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引法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1)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引言养生是指通过锻炼身体、保养心智以及调整饮食等多种方式来保持健康的行为。
而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养生法门之一。
这些运动方法结合了气功、医学以及哲学,旨在平衡人体内部的能量,并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具体内容及益处。
1. 静坐法静坐法是导引养生功中最基础的一种法门。
通过参透身体内气的运行和宇宙能量之间的联系,此法可帮助调整身体内的能量流动,达到身心的平衡和放松。
2. 拸经法拸经法是一种通过按压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技术。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和疼痛,还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健康问题,如头痛、疲劳和消化不良。
3. 舒筋活络法舒筋活络法是一系列拉伸、旋转和按摩的动作,旨在舒缓肌肉和关节的僵硬。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并改善血液循环。
4. 调息法调息法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来平衡能量和增强身体内部机能的方法。
正常而深入的呼吸可以扩大肺活量,增加氧气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并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5.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系列模仿动物动作的锻炼方法,包括虎、鹿、熊、猿和鸟五种禽兽。
每种动物的动作都有特定的意义和益处,如虎可以强身健体,鹿可以养肝补肾,熊可以壮腰益肾,猿可以舒经活络,鸟可以调理心脾。
6. 推手推手是一种养生功法中的对练动作,强调身体的平衡和调整。
通过与他人合作进行推手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7. 走路功走路功是一种通过规律而有意识的步行,达到养生目的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抵抗力,并改善消化和睡眠质量。
8. 驱病功驱病功是一种通过特定动作和呼吸来调整身体能量,以防病和治病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加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改善一些常见健康问题,如感冒、便秘和头痛。
9. 避邪法避邪法是一种通过调整身体和能量的方法,以保护自己不受外界负能量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并提高身心的平衡和稳定性。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口诀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口诀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导引养生十二法(张广德)
并步站立,周身放松,默念练功口诀:
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1.乾元启运
左脚开步旋臂摆掌, 松腰敛臀气息深长,百会上顶身体中正,左脚并步掌落跨旁。
2.双鱼悬阁
右手切脉左丁步,上步摆掌収胸前,左脚并步单托掌,阴阳双鱼心臂旋。
3.老骥伏枥
左脚开步、摆掌握拳収胸前,下蹲马步、两掌钩挂身后边,身体直起、叠腕卷指分双掌,左脚并步、掌落体侧向前看。
4.纪昌贯虱
开步推掌、顺向沉肩,转身射箭、紧握双拳,回身转正、双拳变掌,并步落手、气沉丹田。
5.躬身掸靴
转身摆掌落胸前,躬身折体掸靴面,身体微起手握拳,腰脊竖直极目看。
6.犀牛望月
左脚开步坐腕后撑,转体望月腰脊放松,回身右转两掌前摆,并步握拳腰脊徐行。
7.芙蓉出水
开步出掌、如莲叶初展,插步盘根、似污泥不染,变掌上托、若出水芙蓉,并步落掌、喻高洁清廉。
8.金鸡报晓
勾手侧摆展翅飞,变掌合翅心相随,金鸡报晓手上举,气沉丹田元气培。
9.平沙落雁
展翅插步似雁飞,雁落平沙掌侧推,起身顺向沉肩肘,盘根推掌直腰背,体落飘逸贵徐缓,并步落掌气息归。
10.云端白鹤
翘脚提腕捻大包,屈膝叠腕展指稍,起身直背提脚踵,落踵沉气体轻飘。
11.凤凰来仪
随着吸气转体旋臂,随着呼气上步勾手,随着吸气转身分掌,随着呼气并步沉肘。
12.气息归元
吸气深吸、旋臂侧身,呼气蹲腿、两掌合抱。
收势。
太清导引养生法

太清导引养生法卜风道人整理太清导引养生经(凡十二事)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能随风上下,至高辛氏时犹存。
导引术云:导引除百病,延年益寿。
朝起布席东向为之,息极乃止。
不能息极,五通止。
此自当日日习之,久久知益。
常以两手叉头上,挽至地,五噏五息,止胀气。
又侧卧,左肘肘地,极,掩左手脑,复以右手肘肘地,极,掩右手脑,五息止,引筋骨。
以两手据右膝上,至腰胯,起头,五息止,引腰气。
右手据腰左膝、右手极上引,复以左手据腰右膝,左手极上引,皆五息止,引心腹气。
左手据腰,右手极上引,复以右手据腰,左手极上引,五息止,引腹中气。
叉手胸胁前,左右摇头不息,自极止,引面耳,邪气不复得入。
两手支腰下,左右自摇,自极止,通血脉。
两手相叉,极左右,引肩中气。
两手相叉,反于头上,左右自调,引肺、肝中气。
两手叉胸前,左右极,引除皮肤中烦气。
两手相叉,左右举肩,引皮肤气。
正立,左右摇两褷,引脚气。
宁先生导引养生法(跂蟆龟鳖等气法附)宁先生者,黄帝时人也。
为陶正,能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衣裳不灼。
先生曰:夫欲导引行气,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一,以还丹田。
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
全则延年,丹去尸存乃夭。
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
有能精诚勤习理行之,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骨节坚强,以愈百病。
若卒得中风,病固,釐籥不随,耳聋不闻,头眩癫疾,咳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于其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
行气者则可补于中,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
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鲜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令发黑不白。
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
东向坐,不息四通,琢齿无数;伏前侧坐,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
还坐,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耳目咽鼻疾。
去枕,握固不息,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彻。
导引术非常时期~居家养生八法

导引术非常时期~居家养生八法首先,向艰苦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城市街道社区联防疫情工作者致敬!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大家都不出门,呆在家里。
在家的日子除了看电视、关注疫情,大家更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将多年教学实践、源自古老道家的养生导引术分享给大家,可居家练习。
自古导引术就是防病、治病的医养手段,它有助于活络经筋、调整身心、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一、肺音(嘶si)六字诀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导引吐纳养生法。
根据祖国医学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按四季四时节序,配合五脏引地阴上升,吸天阳下降,吐出脏腑之浊气,吸入天地之清气,结合后天之营卫,推动真元,使气血畅行于五脏六腑之中,以达通淤导滞,散毒解结,调整虚实,修残补缺,身心康健,益寿延年之实效。
五脏皆有相应的排毒字符,其中肺对应的声音是“嘶”(si)。
【练习方法】:1、取坐姿。
2、双手放在膝盖上。
全身放松,脊柱正直,双眼微闭,注视两肺。
3、慢慢移动双手,放到两肺前面,双手手掌与两肺保持一拳距离。
4、吸气,双手慢慢上举到头部前额两拳的距离,掌心朝上托天,两手臂呈弧形,指尖相对(如下图),吐气时发出“嘶sssss”的声音,嘴角轻轻向外拉长,上下牙齿露出缝隙,两眼看指尖,意念在肺部,感觉肺部的浊气、病气、过热的燥气、悲伤忧郁的情绪排出体外。
然后慢慢将双手从头顶带下来放在膝盖上。
5、闭上双眼,感觉自己的肺很好,很平衡。
感觉肺充满了正义和勇气。
以上练习为一次,重复3、6、9次。
习练者可以随时练习。
二、肝音(嘘)按照五运六气学说,2020年金运太过,金克木,肝气生发受阻,春季要担心心脑血管疾病,而下半年抑郁情绪等病症或许会增多,建议大家立春前后可以开始练习肝音(嘘xu)。
【练习方法1】:1、取坐姿。
2、双手放在膝盖上。
全身放松,脊柱正直,双眼微闭,注视肝胆。
3、慢慢移动双手,双手掌心重叠护在肝部前面,手掌与肝部保持一拳距离。
4、吸气,双手上举过头顶,交叉双手,翻转掌心朝上,并微微往左侧倾斜,睁开两眼目视手背,吐气时发出肝音“嘘xuuuu”的气声。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心得体会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身体健康问题,而养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
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是一种古老而广为人知的养生方法,被人们称之为是一种简单、实惠、神奇、易学的养生方式。
而我也正是因为对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这个领域的关注,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地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并深刻地体会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第一法:舒筋活络舒筋活络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核心之一,是通过练习柔软的动作,达到舒缓筋骨和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我通常会在早晨起床之后进行舒筋活络练习,之后我会感到整个人精神状态都很好,身体也比较轻松。
同时,也可以减轻肌肉的疲劳感,提高身体的柔韧度,这也对我平时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法:深呼吸深呼吸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则,它可以有助于人体吸入更多的氧气,增加肺活量,调节人体的心率和血压。
在我平时的生活中,我也常常利用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来进行深呼吸,通过对呼吸节奏的控制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这对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法:鹰爪功鹰爪功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的一项比较特殊的功法,它主要是通过手掌和手指的夹捏力量来帮助活血化淤,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我的实践经验当中,我并不是很喜欢鹰爪功这一练习,但我也尽力避免了直接使用指甲夹捏肌肉、皮肤等方式。
因为在实践中不注意会有损皮肤而造成损伤。
但如果掌握得恰到好处,鹰爪功也确实很有助于身体健康,对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有很好的作用。
第四法:气功坐法气功坐法是导引养生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的核心是要让身体保持一种平衡和放松状态,通过坐姿的调整和气息的控制来减轻身体的压力和疲劳。
我通常在晚上睡前进行气功坐法的练习,这可以有助于我放松身体,调节睡眠,提高睡眠质量,让我的身体在夜晚得到更好的休息,从而有助于我在第二天的工作中更加出色地表现。
第五法:卧游卧游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比较有趣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通过调节身体的呼吸和心跳节奏,让人感到身体在浅水中漂浮的感觉,并能够舒缓身心的压力。
什么是导引养生法

什么是导引养生法导引是一种以保养精气神为主,身心并炼,内外兼养的整体性健身养生方法。
它包括:1、引体,按照一定的要求运动身体;2、导气,配合肢体运动进行呼吸吐呐,调节体内气血运行;3、自我按摩,即“自摩扑克捏”;4、叩齿,以上下牙齿轻轻相叩;5、漱咽,以舌搅口中津液,液满而咽之;6、存想,“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千金要方》称为“内视”;7、意念,发挥心(大脑)的调节作用,以意排除杂念,收敛精神,调和气血,通常所说的“意守丹田”,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功法。
导引养生法是国家体委为了适应群众健身的需要,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编定的一套优秀健身方法。
曾被列入全民健身推荐的“中华体育健身方法”。
这套健身方法以中国传统的导引、仿生养生方法为基础,结合了呼吸吐纳,意念引导、经络循行等方法。
形态柔和,身形端正。
全套动作简便易学,场地空间占用不大。
练习时以动为主,动中有静,快慢相宜,形神合一。
以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直辖市,达到外强肢体、内和脏、通畅经络的作用,使人体内外的各个部分得到全面均衡的锻炼。
这套导引健身法创编后,在北京、四川、上海、天津等许多地区进行了推广,广大群众反应良好。
有关研究也表明,它符合传统中医、武术健身原理以及现代科学的健身学说,是一项优秀的健身运动。
长期坚持锻炼,可以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导引养生术按照功能可分为:第一类为祛病导引,用于防治疾病,相当于现代的医疗体育;第二类为健身导引,用于强身健体,相当于现代的健身操,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
中医学认为,导引的作用是通过各种练功手段进行锻炼和活动,加强人体的气化作用,古时候又叫“化生之道”,实际上就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食物消化,血液循环,津液运化,废物排泄,等等,是一种生理新陈代谢过程。
由于运动,加强了这种生理新陈代谢过程。
因而对机体可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植真气、扶真祛邪、强健筋骨作用。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教案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练习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学员将能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全身的肌肉力量,调整身体的平衡力,提高状态和心理状态。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正立法(10分钟)1. 站立,脚并拢,双腿微微弯曲,小腿用力,脚尖用力向下发力,保持3-5秒。
2. 重复5次,每次保持3-5秒。
二、正坐法(10分钟)1. 坐在地上,双腿伸直,背部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
2. 慢慢弯曲脊柱,让头部和背部贴近腿部,保持3-5秒。
3. 重复5次,每次保持3-5秒。
三、正卧法(10分钟)1. 平躺在地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2. 慢慢抬起腿部,使双腿和地面平行,保持3-5秒。
3. 重复5次,每次保持3-5秒。
四、俯卧撑法(10分钟)1. 俯卧在地上,双手撑地,与肩同宽。
2. 慢慢弯曲手肘,将上身向下压,直到胸部几乎触碰到地面,保持3-5秒。
3. 重复5次,每次保持3-5秒。
五、倒立法(10分钟)1. 靠在墙上,双手放在背后的地面上,掌心向下。
2. 慢慢用力将背部贴近墙面,让身体倒立,保持3-5秒。
3. 重复5次,每次保持3-5秒。
六、拔步法(10分钟)1. 站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手放在腰部。
2. 深吸一口气,慢慢将左腿向前迈一大步,保持3-5秒。
3. 重复5次,每次保持3-5秒,然后换腿。
七、拉筋法(10分钟)1. 坐在地上,左腿伸直,右腿弯曲,右脚放在左大腿上。
2. 慢慢用手拉住右脚尖,向前弯曲身体,保持3-5秒。
3. 重复5次,每次保持3-5秒,然后换腿。
八、脚法(10分钟)1. 脚并拢,双脚弯曲,双手放在膝盖上。
2. 慢慢用力将脚尖向内旋转,保持3-5秒。
3. 重复5次,每次保持3-5秒。
九、手法(10分钟)1. 双腿伸直,双手放在地面上。
2. 慢慢用手推动身体,使上半身向上弯曲,保持3-5秒。
3. 重复5次,每次保持3-5秒。
十、肩耸法(10分钟)1. 站立,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讲解

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讲解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讲解一、前言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是一套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融合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被认为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珍宝之一。
通过对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深入探讨和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达到保健延年的目的。
二、概述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又称十二段锦,是一套有气功养健功能的传统体育功法。
十二法分别是导引、活脑、再五脏、消心火、和胃气、振颈项、逆系腰、缓愁思、活肾精、顺心志、健肺气和长肠络。
每一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以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器官进行调理和保健。
三、深度评估导引养生功十二法1. 导引导引是十二法的第一法,其作用是引导全身经络气血畅通,激发体内阳气,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通过导引,可以帮助人们调理气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活脑活脑是导引养生功的第二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头部动作,来调理脑部气血,增强大脑功能,提高智力和记忆力。
3. 再五脏再五脏是针对五脏六腑进行调理的功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促进五脏功能平衡,增强脏腑功能。
4. 消心火消心火是针对情绪调理的功法,主要是通过放松和调整情绪,减少焦虑和紧张,达到心火平衡的效果。
5. 和胃气和胃气是通过一系列腹部动作和呼吸调理,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减少胃肠道疾病。
6. 振颈项振颈项是通过颈部活动,来调理颈椎和肩颈部位的气血流通,达到缓解颈椎病和肩周炎的效果。
7. 逆系腰逆系腰是通过腰部活动,来调理腰椎和腰部肌肉,改善腰部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8. 缓愁思缓愁思是通过调整心态和情绪,来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
9. 活肾精活肾精是调理肾脏功能的功法,主要是通过锻炼腰部和腰肾部位,来增强肾脏功能,延缓衰老。
10. 顺心志顺心志是通过调理心脏功能,来保持心脏健康,提高心脏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11. 健肺气健肺气是通过呼吸锻炼,来增强肺活量,改善肺部功能,减少呼吸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导引法(全)中风门一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
愈疝、大风、偏枯诸风痹。
一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去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
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一法∶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瞑心,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
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
一法∶正柱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始止。
治疽、痹、大风、偏枯。
一法∶一足蹋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二七。
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
一法∶手前后递,互拓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低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却努一时,取势散气放纵身,气平,头动,膊前后欹侧,柔转二七。
去膊并血冷、筋急,渐渐如消。
一法∶两手抱左膝,生腰,鼻纳气七息,展右足。
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痛萎。
一法∶两手抱右膝着膺,除下重、难屈伸。
一法∶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右足着外。
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痹。
一法∶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推物势,一手向下如捺物势。
上下来去,换易四七。
去膊并内血冷、内风、两膊、两腋、筋脉挛急。
一法∶踞,伸左脚,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
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
一法∶偃卧,合两膝,布两足,生腰,口纳气,振腹,七息。
除伏势疼痛、两胫不随。
一法∶治四肢疼闷及不随、腹内积气。
床席必须平稳,正身仰卧,缓解衣带,枕高三寸。
握固者,以两手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两脚竖指,相去五寸。
安心定意,调和气息,莫思余事,专意念气。
徐徐漱醴泉者,以舌略舐唇口牙齿,然后咽唾,徐徐以口吐气、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
待好调和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
每引气,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
引气五息、六息,一出之为一息。
一息数至十息,渐渐增益,得至一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
不用食生菜及鱼、肥肉,大饱食后、喜怒忧恚,悉不得辄行气,唯须向晓清静时行气,大佳,能愈万病。
一法∶展两足,上。
除不仁、胫寒之疾也。
风痹门一法∶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风痹。
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
两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体痹。
一法∶偃卧,合两膝头,翻两足,生腰坐,口纳气胀腹,自极七息。
除痹痛、热痛、两胫不随。
一法∶踞坐,生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
布两膝头,除痹、呕,引两手。
一法∶偃卧,端展两手足,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
除胸足寒、周身痹、厥逆。
一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
愈大风、偏枯诸痹。
一法∶左右手夹据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窍。
一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去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
久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一法∶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
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痛痹。
一法∶左右拱两臂不息,九通。
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
一法∶凡人常觉脊倔强而闷,仰面努膊,并向上,头左右两向之,左右三七一住。
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
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
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
除寒热病,两膝、脊、腰、颈、项痛,风痹。
一法∶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尽除。
心腹痛门一法∶偃卧,展两胫、两手,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
除腹中弦急切痛。
一法∶偃卧,口纳气,鼻出之,除里急饱;咽气数十,令温中寒。
干吐呕、腹痛∶口纳气七十所,大振腹,咽气数,两手相摩令热,以摩腹,令气下。
一法∶偃卧,仰两足、两手,鼻纳气七息。
除腹中弦急切痛。
霍乱门一法∶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乳近两边。
一法∶偃卧,展两胫两手,外踵者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
除两膝寒、胫骨疼,转筋。
一法∶覆卧,旁视,立两踵,生腰,鼻纳气。
去转筋。
呕吐门一法∶正坐,两手向后捉腕,反拓席,尽势,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换手亦然。
除腹肚冷气、宿气积、胃口冷、食饮进退吐逆。
一法∶偃卧,展两胫两手,左跷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
除腰中病、食苦呕。
一法∶坐,直舒两脚,以两手挽两足,自极十二通。
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以两手直叉两脚底,两脚痛舒,以头枕膝上,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气门一法∶两手向后,合手拓腰,向上极势,振摇臂肘,来去七,始得。
手不移,直向上向下尽势,来去二七。
去脊、心、肺气壅闷。
一法∶两足两指相向,五息止。
引心肺、去厥逆上气。
极用力,令两足相向,意止。
引肺中气出,病患行,肺内外展转屈伸,随无有违逆。
痰饮门一法∶左右侧卧,不息,十通,治痰饮不消。
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
又有不消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
痨瘵门一法∶以两手着头上相叉,长气即吐之。
坐地,缓舒两脚,以两手外抱膝中,疾低头,入两膝间,两手交叉头上,十三通,愈三尸也。
一法∶叩齿二七过,取咽气二七,如三百通乃止。
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
除虫,伏尸皆去,面体光泽也。
胁痛门一法∶胁侧卧,伸臂直脚,以鼻纳气,以口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一法∶端坐生腰,右顾视目,口纳气咽之,三十。
除左胁痛、开目。
一法∶手交项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
坐地,交两手,着不周遍,握当挽,久行,实身如金刚,令息调长,如风云如雷。
腰痛门一法∶一手向上极势,手掌四方转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侧身欹形,转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气向下散适,知气下缘上,始极势,左右上下四七亦然。
去膊并肋、腰脊疼闷。
一法∶平跪,长伸两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须转,遍身骨解气散,长引腰极势,然始却跪,便急如似脊肉冷气出许,令臂膊痛,痛欲似闷,痛还坐,来去二七,去五脏不和、背痛闷。
香港脚门一法∶坐,两足长舒,自纵身,纳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后屈一足,安膝下,努,长舒一足,仰取指向上,便急仰眠,头不至席,两手急努向前,头向上努挽,一时各各取势,来去二七,递互亦然。
去腰疼、腰膊冷、血冷、风痹,日日渐损。
一法∶覆卧,旁视内踵,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
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脚痹弱。
一法∶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倒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泉,挽足踏手,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逆气向下三七,不失气数寻。
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也。
一法∶一足屈之,足指仰,便急捉一足安膝头,心散两足跟,出气向下,一手拓膝头,向下急捺,一手向后拓席,一时极势,左右亦然,二七。
去膝痹疼急。
一法∶一足踏地,一足向后,将足解溪,安上,急努两手,偏相,向后侧身如转,极势二七,左右亦然。
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积聚门一法∶以左足践右足上,除心下积聚。
一法∶端坐生腰,回目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过而止。
开目、除心下积聚。
一法∶左胁侧卧,伸臂直脚,以口纳气,鼻吐之,周而复始。
除积聚、心下不快。
一法∶以左手按右胁,举右手,极势。
除积及老血。
一法∶闭口微息,坐向王气,张鼻取气,逼置脐下,小口微出,十二通,以除结聚。
低头不息,十二通,以消饮食,令身轻强,行之冬月,令人不寒。
一法∶端坐生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
除胁下积聚。
一法∶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不息,极,张腹、两足,再息,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息定复为。
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荡涤五脏,津润六腑,所病皆愈。
复有积聚者,张吸其腹,热乃止,症瘕散破即愈矣。
脾胃门一法∶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欹身,两手一向偏侧,急努身舒头,共手竞扒相牵,渐渐一时尽势,气共力皆和,来去左右亦然,各三七。
项前后两角,缓舒手如是,似向外扒,放纵身心,摇二七,递互亦然。
去太仓不和、臂腰虚闷也。
补益门(前半属性与《太清导引养生经·慎修内法》相同,可参阅。
)五禽戏法《道藏经》云∶老君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能鸟伸、挽引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名曰五禽之戏。
挽引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
起作一禽之戏,故令汗出,因止。
以身体轻便。
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坚。
夫为导者甚易,行者甚希,悲哉!虎戏∶四肢踞地,前三踯,却三踯,长引腰,乍前乍却。
仰天即反伏,踞地行,前却各七。
熊戏∶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
蹲地,手左右托地各七。
鹿戏∶四肢踞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三,左伸右脚,右伸左脚,左右伸缩亦三。
猿戏∶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七。
以脚拘物倒悬,左七右七。
坐,左右手拘脚五,按头各七。
鸟戏∶立起,翘一足,伸两臂,扬眉用力各二七。
坐,伸脚,手挽足指各七,伸缩两臂各七。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限。
轻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
佗行之,年过万岁。
教传弟子广陵吴普,亦得延年长寿。
服气吐纳诀字∶ 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
有疾作,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
五脏心热,舌干。
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
论云∶脾湿即唇焦。
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
论云∶肝盛即目赤。
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字∶吹主肾,肾连耳。
论云∶肾虚即耳聋,有疾作吹。
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消渴门一法∶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
赤松子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治饮食不消。
一法∶解衣偃卧,伸腰、HT ,小腹,五息止。
引肾,去消渴,利阴阳。
解衣者,使无挂碍;偃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使肾无逼蹙;HT 者大努,使气满;小腹者,即HT 腹牵气;使五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唯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阳者,饶气力。
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
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
亦避恶日,时节不和时亦避。
导以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
法∶不使大冷大热,五味调和,陈秽、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
少眇着口中数嚼,少湍咽。
食已,亦勿眠。
此名谷与气和,即真良药也。
胀满门一法∶蹲坐住心,卷两手拨心向下,左右手摇臂,递互欹身,尽膊势,卷头筑肚,两手冲脉至脐下,来去三七,渐去腹肚胀、急闷、食不消化。
一法∶腹中若胀有塞,口呼出气,三十过止。
一法∶若腹中满,食饮若饱,端坐生腰,以口纳气数十,满吐之,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
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一法∶端坐生腰,口纳气数十,除腹满、食饮过饱、寒热、腹中痛病。
一法∶两手向身侧,一向偏相,极势,发顶足气散下,欲似烂物解散。
手掌指直舒,左右相皆然。
去来三七,始正身,前后转动膊腰七。
去腹肚胀、膀胱、腰脊、臂冷、血脉急强、悸也。
一法∶若腹内满饮食、苦饱,端坐生腰,以口纳气十,以便故,不便复为。
一法∶脾主土,暖如人肉。
如始得发汗,去风冷邪气。
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摩上下并气海,不限遍数,多为佳。
始得左回右转立,七气和,如用腰身内一十五法,回转三百六十骨节,动脉搓筋,气血布泽,二十四气和,润脏腑、均气。
用头动摇振,手气向上,心气向下,分明知去来莫合。
平手欹腰转身摩气蹙,回动尽心气放散,送至涌泉二,不失气之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