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科学实验上册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和⽐较不同镜⽐实验材料:放⽐镜、平⽐镜、近视镜⽐实验过程:观察放⽐镜(凸透镜)、平⽐镜、近视镜⽐),说说它们的特点?实验结论:放⽐镜中间厚边缘薄、平⽐镜中间边缘一样厚、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材料:两个凸透镜实验过程:1.取⽐个凸透镜1放置在放⽐镜架上,观察较⽐的⽐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

2.在第⽐个凸透镜下增加⽐个凸透镜2,上下移动凸透镜2,看看能不能使⽐字图像放的更⽐。

3.保持两个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凸透镜2,⽐较所看到的图像。

实验结论:两个凸透镜组合后能够将物体放得更大。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昆虫实验材料:放大镜、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 1套实验过程: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实验结论:知道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实验名称:制作洋葱内表⽪细胞玻⽪标本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载玻⽐和盖玻⽐、镊子实验过程:1、“擦”,⽐纸⽐把载玻⽐和盖玻⽐擦拭⽐净;2.“滴”,把载玻⽐放在实验台上,⽐滴管在载玻⽐的中央滴⽐滴清⽐;3.“撕”,洋葱鳞⽐叶的内表⽐⽐⽐⽐切个⽐形,⽐镊⽐从内表⽐撕取⽐块薄膜;4.“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中央的⽐滴中,⽐镊⽐轻轻的把⽐滴中的薄膜展开;5.“盖“,⽐镊⽐夹起盖玻⽐,使它的⽐端先接触载玻⽐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6、“染”,在盖玻⽐的⽐侧滴加碘液,另⽐侧⽐吸⽐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由很多细胞组成实验名称:观察更多种类的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胞标片实验过程:1 .取3种细胞标本,⽐显微镜观察,把我们观察到的细胞⽐图和简单的⽐字记录下来2.查看微⽐物卡⽐,了解更多细胞。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科学实验在六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其中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每个实验都让我们深入理解了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科学的认识。

接下来,我将分享几个我最喜欢的实验。

实验一:压力的作用本实验用气球来演示压力的概念。

你需要在气球中放一些塑料珠子,然后充满气体。

接下来,将气球压缩成较小的体积并固定。

随着你将气球从压缩状态中释放,气球将恢复原始的形态并将珠子击飞。

这是因为当气球被压缩时,气体分子被挤压在一起,导致内部压力增加。

当气球从压缩状态中释放时,这些气体分子会迅速扩散并撞击珠子,从而将其击飞。

实验二:反应速率本实验使用饼干和牛奶来演示反应速率。

你需要将两种材料放在两个不同的碗中,并在碗中放置一块相同大小的饼干。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牛奶中的饼干比空气中的饼干更快变软。

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酶,它可以加速饼干分解的速度。

这是一个很好的演示反应速率的实验。

实验三:霉菌的生长本实验需要你在两块面包中喷上水,然后将一块面包放在暗处,另一块面包放在阳光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阳光下的面包上长出了霉菌,而暗处的面包上则没有。

这是因为霉菌需要光来生长。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重要性以及霉菌如何通过营养来生长和繁殖。

这些实验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的一部分,但它们可以让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领域的基本概念。

它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在家中进行,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

实验材料:豆子、八个杯子。

实验目的: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

实验步骤:用豆子来模拟细菌,把豆子放入八个杯子中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的过程,用20秒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

在1号杯子里放1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细菌一分为二进行繁殖,第二代细菌就有2个了,在2号杯子里放2粒豆子。

以此类推,计算第八代和第二十一代细菌的个数。

实验分析:第一代细菌有1个,第二代细菌有2个,第三代细菌有4个,第四代细菌有8个,第五代细菌有16个,第六代细菌有32个,第七代细菌有64个,第八代细菌有128个…到第二十一代时就繁殖出上百万个细菌了。

实验结论: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2、研究馒头发霉的条件猜测:影响霉菌生长快慢的因素有水分和温度。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猜测: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容易发霉实验方法:为了研究霉菌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们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和干燥,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

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设计两组不同的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烘干的馒头、塑料袋、清水、滴管、线绳、冰箱、牙签。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二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在暖气片上。

(2)在第三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四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

(3)每天定时观察四个馒头的变化,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在温暖、潮湿环境下的馒头发霉了,而其他几个馒头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衍。

干燥的馒头缺少水分,冷藏室的分温度较低,这两个条件都不适宜霉菌的繁殖。

3、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切片和人体表皮装片(可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目录(最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目录(最新)

33
13
3.2
斜面
平木板、小物品、钩码、测力计

43
14
3.3
不简单的杠杆
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工具、带钉子的木采、羊角锤、大
石头、小垫石、撬框

Hale Waihona Puke 46153.5灵活巧妙的剪刀
剪刀、卡纸

52
16
4.3
电和磁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短导线、指南针、长导
线

64
17
4.4
电能和磁能
铁丝、电器的图片

67

9
7
1.6
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
显微镜、烧杯、镊子、款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14
8
2.1
我们的地球模型
垃球仪、信封、四大洋板贴

21
9
2.2
昼夜交磐坭募
昼夜交咎的图片、垃球仪.手电简

24
10
2.4
谁先迎来黎明
垃球仪、时区图、转椅一把

29
12
2.6
垃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坦球仪、手电倒、垃球公转轨道面、四季的图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目录(最新)
序号

实验名称
主要器材
分组
演示
教材页码
2
1.1
放大镜
放大镜、塑料窘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2
3
1.3
观蔡身边微小的物体
显微镜、水、滴管、款玻片、羔玻片、脱脂棉

6
4
1.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显微镜。水、滴管、敦玻片、盖玻片、脱丽棉、洋葱、小刀、谈子、碘酒、放大镜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部分]《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研究杠杆尺的实验实验材料:底板1块、长支架1个、杠杆尺1根、钩码若干。

(学具中有)操作方法:(1)按学具中的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师介绍组装方法及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的位置及阻力点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如何测量;(3)在杠杆尺两边各选一个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直至杠杆尺平衡为止,并记录相应数据到P6记录表中,判断其用力情况;(4)交流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实验实验材料:撬盖的铁片(或螺丝刀)、开瓶器、夹子(或镊子)、罐头、啤酒瓶。

(自备)操作方法:(1)用撬盖的铁片去撬罐头、用开瓶器开啤酒瓶、用夹子夹东西;(2)在课本P7图上分析三点位置及用力情况。

2、小杆秤的观察与制作(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材料:1根长竹筷(称)、螺帽或钩码(重)、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盘(称)、砝码(50g)、剪刀。

(自备)操作方法:(1)如课本P9图片,把一支竹筷打磨光滑,其中一个螺丝帽或钩码用钓鱼线系好做秤砣;(2)自制一个秤盘,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并固定在秤杆上;(3)在秤砣与秤盘间选择适当的位置系上一个绳套,作为初次实验的平衡点;(4)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盘小杆秤刻度,在称盘内每次加一个砝码(50克),移动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杆的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1根轴、1根销钉、24个钩码、2段棉线、1个底板和1个长支架。

(包含在学习工具中)(或机械实验盒中)操作方法:(1)如学具中的图组装轮轴装置;(2)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直至平衡,反复做4种,并记录实验数据到课本P10表中。

(3)交流分析数据。

(4)得出结论。

2、研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准备可能较难)实验材料:添加1个轮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1.1 实验目的(1)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2)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1.2 实验原理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1.3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盐、胡椒粉、玻璃棒、水。

1.4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板上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将盐和胡椒粉分别撒在澄清石灰水上;(3)观察胡椒粉和盐在石灰水中的运动现象。

1.5 实验现象胡椒粉和盐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运动,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现象。

1.6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第二章:制作太阳能烧水器2.1 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太阳能烧水器。

2.2 实验原理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2.3 实验材料硬纸板、透明塑料袋、水、容器、吸管。

2.4 实验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挖空,制成集热器;(2)将透明塑料袋套在集热器上,确保密封;(3)在塑料袋内倒入适量水,放入容器;(4)用吸管将塑料袋吹满气体,排出空气;2.5 实验现象在阳光下,太阳能烧水器中的水温逐渐升高。

2.6 实验结论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第三章:制作风车3.1 实验目的(1)了解风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风车。

3.2 实验原理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3.3 实验材料纸板、木棒、塑料瓶、彩纸、剪刀、胶水。

3.4 实验步骤(1)将纸板剪成圆形,作为风车的底座;(2)在木棒一端粘贴塑料瓶,作为风车的叶片;(3)在纸板上剪出风车的轴孔,将木棒穿过轴孔,固定在纸板上;(4)将彩纸装饰风车叶片,增加美感;3.5 实验现象在风力作用下,风车转动。

3.6 实验结论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第四章:探索光的传播4.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原理;(2)学会使用激光笔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4.2 实验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3 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步骤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步骤

六年级科学实验步骤班别:姓名:学号:1、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1)用棉签蘸少许食用油涂在一张白纸上。

2)用鸡肉、芝麻等食物分别在白纸的其他区域上挤压、划动。

3)观察它们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

4)判断它们含有什么营养成分。

2、检测食物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1)取一些食物放在培养皿上。

2)用滴管分别滴一滴碘酒在食物上。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清洗、整理器材,并放回原位。

3、证明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澄清石灰水。

2)用洗耳球向其中一杯澄清石灰水里反复注入空气。

3)通过吸管向另一杯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4)观察实验现象。

4、剧烈运动后呼吸有什么变化的实验:1)放松地坐在椅子上,记录1分钟呼吸的次数。

2)原地跑步1分钟停下来,记录1分钟呼吸的次数。

3)比较平静时的呼吸次数与跑步后的呼吸次数有什么变化。

5、你的反应有多快的实验:1)请一位同学手持一把尺子,零刻度的一端朝下竖直放置。

2)请你将手放在零刻度处。

3)当同学放开尺子,让尺子自由下落时,你尽量用最快的速度抓住尺子。

4)记录抓住尺子的刻度,看看你的反应有多快。

6、确定优势眼的实验:1)举起手臂向前伸直,用手指指向教室里的某个物体。

2)不要移动手指,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手指指向的位置。

3)再闭上左眼,用右眼观察手指指向的位置。

4)哪只手指向的位置与所指的物体感觉上更吻合一些,那次观察时用的眼睛就是优势眼。

7、用橡皮制作动物前肢骨模型实验:1)先用橡皮泥做出猕猴的前肢模型。

2)再改变猕猴的前肢骨模型中骨块的位置和形态。

3)尝试拼出蝙蝠、鲸或其它哺乳动物的前肢骨模型。

8、强风与翅膀的实验:1)将书本堆叠起来,模拟“小岛”。

2)将一些小纸片折叠成“身体”和“翅膀”,用回形针夹起来,模拟正常翅膀的昆虫。

3)再将一些小纸片折叠成“身体”,用回形针夹起来,模拟无翅膀的昆虫。

4)将这些“昆虫”随机放在“小岛”上,用电吹风平吹小岛,当风力加强时,观察哪些昆虫能留在“小岛”上,哪些昆虫被吹走。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科学》实验目录(六年级上册)1.杠杆的科学实验名称:杠杆的科学实验器材:杠杆尺、支架、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演示杠杆类工具的研究,通过使用杠杆尺、支架、钩码和测力计来研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竹筷、钩码、细绳、彩笔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小杆秤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竹筷、钩码、细绳和彩笔来建立一个小型的杠杆系统。

3.轮轴的秘密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器材:铁架台、钩码、木块、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钩码、木块、纸和螺丝帽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4.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一)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滑轮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和滑轮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5.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二)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6.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滑轮组的性能。

7.斜面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通过使用木块、斜面和测力计来测试斜面的性能。

8.抵抗弯曲实验名称: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器材:木板、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纸的抗弯曲能力,通过使用木板、纸和螺丝帽来测试纸的性能。

9.拱形的力量实验名称:搭一个瓜皮拱实验器材:、水果刀、砖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拱形结构的力量,通过使用、水果刀和砖来建立一个拱形结构并测试其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一、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植物能量来自于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淀粉里,即淀粉里含有能量
•三、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
•1、把线路连接起来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实验现象: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四、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实验步骤:
•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
•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五、实验名称: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细菌的特点
•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
•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4、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实验现象:细菌很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并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六、实验名称:风动装置的制作
•实验目的:能自己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能分析出自己制作的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使学生了解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

•实验材料:卡纸、风车轴、高粱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

•实验步骤:
•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在细轴上。

•2、将支架插接成型,再照图将风车轴、串珠、高粱秆穿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两块金属片对应地插在高粱秆上。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风车的转动带动了金属片的振动,金属片的振动又带动了鼓槌的动,从而使鼓槌敲击了小鼓。

•实验结论:风车的转动使小鼓发出了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注意:橡皮筋的松紧、风车轴的转动是否流畅,鼓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鼓敲击的速度和发出的声音。

•七、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将漆包线按同一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八、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再记下用两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两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10匝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再记下用两节电池,20匝线圈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
•实验现象:A、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力也逐渐加强
•B、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力也逐渐加强
•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力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强。

反之则减弱。



•九、实验名称:太阳炉的制作
•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
•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十、实验名称:太阳系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实验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实验步骤:
•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2、用2厘米(或5厘米、10厘米都可以)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
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十一、实验名称: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实验材料:绳子、灯泡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卡片
•实验步骤:
•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表自己的位置。

•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

观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

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是引起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十二、实验名称:星空模拟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坚持长
•期观察星空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实验步骤:
•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实验现象:野外看到的星星呈现在天花板上,非常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