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试卷含参考答案5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1.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用力点。
2.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和的结构特点。
3.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和半径较小的组成。
4.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有、。
5.斜面都能,坡度越小越,坡度越大越二、判断题6.用镊子夹东西很方便,所以镊子是省力的工具。
()7.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滑轮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8.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斜面坡度越大越省力。
()9.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的效果是一样的。
()10.上翠屏山,直接上山和绕着盘旋公路上山相比较,前者费力但走的路程短,后者省力但走的路程长。
11.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12.螺丝刀拧螺丝属于轮轴的应用,用它撬瓶盖就属于杠杆的应用。
13.使用工具的作用主要是省力或方便。
14.纸工剪刀剪纸片、水果刀刚水果皮时,它们都是机械。
15.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16.理发师用的剪刀刀头长而手柄短是为了省力。
三、单选题17.扳手拧螺帽应用的是()工作原理。
A.杠杆B.轮轴C.斜面18.在下列生活场景中,所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拔钉子B.开瓶器开瓶盖C.筷子夹食物19.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沿A、B两个斜面匀速拉动同一物体至相同高度(A、B两个斜面的光滑程度等情况-样) ,测力计的读数是()。
A.一样大B.在A斜面拉动时大C.在B斜面拉动时大20.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书籍制作技术的发展依次经历了()。
A.雕版印刷→手工抄写→活字印刷B.活字印刷→手工抄写→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手工抄写D.手工抄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21.小明用剪刀将一个纸箱裁剪成合适大小。
下面是纸板在剪刀刀刃上的不同位置,裁剪时最省力的是()。
A.B.C.D.22.小明将打包好的箱子用手推车运到附近的快递站点,手推车上的()装置在搬运过程中起到了省力的作用。
A.扶手B.车轮C.车架立杆D.载物平板23.一根木棍可以有很多的用法,以下用法包含了杠杆原理的是()A.支撑小树B.擀面条C.撬动大石头24.下列工具中,最适合取出完整核桃仁的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项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实验探究专项练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项练一、实验探究专项练 (共8题;共116分)1.(29分) 作图题1) 用画线代替绳子,在下图中组装滑轮组。
2) 在下图中杠杆尺的右边哪个位置挂上钩码,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要求每把杠杆尺的右边不超过两个钩码)2.(16分) 下面是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 实验一:①我的假设:线圈的圈数可以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②我的研究方法:A。
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
通电时铁芯能吸起大头针,断电后铁芯不能吸起大头针。
B。
用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起的大头针的数量。
C。
用导线在铁芯上绕60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起的大头针的数量。
③我用来研究的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④实验中变化的条件:线圈的圈数。
实验中不变的条件:电池节数、铁钉大小、导线长度等。
⑤我们得出的结论:线圈的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2) 实验二:①我的假设:电池的数量(电流的强弱)可以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②我的研究方法:A。
制作一个电磁铁。
B。
在铁芯上缠若干圈导线,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起的大头针数量。
C。
用三节电池接通电源,不改变线圈圈数,记录被吸起的大头针数量。
③我用来研究的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④实验中变化的条件:电池的数量。
实验中不变的条件:线圈圈数、铁钉大小、导线长度等。
⑤我们得出的结论:电池的数量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3.(10分) 我们在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实验时:1) 需要改变的条件:纸张的厚度。
2) 不能改变的条件:垫圈的大小、形状和材质。
3) 实验后得到了如下数据:纸张厚度承受的垫圈个数1倍厚度 22倍厚度 43倍厚度 84倍厚度 14我们认为,纸的厚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物体1 物体2 物体3 物体4 ……物体重量10 15 30 50 ……斜面A上的拉力 5 7.5 15 25 ……斜面B上的拉力 3 4.5 10 17 ……斜面C上的拉力7 10.5 21 33.5 ……(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____。
(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1)斜面的坡度。
(2)斜面的高度。
(3)C,B,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杠杆的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研究的问题:轮轴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实验材料:螺丝刀、线、钩码。
实验过程:将线扎在螺丝刀刀柄上,另外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握住刀把,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
反过来,将线扎住刀把,手握刀柄,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比较两次实验的感觉,说明了什么?思考:实验中,螺丝刀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设计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1 实验题

实验题科学实验题1、白糖加热变化实验5、硫酸铜溶液也铁钉的反应(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附着)。
(2)、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6、模拟月相变化实验(1)、在教室或一块空地的一端墙面上贴上(太阳),在场地中间画上两个圆圈。
几个同学站在小圆上,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2)、一名同学举一个一半被涂亮的皮球,代表(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3)、让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表示(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
当月球绕大圆转动时,画下我们所观察到的月相。
结论: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7、模拟日食形成实验(1)、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用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2)、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3)、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与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结论: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8、在填埋垃圾模拟实验中细石子模拟(土层)清水模拟(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下雨)在模拟试验中可以观察到(瓶底的清水变成墨水色了),这个实验说明了(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实验名称: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进行观察实验材料:实验方法:1、用小刀把整个洋葱切开并取其中的一片,用刀片在洋葱表皮切割。
2、用滴管吸取少量的液体放在载玻片中部。
3、用镊子夹取一小片切割好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的水中。
4、用碘酒染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
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知识要点+重点实验+典型练习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主要内容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工具,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省力或方便。
2.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技术。
3.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通信工具:手机、电话、电脑等。
(2)测量工具:温度计、刻度尺、秒表等。
(3)机械工具:螺丝刀、钳子、扳手、羊角锤等。
(4)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
4.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
第2课《斜面》1.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斜坡了。
他们利用斜坡将巨石从低处推到高处,这样可以省力。
斜坡就是一种斜面,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省力。
2.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不需要人为施加力。
3.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
4.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刀、斧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
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1.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杠杆。
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撬出来。
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2.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1)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2)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
(3)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3.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撬动一块大石块时,支点距离阻力点越近,距离用力点越远,就越省力。
第4课《改变运输的车轮》1.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
在漫长的历史中,车轮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2.轮轴可以省力,而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3.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滑轮、螺丝刀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第5课《灵活巧妙的剪刀》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
2.组合多项技术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4.3电和磁 同步练习(含解析)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4.3电和磁同步练习(含解析)4.3 电和磁一、选择题1.电脑开机后周围会有磁,这是因为()。
A.电脑屏幕会发光B.电脑安装了电池C.通电导线会产生磁性2.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
A.电流的强度会增大B.指南针会产生电流C.指南针会发生偏转3.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利用电能生成了磁能,下列物体没有产生磁能的是()。
A.电磁炉B.电动机C.手电筒4.如图所示,奥斯特发现将小磁针放在通电导线的附近会()。
A.不动B.偏转C.一直不停旋转5.下图中,通电后观察到指南针的变化最大的是()。
A.B.C.6.改变电磁铁的导线缠绕方向,同时再改变电磁铁连接电池正负极的方向,此时电磁铁()。
A.南北极改变B.南北极不变C.没有南北极D.都是南极7.小明同学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尝试了一个新实验。
他将磁针放置在一根直尺的顶端,让通电线圈从10厘米远逐渐接近磁针,观察磁针偏转角度的变化情况。
小明这个实验适合研究的问题是()。
A.磁针的偏转角度与距离的远近有关系吗B.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系吗C.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电流的强弱有关系吗D.磁针的偏转角度与线圈的大小有关系吗8.信鸽有着高超的认路本领,人们对此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球磁场辨认方向二、填空题9.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称之为,把两个不相同的磁极称之为。
10.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能转换而来。
11.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
12.1820年,丹麦科学家( )在一次实验中发现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会发生偏转。
三、判断题13.电磁起重机断电时,仍能吸起钢铁。
( )14.我们在研究“电和磁”实验时,只能短暂接通电路,因为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
( )15.我们可以借助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废旧电池中是否还有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试卷含参考答案(精选5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1.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丁人们的健康水平。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判断题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7.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1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3.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4.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15.发霉的苹果削掉坏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仍可以吃。
()16.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里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17.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18.洋葱表皮上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房间,中间的小黑点是液泡。
()19.要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需要把可能含有微小生物的水滴在载玻片上做成玻片标本才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三、单选题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2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2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B.复眼C.鼻子23.如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2023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评分表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评分表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观察比较各种镜片的特点实验器材:放大镜、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镜片、教科书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的关系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生活中有放大作用的物体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自制一个组合凸透镜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观察多种生物细胞实验器材:植物叶表皮细胞装片、植物叶肉细胞装片、人体口腔上表皮细胞装片、人血涂片、显微镜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模拟北京与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活动形式)参与人员:全班师生实验器材:写有地区、方位、太阳的大卡纸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实验器材:纸条、卡纸、长尺、双面胶、剪刀、手电筒、“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标志物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模拟四季的形成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制作斜面滑道搬运物品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用木板制作斜面,模拟搬运物体过程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利用木板撬和移动重物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产生磁性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制作铁钉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导线缠绕方向的关系实验器材:绝缘皮导线、大铁钉、电池、电池盒、指南针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电池正负极接法的关系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科学实验操作评分表实验题目: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
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6、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
4、操作方法:
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宽度和厚度都相同的报纸和白纸各一张、两本字典、垫圈
4、需要改变的条件:纸张的材料(白纸和报纸)
5、不改变的条件:纸张的大小、桥墩的距离、桥墩的高度、垫圈的大小
6、实验过程:
①用两本字典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颗垫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颗垫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垫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
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8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7、结论: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
五、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电流强度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电流的强度大小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电流的强度(电池的数量)。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一节电池;②两节电池;③三节电池。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线圈的圈数、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
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一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两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③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三节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7、结论:电磁铁的电流越强,磁力越大,电流越弱,磁力越小。
六、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池的接法、线圈缠绕方向)
1、实验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是否有关?
2、变量:电池正负极的方向。
3、常量:线圈缠绕方向、指南针、铁钉
4、实验过程:
①把线圈缠绕在铁钉上,接上电池后,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极;
②交换电池的正负极方向,利用指南针观察钉尖的磁极方向;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七、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是否有关的实验研究报告
1、研究问题: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
2、我的推测: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窄,抗弯曲能力越弱。
)
3、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
4、不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垫圈的大小、桥墩之间的距离、桥墩的高度、放垫圈的位置等
5、实验过程:
①把两本字典平放在桌上,字典中间的距离为10cm。
②把一倍宽的纸放在桥墩上,在纸梁的中间慢慢地放垫圈。
一直放到纸梁接触到为止。
记录数据。
③依次使用2倍、4倍宽的纸做实验,记录数据。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实验结论: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八、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是否有关的实验研究报告
1、研究问题: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
2、我的推测: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梁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
3、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厚度
4、不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垫圈的大小、桥墩之间的距离、桥墩的高度、放垫圈的位置等
5、实验过程:
①把两本字典平放在桌上,字典中间的距离为10cm。
②把一倍厚的纸放在桥墩上,在纸梁的中间慢慢地放垫圈。
一直放到纸梁接触到为止。
记录数据。
③依次使用2倍、4倍厚的纸做实验,记录数据。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实验结论: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九、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否有关的实验研究报告
1、研究问题: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
2、我的推测: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纸梁的形状改变,抗弯曲能力也会改变。
)
3、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形状
4、不改变的条件:纸梁的宽度、厚度、垫圈的大小、桥墩之间的距离、桥墩的高度、放垫圈的位置等
5、实验过程:
①把两本字典平放在桌上,字典中间的距离为10cm。
②把“一字形”的纸放在桥墩上,在纸梁的中间慢慢地放垫圈。
一直放到纸梁接触到为止。
记录数据。
③依次使用“v字形”的纸、“波浪形”的纸、“长方形”的纸、“圆形”的纸做实验,记录数据。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实验结论:纸梁的形状改变,抗弯曲能力也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