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掐丝珐琅器共19页
掐丝珐琅器PPT优选全文

2、难点 通过对器物的设计,使其达到器形与纹饰的统一。 参考掐丝珐琅器的图案和色彩,按照物体原有有纹路进行装饰。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别的工艺!
它叫做“掐丝珐琅器”!
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
观察掐丝珐琅器的颜色!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 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掐丝珐琅的器物还有哪些常用颜色?
一起来设计掐丝珐琅器吧!
看一看今天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
黑色卡纸
素描纸 黑色勾线笔
剪刀胶棒
蓝色卡纸
油漆笔
作品参考步骤:
用金色油漆笔在蓝色卡纸上画出掐丝珐琅器的造型轮廓,并设计花纹图案。
作品参考步骤:
填充掐丝珐琅彩图案和色彩装饰,用黑色勾线笔和彩色油漆笔设计花纹。
感 国之
谢瑰宝
珐琅工艺的发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掐丝珐琅在元、明、清时期,都 是宫廷专享的华贵艺术,一方面 因为铜胎掐丝珐琅价值不菲,尤 其是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 胎体厚重,全由纯铜制成,极少 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 丝珐琅与生俱来的钟鼎富贵之气, 与文人阶 层的隐逸风度形成极 大反照,因此被历代帝王当作独 一无二的皇权与财富的象征。
《国之瑰宝》主题5-6岁
掐丝珐琅器
PART 08
课程目标:
作品效果参考
一、适合年龄
5-6岁
三、教具准备:
黑色卡纸 蓝色卡纸 素描纸 黑色勾线笔 油漆笔 剪贴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介绍了掐丝珐琅的工艺和历史,欣赏不同造型的掐丝珐琅器。 掌握器物的造型进行轮廓绘制,学会用油漆笔还原工艺品特有的金属感。
你知道掐丝珐琅器制作方法吗?
皇家御用瓷器掐丝珐琅彩

皇家御⽤瓷器掐丝珐琅彩 掐丝珐琅起于元朝,以明代宣德、景泰为代表,因此,也被民间称为“景泰蓝”,但规范叫法为“铜胎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是⼀种瓷铜结合的独特⼯艺品。
元代时从阿拉伯半岛陆路传⼊,当时称之为“⼤⾷窑”器,我国的古代⼯匠很快就掌握了“⼤⾷窑”的制作技艺,并与我国本⼟的传统⼯艺相结合,制作了具有民族特⾊的崭新的⾦属掐丝珐琅景泰蓝。
明代景泰蓝受到皇帝青睐,它⽤薄⽽窄的铜丝掐作成多种图案,粘在铜胎上,填上各⾊珐琅料,经过烘烧、磨光等⼯序成器。
因当时釉料多呈蓝⾊,故俗称“景泰蓝”。
景泰以后,这⼀⼯艺品种⾄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
珐琅⼜称“拂郎”、“佛郎”、“发蓝”,是⼀种玻化物质。
它以长⽯、为主要原料,加⼊纯碱、硼砂为助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加⼊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作着⾊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得到珐琅粉。
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银、铜等⾦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属胎珐琅。
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珐琅;以瓷器为胎者,则称为瓷胎珐琅。
按装饰⼯艺不同,⾦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也有将上述⼆种或⼆种以上⼯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件器物的,称之为复合珐琅。
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艺只有⼀种,即画珐琅,⼀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掐丝珐琅以⽤料昂贵,铜胎为主,珐琅釉多为进⼝天然矿⽯、半宝⽯加⼯提炼⽽成,耗⾦量也⼤,其⽤料和制作⼯艺构成了它的巨⼤成本。
并且⼯艺繁复、需要能⼯巧匠多个环节的配合,因此很长时期内作为御⽤器主要由宫廷内皇家御⽤作坊制作,⼜因为得到明清两代皇帝的重视,不惜⼯本,精益求精,致使皇家御⽤珐琅制品美仑美奂。
除少量珐琅器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恩赐给王公⼤⾂外,民间很少流传且难得⼀见。
⽽该⼯艺后继者极少,造成古董珐琅器存世有限,⽽如此精品更是极为罕见,其市场不可估量! 景泰蓝是铜胎掐丝珐琅的⼀种,是我国⾦属⼯艺品中的重要品种,北京最著名的汉族传统⼿⼯艺品之⼀,其⼯艺⾮常复杂,最初从⼤⾷国传⼊我国,清朝时,铜胎掐丝珐琅盛⾏,出现了⼀些实⽤性和观赏性结合的珐琅器,今天介绍的清代铜胎掐丝珐琅⾹盒,是贮放⾹⾯或⾹屑的专⽤器具,也是传统⾹⽂化的⼀个重要部分,在珐琅器收藏中,是个⾮常重要的热门项⽬,其艺术实⽤价值与⼯艺学术价值并重,升值空间巨⼤,吸引很多藏友投注。
价值连城的故宫文物——明清珐琅工艺欣赏

价值连城的故宫文物——明清珐琅工艺欣赏画珐琅器,*称"洋瓷"。
从清代蓝滨南在其《景德镇陶录》一书中对画珐琅器的描述可知,画珐琅器是以金属铜做器骨(胎),用五颜六色的瓷粉(珐琅釉)经烧制而成。
简单地说,画珐琅器是用珐琅釉料直接在金属胎上作画,经烧制而成,富有绘画趣味,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珐琅画"。
画珐琅器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己制成的红铜胎上涂施薄薄的一层白色珐琅釉,人窑烧结,并使其表面光洁平滑,然后以单色或多彩的珐琅釉料,按照图案纹饰设计要求,绘制花纹图案,再经人窑焙烧显色而成。
清代康熙年间,中西方贸易禁止被解除后,欧洲的画珐琅器(洋瓷)传人中国,并以贡品、礼品等形式进大清宫廷。
这些舶来的画珐琅工艺品,引起了清代皇帝及王公大臣的关注,于是清政府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宫廷专门设立了珐琅器制造作坊,借鉴掐丝珐琅器、瓷器和料器(玻璃器)的生产,并吸收欧洲画珐琅工艺制作方法,经若干年努力,终于成功地烧制出了在图案题材、器物造型、珐琅色彩以及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画珐琅器,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
珐琅器“精品中精品” 雍正皇帝(即爱新觉罗?胤禛)时期是金属胎珐琅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来看,雍正朝烧制的金属胎珐琅器中,只有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这与目前所发现的清宫遗存实物是相吻合的。
一、掐丝珐琅掐丝珐琅是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它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
目前落雍正款的掐丝珐琅器,仅台北故宫典藏的一件仿古豆型器。
此器铜胎,高10.1、口径7.1、腹径8.8、足径4.6厘米。
器底镀金阴刻“雍正年制”无框双行仿宋体款。
此掐丝珐凤耳豆,器形俊秀玲珑尔雅,掐丝工整,粗细均匀,纹饰独特,布局紧凑,圆圈大小整齐划一,盖与器身接合精确,制作精美绝伦,可说绝无仅有,系海内孤品。
二、画珐琅画珐琅是在金、铜胎上以珐琅粉直接描绘图案和画面,再经过烧制后显色而成,它富有绘画趣味,因此,亦可称之为“珐琅画”。
中国工艺美术——掐丝珐琅

明
掐丝景泰蓝鎏金双耳方炉
明 景泰蓝狮纹碗
明 铜胎景泰蓝花卉碗
明 景泰蓝大盘 (一对)
明万历 景泰蓝花卉印盒
明 景泰蓝麟凤杂宝纹盘 明 景泰年制款景泰蓝狮凤纹高足碗
景泰蓝的欣赏
远看造型近看花
欣赏景泰蓝物件, 欣赏景泰蓝物件,首先 看的就是造型。 看的就是造型。如果两侧的 造型是成双成对的, 造型是成双成对的,一定注 意两者是否对称。其次, 意两者是否对称。其次,景 泰蓝的花纹间隔是否均匀, 泰蓝的花纹间隔是否均匀, 疏密是否得当, 疏密是否得当,花卉构图是 否有章法, 否有章法,鸟兽是否活灵活 也是重要标准。第三, 现,也是重要标准。第三, 看釉色,色调是否和谐, 看釉色,色调是否和谐,颜 色是否鲜亮, 色是否鲜亮,层次是否错落 有致。第四, 有致。第四,镀金色彩是否 纯正,底座比例是否合理。 纯正,底座比例是否合理。
景泰蓝佛像掐丝珐琅番莲纹盒铸成浮雕式八瓣莲花形是世界上现存少数大明景泰年间制作的珐琅器真品之一景泰年间的珐琅精巧绝伦堪称珐琅器物的经典自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人将掐丝珐琅通称为景泰蓝一直是中外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藏对象
远 中 华 瑰 宝 景 泰 蓝 看 造 型 近 看 花
景 泰 蓝 的 欣 赏
明 代 时 期 的 景 泰 蓝
明 景泰蓝佛像
明 景 泰 掐 丝 珐 琅 番 莲 纹 盒
掐丝珐琅番莲纹盒,铸成浮雕式八瓣莲花形,是世界上现存少数 掐丝珐琅番莲纹盒,铸成浮雕式八瓣莲花形, 大明景泰年间制作的珐琅器真品之一,景泰年间的珐琅精巧绝伦, 大明景泰年间制作的珐琅器真品之一,景泰年间的珐琅精巧绝伦,堪 称珐琅器物的经典,自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人将掐丝珐琅通称为“ 称珐琅器物的经典,自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人将掐丝珐琅通称为“景 泰蓝” 一直是中外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藏对象。 泰蓝”,一直是中外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藏对象。 盒高6.3公分,口径12.4公分,铜胎, 6.3公分 12.4公分 盒高6.3公分,口径12.4公分,铜胎,盖与器身铸成浮雕式八 瓣莲花形,器外施浅蓝釉为地色,盖顶平坦饰莲心纹, 瓣莲花形,器外施浅蓝釉为地色,盖顶平坦饰莲心纹,盖壁与器身各 莲瓣内饰以不同颜色的折枝番莲花叶,矮圈足;底及盒内光素镀金, 莲瓣内饰以不同颜色的折枝番莲花叶,矮圈足;底及盒内光素镀金, 盒心阴刻“大明景泰年制”自右向左一行楷书款。 盒心阴刻“大明景泰年制”自右向左一行楷书款。
明清景泰蓝

10铜胎掐丝珐 1
琅仰覆莲花圆 盒
11铜胎掐丝珐 2
琅仿青铜器出 戟尊一对
3 12铜胎掐丝珐
琅直颈瓶一对
4 13铜胎掐丝珐
琅蒜头瓶一对
5 14铜胎掐丝珐
琅出戟尊一对
15铜胎掐丝珐琅净水 匜
16铜胎掐丝珐琅香炉
17铜胎掐丝珐琅执壶
18铜胎掐丝珐琅三足 香炉
19铜胎掐丝珐 1
琅大鼎
20铜胎掐丝珐 2
琅长方盒
53铜胎掐丝珐 2
琅嵌玉钉双龙 耳簋式炉
3 54铜胎掐丝珐
琅琮
4 55铜胎掐丝珐
琅嵌宝石八卦 琮
5 56铜胎掐丝珐
琅四彩小杯五 只
57铜胎掐丝珐琅三阳 开泰尊一对
58铜胎掐丝珐琅帽架 一对
59铜胎掐丝珐琅文房 一套
60铜胎掐丝珐琅水丞
61铜胎掐丝珐琅鼎式 炉
62铜胎掐丝珐琅画轴 形多宝格
44铜胎掐丝珐琅缠枝 纹甘露瓶一对
45铜胎掐丝珐琅多穆 壶一对
0 1
46铜胎掐 丝珐琅莲花 香熏一对
0 2
47铜胎掐 丝珐琅绶带 葫芦瓶一对
0 3
48铜胎掐 丝珐琅书卷 式小几
0 4
49铜胎掐 丝珐琅配饰 青金石鹿摆 件一对
0 6
51铜胎掐 丝珐琅桃形 笔洗
0 5
50铜胎掐 丝珐琅砚盒
52铜胎掐丝珐 1
作者介绍
这是《明清景泰蓝》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明清景泰蓝》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明清景泰蓝》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琅盘龙蒜头瓶 一对
马未都:掐丝珐琅欣赏,每一件都是历史珍宝

马未都:掐丝珐琅欣赏,每一件都是历史珍宝掐丝珐琅(Cloisonne),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乾隆款掐丝珐琅双螭戏珠纹爵杯、盘故宫博物院馆藏通体花纹的缠枝以双线做法表现,又精工细作,流光溢彩,珠光宝气,为典型的乾隆工。
掐丝珐琅葡萄纹绳耳炉故宫博物院馆藏此炉釉质晶莹,色彩纯正。
葡萄纹图案是明早期珐琅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有时代特色。
炉口及双耳均为后配。
掐丝珐琅龙耳乳钉纹簋故宫博物院馆藏此器系仿古代青铜器簋的造型制成,器形工整,掐丝精细,是较有特点的仿古作品。
乾隆款掐丝珐琅葫芦纹簋式炉故宫博物院馆藏此炉添加了较多錾刻鎏金的装饰,使整器金光闪烁,富丽堂皇,皇家特色浓厚。
葫芦纹因具有吉祥寓意,历来都是装饰器物善用的纹样,而横卧形状的却十分少见。
宣德款掐丝珐琅人耳长方盖炉故宫博物院馆藏此炉釉质不纯,干涩失透,沙眼较大,附着不牢,有所剥落,又从图案及色彩分析,应为清早期作品。
将番人形象融入珐琅器的创作,生动有趣,且罕有所见。
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兽耳三环尊故宫博物院馆藏此尊腹部与颈部及底足处釉色明显不同。
腹部釉色鲜艳明快,尤其是墨绿色及紫色晶莹亮泽。
而颈及足部的釉色灰暗干涩,且装饰图案的风格也与腹部不同。
由此可断定,此尊是在元代珐琅罐的基础上后配颈、耳、环、足而成,底款亦为后加。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藏草瓶故宫博物院馆藏此瓶的珐琅质地和缠枝莲花的特点,具有显著元代作品之特征,为元代作品无疑。
掐丝珐琅狮纹双陆棋盘故宫博物院馆藏此盘胎体厚重,造型规矩,装饰精美,为明代御用监所造之重器,传世孤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熏故宫博物院馆藏此香薰为仿元代器型,构思奇巧,设计合理,是康熙前期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冲耳三足炉故宫博物院馆藏此器釉色丰富纯正,有红、白、黄、草绿、紫、翠绿、宝蓝七种,其中绿釉如翡翠,蓝釉如宝石,为元末明初的仿古佳作。
一器难求~元代瓷胎掐丝珐琅有多美

一器难求~元代瓷胎掐丝珐琅有多美
珐琅起源于西域,5~6世纪丝绸之路出现于中国,12~13世纪由元代成吉思汗西征大食掠虏工匠制造珐琅器,1341~1350兴盛。
…留下为数有限的~元代瓷胎掐丝珐琅器,可谓一器难求……
元代瓷胎莲花鱼藻纹掐丝珐琅大盘(世界纪录荣誉藏品)
规格约﹕口径 98.0cm 盘高﹕8.5cm 重约35.0kg
元代瓷胎龙纹掐丝珐琅大盘
规格约﹕口径 99.0cm 盘高﹕8.5cm 重约35.0kg
元代瓷胎六麒麟纹掐丝珐琅大盘
规格约﹕口径 97.0cm 盘高﹕8.5cm 重约33.0kg
元代瓷胎鹿鹤纹掐丝珐琅大盘
规格约﹕口径 97.0cm 盘高﹕8.5cm 重约31.0kg
元代瓷胎黄底莲花三鱼花卉纹掐丝珐琅大盘
规格约﹕口径 43.0cm 盘高﹕8.5cm 重约2.3kg
元代瓷胎蓝底莲花三鱼花卉纹掐丝珐琅大盘
规格约﹕口径 43.0cm 盘高﹕8.5cm 重约2.1kg
附﹕本图片来自民藏。
德为上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郑云涛 2022/08/23。
绚丽!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掐丝珐琅器!

绚丽!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掐丝珐琅器!「“賞古尋珍」帶你身臨其境,感受古代藝術品的魅力撥開收藏迷霧,去偽存真请置顶本公众号,以免错过精彩内容笔者从业十年有余跟港台内陆顶级拍卖行收藏家,行家,保持密切互动常年拍卖征集,鉴定,售卖古董艺术品故宫博物院现藏金属胎掐丝珐琅器四千余件,纷繁多彩,琳琅满目,自元明以迄晚清民国,各个时期的珐琅作品大备于此,从中可一览中国珐琅工艺盛衰发展之状况。
本文将从众多藏品中百里挑一,选择历朝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供藏友们辨赏。
金属胎掐丝珐琅器俗称“景泰蓝”,其制作工艺以金属(主要是红铜,少量为金)做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焊着于成形的金属胎表面形成花纹,然后填施各色珐琅料,再经焙烧、镀金及磨光等工序,成品厚重华美,珐琅五彩斑斓,与通体繁密的金线和金饰交相辉映,呈现出富贵豪华之气派。
明宣德掐丝珐琅缠枝花纹盏托故宫博物院藏掐丝珐琅工艺原为“舶来”之物,应是元明之际中国工匠借鉴阿拉伯半岛的“大食窑”制作工艺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清两代,珐琅工艺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明代御用监和清代造办处均设有专为皇家制做珐琅的作坊。
于是,珐琅工艺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虽不长,却很快地成熟起来,并形成自身的民族特色,一跃而成为宫廷工艺品之大类。
清乾隆掐丝珐琅爵杯故宫博物院藏元末明初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釉质细腻洁净,表面晶莹若水晶,红、蓝、紫、草绿等色珐琅鲜艳醒目。
此时期图案多为缠枝莲花纹,花朵硕大,枝叶肥厚舒展,布局疏朗大方,间衬以或仰或俯的小花苞。
明掐丝珐琅花卉纹玉壶春瓶御用监制造高27.1cm,口径7.4cm,足径9cm清宫旧藏此瓶为明御用监所造,釉质细润,色泽纯正。
瓶壁被打磨得光滑如镜。
其装饰集多种花卉于一器,星罗棋布,繁而不乱,艺术效果极佳,在早期珐琅器中风格独特。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高28.4cm,口径17.1cm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