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黄果树瀑布》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黄果树瀑布》教案冀教版

黄果树瀑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新词。
3、知道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导入新课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导入新课:庐山瀑布美,那么,作为我国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又是怎样的呢?根据自己的预习与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4、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欣赏图片)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脉络。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有贵的《黄果树瀑布》。
1、自读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结合“预习导航”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2、检查预习:(1)教学生字词读准字音:出示:缝(féng fèng)隙(xīxì)挟来(xiéxiá)撩过来(liāo l iáo)指名带读词语出示:杰作缝隙悬挂重叠气势非凡人喧马嘶沉醉胸膛掩映轰鸣隔着山回谷应(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3)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练习说话:黄果树瀑布真!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黄果树瀑布,来细致感受它的声形美!三、教学课文二至四小节。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透过语言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注意圈画关键词句)(一)听瀑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2、汇报(1)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读所划的句子。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
3、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这响声是一成不变的吗?(点出:渐近渐响)(3)再请学生读一读,体会声音的渐近渐响。
《黄果树瀑布》教案(优秀9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优秀9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意;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指名说说你学习了《烟台的海》一文后,对大自然有什么认识;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大自然,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出示课题。
出示中国地图,指出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所在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整体感悟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知了解的?(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句子,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初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这一杰作。
3、检查交流:出示“人喧马嘶、喧嚣、撩过来、挟来、掩映、聆听、悬挂、胸膛、山回谷应”指名认读,结合句子说说词意;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小组讨论:在不同的地方所听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准文中的用词(渐近渐响、喧嚣、大合奏、山回谷应、訇然作响)归纳中心:课文具体描写了_________,赞颂了______。
观录相、听范读、集体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写了什么?二、小组学习第2—5自然段1、哪几个小节写瀑布声,哪几个小节写水的形态;2、作者在哪几个地方听了瀑布声,声音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作者在哪几个地方观察了瀑布水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4、小组集体读课文,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5、班上交流,班上读书比赛,看看哪组最好。
6、集体朗读。
三、自学第6__7自然段1、自由读;2、哪几个词是写瀑布的,哪几个词是写人的感受的;3、想一想,你觉得瀑布的声响与人的感受有什么联系,大自然与人的生命力有什么联系;4、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推出说得最好的在班上交流一下。
四、学习第8自然段1、朗读;4、结合前文,看看画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他完全沉醉了。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景点特色;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独特魅力;3.了解瀑布的自然形成原理及其给人们带来的福利。
二、课前准备1.预习黄果树瀑布的介绍资料和相关视频资料;2.准备校内外游览瀑布的图片资料;3.准备介绍瀑布的自然形成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赏秋、赏花和踏春等话题,教师呈现黄果树瀑布的图片;2.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们都去过吗?”;3.让学生认真看图,自己想想这个地方会有什么好处和不好的地方?第二步:学习新词和课文1.引导学生朗读并学习本课的词语,如:“奇迹、气势磅礴、惊叹、无穷无尽、震天动地”等。
教师可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这些单词;2.教学新课文并全班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3.分别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让学生之间互相陪读,理解好课文的意思和感受的情感。
第三步:了解黄果树瀑布1.向学生重点介绍黄果树瀑布这个景点的地理位置、高度、瀑布自然形成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瀑布的大致构造及雄伟气势;2.向学生介绍介绍黄果树景区的环境、生态、资源特色,有条件的带学生实地游览此处瀑布地形,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果树瀑布的景观魅力;3.向学生介绍黄果树瀑布和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础概念和知识。
第四步:拓展思考1.引导学生谈论瀑布树的特色,如高度、宽度、姿态、水量等方面;2.向学生提出问题:“黄果树瀑布这样的自然奇迹在地球上还有其他类似的自然奇观吗?我们如何发现和欣赏这些自然奇迹?”这些问题可帮助学生思考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然环境,使得像黄果树瀑布这样的美景得以保持原貌。
四、教学效果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黄果树瀑布这个经典的地标景点的特色之处和相关知识,更好的感受到自然之美。
除此之外,该课程还能帮助学生拓展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并倡导保护环境的理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精选9篇)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黄果树瀑布》教案(精选9篇)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黄果树瀑布》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 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3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4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
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解决。
2 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4 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 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三、分段朗读课文自渎—指名读a细读第一段:1 指名读,理解“杰作”。
2 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 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b细读第二——四自然段:1 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2 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语文教案 黄果树瀑布-“十校联赛”一等奖

8*《黄果树瀑布》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果树瀑布》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的文质兼美的文章。
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赞美了黄果树瀑布恢宏的气势、生生不息的活力,歌颂了自然的壮丽、伟大。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上一学年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接触游记,已有移步换景方法的渗透和写作经验。
另外,五年级学生对描写一处景色有些基础但还有些生涩,词汇量及方法并不丰富。
教法学法:鉴于教材以及学情,将本篇课文的教学定位为读写结合课。
激活阅读文本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借助阅读、写作、自主感知探究,熟练掌握移步换景和练习语言形象生动的写法。
将阅读和写作深度融合,读写即时交互作用,推进读写结合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目标:1、预习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寻找作者游踪,感悟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语言形象生动的写法。
3、学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或者是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以致用,当堂练笔。
教学重难点:感受写法、当堂练笔。
教学过程: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出示图片。
这,就是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古今无数文人墨客来到此地都要挥毫泼墨。
有一句话说的好:脚步丈量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学习课文《黄果树瀑布》,细细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指名课文。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成果。
请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轮读课文,等会小组长汇报你们小组的读书情况。
(2)组长汇报检查轮读情况。
(3)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老师也在每个人跟前都倾听了一会,我发现,有的同学正如你们组长汇报的,不止读的通顺,流利,而且还非常有感情,看来预习的非常好。
有的同学读完后能认真听组内其他同学读,发现他读错的地方,还及时订正,这真是一种好习惯。
黄果树瀑布冀教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4.结合课文内容,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与当地文化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
5.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要求:图片清晰,文字简洁,说明景观的特点及与当地文化的关系。
4.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表达真实感受,不少于100字。
5.家长辅助作业:与孩子一起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记录下来。
要求:鼓励孩子用画笔或文字表达自己的观察,增进亲子互动。
6.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及修辞手法;
2.感受作者描绘黄果树瀑布的意境,领会自然景观的美;
3.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自主创作;
4.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及实践探究精神。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5.开展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2.崇尚我国优美山水,增强民族自豪感;
3.感受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懂得分享快乐;
5.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学会运用观察、思考、表达等方法,描述自己所见所闻的自然景观生:
小学五年级《黄果树瀑布》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黄果树瀑布》教学教案课程名称:自然与生活课题:探秘《黄果树瀑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黄果树瀑布》,学生能够了解瀑布的形成原理和自然景观的魅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风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观和相关知识。
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瀑布,了解瀑布形成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包括《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和介绍。
2. 教学资源:教学用书、地图、视频资料等。
3. 实地考察准备:如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果树瀑布》。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介绍《黄果树瀑布》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瀑布的好奇心。
2. 瀑布知识介绍(10分钟)通过PPT介绍瀑布的形成原理、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瀑布是怎么形成的。
3. 欣赏《黄果树瀑布》(15分钟)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瀑布的壮丽风光,引导他们描述观察到的景象。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瀑布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意义,并设计小海报进行展示。
5. 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可以选择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
6. 总结互动(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涉及到自然景观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不仅增加了见闻,而且对瀑布的形成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也能更好地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六、教学延伸可以结合地理、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进一步探讨《黄果树瀑布》的形成原因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黄果树瀑布》教案三篇

《黄果树瀑布》教案三篇《黄果树瀑布》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sī xiao liao ling tang di人喧马嘶喧嚣撩过来聆听胸膛谛听(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第一段(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1、指名读,理解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果树瀑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新词。
3、知道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导入新课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导入新课:庐山瀑布美,那么,作为我国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又是怎样的呢?根据自己的预习与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4、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欣赏图片)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脉络。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有贵的《黄果树瀑布》。
1、自读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结合“预习导航”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2、检查预习:(1)教学生字词读准字音:出示:缝(féng fèng)隙(xīxì)挟来(xiéxiá)撩过来(liāo l iáo)指名带读词语出示:杰作缝隙悬挂重叠气势非凡人喧马嘶沉醉胸膛掩映轰鸣隔着山回谷应(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3)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练习说话:黄果树瀑布真!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黄果树瀑布,来细致感受它的声形美!三、教学课文二至四小节。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透过语言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注意圈画关键词句)(一)听瀑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2、汇报(1)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读所划的句子。
(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
3、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这响声是一成不变的吗?(点出:渐近渐响)(3)再请学生读一读,体会声音的渐近渐响。
(4)朗读的过程中,一些描写声音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瀑布声响的变化,能找到吗?(点出:哗哗、喧嚣、人喧马嘶)齐读。
(5)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有几个动词尤其吸引了我,让感受更加真切,你发现了吗?(点出:飘、佛、涌、盖、)请学生再试着读读,体会动词的精妙。
(6)动词用得多好呀!我们也来试试看。
(7)水声越来越大,大到什么程度?(读书上的句子)大得盖过了一切声响,没有游客的交谈声,没有汽车的发动声,没有动物的鸣叫声……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剩下什么?(点出:只)(8)师: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神奇,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竟然包含了如此丰富而震撼人心的内容,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让我们再次好好的品位一下这优美的文字。
(朗读第二段)4、还有吗?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6、从中,我们再次感受到瀑布声音的(大)。
7、师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二)看瀑1、你又“看”到什么了?(1)指名朗诵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透过树的缝隙……泻下来。
(2)这一句写了瀑布的形态,如果也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形态宽)2、过渡: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读第4小节。
“银雨洒金街”给我们的感受就一个字(奇)。
3、小结:是呀,“银雨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5、齐读1-4节。
四、作业:补充习题一、二题。
板书:听声响大17、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看形态宽上周,按照教研组的安排,上了一节汇报课,力图体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专题。
现将课堂呈现:一、走近黄果树瀑布,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师: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入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结合课题板书句式:黄果树瀑布真_______!)生:默读课文后回答:黄果树瀑布真壮观!(美丽、宽、气势非凡、雄伟……)[评:请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表达读了课文后对黄果树瀑布的整体印象,这其实是一个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就是在一次次理解、概括和表达中逐渐走向深邃的。
] 师: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生:接答:美!师:板书“美”,并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___。
”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
(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生1: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生3: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4: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意图:“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
”这一说话训练意在请学生用文中精彩的语句来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美的理解,是一种选择性的复述训练。
复述是习得语言最直接的手段,大约有11种方式,这就是其中一种。
]师: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
二、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师:同学们,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
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生1: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生3:巴甫若夫告诉我们,要“观察,观察,再观察。
”所以我一般会先仔细地观察并搜集素材。
[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更好地沟通。
] 师: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
生2:我也发现了比喻:“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
师:发现的好,体会的妙。
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生1:“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师: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生1: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
师: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意图: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得,教师就要善于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地点拨和引导,使之提升自己的见解。
将3个比喻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学生就体会到比喻精当之妙了。
]师: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生1: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生3:“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我觉得其中的“飘、拂、涌、盖”四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写出了声音的渐近渐响,尤其是“飘”字给我的感觉十分舒服、美妙。
……师: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师:徐霞客何许人也?生: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师: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师: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评:在学生讲不出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要促进更多的学生思考、进步。
]师: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
(学生浏览全文)生: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师: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年段的阅读有这么一条要求,即“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这一板块的教学较好地落实了这一方面的训练。
]三、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师:这到底是怎样一部“杰作”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录象。
(学生观看黄果树瀑布的MTV)师: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
(学生思考后写话)生1:我想对自己说:徐霞客啊徐霞客,想你游历了祖国无数名山大川,欣赏了无数人间仙境,可今儿还是头一会见到如此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瀑布呢!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黄果树瀑布这一人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