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五上第七组“勿忘国耻”专题的开篇课文,课文记载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笔墨之间饱含着浓浓的痛惜、悲愤之情。
本课设计紧扣__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色展开,努力体现“着意精神,着力语言”的理念,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第三学段学生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阅读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文本的特点,作者要写的是“毁灭”,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痛惜的感情增加了具体的内容。
而在写“昔日的辉煌”时运用了高度概括的词语和叙述性的语言进行介绍,用多个“有”进行连接,语言简洁、严密,并没有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铺陈描写,这与一般的写景__有很大的区别,正与__作者要抒发的悲愤、痛惜的情感相辅相成。
因此,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着力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读句想象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等词语。
2.通过勾画关键词句,了解组段特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借助视频、图片等资源的整合利用,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及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__情感的效果。
【教学准备】1.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耻辱,离学生的实际很远。
因此,课始需要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为走进课文,体会语言文字奠定了基础。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四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教学准备:1、教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库。
2、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主研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探究问题,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确立探究的主体问题1、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是什么?2、师生归纳,出示探究问题:(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2)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3)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子?围绕上述问题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
二、围绕探究问题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1、整体把握,紧扣中心。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高度评价圆明园的两个中心句,画出来,读一读。
(2)围绕中心句,大胆质疑,提出探究的问题。
归纳探究的问题:①为什么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圆明园为什么是世界的博物馆和艺术馆?2、自主选择第2、3或第4自然段,合作、探究学习。
3、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第二、三自然段的汇报。
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小结,简要介绍圆明园景点建筑的朝代、时间、人力物力的付出等,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③欣赏图片,让学生朗读感悟,读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2)第四自然段的回报①学生汇报。
②教师抓住过渡句“圆明园不但有宏伟的建筑,还珍藏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
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她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
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依据文中语句展开想象,理解体会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教学难点】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1、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2、圆满无缺的圆,光明普照的明,皇家园林的园。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然而,昔日的辉煌却变成了一片废墟,只是缘于一个词——毁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明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重点练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做到:字音准、连词通,入句顺。
2、仔细观察方格中的生字,特别注意容易写错的字3、遇到不理解的词要想办法解决: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4、字词学会了,再思考,看看你通过读文,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
(二)自读课文(三)检查预习1、字词出示:绮春园安澜园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玲珑剔透金碧辉煌博物馆统统掠走销毁灰烬重点指导:1、绮春园“绮”的读音qi2、玲珑剔透“剔”统读为ti文中说圆明园中有“玲珑剔透”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这亭台楼阁怎么样?(出示图片)这殿堂又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3、销毁三千多名侵略者放火是为了销毁什么?销毁罪证烧掉毁掉就是——销毁。
注意书写时,销字是什么旁?(四)整体感知通过读文,你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用书上的词语来概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

《圆明园的消灭》教学设计15篇《圆明园的消灭》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出色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展筹划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收集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消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在辉煌与消灭的强烈比照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课时方案: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1、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什么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每年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消灭》。
2、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终究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消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走进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反响,正音。
3、理解词语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文,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1)感悟第二自然段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指什么?(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2)哪一部分介绍了圆明园的组成?找出后读一读(3)感悟第三自然段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指名读第三段2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反响3感悟重点语句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村乡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0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0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学会课文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⑴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⑴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⑴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⑴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⑴在网络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它被毁灭的经过,前后内容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网上交流的能力。
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9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9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诗情画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初步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让人遗憾和痛惜的。
那么,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有什么,让我们说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圆明园,去感受它昔日的辉煌,去目睹那难忘的一刻!(板书课题)二。
再现历史的美景,感悟交流体会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真正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了把这些语句画下来。
(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2,交流谈体会a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b圆明园中有,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请大家看看这几句话,赶快读一读,数数里面一共有多少个"有"字一会看哪位同学能够一口气说下来。
我们一起来读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学生读书)圆明园中仅仅只有7个有吗如果要写尽圆明园中所有的一切,那得需要多少个有啊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需要无数个有c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8篇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难点: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它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生纷纷举手回答,师: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学生哗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快多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名生读。
重点指导多音字:冠、喷;整体认读音节:赤、置;“枚”字右边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人、鸵鸟、猎豹、游隼。
第二部分(第5 -9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是光。
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
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抄写生词3遍。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准本课词语,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段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作者“有……也有……”写清楚曾经辉煌的写法,并指导迁移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指名分段朗读。
)
(根据朗读板书:有-----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图片)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
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
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
而这只是圆明园中的一座小城,而这只是一些佛像。
想想圆明园中那么多的珍宝啊,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这是圆明园那140多个景点内的一个小小的十二生肖喷水池上的3个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啊!而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啊!你觉得这些宝物除了数量众多,还可以怎样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5)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圆明园被彻底地毁灭了。
(补充课题)
1、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
(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里有两段资料,是一位当年参加掠夺的士兵写下的。
(出示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
大火——(齐读)
4、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5、大火连烧了三天,整整4320分钟啊!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
想想看,这4320分钟会烧掉什么?
是啊,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逐条擦掉刚才的板书并叙述)
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
(激动人心的)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
(指题目)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写它曾经的辉煌呢?
(这样的写更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起到反衬的作用。
)
总之一句话:只有曾经拥有过,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也正因为它那么的美好,我们才说——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齐读)
这圆明园可是古代皇帝的家啊,英法联军就这么轻易地闯了进去,这座世界上最没的园林,竟然在大火中化成了灰烬。
难道这样的损失也是可以估量的吗?
(齐读)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
这样的损失是可以估量的吗?
(生再次读)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图片,并配乐《二泉映月》,学生写话)
(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