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判决。

⑤傅: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李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2)辞不受令()(3)故使为理()(4)罪当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 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郭氏之墟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

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昔:从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________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找出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当窗理云鬓/但当涉猎B.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归来见天子D.卿今当涂掌事/卿今者才略(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学习了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专题(学生版)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专题(学生版)

2023届上海各区高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专题(23一模·长宁)(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警世通言》叙(明)无碍居士①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

尽赝乎?曰:不必也。

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也。

《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

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

【甲】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①,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

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

②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②娓娓者□?”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奏雅,顾其旨何如耳。

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③其人。

【乙】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④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

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③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

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

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质。

【丙】④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盖莫逆,各叙旅况。

【丁】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譬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

(有删节)[注]①彦:贤才。

②齐东: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齐东野语,即齐东民间传闻,不为典要。

③丽:附着。

④金匮石室: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此处指经书史传等。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A.为B.矣C.耳D.也22.将“所得竟未知孰赝而孰真也”这句话补入本文,最合理的位置是()。

龙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2(含答案)

龙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2(含答案)

龙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2 (一)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酒。

舍人相谓④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⑤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⑥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解】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舍人:身边的侍从人员。

③卮(zh):古代常用来盛酒的器皿。

④相谓:互相商量。

⑤引酒:拿过酒杯。

⑥固:本来。

1.请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的意思是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朗读节奏的划分,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B.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C.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D.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酒且饮之(举,拿) B.夺其.卮日(他的)C.终亡.其酒(死亡) D.引酒且.饮之(将要)(二)欧阳询①观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③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解】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②索靖:西晋书法家。

③布:摊开,展开。

④裘:皮衣。

⑤因:于是。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欧阳询尝.行尝: (2)晋索靖所书.书:(3)良久而去.去: (4)数百步复反.反:2.在下列括号中填人合适的四字短语,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补充完整。

( ) ( ) ( ) 宿其旁3.本文的描写非常传神,从中能感受到。

(三)司马迁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赵括)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赵)奢不能难,然不谓(赵括)善。

(赵)括母问(赵)奢其故,(赵)奢“兵,死地也,而(赵)括言之。

(假)使赵不将(使……担任将领)(赵)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赵)括也。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真题帮
真题帮
一、[2021河北,8~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 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 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 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 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日:
·
(2)余谒公私第
谒:
·
(3)更不复顾惜
复: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对书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大吃一惊,说道:“这是我的老朋 友,不应当在弟子之列。”
【乙】王廷相,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王公的府 上去拜见他。王公邀请(我)进门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走在道路上, 一个吏卒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挑着(干净的)地面踩,战 战兢兢,唯恐弄脏他的鞋子。后来进入京城,泥泞渐渐多了起来,一不小心,浸 湿了鞋子,反而就不再顾惜了。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倘若一失足, 将没有什么不做的。”我退了出来,佩服王公的这番话,一辈子也不敢忘。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1)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1)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2一、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释】①邑:县城。

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⑧良已:果真痊愈了④异史氏:作者自称。

⑤攘:偷窃。

11.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领会终于更加实行B.能够去世好处实行C.得到终于更加做D.发现终于好处做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

(2分)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人名)这篇故事,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癔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的道理。

(4分)二、閱讀下文,完成 10—13 題(12 分)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觉饥甚而不敢去.(2)果蔬皆不具.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一)翻译原则翻译原则:信·达·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例:①是可忍,孰不可忍:错误翻译:是可以忍啊,这谁不能忍?正确翻译: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极点。

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错误翻译:“死去的这个人好像我的丈夫,不管白天黑夜都很像”正确翻译: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③以头抢地耳。

错误翻译:用头去抢草地上的木耳?正确翻译:用头撞地之意④(老翁)年逾八旬,卒。

错误翻译:(老翁)年龄过了八十岁,去当兵了。

正确翻译:(老翁)年龄超过八十岁,去世了。

⑤屠以后断其股,亦毙之。

正确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错误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了自己的大腿,也死了……(二)翻译“六字法”1.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删“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还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性词语、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靠近溪边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酒色香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

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

”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

岁大饥,人相食。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

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

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

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

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

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

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

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

第进士,历州县。

熙宁初,或荐之王安石。

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

安石曰:“是必能办新法。

”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非其人。

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

河朔被水,河南、齐、晋旱,淮、浙飞蝗,江南疫疠,陛下不尽知也。

”帝即命廉体量振济东道,除司农丞。

还报合旨,擢利州路转运判官,复丞司农。

为监察御史里行,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河决曹村。

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

相州狱起,邓温伯、上官均论其冤,得谴去,诏廉诘之,竟不能正。

未几狱成,始悔之。

加集质校理,提点河东刑狱。

辽人求代北地,廉言:“分水画境,失中国险固,启豺狼心。

”其后契丹果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父老以为恨。

王中正发西兵,用一而调二,转运使又附益之,廉曰:“民朘剥至骨,斟酌不乏兴,足矣!忍自竭根本邪?”即奏云:“师必无功,盍有以善其后?”既,大军溃归,中正嫁罪于转饷。

廉诣上党对理,坐贬秩。

元祐元年,召为户部郎中。

明年,进为左司郎中,迁起居郎、集贤殿修撰、枢密都承旨。

上官均论其往附蔡确为狱,改陕西都转运使。

拜给事中,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黄廉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B.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C.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D.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熙宁,同“神宗”一样同是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B.里行,官名。

唐代开始设置,宋沿袭。

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C.中国,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

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D.郎中,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他被王安石问及免役的事,用旧法对答。

并上报神宗说新法不是不好,只是地方推行走样,让百姓深受其害。

B.黄廉恪尽职守,为官坚持原则。

他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评论王中正任职的事,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C.黄廉办事灵活,生性宽厚仁慈。

他在黄河曹村决口受灾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能根据灾民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使大量灾民存活下来。

D.黄廉认识精辟,理案效果欠佳。

他对辽国人要求得到代北地区分析到位,因没能纠正相州的冤案,加之王中正将失败的罪名转嫁他而获罪贬官。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

(5分)
(2)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