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踢猫效应-不要成为坏情绪的传染者

合集下载

踢猫效应的故事原理和启示作文

踢猫效应的故事原理和启示作文

踢猫效应的故事原理和启示作文在生活中,您可能听说过“踢猫效应”这个有趣的词儿。

那到底啥是踢猫效应呢?让我给您讲讲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个老板,一大早就因为生意上的事儿心情糟糕透顶。

他气呼呼地回到公司,看到一个员工正在那儿慢悠悠地干活儿,上去就是一顿臭骂。

这员工心里那个委屈啊,可又不敢吭声。

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在沙发上蹦蹦跳跳,他一股火就上来了,把孩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孩子心里也难受呀,正郁闷着呢,看到脚边有只猫在溜达,抬起脚就把猫给踢飞了。

您瞧瞧,这老板的坏心情就像一颗炸弹,从他开始,一个传一个,最后可怜的小猫遭了殃。

这就是踢猫效应,坏情绪就这么一级一级地传递下去,搞得大家都不痛快。

那这踢猫效应能给咱啥启示呢?首先啊,咱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别一有点不顺心的事儿,就像那个老板似的,逮着谁就冲谁发火。

要知道,您这火一撒,可能就点燃了别人心里的炸药包,最后弄得一团糟。

再就是,当别人冲咱发脾气的时候,咱得冷静点儿,别跟着上火。

说不定他刚被别人当成了“出气筒”,咱可别成了下一个传递坏情绪的人。

还有啊,要是咱自己心情不太美丽,得找个合适的方式来发泄,比如去跑跑步、听听音乐,可别把气撒在无辜的人身上。

这踢猫效应告诉咱们,不能让坏情绪像病毒一样到处传播,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生活多一些阳光,少一些乌云。

不然,这日子过得就像一场糟糕的接力赛,谁都别想开心啦!。

不做一个情绪破坏者

不做一个情绪破坏者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每天将在推出一个新宣传栏目“德新小语”,这个栏目的供稿是由德育处心理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

“德新小语”将婉如一首舒缓的歌曲慢慢吟唱,把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从心理视角来重新解读,愿意相信它能给每一位同学带来美好、阳光和心理的正能量。

今天给大家的带来的“小语”是:
不做坏情绪传染者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自己有时会莫名其妙的感觉烦躁?有没有在生活中发过一些无名火?
如果有的话,我想告诉你,这真不一定是你自己的错!可能你是被坏情绪感染了。

对,坏情绪总是会传染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踢猫效应”说得是: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会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总之,这是公司董事长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泄愤而产生连锁反应。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链条依次传递的,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坏情绪是关系中的一个病毒,当一个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让事情滑向另一个方面,比如在师生教育关系中,老师的对学生坏情绪的传染,最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常提醒自己不用情绪说话,不莫名其妙地向别人发火。

让我们在生活中向那些阳光的人学习,用自信和微笑去强化自己心理能量,增强对坏情绪的免疫力,同时试着让自己更有风度,遇事更从容淡定。

遇到坏情绪,一笑了之,不做坏情绪传递的接力棒,让我们都像一棵棵大树,吞噬着怀情绪的二氧化碳,吐出清新怡人的氧气。

踢猫效应的教育启发

踢猫效应的教育启发

1.提高警惕,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

家长自身因为某些事情产生坏情绪时,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不要把坏情绪带到家里。

不要随意发泄情绪,不要迁怒于无辜的人。

要意识到坏情绪产生的根源在哪里,避免自己成为“踢猫效应”的参与者。

2.做好预防,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不良情绪。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人们都难以避免坏情绪的产生。

如果自己感觉特别难以控制时,就及时发泄出来,但是发泄的方式和对象一定要合理。

比如,可以找好友倾诉,跑到无人的角落大喊几声,通过运动来发泄等等。

3.学会转变,成为坏情绪的终结者。

如果我们不幸成了“踢猫效应”的受害者,要善于调整情绪,及时终止坏情绪。

就像故事二中的服务员,虽然错误在顾客,但服务员并没有让顾客的坏情绪影响到自己,而是迅速把自己抽离出来,巧妙地化解了顾客的坏情绪。

踢猫效应心得(通用3篇)

踢猫效应心得(通用3篇)

踢猫效应心得(通用3篇)踢猫效应心得篇2踢猫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描述了人们由于情绪失控,将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家庭和职场环境中。

在踢猫效应中,情绪的传递就像一个传递链,一环扣一环,不断传递下去。

当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情绪失控时,他的情绪会传递给身边的人,比如家人或同事。

这些人可能会因为受到情绪的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甚至会将情绪传递给其他人。

这种传递过程会一直持续,直到情绪得到缓解或释放。

踢猫效应的危害非常大。

首先,情绪传递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其次,情绪传递会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和工作,使他们处于情绪的困扰中,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最后,情绪传递会加剧情绪的波动,甚至可能导致情绪失控,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为了避免踢猫效应的产生,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将情绪传递给他人。

当情绪失控时,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找到适当的方式来缓解情绪,比如通过运动、呼吸练习等方式来平静自己的情绪。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情绪状态,避免因为情绪传递而产生不良后果。

总之,踢猫效应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它描述了人们由于情绪失控,将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现象。

为了避免踢猫效应的产生,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将情绪传递给他人,同时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情绪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避免踢猫效应的产生。

踢猫效应心得篇4踢猫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描述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情绪不稳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在职场中,领导因为工作压力大,将情绪发泄到下属身上,导致下属情绪低落,从而影响工作表现。

在体验踢猫效应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情绪传递的连锁反应。

当我在面对压力时,我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从而将负面情绪传递给身边的人。

不做坏心情的传染者

不做坏心情的传染者

不做坏心情的传染源杨华在心理学上,关于“踢猫效应”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

有一次,他在家看报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

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他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

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顿。

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儿。

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

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愤怒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人在愤怒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经常发怒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愤怒还会使人缺乏食欲,消化不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而对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愤怒会使疾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如中医认为“怒伤肝”“气大伤神”等。

同样,愤怒时因为情绪处于激动之中,还可能引发其他不理智的情绪,比如:自以为是、自尊受损、好下结论等,这些都可能使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甚至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可见,愤怒于己于人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少发脾气。

一天,林肯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陆军部长斯坦顿气呼呼地走了进来,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林肯知道他肯定是又被人指责了。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给我说说,说不定我能给你出出主意。

”林肯笑着对斯坦顿说。

斯坦顿像是找到了发泄的对象,对林肯一阵咆哮:“你知道吗?今天有位少将竟然用那种口气和我说话,那简直是侮辱,他所说的事根本就不存在啊。

”满以为林肯会安慰他几句,痛骂那名少将几句,但林肯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信回敬那位少将的无礼。

“你可以在信中狠狠地骂他一顿,让他也尝尝被指责的滋味。

踢猫理论

踢猫理论
有一个总经理,早晨起来跟太太吵架了,心情极其不爽地到了公司。副总来汇报工作,工作没做好,总经理冲副总发脾气。副总挨了批评,很郁闷,恰巧车间主任来汇报工作,工作也没做好,副总就冲车间主任发脾气。车间主任挨了批评,便去车间找员工的麻烦,员工无端挨了批评,一整天都不爽,回到家里之后,家里的猫来讨好这位员工,这位员工冲着猫,狠狠地踢了一脚,还恶自己保持亲近的人或事,却往往因为我们一时的情绪或反感而远去,不再回来。管理本身就是一件日积月累的事情,我们的每一次情绪表达,都会在下属和员工眼中留下一个离去或留下的标记,就像大脑里的回沟。难以磨灭。作为管理者,自我情绪管理是重要的一课。近几年的离职原因调查中,对上司或老板的不满已经成为比重上升的一个选项。人们的自尊心日益强健的现代社会,因为有尊重,所以有和谐,因为有人格平等,所以有团队强大。
不良的情绪会传递,这就是企业管理中著名的“踢猫”理论。作为管理者带队伍的时候要学会排除不良情绪,不良情绪是我们对于外界环境中不好事件的不当回应,情绪的好与坏是我们选择的结果。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如果只看到不好的方面就会悲观消极,只看到好的方面就会盲目乐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就是顾及到了两个方面:看到不利的一面,但是心态上一定要积极。

[踢猫效应]踢猫效应的人生感悟

[踢猫效应]踢猫效应的人生感悟

[踢猫效应]踢猫效应的人生感悟篇一: 踢猫效应的人生感悟一位男子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儿子臭骂了一顿。

所谓“踢猫效应”,来自于一个故事:一天,妻子买了件新衣服,心情很好,便向刚下班回来的丈夫炫耀。

丈夫刚好在公司受了气,便朝妻子发了火。

刚好儿子跑过来找母亲,母亲便把气撒到了儿子身上,而儿子也莫名其妙的被骂到,心情自然不好了。

而恰恰这个时候,什么都不懂的小猫咪有跑过来展示对小儿子的热情了,小儿子便一脚把小猫咪给踹开了。

以前有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如今想来,也是关于所谓的踢猫效应的。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

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

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的主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

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

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

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何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

()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猫负痛跳到了街上,正好一辆车开过来,司机紧急避让这只猫,结果把路边的一个小孩撞死了。

故事的道理都一样,体现的是情绪很容易传染这样的道理。

类似的故事,以前听时,没有太多的感受,只是觉得很有趣,心中也会隐隐觉得小猫可怜的感觉。

而如今细细品味,想的也就多了。

不由得就联想到自己平时上课的情况,情绪总是控制不好,总是因为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而在课堂上大发雷霆。

这样的事情重复多了,学生自然会对我这个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了,更不用说,让他们如何对学习有兴趣、对自己有信心了。

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我们却恰恰最容易把自己的愤怒、不快与悲观的情绪转嫁给他人,这样子,为了一时之愤,又伤了他人,最终也伤了自己。

踢猫效应的启示与例子:拒绝职场里的连锁效应

踢猫效应的启示与例子:拒绝职场里的连锁效应

踢猫效应的启示与例子:拒绝职场里的连锁效应踢猫效应的启示踢猫效应指的是,管理者切忌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免得由于泄愤而导致连锁反应。

作为管理者,面对各种事情都要保持从容的心态,即使遇到突发大事,也要掌握住心情,要做到与人为善,待人宽容大度,不迁怒于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踢猫效应”的概念:一位公司总裁,为了规范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

公司全部员工,包括总裁自己,每月只要迟到一次,就扣掉当月奖金。

令出即行,可是有一天,他看报看得太入迷,遗忘了上班的时间,为了不迟到,一路超速驾驶,被警察抓住,开了罚单,可还是迟到了。

这位总裁非常生气,到办公室之后,就把销售经理叫来训斥了一通。

销售经理挨训后,很是郁闷,不知道为什么总裁会无故训斥自己,气急败坏之余,把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挑剔一番。

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也是一肚子气,但又不能对经理发泄,只好找接线员的茬。

接线员下班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看到天真的儿子在旁边玩耍,便对儿子大发雷霆。

年幼的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后,也非常恼火,照着趴在身边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就是后来人们用在企业管理学中的踢猫效应。

人的心情常常会受到四周环境和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领导者的心情变坏时,大脑中的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发泄。

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条生气传递的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就是那些处于底层的职员。

优秀的管理者面对任何压力都能始终保持从容的心态,面对突发大事也能很好地掌握心情,与人为善,不迁怒于人。

如果领导者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便把属下当成出气筒,向他发泄。

这样的领导者即使能够临时取得肯定的成果,但是很难获得更大胜利。

一个领导者假如不能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反而常常向下属释放消极因素,成为公司的传染源,使得公司的工作环境恶化,那么,这个领导者是不合格的,在他的领导下,公司很难有更好的进展前途。

踢猫效应的例子在美国匹兹堡,曾经有过两家钢铁公司,起初彼此旗鼓相当,难分上下。

然而,十年过去之后,一家蒸蒸日上,另一家则日趋衰亡,最终被前者收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踢猫效应--不要成为坏情绪的传递者
我要讲的主题是一个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现象,踢猫效应。

我相信它一定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身上都发生过。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心情糟糕的时候向家人发脾气,或者因为一点小事就和身边的朋友争吵,或者想要砸东西?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压力,过多的压力会让我们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

现在我们还在大学里,没有面临来自社会的压力,但是当我们走出这人生当中最后一座象牙塔,开始在社会的高压下生活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感到不适应,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达到脆弱的极限,这时候再来一点不顺的小事,我们的情绪就会失控,怒火喷射而出。

而如果我们周围的人恰好跟我们处于一样的状态,那么这种糟糕的心情或者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伤害自己身边的人,无辜的人。

并且我们会潜意识地向那些无法还击的弱者传递。

(这里的弱者不单指传统定义上的弱者,还有亲近的人,那些被我们认为不会伤害自己的人,比如孩子对父母,也有可能父母对孩子,朋友之间。

以上就是踢猫效应产生的原因。

到底什么是踢猫效应呢?踢猫效应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是一种泄愤连锁反应。

心理学上给它的定义是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公司的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事务,许诺自己将每天早到晚回。

有一天早上他看报纸入迷忘记了时间,可是他又不想迟到,于是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抓到开了罚单,最后他还是迟到了。

这位老董非常愤怒,为了发泄怒气,他把销售经理叫来办公室训斥了一顿。

销售经理挨训以后,走出老董办公室,气急败坏,这时候刚好他的秘书过来汇报工作,经理就对自己的秘书挑剔了一番。

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憋了一肚子气,就故意去找接线员的茬。

大家知道接线员在公司中差不多是最底层的地位,他没有下级,没有办法再从公司里找到出可以发泄的对象,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儿子,问作业做了没,儿子说没有,于是接线员对着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

儿子感到莫名其妙,平时父亲问这个问题他也是说没有,怎么唯独今天就发这么大火。

儿子被骂了以后也是感到很恼火,就把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首先一个,人的坏情绪(不满和糟糕的心情),是沿着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的,由金字塔尖一直传递到最底层,没有地方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就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受气包。

在这里,链条末端的受害者是“猫”。

“猫”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最弱小的群体,我们把一定范围内无法反抗的最弱小的存在比喻成猫。

第二个,人的情绪很容易因为周围环境和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变坏,也就是说,坏情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有负面情绪产生,一定是由强到弱传递,就可能会有多条路径(各个渠道)的坏情绪传递到最弱小的那里去,这也是刚进入社会的新人常常挨骂受气的原因之一。

董事长因为被警察开罚单又迟到这个偶然因素,他产生了坏情绪,潜意识驱使他去找下属发泄怒气,而下属受到上司情绪攻击,又回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愤怒传递链,最后的牺牲品是猫。

踢猫效应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将我们的坏情绪传染给周围的人,不仅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的气氛,还降低我们的做事效率。

如何阻止踢猫效应的发生呢?有两个措施
第一个,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也是踢猫效应的核心理念),学会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忍耐,不要让别人掌控你的心情。

要长时间地做到这一点很具有挑战性,但是如果我们做到了,就意味着对自己心理弱点的克服,意味着人格魅力的提升。

第二个,正确对待错误,冷静地接受批评。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

犯了错误以后可能身边有人会提出批评意见,不管我们接受与否,至少批评让我们知道自己可能犯了错误,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防止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实际上,当我们的错误被别人指出来时,我们心里或多或少肯定会感到不舒服,这时候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思考原因,千万不要恼羞成怒、暴跳如雷。

否则不仅失去了认识自己错误的机会,还会产生踢猫效应,激发更大的矛盾。

做到以上两点,我们就能够截断踢猫效应的传递链,让生活变得豁达与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