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讨论一些适合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学习。

1. 水的净化实验材料:脏水、漏斗、滤纸、玻璃瓶、砂子、碳粉步骤:1)将脏水倒入玻璃瓶中;2)在瓶口放置漏斗,并在漏斗内放入滤纸;3)在滤纸上层铺一层砂子,再加一层碳粉;4)观察脏水从漏斗慢慢渗出时的变化;5)倒出滤过后的水,对比原脏水的颜色和清澈度。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砂子和碳粉的层可以过滤掉脏水中的杂质,使其变得清澈。

通过对比滤过后的水和原脏水的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净化原理。

2. 雪花的形成实验材料:冷冻器、蒸馏水步骤:1)将蒸馏水装入冷冻器中;2)将冷冻器放入冷冻室,并等待一段时间;3)取出冷冻器,观察冷冻水中的晶体结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雪花形成的过程。

蒸馏水在冷冻器中冷却时,水分子会结晶并形成雪花的形状。

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形状和结构的雪花片,增加对雪花形成过程的理解。

3. 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实验材料:食物样本(如苹果、香蕉、鸡蛋等)、试纸盒(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试纸)步骤:1)将不同食物样本切碎;2)将试纸盒中不同项目的试纸分别蘸取食物样本的汁液;3)根据试纸颜色变化,判断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可以观察试纸在食物汁液中的变化,从而确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营养成分。

4. 植物生长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步骤:1)将土壤放入花盆中;2)在土壤中插入种子;3)给予足够的阳光和水,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成长,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吸收阳光和水分的过程。

总结: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实验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实验一: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

实验材料:一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小石子、塑料球、塑料瓶等)。

实验步骤:1. 将水装满透明容器,确保水面平整。

2. 先将小石子放入水中,观察石子的浮力现象。

3. 将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球的浮力现象。

4. 将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瓶的浮力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小石子虽然受到水的浮力,但无法浮起来,而塑料球和塑料瓶却可以浮在水面上。

实验分析:根据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部分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浮力与其体积有关,体积越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从而能够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水的气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气化现象,了解水的气化过程和原理。

实验材料:一个装满水的容器、盐。

实验步骤:1. 在室温环境下,将水倒入容器中,注意水面要平整。

2. 将盐加入容器中的水中,并进行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

3. 观察容器内的水面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加入盐后,容器内的水面开始出现气泡并逐渐上升,最终水面从中间消失,水全被转化为气体。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盐的加入促使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弱,水分子能够克服空气对它们的压力,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这个过程称之为气化。

实验三:电路的通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路的通断现象,了解电流的传导和中断原理。

实验材料:一个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两极分别与导线的两端相连。

2. 将小灯泡的两端分别与导线的两端相连。

3. 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当电池与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好时,小灯泡亮起来;当电池与小灯泡的电路中断时,小灯泡熄灭。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电路是通的时候,电流可以正常传导,灯泡亮起来;而当电路中断时,电流无法传输,灯泡熄灭。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1、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

实验材料:豆子、八个杯子。

实验目的: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

实验步骤:用豆子来模拟细菌,把豆子放入八个杯子中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的过程,用20秒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

在1号杯子里放1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细菌一分为二进行繁殖,第二代细菌就有2个了,在2号杯子里放2粒豆子。

以此类推,计算第八代和第二十一代细菌的个数。

实验分析:第一代细菌有1个,第二代细菌有2个,第三代细菌有4个,第四代细菌有8个,第五代细菌有16个,第六代细菌有32个,第七代细菌有64个,第八代细菌有128个…到第二十一代时就繁殖出上百万个细菌了。

实验结论: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2、研究馒头发霉的条件猜测:影响霉菌生长快慢的因素有水分和温度。

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实验猜测: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容易发霉实验方法:为了研究霉菌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们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如寒冷和干燥,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行组合。

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设计两组不同的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四个烘干的馒头、塑料袋、清水、滴管、线绳、冰箱、牙签。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二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在暖气片上。

(2)在第三个馒头上滴10滴水,第四个馒头保持干燥,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线绳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

(3)每天定时观察四个馒头的变化,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几天后,在温暖、潮湿环境下的馒头发霉了,而其他几个馒头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衍。

干燥的馒头缺少水分,冷藏室的分温度较低,这两个条件都不适宜霉菌的繁殖。

3、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切片和人体表皮装片(可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六年级上册 实验清单

六年级上册  实验清单
必做
7.太阳系模型制作
分组
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必做
18 地球绕着太阳转
8.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实验
分组
地球仪、台灯、绳子、橡皮泥、卡片
必做
19 美丽的星空
9.星空模拟
分组
毯子或被子、星图和手电筒
选做
20 地球的近邻
10.模拟月相的变化的实验
分组
一个直径5-10厘米的白色塑料球、黑墨水
必做
六年级上册 科学实验清单
课题
实 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器材
实验类别
1. 小草和大树
1.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分组
常见的几种小草和大树
必做
3 鸟类动物的特征
2.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分组
钳子、汤勺、镊子、起钉器、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兔子”
必做
5 细菌和病毒
3、探究食物发霉
分组
馒头、饭粒、塑料杯
必做
12 电铃响பைடு நூலகம்当
4.电磁铁的性质实验
分组
粗铁钉、漆包线(80-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
必做
13 能量的控制
5.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
分组
粗铁钉、漆包线(80-100厘米)、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小铁钉或曲别针
必做
17 太阳系的奥秘
6.太阳炉的制作
分组
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50毫升)、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一、实验目的:会使用显微镜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认真观察,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实验器材:学生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三、实验步骤:1、将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切片的中心处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

2、左眼看目镜,调节显微镜至看到的细胞切片清晰。

3、把看到的图像在纸上用笔画下来。

四、实验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五、注意事项:调节准焦螺旋时,切忌用力过猛或调节幅度过大所导致的显微镜损坏、细胞切片损坏。

2、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

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

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

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

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

3、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最全的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最全的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名称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植物有向光性,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实验准备
植物幼苗(玉米、大豆苗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两个),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真叶尚未出胚芽鞘的植物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三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4、再重复几次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时哪边先亏。
“日食”是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是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实验结论
1、地球和月亮都是不发光的球体,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必然发生黑影。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亮和地球正好位于或接近同一直线,这样便发生了日食。
2、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2、准备好7个相同的瓶子,并编好号:①空气,②半瓶水,③装满水,④盐水, ⑤碱面溶液、⑥醋、⑦油。
3、在②号瓶中倒入半瓶水,在③号瓶中倒满水,在④、⑤、⑥、⑦号瓶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盐水, 碱面溶液、 醋、油。
4、将7枚相同光泽的铁钉分别放入7个杯子中。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加热,观察现象。
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五: 7课 铁生锈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1.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体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

体积是描述一个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的量,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容积瓶、水和物体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实验,但却是理解物体空间特性的基础。

2. 实验二:探究水的密度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描述水中分子聚集紧密程度的量,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器皿、水和各种物体来比较它们的密度。

这个实验对我们理解物质性质有很大的帮助。

3.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观察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这个实验对我们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组织结构非常重要。

4. 实验四:观察动物细胞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观察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是动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这个实验十分有趣,也是对我们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重要的一环。

5. 实验五:探究基本电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基本电路。

电路是电流在闭合通路中流动的路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会使用导线、电池和灯泡来组装电路,从而了解电流的基本特性。

这个实验将为我们理解电的基本原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与回顾在本次科学实验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测量物体的体积、探究水的密度、观察植物和动物细胞以及探究基本电路等内容。

这些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科学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熟悉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这些实验,我发现科学实验并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关于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这些实验也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希望未来能够开展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

以上所述,便是我撰写的有关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汇总的文章。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结论:地球是球形的。
2、制作地表模型 材料:
沙、石或橡皮泥、带有网格的透明塑料片
方法:
(1)先做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沙盘; (2)画有网格的透明塑料罩在地表模型的沙 盘上,用彩色笔在塑料片上画出地形轮廓;
(3)彩色笔在活动记录的方格上画出按比例 的地形轮廓。
3、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拟实验
材料: 橡皮泥、煮熟的鸡蛋
现象:反复几次后,小石块碎裂。
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9、流水对碎石搬运作用的模拟实验
材料:沙盘、沙子、泥土、底部有孔的水杯
方法:
(1)在塑料盘里放入一些沙土,把托盘斜放在桌子上; (2)在托盘上放一根木棍,放置一个底部带一排小孔的塑料杯 子,往塑料杯子里倒满水; (3)观察水从小孔滴出后,托盘沙土的变化。说明说明? (4)改变塑料托盘的的倾斜度,再次实验,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论: 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太阳的距离有关系
做“星座”放映器
材料:薄板、锥子、纸筒、手电筒 方法:
(1)裁一张10厘米x10厘米的正方形薄 板,参照星座图,用锥子按亮度大小比例钻 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孔;
(2)把有孔的薄板蒙在一个大适中的纸 筒一端。注意正面要朝纸筒,否则看到的星 座会东西颠倒;
(3)将手电筒伸进纸筒,把“星座”放 映到白墙上。
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深浅都 有关系。
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
问题: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太阳的距离有关系吗? 假设: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太阳的距离有关。 实验材料:一根1.5米长的细绳、一截6厘米长的塑料管、一 个有孔的橡皮塞、一只秒表、一个砝码或几个垫圈 实验方法: ①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竖岸上橡皮塞,一头拴上砝码。 ②捏住塑料管,举过头点,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远动。注意: 是塑料管下的绳长保持不变。 ③分别使转动的绳长20厘米、40厘米、60厘米,计算橡皮塞 的不同运转周期。 实验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研究杠杠的秘密
1.4.1 轮轴的作用
1.4.2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5.1 定滑轮的作用
1.5.2 动滑轮的作用
1.6.1 滑轮组的作用
1.6.2 滑轮组的作用
1.7.1 斜面的作用
1.7.2 斜面的作用
2.1.1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2.1.2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2.2 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2.3 测试拱形的承重能力
3.1 通电导线产生磁性
3.2 电磁铁的南北极
3.3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3.4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小制作
1.做一个小杆秤
2.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3.建高塔
4.造纸桥
5.做一个电动机书本5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