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心理建设

合集下载

班主任应力避几个心理效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班主任应力避几个心理效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班主任应力避几个心理效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2008-12-1 9:13:32 作者:李永龙来源:《班主任》杂志收藏此页推荐阅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应力避几个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效应。

一、踢猫效应某公司老总因驾车违返交规被交警罚款,心情很坏。

回到办公室,听说销售经理一笔生意没谈成,便勃然大怒,把那个经理大骂一顿。

回到家,见儿子脏兮兮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又把儿子臭骂一顿。

这时,他的爱猫不识趣地跑过来,这位经理一时性起,一脚踹过去,喝道:“滚开,你这只死猫!”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的消极情绪如果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导致恶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踢猫效应”。

在学校里,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出气筒”,发泄自己的心头之忿,结果既伤害了学生,又给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

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好的教师。

”班主任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任,面对的是情感丰富、情绪多变的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

话又说回来,班主任也是凡人,也常有不顺心的事,但我们不论有多少委屈,都要尽力克制和进行自我调节。

在未调节好情绪之前,如果条件允许,宁可调整课程,也不可把不快的心情带给学生。

班主任要以豁达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出现在课堂上。

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快乐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乐观向上、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努力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及时忘掉个人的痛苦和不快,让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二、破窗效应窗户上的玻璃碎了一块,要及时安装上新的,这样能使人的大脑形成警戒点:“窗户的玻璃不允许打碎。

”如不及时更换,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而去打碎更多的玻璃,最终引发一连串的恶果。

生活中,这种意识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心理状态中,就拿环境卫生来说,我们走在大街上,如果街上清洁,你就不会随地吐痰,但要是街上非常脏乱,你便会无顾忌地乱丢垃圾。

心理学踢猫效应

心理学踢猫效应

心理学踢猫效应引言心理学踢猫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当一个人遭受到压力或挫折时,他往往会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无辜的、弱势的或无法反抗的对象身上,就像是踢了一只无辜的猫一样。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但很多人并不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展现这种行为。

踢猫效应的原因1. 情绪的转嫁踢猫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绪的转嫁。

当一个人遭受到压力、挫折或负面情绪时,他往往无法直接面对这些情绪,而是将这些情绪转移到其他无辜的对象身上。

这样做可以暂时缓解自己的情绪,但却给其他人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

2. 控制欲望的满足踢猫效应还与控制欲望有关。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感到无力或无法掌控自己的情况时,他可能会试图通过控制其他人或事物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望。

而踢猫效应就是一种控制欲望的表现,通过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来获得一种暂时的满足感。

3. 自卑感的释放踢猫效应还与自卑感有关。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不被认可、不被重视或不被尊重时,他可能会试图通过踢猫来释放自己的自卑感。

通过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他可以暂时摆脱自卑感,获得一种虚幻的优越感。

踢猫效应的表现形式踢猫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1. 对家人的发泄当一个人在外面受到挫折或压力时,他往往会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家人身上。

他可能会对家人发脾气、大声斥责或无理取闹,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转嫁给家人,给家庭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2. 对下属的指责在职场上,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无法掌控局面或遭受到挫折时,他可能会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下属身上。

他可能会对下属大声斥责、指责或恶意挑剔,给下属带来压力和负面影响。

3. 对宠物的虐待有些人在遭受到挫折或负面情绪时,会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宠物身上。

他们可能会对宠物进行虐待、忽视或冷漠对待,给宠物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4. 对陌生人的冷漠有些人在遭受到挫折或负面情绪时,会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陌生人身上。

他们可能会对陌生人冷漠、无礼或不友善,给他人带来伤害和不适。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

是人与人之间的泄愤连锁反应。

在心理学上,“踢猫效应”是这样说的: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踢猫效应形象图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

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

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

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

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

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

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背景原因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神经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好像张满的弓弦,稍有裂纹就会崩断。

生活在这样高压下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极限,一点点不顺的小事都会使得情绪一落千丈,怒火会像膨胀已久的火山,喷射而出。

周围的人也许正处于雷同的状态,于是,这种糟糕的心情或者情绪便会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

稍不留意,还会带给自己的家人,使他们成为“踢猫效应”链条末端无辜的受害者。

2应对处理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

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

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

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控制情绪情绪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当然也就有好情绪和坏情绪之分。

所以造成情绪感染的效果也就有了正面和负面一说。

同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心态。

良好的情绪会让人有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因此也就会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而厌烦被踢的猫很无辜、压抑、忧伤、愤怒的消极情绪则会造成紧张、烦恼甚至是充满敌意的气氛。

情绪管理之踢猫效应ppt课件

情绪管理之踢猫效应ppt课件
(Cherry看看财务报表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只能忍气吞声)
(回家后,儿子调皮捣蛋 老是打开冰箱门)
Cherry:怎么又开冰箱门! 我一巴掌把你踢出去!
(Godfrey死死地盯着家法看)
Cherry:我上班容易吗? 今天才被领导臭骂,我真 想狠狠地往她脸上吐一泡 狗屎!
(Godfrey心想:每一个成功 的奥特曼背后,都有一个 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Godfrey想:我也要发泄下。 墙不会说话,我敲,我敲, 我敲敲敲。。。
(你的伤痕累累,见证我 的心力憔悴。)
核心理念: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应用要诀:有效控制情绪,正确对待错误
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情控制 问题;对待压力问题;制怒问题;挫折问 题。
宋联可博士《从心管理》版权课程,配套 教学资料包括书籍、讲义、情景剧、真人示范 集、漫画、视频等,欢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同仁使用,敬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中国第一版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情景剧 之
情绪管理 之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
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泄愤而产生连锁反 应。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 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 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 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大客户的单子被竞争对手强了,董事长Ray非常生气,找 来项目负责人Lucky。)
Lucky:你们一个个是怎么办事的?竟然让对手知道了我 们的报价!知道狗熊他爹怎么死的吗?狗熊他妈笨死后, 伤心死的!
(参会的项目组组长Happy低头默不作声)
(会后,项目组组长Happy 责问Cherry )
Happy:Cherry,你自己看看,这个财务报表怎么做的?日期 格式都不对!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小心。你的财务管 理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每天学点管理学第二十天踢猫效应

每天学点管理学第二十天踢猫效应

案例三:社会事件中的踢猫效应
情境描述
某城市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由 于交通堵塞和司机情绪激动,导 致事故现场混乱不堪,引发了一 系列连锁反应。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负面情绪在社会 事件中传递,导致了混乱和无序 的状态。这表明在社会事件中, 情绪的传递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连 锁反应,对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 响。
致最底层的个体受到伤害。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普遍存在于动物界中。
02
踢猫效应的心理学原理
情绪传染机制
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这种情绪会像病毒一样传播给他人,影响他人的 情绪状态。
情绪传染可以是显性的,如表情、言语和行为;也可以是隐性的,如情绪的传递和 感染。
情绪传染机制的发生通常是无意识的,人们往往难以觉察自己受到他人的情绪影响。
负面情绪的连锁反应
当一个人的消极情绪传递给另 一个人后,第二个人可能会将 这种情绪再次传递给下一个人,
形成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可以不断扩大, 最终导致整个群体的情绪都
处于消极状态。
负面情绪的连锁反应不仅限于 人际传播,还可能通过媒体、 网络等途径在更广泛的范围内
传播。
03
踢猫效应在工作和生活中 的表现
应对策略
在社会事件中,政府和相关部门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局面, 避免情绪的连锁反应对社会造成 更大的影响。同时,个人也需要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负 面情绪传递给他人。
06
总结与启示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学会控制情绪
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要学会冷静处理,避免将 负面情绪传递给其他人。
提高自我认知
工作场所中的踢猫效应
员工之间的情绪传递
当某个员工因不满或压力过大而情绪低落 时,这种情绪可能会传递给其他员工,导 致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变得消极。

踢猫效应心得(通用3篇)

踢猫效应心得(通用3篇)

踢猫效应心得(通用3篇)踢猫效应心得篇2踢猫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描述了人们由于情绪失控,将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家庭和职场环境中。

在踢猫效应中,情绪的传递就像一个传递链,一环扣一环,不断传递下去。

当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情绪失控时,他的情绪会传递给身边的人,比如家人或同事。

这些人可能会因为受到情绪的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甚至会将情绪传递给其他人。

这种传递过程会一直持续,直到情绪得到缓解或释放。

踢猫效应的危害非常大。

首先,情绪传递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其次,情绪传递会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和工作,使他们处于情绪的困扰中,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最后,情绪传递会加剧情绪的波动,甚至可能导致情绪失控,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为了避免踢猫效应的产生,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将情绪传递给他人。

当情绪失控时,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找到适当的方式来缓解情绪,比如通过运动、呼吸练习等方式来平静自己的情绪。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情绪状态,避免因为情绪传递而产生不良后果。

总之,踢猫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它描述了人们由于情绪失控,将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现象。

为了避免踢猫效应的产生,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将情绪传递给他人,同时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情绪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避免踢猫效应的产生。

踢猫效应心得篇4踢猫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描述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情绪不稳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在职场中,领导因为工作压力大,将情绪发泄到下属身上,导致下属情绪低落,从而影响工作表现。

在体验踢猫效应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情绪传递的连锁反应。

当我在面对压力时,我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从而将负面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

心理学的踢猫效应

心理学的踢猫效应

心理学中的踢猫效应心理学中的踢猫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现象,描述的是一种负面情绪如何在一系列个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当一个人处于愤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时,这种情绪就像病毒一样会传染给其他人,而这种传染往往是不自觉的。

踢猫效应的发生机制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涉及到人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之间的连锁反应。

首先,我们要明白情绪是可以传递的。

当一个人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他的行为、言语和表情都会传递出这种情绪。

而这种情绪传递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使得周围的人也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

其次,人的情绪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情绪影响,尤其是那些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比如家人、朋友、同事等。

这种情绪的传递并不是刻意的,而是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发生着。

再者,情绪的传递会形成连锁反应。

当一个人受到他人的不良情绪影响后,他也会表现出类似的不良情绪,并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另一个人。

这种传递不断延续下去,就像踢猫效应一样,形成了一种情绪的传递链条。

在生活中,踢猫效应的例子很多。

比如,一个人在公司里受到了老板的批评,他回家后可能就会对家人发脾气;一个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他回家后可能就会对父母发脾气。

这些情况都是踢猫效应的表现。

要避免踢猫效应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自己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影响到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放松等方法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其次,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当他人向你倾诉自己的不良情绪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理解。

不要轻易打断他人的倾诉,更不要指责或嘲笑他人。

通过倾听和理解,可以让他人感受到关心和支持,从而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第三,要学会积极沟通。

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学会积极沟通,解决问题。

不要把问题归咎于对方,更不要采取攻击或报复的行为。

通过积极沟通,可以化解矛盾,缓解紧张关系,从而避免踢猫效应的发生。

教育需要警惕“踢猫效应”

教育需要警惕“踢猫效应”

教育需要警惕“踢猫效应”一父亲受到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的猫。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现象。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特别警惕“踢猫效应”带来的伤害,注意用好心情至少是理智的情绪去面对自己的学生。

可现实生活中,总能见到教师在工作时段的坏情绪迸发。

因某原因自己心情不好,授课时则焦虑急躁,乱发脾气,讽刺挖苦打击学生;在课下对学生批评教育时,总压制不住自己怒火,暴跳如雷,口无遮拦,甚至有体罚学生现象。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堂好课必定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积极的情绪场。

这样的课堂学生如沐春风,教师则有酣畅淋漓、怡然自得之感。

在此场景里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效率自会是高的,学生收获大,教师也有“获得感”。

课下教育学生时也是如此。

教师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大发雷霆,歇斯底里,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时反而激化师生矛盾,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意见极其不满、抗拒,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带着坏情绪教育学生,势必会激发学生的不良情绪,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相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和风细雨的交流,语重心长的说服和谈话,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也是普通人,生活中难免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教师的职业修养要求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坏情绪带进工作中,尤其是不能拿孩子当撒气筒。

被领导批评、被爱人唠叨、被调皮学生搞得头疼、被评优树先折磨、被偶发事件左右等等,都有可能引发坏情绪,有时也想大喊大叫来排遣、发泄一番,但我们是专业技术人员,即使心理再憋屈,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必须立即“切换”自己的状态,切换成热情、慈爱、微笑、平和、理智的心态。

那些在教室外还是眉头紧锁而踏上讲台便笑逐颜开的教师,总令人肃然起敬,就是因为他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

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链条上的一环,人的糟糕心情往往会沿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元素,则成为最严重受害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踢猫效应(kick the cat effect)
踢猫效应: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泄愤而产生连锁反应。

[编辑]
踢猫效应的故事
在心理学上,“踢猫效应”是这样说的: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这就涉及到一个“风度”问题。

古人云:克己、复礼。

克己,就是遇事从容,能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人为善,给周边疲倦的心灵以慰籍与鼓励。

有位高僧在外出云游前,把自己酷爱的种了满院子的兰花交与弟子,并嘱咐悉心照料。

谁知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将兰花搬回室内,恰巧风雨大作,原本开得正艳的兰花被打得七零八落。

弟子忐忑不安等待着师傅的责骂。

僧人云游回来,得知缘由,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

”弟子从中得到启发,幡然悟道。

的确,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时时保持豁达的姿态,很具挑战性。

然而,在压力下还能保持风度,就意味着对自己心理弱点的克服,意味着人格魅力的提升。

“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

”一位家庭主妇在她的房门上挂了这么一块木牌。

在她的家中,男主人一团和气,孩子大方有礼,一种温馨、和谐,满满地充盈整个空间。

询问那块木牌,女主人笑笑,解释说:“有一次我在电梯镜子里看到一张充满疲惫的脸,一副紧锁的眉头,忧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

于是,我开始想,孩子、丈夫看到这副愁眉苦脸时,会有什么感觉?假如我对面也是这副面孔,又会有什么反应?接着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这些在我原来认为是他们不对的事实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竟是我!当晚我便和丈夫长谈,第二天就写了一块木牌钉在门上提醒自己。

结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 主妇不经意间的一句平白朴实的话,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家庭又焕发出生机。

如果我们稍稍用心,把这种豁达和体恤用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踢猫”这条恶劣的传递链就能被截断了。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

犯了错误之后有人能及时地提出批评意见,这是犯错误者的福气。

如果没有人及时地提出来,我们也许就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因此,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毁了自己的一切。

有人提出了批评,不管我们接不接受,至少批评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犯了错误,会使我们引起警觉。

只要我们注意,那么,我们在今后的生活里就会少犯或不犯同样的错误。

其实,批评,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里是少不了的。

亲朋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都需要有相互的批评指正。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诱惑的社会,一失足
就会成千古恨。

批评能让我们警钟长鸣,即使批评错了也能让我们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此,我们无须因为受了批评而生气。

批评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我们应该善待批评。

一个人能接受批评,就能从善如流,少犯错误;如果善听批评,就能做到虚怀若谷,工作、学习、生活中就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若听不进批评,一听到批评的意见就生气,或者暴跳如雷,刚愎自用,固执错误,这样的人,早晚要摔跟头。

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应该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批评虽然让我们一时生气,但只要我们能冷静下来思考,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批评中受益前进。

生活中有人批评,是一个人的福气。

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

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接受批评、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的一种表现。

受到批评,心情不好这可以理解。

但批评之后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踢猫效应”与领导者的风度
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其他人,领导者在领导一个单位的时候更是如此。

如果无缘无故的被人丢了一个包袱过来,当然要想办法甩掉它,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它甩给自己的下属。

而下属只能再甩给更弱者,这股无名之火只能转来转去,最终转到猫的身上。

在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下,到处是诱惑和压力。

作为领导者,成就感和进取心都可能会超过普通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良好的风度,做到“入局而不为局势所迷”,是非常重要的。

风度是什么?举止潇洒,言谈风雅,这只是冰山的水上部分;风度的实质是:对己,在压力下能保持从容的心态,面对突发事件较好地控制情绪;对人,能做到与人为善——真诚,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不迁怒于人。

那些面对强大对手仍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将帅,那些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仍能为大众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正直之士,虽然身世各异,但那种豁达的风度,同样令人尊敬。

胜人者力,胜己者强。

在压力下能够保持风度,意味着对自己心理弱点的征服,意味着人格魅力的提升,这首先就是一种成功。

领导者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就拿下属当出气筒,这样的领导者即使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难有真正的成功。

一个人如果不能与人为善,不能宽以待人,经常向周边释放消极的因子,成为心理疾病的一个传染源,导致所处环境的恶化,怎么能谈得上真正意义的事业成功呢?所以要尽量控制你的情绪、避免有踢猫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