镜。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叶;用刀片在鳞叶表面轻轻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在“井”字中间轻轻撕下一块洋葱鳞叶的表皮。
(3)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中,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不要有气泡。
(4)在盖玻片的左边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右边将碘酒液吸过来,给洋葱表皮染色。
(5)将经过上述步骤制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6)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它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
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
(2)体表的白毛为中空结构,可以吸收太阳能来取暖。
(3)体表白毛下的皮肤为黑颜色。
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4)体毛很长且被一层油脂覆盖,不会被冰冷的海水浸湿。
(5)脚掌上长有厚厚的毛,既防滑又隔冷。
(6)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
特别在冬季,北极熊非常挑食。
主要进食猎物的脂肪。
(7)当北极进入极夜时,也就是北极最冷时,它就开始冬眠。
北极熊有一身白色毛皮,这就是它生活在冰海雪原中的保护服。
科学家们的研究证明:它的这身保护服就是“太阳热量转换器”,它能惧最微弱的投射光线,并逐渐积累起来,然后汇集到表皮上,转化成热能,皮下的血液将热能输送到全身。
据测定,北极熊四分之一的热能需由这身白色毛皮提供的。
这些毛皮又是很好的隔热体,使北极熊身体的热量很少散失,所以北极熊不怕冷。
摆为什么不停地摆动?
答:因为摆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不断地相互转化,所以摆可以长时间摆动。
摆为什么会停下来?
因为摆在摆动过程中,会遇到空气阻力和摩擦力,有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空气阻力和摩擦力,机械能不断地减少,所以过一会就会停下来。
摆的秘密实验
摆的构成:摆线、摆锤
实验材料:带铁圈的铁架台、勾码、细线、秒表
实验方案:做一个摆,反复实验多次,观察记录在相同的时间摆动的次数。
(同一个摆)
做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观察记录相同的时间摆动的次数。
做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观察记录相同的时间摆动的次数。
实验现象:
1、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摆摆动的次数相同。
2、重量不同、摆线长短相同的摆锤,在相同时间摆摆动的次数相同。
3、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的摆锤,在相同时间,摆线短的摆摆动的次数多,摆线长的摆摆动的次数少。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
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高速行驶的汽车为什么容易爆胎?
答: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产生摩擦,摩擦生热,轮胎气体膨胀,又由于地面有石子,使压强增大,轮胎表面被磨薄,因此在车胎薄温度高的情况下易爆胎。
解决方案: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要定期检查及时剔除异物,在轮胎旁边安装淋水装置进行降温。
2、钻头发热,要及时用冷却液进行冷却。
电磁铁是否有磁性实验?
实验材料:干电池、胶带、小磁针、大铁钉、包皮细电线。
实验方案:通电时,让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分别靠近小磁针的南极,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发现钉尖与南极相吸时,就与钉帽相斥,与钉尖相反时,就与钉帽相吸。
电磁铁的极性实验
实验材料:胶带、大铁钉、包皮细电线、指南针。
实验方案:设计对比实验
1、线圈缠绕方向相同,电池正负极不同方向,
2、电池正负极方向相同,线圈缠绕方向不同。
(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钉尖与指南针的南极靠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是否有变化。
实验现象: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方向,改变线圈缠绕方向,电磁铁的两极都会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方向,改变线圈缠绕方向,电磁铁的两极都会改变。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实验
实验方案:设计对比实验
1、线圈匝数相同,电池节数不同;
2、电池节数相同,线圈匝数不同;
实验观察:(1)电磁铁的线圈匝数不变,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2)电磁铁的电池数量不变,用两个匝数不同的电磁铁去吸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电池的节数(线圈匝数)多,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多。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增加串联电池数量节数,增加线圈匝数,可以改变磁力的大小。
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实验
电池正负极方向,电池正负极连接方向、电流的方向
线圈的缠绕方向
增加电池节数,增加电流强度,线圈匝数。
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都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都能指示南北。
不同点:电磁铁工作时需要电流,电磁铁磁力大小和南北极可以改变,而普通磁铁不能。
电视的声能与光能由电磁能(无线或有线信号)转化而来。
电磁能由电能转化而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能、太阳能转化而来,而风能、水能、热能最终都来处太阳能。
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答:因为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而且大多不能再生,常规能源大量开采与利用造成了能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等问题,而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造成污染,所以要开发新能源。
海陆风形成的原因
答:白天,陆地上空气增温迅速,而海面上气温变化很小。
这样,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冷而下沉,接近海面上的气压就高些;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轻而上浮,陆地上的气压便低些。
陆地上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它上空的气压比海面上空气压要高些。
因为在下层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在上层陆地气压又高于海洋,而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到气压低的地区,所以,就在海陆交界地区出现了围不大的垂直环流。
陆地上空气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从上空流向海洋;在海洋上空,空气下沉,到达海面后,转而流向陆地。
这支在下层从海面流向陆地,方向差不多垂直海岸的风,便是海风。
如上图给出了海风形成的过程。
夜间,情况变得恰恰相反:陆地上,空气很快冷却,气压升高;海面降温比较迟缓(同时深处较温暖的海水和表面降温之后的海水可以交流混合),因此比起陆面来仍要温暖得多,这时海面是相对的低气压区。
但到一定高度之后,海面气压又高于陆地。
因此,在下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上,在上层的空气便从海上流向陆地。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垂直环流的流动方向,也变得和前面海风里的垂直环流完全相反了。
在这个完整的垂直环流的下层,从陆地流向海洋,方向大致垂直海岸的气流,便是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