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微生物指标

合集下载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化妆品中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原料、生产过程、包装材料、运输和贮存等环节。

菌落总数是评价化妆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化妆品受污染的程度。

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真菌,在化妆品中可能污染原料或生产过程中。

霉菌和酵母菌大量繁殖会导致产品变质,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检测是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耐热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嗜热、不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等。

在大肠杆菌中,有一种不耐热的“大肠菌群”是食品污染的指示菌。

耐热大肠菌群可以反映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菌。

耐热性较强,对食品和化妆品的污染具有一定危险性。

因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也是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和败血症等。

铜绿假单胞菌在化妆品中是一种常见的污染菌,对化妆品的卫生质量有一定影响。

因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也是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指化妆品中可培养的细菌总数,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

这些细菌可能来自原料、生产过程、包装材料、运输和贮存等环节。

细菌总数可以反映化妆品受污染的程度。

七、粪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够产气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布于动物粪便和自然界中。

在化妆品中,粪大肠菌群的检出可能提示产品受到肠道致病菌的污染,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因此,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也是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妆品微生物五项检测

化妆品微生物五项检测
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在44.5℃ 培养24h—48h能发酵乳糖产酸并产气. 该菌主要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粪便,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 来评价化妆品的卫生质量, 推断化妆品中有否污染肠道 致病菌的可能.
双倍胆盐乳糖
产酸:黄色 产气:气泡
EMB琼脂
镜检
配培 养基 和稀 释液
供试 液的 制备
化妆品微生物五项检验
菌落总数检验
菌落总数(Aerobic bacterial count):化妆品检样经过处理,
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 pH值、需氧性质等),1g(1mL)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所得 结果只包括一群本方法规定的条件下生长的嗜中温的需氧性和 兼性厌氧菌落总数.
配培 养基 和稀 释液
供试 品的 处理
耐盐分
Baird Parker’s 或血琼脂
增 菌 24±2h 培 36±1℃ 养

离 24~48h 纯 36±1℃ 化
镜检
特征菌落
无菌落或无特征菌落
书写检验 记录单
最终结 果判断
革兰染色、镜检→ 生化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
甘露醇发酵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流程图
灰/黑色
问题2
油性样品如何处理
稀释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一端 是亲水基团,一端是亲油基团,常用作增溶剂和 油/水乳化剂.决定了加入的顺序.
微生物许可检验项目 问题3
检验项目
特殊用途化妆品
非特殊用途 育 化妆品 发 类
染 发 类
烫 发 类
脱 毛 类
谢谢大家
接种阳性菌计算回收率
推荐了解: 人员培训能力掌握的检验重要指标. 有条件可做视具体样品测试结果. 在膏霜类化妆品中,微生物都是吸附或附着于颗粒状

化妆品原料菌落总数标准

化妆品原料菌落总数标准

化妆品原料菌落总数标准一、菌落总数定义与测试方法菌落总数是指化妆品原料或产品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菌落的总数。

这些菌落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测试菌落总数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样品,观察菌落的生长和繁殖情况,然后通过计算得出菌落总数。

二、菌落总数标准值根据国际化妆品协会(IFSCC)和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的相关规定,化妆品原料和产品中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化妆品原料的菌落总数应小于1000 CFU/g,而化妆品产品的菌落总数应小于10000 CFU/g。

三、菌落总数对化妆品的影响菌落总数过多会导致化妆品变质、腐败,影响其使用效果。

此外,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对使用者的皮肤和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控制菌落总数对于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四、控制菌落总数的方法控制菌落总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2.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把关:选择经过严格消毒和检验的原料和包装材料,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3.生产工艺的控制: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

4.产品储存和运输:确保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特别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更要保持干燥、清洁。

5.使用防腐剂:在产品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五、菌落总数与其他质量指标的关系菌落总数是衡量化妆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其他质量指标如感官指标(色泽、气味、口感等)、理化指标(pH值、粘度、渗透压等)以及化学指标(重金属、有害物质等)密切相关。

当菌落总数超标时,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感官、理化和化学指标,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菌落总数与化妆品安全性菌落总数过多会导致化妆品中的微生物繁殖并产生有害物质,从而影响化妆品的安全性。

特别是对于眼部、口腔等敏感部位使用的化妆品,如睫毛膏、唇膏等,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菌落总数和其他微生物指标。

化妆品原料微生物检验标准

化妆品原料微生物检验标准

化妆品原料微生物检验标准一、细菌总数1.目的:评估化妆品原料的细菌污染程度,反映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随机取样,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细菌总数的测定。

3.判定标准:细菌总数小于或等于1000 CFU/g(CFU/ml)为合格,超过此标准为不合格。

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目的:评估化妆品原料的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反映原料的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随机取样,按照标准程序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3.判定标准: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小于或等于100 CFU/g(CFU/ml)为合格,超过此标准为不合格。

三、耐热大肠菌群1.目的:检测化妆品原料中是否存在耐热大肠菌群,反映原料的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随机取样,按照标准程序进行耐热大肠菌群的测定。

3.判定标准:未检出耐热大肠菌群为合格,检出耐热大肠菌群为不合格。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1.目的:检测化妆品原料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采样方法:随机取样,按照标准程序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

3.判定标准: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合格,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不合格。

五、铜绿假单胞菌1.目的:检测化妆品原料中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采样方法:随机取样,按照标准程序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测定。

3.判定标准: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为合格,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为不合格。

六、沙门氏菌1.目的:检测化妆品原料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采样方法:随机取样,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沙门氏菌的测定。

3.判定标准:未检出沙门氏菌为合格,检出沙门氏菌为不合格。

七、志贺氏菌1.目的:检测化妆品原料中是否存在志贺氏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采样方法:随机取样,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志贺氏菌的测定。

3.判定标准:未检出志贺氏菌为合格,检出志贺氏菌为不合格。

八、大肠埃希氏菌O157:H71.目的:检测化妆品原料中是否存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化妆品的微生物五项检测

化妆品的微生物五项检测

化妆品的微生物五项检测化妆品检测哪些微生物项目及检测方法?微生物五项: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热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

菌落总数:《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第五章的2 菌落总数检验方法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菌落总数的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菌落总数的测定。

2 定义2.1 菌落总数Aerobic bacterial count化妆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 值、需氧性质等),1g(1mL)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本方法规定的条件下生长的嗜中温的需氧性和兼性厌氧菌落总数。

测定菌落总数便于判明样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是对样品进行卫生学总评价的综合依据。

霉菌与酵母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第五章的6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检测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

2 定义2.1 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化妆品检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 或1mL 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藉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本方法根据霉菌和酵母菌特有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在虎红培养基上,置28℃±2℃培养5分钟,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第五章的5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金黄金色葡萄球菌的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2 定义2.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无芽胞,无荚膜,能分解甘露醇,血浆凝固酶阳性。

铜绿假单胞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第五章的4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一、细菌总数检测
细菌总数是指化妆品中含有的细菌类微生物的总数。

细菌总数是评价化妆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化妆品被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原理:采用倾注平板法,将一定体积的样品注入细菌培养基中,经过培养后,细菌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形成菌落,通过计数菌落数,可以推测出样品中细菌的总数。

实验步骤:
(1)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2)将一定体积的稀释液注入细菌培养基中;
(3)将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4)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计数。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对手部进行消毒,避免污染样品和培养基;
(2)实验过程中要使用无菌技术和无菌器材;
(3)实验后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二、大肠菌群检测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好氧性芽孢杆菌,它们的出现意味着化妆品可能被粪便污染。

实验原理:采用滤膜法,将一定体积的样品通过滤膜过滤,将滤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是否有大肠菌群生长。

实验步骤:
(1)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2)将滤膜放在过滤器上,将稀释液过滤;
(3)将滤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
(4)观察是否有大肠菌群生长。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对手部进行消毒,避免污染样品和培养基;
(2)实验过程中要使用无菌技术和无菌器材;
(3)实验后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三、肠道致病菌检测
肠道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肠道疾病的细菌,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实验原理:采用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样品中的肠道致病菌进行检测。

非特殊化妆品检测报告常规九项及标准

非特殊化妆品检测报告常规九项及标准

非特殊化妆品检测报告常规九项及标准
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检测报告常规九项包括:
1. 卫生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和有毒物质限量。

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要求细菌总数≤1000 CFU/g(儿童产品≤500 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 CFU/g,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绿脓杆菌不得检出。

有毒物质限量包括铅、汞、砷等,要求铅≤40 mg/kg,汞≤1 mg/kg,砷≤10 mg/kg。

2. 感官、理化指标:包括外观、色泽、香气、耐热、耐寒、pH、泡沫等。

外观要求无异物,色泽要求符合规定色泽,香气要求符合规定香型。

理化指标要求耐热(40±1℃)保持24h,恢复至室温后无分离现象;耐寒:-5℃~-10℃保持24h,恢复至室温后无分离析水现象;pH 在4.0~8.0(果酸类产品除外);泡沫(40℃)/mm要求透明型≥100、非透明型≥50(儿童产品≥40)。

有效物要求成人产品≥10.0%、儿童产品≥8.0%。

通过以上测试,方可颁发合格的质检报告,允许在市场上合法销售。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指标和检测标准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指标和检测标准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指标和检测标准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掌握指标和检测标准(1)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掌握指标关于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掌握指标,世界上并无统一标准,各国都是根据国内的状况自己制定化妆品的微生物指标。

需要说明两点:① 在各国关于化妆品中微生物掌握指标的第一项是细菌总数指标,如我国规定在眼部、口唇、口腔粘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儿童用化妆品细菌总数不得大于500个/ml 或500个/8,其他化妆品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0个/mi 或1000个屯。

它是指在单位容量(m1)(或单位重量(g))中的细菌个数,这里讲的细菌计数单位是个。

而在实际检测化妆品的细菌总数时,活的细菌总数是通过对检测试样处理后,在肯定条件下培育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形式单位(colony—formingunits,以cfu 表示)的个数。

菌落(colony)它是微生物细菌存在的一种特有形式,是指细菌在固体培育基上发育而形成的能被肉眼所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的相同细菌聚积而成的,,故又有细菌集落之称。

所以菌落总数是指每g 或每m1化妆品中所含的活菌能于固体培育基上,在肯定条件下培育后所生成的细菌集落的总数。

基于化妆品试样中的细菌细胞是以单个、成双、链状、葡萄状或成堆的形式存在,因此在培育基平板上消失的菌落可以来源于细胞块,也可以来源于单个细胞,因此所计得需氧及兼性厌氧菌落的数字不应以细菌总数(或活菌数) “个”表示,而应以单位质量(g)或容量(m1)的菌落形成单位数,即以cfu/8(m1)表示。

而一般仍是以个(m1)表示,只是在实际检测中,检得的事实上是cfu/g(m1)。

② 在各国关于化妆品中微生物的其次项指标是,化妆品中不得含有致病菌。

关于致病菌的定义在微生物学中应是很清晰的,但其内涵所包括的细菌是很广的。

而在化妆品中的微生物这项指标中,所指的致病菌应是特定确实定的细菌。

特定菌(Specia microor—ganism)是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微生物指标
卫法监发〔2002〕229号规定:
第5条:对产品的要求
5.1 化妆品的微生物学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 眼部化妆品及口唇等粘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儿童用化妆品菌落总数不得大于500CFU/mL 或500CFU/g。

5.1.2 其他化妆品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0CFU/mL或1000CFU/g。

5.1.3 每克或每毫升产品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5.1.4 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大于100CFU/mL或100CFU/g。

5.2 化妆品中所含有毒物质不得超过表1中规定的限量。

表1 化妆品中有毒物质限量
有毒物质限量,mg/kg备注汞1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铅40含醋酸铅的染发剂除外砷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