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doc(二)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 其 于处世之术则工矣 .
2 D( . 两句 中的“ 都 是介词 , 当于“ , 于” 相 对
对于” 。A项 中前一句 中的“ 是助词 , 当于 之” 相
于其身也 , 则耻师焉 , 惑矣
3 下列对原文有关 内容 的分析 和概括 , .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 ; 的”后一 句 中 的“ 是代 词 , 当于 “ , 之” 相 这 这
些” 。B项 中前 一 句 中 的“ 是 副 词 , 当于 乃” 相
“ 于是 , ” 后 一 句 中 的 “ ” 副 词 , 当 于 就 ; 乃 是 相
“ , 然” 竟 竟 。C项 中前 一句 中的“ 是介词 , 以” 相 当于“ ; 一句 中 的“ 是 介词 , 当于“ 用”后 以” 相 因 为” ) 。
青, 乞予为志。
为濑 四十有七
有: 通假字 , 又” 通“
若新 安江水 , 清见底 , 口溶 漾 , 其 流 可洄 可
& 阅二年 , 桥成
阅: 经过 , 经历 C 桥之不 固, . 是吾过也 过: 过失 , 过错 D .皆克如翁之用心
游。然溪流既广 , 梁非石不久。兰舟竹筏 , 出 齐 其下, 陆则 车徒 之 声 互 , 纲 纸 户 交 于五 达之 茶
A 选 文 开 头 一 段 是 关 于 新 安 江 源 头 考 辨 _ 的论 述 及 记 录 “ 溪 ” 屯 由来 的几 种 可 能 。
& 选文第二段 记 述 了程子 谦父 子 两代 人
修葺屯溪桥——镇海桥 的艰难 经历 。 C .选文煞尾一段 不但记 录了程 氏的善举 ,
还 由此引发 了一通关于经世为人 的宏论 。 D 程子谦父 子都 是 “ . 乐善 不倦 ” “ 、 为德 邻 里” 热心社会公 益事业的人 。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参考答案:1.(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九)河南实验区(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主人不 离 不弃 才让 主人 完 全 信 赖 戆者 的 。 4 ). () 1 主人 说 不 出话 来 , 向他 道 歉 , 心 里 却 很 但 记 恨这 人 。 ( 谢 ” “ ”以及 语 义 通 达 各 1 “ 、衔 分)2 正逢 主人 获罪 坐牢 , 害没有 成功 。 () 陷
怒 日: 尔欲 沽 直 邪? 市 恩邪? 应 日: 恩 自主 “ ” “
出, 何 有 焉 !仆 效 愚 忠 , 仆 而主 日沽 直 。主 今
居 言路 , 日跪御 蹋 , 天子 争是 非 , 异 与 坐朝班 ,
与 大 臣争献替 , 印绶其 若屣 , 迁谪 以如 归。 弃 甘
主 亦 沽 直 而 为 之 乎?人 亦谓 主 沽 直 而 为 之 乎? 主人 语塞 , ” 谢之 , 而心颇衔 之 。
他 去 , 者攘臂 而前 日 : 此吾 主报 国之 时 , 戆 “ 即 吾侪报 主之 时也 。仆 愿往 ! 市 马 , 车 , 穹 ” 造 制
庐 , 粱 糗 以 从 。 于 是 主 人 喟 然 叹 日 : 吾 向 备 “
辈 兴 阑矣 , 得歌 者 侑 一觞 乎? 黠 者应 声 日 : 安 ”
(会 ” “ 以及 语 义通 达 各 1分 ) 3 我 现在 “ 、 国” ()
他 的忠 心 , 梅庄 的主人从 一开始便 了然 于心 。
C .戆 者 一 再 得 罪 主 人 , 来 , 者 整 天 后 黠
夕 , 烛 酌 酒 校 书 。 天 寒 , 已罄 , 然 瓶 颜
注: ①戆 (d g子 : , , 。戆 子 指傻 gn) 戆 傻 楞
瓜, 愣头 青 。② 司 闻 : 门 , 门 。③ 媒 蘖 : 守 看 比 喻挑 拨是 非 , 陷害 于人 。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② 小人乘时以倾 大臣, 祸几不可御矣 ④臣下毁誉 , 多出爱憎 ⑥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A②③⑤ .
B①④⑤ .
c①②⑥ .
D③④⑥ .
)
4下 列 对原 文 有关 内容 的分 析和 概括 , 正确 的一 项 是 ( . 不 益 , 于 同强索 民财 的宦 官进 行 斗争 。 敢
举 贤 良方 正 , 判 苏 州。 历 五年 , 通 庆 拜右 谏议 大夫 、 密 副使 。 数 月 , 参知 枢 居 改 政 事 。 东盗起 , 山 帝遣 中使按 视 , 奏 : 盗 不足 虑 。 州杜衍 、 州 富弼 , 东人 尊 还 “ 兖 郓 山
爱之 , 可忧也 。 帝欲徙 二 人 于 淮 南。 日 : 盗诚 无足 虑 者 , 此 ” 育 “ 小人 乘 时 以倾 大 臣 ,
分钱, 便如千百万” 后尝举 ̄zN , r .-圣祖嘉之。 1±杰查查堡 , 丕 , t . () { 而居
育在政 府 . 事敢 言 , 宰相 贾 昌朝 数 争议 上前 , 右 皆 失 色。 育论 辨 不 已 , 遇 与 左
乃请 日: 臣所辨 者 , 也 ; 力 不胜 , 罢 臣职 。 ” “ 职 顾 愿 乃复 以为 枢 密副 使 。帝 语 大 臣
日 : 吴育 刚 正 可 用 , “ 第嫉 恶 太过耳 。” 日, 读 禁 中 , 因语 及 “ 一 侍 帝 臣下毁 誉 ,而 行之 事 。圣主之 行 , 日月之 “ 不 如
祸 几不 可御 矣 。 事遂 寝 。 ” 向绶 知 永静 军 , 不法 , 通 判 江 中立发 其 阴事 , 为 疑 因构 狱
以危 法 中之 , 中立 自经 死 。 宰 相子 , 臣有 营 助 , 绶 大 欲傅 轻 法 。 日 : 不 杀绶 . 以 育 “ 无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C. 大盖 . 拥 策驷 马 。
拥: 坐。 拥 D. 后 夫 自 抑 损 。 其
的 批评 , 有 对 他 “ 思尽 忠 , 思 补 过 ” 也 进 退 的
赞扬 . 晏子 的 竭尽 忠诚 和 知 错 必 改 , 作 者 让 非 常钦 佩 。
5 把 文 中 画 横 线 的 句 子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
上 , 堂上大 哭 , 病 辞去 官职 。 “ ” 在 借 ( 抱 通 “ ” ) 抛
【 参考答案】
1C( 壮 : 轻 人 , 里指 孝 妇 ) . 丁 年 这 ’ 。
.
4 . 8
维普资讯
A. 语 及 之 . 危 言 。 君 即
上 宾。
晏 平仲 婴 者 , 莱之 夷 维人 也 。 齐灵 公 、 事
庄公 、 景公 , 节俭 力 行 重 于 齐 。既相 齐 , 以 食
扬 甚 自得 也 。既 而 归 , 妻 请 去 。夫 问其 其
故 。 日:晏 子长不 满六尺 , 妻 “ 身相 齐 国 , 名
显 诸 侯 。 者 妾 观 其 出 . 念 深 矣 。 有 以 今 志 常 自下 者 。 子 长 八 尺 , 为人 仆御 。 子 之 今 乃 然 意 自以 为 足 , 是 以 求 去 也 。” 后 夫 自抑 妾 其 损 。 子 怪 而 问之 , 以 实对 。 子 荐 以 为 晏 御 晏
危 : 心地 、 慎地。 小 谨 B 越 石 父 贤 , 缧 绁 中。 . 在
缧绁 : 狱 。 监
C. 子举 荐 自己 的车 夫做 大 夫 , 因为 晏 是 车夫 有 一 个 深 明 事 理 、 家 有 方 的妻 子 , 治 这 对 车夫 是 大 有 帮 助 的 。
D. 中 不 仅 有 对 晏 子 “ 义 不 为 无 勇 ” 文 见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二)诸灵康曹怿岚顾伟陆锦花徐董梅11.荀巨伯以德退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③败:毁弃。
④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文言知识]释‚贼‛。
‚贼‛一词多义,从感情色彩来看,均为贬义。
它除了解释为‚强盗‛外,还可解释为‚暗杀‛(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残忍‛(端王为人贼戾)、‚敌人‛(夷吾与召忽,吾贼也)等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值②语③去④一⑤义2.翻译:①荀巨伯远看友人疾②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3.‚一郡尽空‛的意思是,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12.颜氏家训不屈二姓,夷、齐之节也①;何事.非君,伊、箕之义也②。
自春秋以来,家有奔亡,国有吞灭,君臣固.无常分③矣。
然而君子之交绝.无恶声,一旦屈膝而事人,岂以存亡而改虑?陈孔章居袁裁书.,则呼操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绍为蛇虺。
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④,然亦文人之巨患也,当务从容消息⑤之。
选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二姓:指改朝换代中的前后两个王朝。
因王朝更迭,多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姓氏之间。
上文中的伯夷和叔齐为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死后,两人争让王位,。
纣王乱,二人奔周,周武王灭商后,两人以归顺周朝为耻,不食周粟,隐居到首阳山,后饿死山中。
②伊:即伊尹。
曾佐汤灭桀,封为宰相。
汤死后,拥立汤的长孙太甲为商王,但太甲暴虐无道。
伊把他放逐到桐宫,直到他改邪归正后,才迎回交还了政权。
箕:商纣王的叔父。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A. 中 杨 烈 妇 是 项 城 县 令 李 侃 的 妻 子 , 文
面 对 叛 军 攻 城 以 及 城 中 “ 与 财 皆 无 ” 危 兵 的
沟之 固, 气吞 焉。率其 徒 , 超城 而 下。有 贼 将 以弱 弓射 贼 者 , 中其 帅 , 堕马 死 。 帅 , 烈 其 希 之 婿 也 。 失 势 , 相 与散 走 , 城 之 人 无 贼 遂 项 伤 焉 。 史 上 侃 之 功 , 迁 绛 州 太平 县 令 。 刺 诏
杨 氏 至 兹 犹 存
3 A( 是 使 动 用 法 ; C 都 是 意 动 用 . A BD
法 ) 。
A. 氏 亲 为 之 爨 以 食 之 。 杨
B. 从 而 师 之 。 吾 C. 以 其 小 , 之 。 成 劣
D. 人 甚 异 之 渔
4 B 项 城 吏 民 并 没 有 冲 出 城 门 打 仗 ) .( 。
维普资讯
.局考 指 南 . 0 }一 z 1 00 { z
文 言文 阅 读训 练 ( ) 二
浙 江鄞 州 高 中 张 全 民
阅 读 下面 的文 言 文 , 成 1 5题 。 完 —
杨 烈 妇 传
妇人 女子之德 , 父母 舅姑 , 恭 顺 , 奉 尽
5① 您 是 县 官 , 贼 到 来 应 当 守 卫 ; . 叛 力 量 不 足 . 使 死 了 . 是 忠 于 职 守 。 应 该 即 也 ②
同 心 协 力 死 守 这 个 县 城 , 能 忍 心 丧 失 贞 怎
4 下 列 对 原 文 内 容 的 分 析 和 概 括 不 正 .
确 的一 项 是 ( )
孔 子 日: 仁 者 必 有 勇。 杨 氏 当之 矣 。 李翱 “ ” ( 《 文粹》 唐 节选 )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口徐华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题。
高宗柳皇后讳敬言.河东解人也。
曾祖世隆,齐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
祖恽。
有重名于梁代,官至秘书监,赠侍中、中护军。
父偃,尚梁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
大宝中,为都阳太守,卒官。
后时年九岁,干理家事,有若成人。
侯景之乱,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
元帝以长城公主之故,待遇甚厚。
及高宗赴江陵。
元帝以后配焉。
承圣二年,后生后主于江陵。
明年.江陵陷,高宗迁于关右,后与后主俱留穰城。
天嘉二年.与后主还朝,后为安城王妃。
高宗即位.立为皇后。
后美姿容。
身长七尺二寸,手垂过膝。
初,高宗居乡里.先娶吴兴钱氏女,及即位.拜为贵妃,甚有宠,后倾心下之。
每尚方供奉之物,其上者皆推于贵妃,而己御其次焉。
高宗崩,始兴王叔陵为乱,后主赖后与乐安君吴氏救而获免,事在叔陵传。
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宫日弘范。
当是之时。
新失淮南之地,隋师临江,又国遭大丧,后主病疮不能听政,墓谜趣瞳,垡太鱼童墨、边缝随童垦亘鱼金复:星堡丝卮圭查金,实皆决之于后。
后主疮愈,乃归政焉。
陈亡入长安。
大业十一年薨于东都,年八十三,葬洛阳之邙山。
丘丝遂谨,查耋丛塞筮塑煎,星壅盒娈五逝坌蛰(选自《陈书》卷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重名于梁代重:显贵B.父偃,尚梁武帝女长城公主尚:仰攀婚姻,娶C.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依:依附,投奔D.而己御其次焉御:用:使用2.以下六个材料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柳皇后干练的一组是()①干理家事,有若成人②后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③每尚方供奉之物,其上者皆推于贵妃④始兴乇叔陵为乱,后主赖后与乐安君吴氏救而获免⑤虽假以后主之命,实皆决之于后翻⑥未尝以宗族为请,虽衣食亦无所分遗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⑥3.以下对原文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皇后一生很不幸,九岁丧父,逃难而寄人篱下.饱尝了人世艰辛.却培养了坚强的秉性和卓越的政治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八、梁上君子寔在乡闾,平心率物。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
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
”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字词解释]乡闾:乡里率物:做人们的表率晓譬曲直:清楚详细地说明对错晓,明白的,清楚的譬,详细说明曲直,正确与错误整拂:整理拂拭衣服稽颡:叩头克己:克服个人不正当的欲想平:公正短:指责责备岁:正值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遗(wèi):赠送止:停留是:这样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寔阴见()盗大惊()2、陈寔教导“梁上君子”有何可取之处?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教参版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语文版(适合学生)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
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考试要求版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人恒过()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而后喻()法家拂士()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3、这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4、孟子认为造就人才需要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但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经历了许多磨练却没有成才,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十、不受私谒原文::(杨震)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古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
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1、解释划线词语意思。
以遗震()不受私谒()2、文章从哪些方面刻画了杨震的人物形象?3、杨震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十一、鱼我所欲也(节选)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 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不去做。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丢失罢了。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孟子是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基本上是体散文。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此文的重要主张。
2、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苟得()不辟()如使()勿丧()3、“鱼”和“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摄喻的目的是什么?孟子这样提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什么意思?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十二、岁寒三友《岁寒三友》松、竹、梅向称“三友”。
或谮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惟空空,故能为我友,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也!”呜呼!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而不入于君子之耳,则交道庶乎其有终矣!译文:松竹梅一向称为“三友”,有人以竹对松和梅说:“我内里空空,怎么能配合你们为友”松和梅怒道:“只有内心空空的,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这其中空洞没有凡世之物,何止容纳几百你这种小人!”哎,作为君子能像松梅这样不相信谗言,而作小人知道自己的谗言没有什么益处,不能进入君子的耳朵,那相交只有终结啊。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松、竹、梅向称“三友”()或谮竹于松、梅曰()2、松梅是如何对待他人对竹的诋毁的?3、人常说“交友当如松、竹、梅”,读罢此文,你对交友方面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