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制作太阳炉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制作太阳炉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制ຫໍສະໝຸດ 太阳炉(一)小组成员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太阳炉。
实验器材
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植物的可食部分
实验目的:了解各种植物的可食部分以及它们的营养价值。

实验材料:
1. 红薯、白萝卜、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
2. 西葫芦、黄瓜、茄子等果实类蔬菜
3. 青菜、菜花等叶菜类蔬菜
4. 实验针筒
5. 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 将根茎类蔬菜、果实类蔬菜和叶菜类蔬菜分别切成小块。

2. 将切好的蔬菜放入三个针筒中,并加入冷水、热水。

3. 观察加入冷水和热水后不同蔬菜的变化。

4. 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根茎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变得更加软烂,加入冷水后变得更加坚硬。

2. 果实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变得更加软烂,加入冷水后变得更加新鲜。

3. 叶菜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变得更加软烂,加入冷水后变得更加新鲜。

实验结论:
不同的蔬菜在加入热水和冷水后的变化不同。

根茎类蔬菜和果实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变得更加软烂,而叶菜类蔬菜在加入热水后也变得更加软烂,但加入冷水后并没有变得软烂。

因此,在烹
饪不同的蔬菜时,我们需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各种植物的可食部分以及它们的营
养价值。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在煮蔬菜时需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
选择适合的烹饪方法。

这次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和它们对我们的帮助,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资源。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第一篇: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最终版]一、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实验的结果:秤盘内放的钩码数量越多,秤砣挂绳距离提绳之间的距离就会越长,但是秤砣的重量并不需要增加。

二、实验名称: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1个轴猜测: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实验的结果: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三、实验名称: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器材: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猜测: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过程: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实验的结果: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四、实验名称:定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实验的结果: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五、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猜测:动滑轮能够省力。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结论:有些物体混合后,观察不到它们有什么变化(或说:观察到它们没有什么变化
科学实验报告单(9)
六年级下册
班级
小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器材:白糖20克,长柄金属汤匙1把,药匙1只,蜡烛1支,玻璃片1片,火柴1盒(或打火机1只),手套1副
实验步骤:
1、用药匙将白糖5克,放入汤匙中,
六年级下册
班级
小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铁锈
实验目的: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铁片1片、铁锈1块、羊角锤1把、电池及盒1套、导线4根、小灯泡1只、磁铁1只
实验步骤:
1、比较铁和铁锈的外观:铁片的颜色灰白色、有光泽、片上无空隙、手感光滑;
铁锈的颜色红褐色、无光泽、片上有空隙、手感粗糙。
2、实验比较:
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
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
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美丽的晶体
实验目的: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
实验步骤:
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探究物体的漂浮和沉淀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漂浮和沉淀
实验材料:水、砂粒、棉花、玻璃珠、硬币
实验过程:
1.将水倒入实验瓶中,然后将砂粒、棉花、玻璃珠、硬币放入实验瓶中,观察它们的漂浮和沉淀情况。

2.将实验瓶中的水搅拌,观察它们的漂浮和沉淀情况。

3.将实验瓶中的水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它们的漂浮和沉淀情况。

实验结果:
1.砂粒沉淀,棉花漂浮,玻璃珠漂浮,硬币沉淀。

2.砂粒沉淀,棉花漂浮,玻璃珠漂浮,硬币沉淀。

3.砂粒沉淀,棉花漂浮,玻璃珠漂浮,硬币沉淀。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砂粒和硬币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它们沉淀;棉花和玻璃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它们漂浮。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2、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形态。
实验结论:细菌是生物的一种,只不过由于它太小,肉眼根本看不见,因此在生活中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实细菌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
显微镜、细菌玻片等。
实验过程
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五年级学过,进一步熟悉)。
2、把细菌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供学习使用。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1、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细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和⽐较不同镜片实验材料:放⽐镜、平⽐镜、近视镜⽐实验过程:观察放⽐镜(凸透镜)、平⽐镜、近视镜⽐),说说它们的特点?实验结论:放⽐镜中间厚边缘薄、平⽐镜中间边缘一样厚、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材料:两个凸透镜实验过程:1.取⽐个凸透镜1放置在放⽐镜架上,观察较⽐的⽐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

2.在第⽐个凸透镜下增加⽐个凸透镜2,上下移动凸透镜2,看看能不能使⽐字图像放的更⽐。

3.保持两个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凸透镜2,⽐较所看到的图像。

实验结论:两个凸透镜组合后能够将物体放得更大。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昆虫实验材料:放大镜、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实验过程: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实验结论:知道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实验名称:制作洋葱内表⽪细胞玻⽪标本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载玻⽐和盖玻⽐、镊子实验过程:1.“擦”,⽐纸⽐把载玻⽐和盖玻⽐擦拭⽐净;2.“滴”,把载玻⽐放在实验台上,⽐滴管在载玻⽐的中央滴⽐滴清⽐;3.“撕”,洋葱鳞⽐叶的内表⽐⽐⽐⽐切个⽐形,⽐镊⽐从内表⽐撕取⽐块薄膜;4.“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中央的⽐滴中,⽐镊⽐轻轻的把⽐滴中的薄膜展开;5.“盖“,⽐镊⽐夹起盖玻⽐,使它的⽐端先接触载玻⽐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在盖玻⽐的⽐侧滴加碘液,另⽐侧⽐吸⽐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由很多细胞组成实验名称: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胞标片实验过程:1 .取3种细胞标本,⽤显微镜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细胞⽤图和简单的⽤字记录下来2.查看微⽤物卡⽤,了解更多细胞。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2、鸡蛋与醋反应实验:
实验材料:鸡蛋1个,烧杯1个,醋。

实验过程: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

2.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现象:1.有气泡产生。

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蛋放进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

3、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现象: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4、铁生锈的原因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大小的铁钉不相同的条件:放在水中、空气中、醋中、盐水中,油中等
实验结论:油中不生锈。

盐水中最容易生锈,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气中。

防止生锈:想办法隔绝水、空气、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将4个汽水瓶分别编号为ABCD
2.用电吹风将A瓶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酒瓶塞将瓶 口塞住。将蜡烛融化后封住封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后的水,使水将铁钉完全浸没,再用酒瓶
塞将瓶口塞住,并用相同的方法用蜡烛将瓶口的缝隙封住。
4.在C瓶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 空气中,但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实验结果: 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 进行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
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铁生锈》
实验名称: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3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实验类型:分组(根据其他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是演示)
实验材料:汽水瓶4个,酒瓶塞2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 实验过程: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1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 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 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 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 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 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
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实验名称: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4必做
实验目的:探究水泥变化的变化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杯子、火柴、盘子、小勺、盘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 网)、酒精灯、水泥块。
实验过程:
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把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2.鸡蛋皮变软
实验分析:
蛋放进醋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新物质生成,鸡蛋皮变软,说明鸡蛋 皮发生变化,转化成别的物质。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小勺、盘子、铁架台(带铁圈、 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分析: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物质一一 烟。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鸡蛋与醋反应实验2必做
实验目的:将鸡蛋放入醋中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鸡蛋一个、烧杯一个、醋
实验过程:
1.烧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
2.将鸡蛋放入醋中
实验结果:
1.有气泡产生
1.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水和氧气同时存在。
2.在有盐的情况下,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铁生锈》
实验名称:衣服去锈方法研究4选做
实验目的:研究衣服去锈的方法
实验类型:分组(根据其他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是演示)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草酸溶液,冷水,带铁锈的衣服 实验过程:
1.先把有铁锈的地方用冷水浸湿。
实验过程: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 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
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 食盐颗粒。
实验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2.蘸上草酸溶液轻擦。
实验结果:
铁锈会慢慢去掉。
实验分析:
草酸溶液可以去除衣服上面的铁锈。
六年级上册第八课《牛奶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牛奶的变化5必做
实验目的:探究牛奶的变化
实验类型:分组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 奶
实验过程:
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1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 变黑。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3•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
1.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变成絮状。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 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
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5.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食盐, 将铁钉一部分浸泡在 盐水中,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也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6.四个试验瓶放在家中观察一周。
实验分析:
AB中瓶铁钉不生锈,说明只有水或者只有氧气,铁都不生锈,C瓶既
有氧气也有水,但没有盐,而铁生锈,说明铁生锈的必要条件只是水
和氧气。对比D瓶,其铁生锈的速度比C瓶快,说明盐在铁生锈的过 程中起到加速生锈的作用。因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 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2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