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酶A1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大豆中磷脂的提取技术研究

大豆中磷脂的提取技术研究
Ab ta t sr c :En y tch d o y i i s dt o v r o b a e lt e ih ni t o b a n e ltclc— z ma i y r lss su e oc n e ts y e n h mo y i lct i o s y e na h mo y i e i c n
收藕 日期 ;0 60 - 1 2 0 —11 作者简介 t 高林霞( 9 7 )女 , 1 7 一 , 硕士 , 主要从事工业企业改造 的清洁生产研究 。
维普资讯
第2 期
高林 霞等 : 豆 中磷 脂 的提 取 技 术 研 究 大
酸链 , 的不 同构 成 了不 同 的磷脂 口 。 X ] 纯净 磷 脂 在室 温 下 是一 种 白色 固体 物 质 , 子 分 结构 中有 亲水性 和 亲 油 性 的两 种 官 能 团 , 一种 很 是 好 的乳化 剂 。磷 脂 易溶于 有机 溶剂 ( 乙醚 、 等)部 苯 ,
关 麓 词 :大 豆 磷脂 {膜 {酶 解
中围分类 号 : S 2 T 2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1 5 (0 60 0 80 1 7— 56 2 0 ) 20 9 2
S u y o t a tn o b a ct i t d fEx r c i g S y e n Le ih n
或等 于 1 ×1一 , 膜 去 除 杂 质 后 , 离 心 分 离 出 0 0 过 再
磷脂 。通过 实验发 现膜 技术 和 离 心法联 用较 为经济
实 惠 , 作简单 。 操 附加值 较 高 。
1 磷脂 的结构 与特 点
磷脂是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 , 其一般 的化学
结 构 为

磷脂酶A2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研究(Ⅰ)富水相的水解及反应速度的测定

磷脂酶A2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研究(Ⅰ)富水相的水解及反应速度的测定

磷脂酶A2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研究(Ⅰ)富水相的水解及反应
速度的测定
汪勇;王兴国;欧仕益;唐书泽;付亮;李爱军
【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
【年(卷),期】2003(018)004
【摘要】研究了磷脂酶A2在水相(富水)中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经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底物浓度10%,反应温度55℃,pH值8.5,ca2+浓度0.2mol/L.反应的水解率在75%~85%.并研究了水解时间和水解速度的关系.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汪勇;王兴国;欧仕益;唐书泽;付亮;李爱军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州,51063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036;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州,510632;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州,510632;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州,510632;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州,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
【相关文献】
1.磷脂酶A1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研究 [J], 管伟举;谷克仁;李永端
2.磷脂酶A2水解蛋黄磷脂工艺及改性蛋黄性质的研究 [J], 徐榕榕;董世建;胡新平;王淼;杨严俊
3.磷脂酶A2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研究(Ⅱ)贫水相的水解及产品性能的测定 [J], 汪勇;王兴国;欧仕益;唐书泽;付亮;李爱军
4.复合酶法水解大豆浓缩磷脂制备甘油磷脂酰胆碱工艺研究 [J], 孟燕楠;梁少华;魏贤之;刘二蒙
5.磷脂酶A_2水解浓缩大豆磷脂最佳技术条件的研究 [J], 富校轶;孙树坤;朱秀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酶改性大豆磷脂乳化稳定性比较

酶改性大豆磷脂乳化稳定性比较
维普资讯

油脂工程・

狠 游 善
酶改性大豆磷脂乳化稳定性比较
谷克 仁 金华 丽
( 河南 工业 大学 )
【 摘要 】大豆浓缩磷脂、酶 改性大豆浓缩磷 脂、酶 改性 大豆粉末磷脂作为乳化剂经均质制备乳化液
( 水= :) 油/ 11 ,调 乳 化 液 p 值 分 别 为 ( 、5 、9 ,常 温 下 4 、8  ̄ 保 温 4 、 分 别 添 加 0I H 3 、7 ) h 0C h . %Na 1 C 和 0 5 a : 常 温 下放 置 4 . %C C1 0 , h后 比 较 各 乳 化 液 的稳 定 性 。 添 加 大 豆 浓 缩磷 脂 的 乳 化 液 受 环 境 影 响 较 大 , 在 碱 性 或酸 性 较 强 条件 下 稳 定 性 差 。 而 添加 酶 改性 大豆 浓 缩 磷 脂 和 酶 改性 粉 末 大豆 磷 脂 乳 化 液 在 p 值 H 59下 都 保 持 良好 的 乳 化 稳 定 性 , p 值 3时 亦保 持 较 好 的 乳 化 稳 定性 。在 温度 8 ℃ 条件 下 ,添 加 酶 剂 通常 受 p H环 境影 响 较大 。这
是 由于离 子型 表面 活性剂 只 有在 其分 子处 于 电离状态 时才
能表 现 出表 面活性 作 用 ,而 p 环境 的变化 必 然 引起 表 面 H
活性 分子 电离状 态 的 变化 , 而对 相应 的乳状 液 乳 化稳 定 进 性 产生 影 响。酶 改性磷 脂 外露 的亲水 基 团增加 ,亲 脂 基团 向 内且 减 少 。 因而 p 环 境 的变 化 对 酶 改 性 磷 脂 影 响 不 H 大 ,而对 大豆 浓缩 磷脂 影 响显 著。
《油工 食 机 ) 6第 期 @ 粮加 与 品械 0年 5 2 0

浓缩磷脂的酶法改性研究

浓缩磷脂的酶法改性研究
9 % , 27 并研 究 了水解速 度与 时 间的 关系 水 解得到 的溶 血磷脂 产 品的 H B大 于 8 L 。 美键 词 : 缩磷脂 ; 脂酶 A ; 浓 磷 2溶血 磷 脂 ; 法改性 酶
磷脂 是植 物 油 工业 重 要 的副产 品 , 是 良好 的 它 乳 化 剂 , 泛 应 用 于 食 品 、 药 、 工 、 料 等 领 广 医 化 饲 域 。浓 缩磷 脂 是 丙 酮 不 溶 物 含 量 大 于 6% 的 磷 2 脂 和植物 油 的混 合物 , 品 的浓 缩 磷脂 的 9 %来 自 商 0
浓缩磷脂 ( L H B:4 , 国 中央 大 豆 公 司; 缩 )美 浓 磷脂 ( L H B=8 , 国 中央 大 豆公 司 ; )美 粉状 磷 脂 , 国 美 稻 田公 司 ; 磷脂 酶 A : O O公 司 Leae1 , 2N V eis 0L 酶活 t
收稿 日期 :01 0—0 —叭 作者简 介: 汪 功 能性油 脂等。 勇 (9 7 ) 男 , 17一 , 在读 博 士; 究方 向为 研
11 材 料 .
展开 , 挥干溶剂后, 在碘蒸气下显色。将显色好的薄 板 在测定 波长50ni 比波 长70ii 扫描 , 定 5 l, /参 0 1 i下 / 测 正交 实验 产品 的各组 分 的组成 。 133 液相色谱分析产物含量 柱条件 : ioa .. Mc Pk r
s5 柱 长 3 m, 径 4 6nl l - 0c 柱 . l ,柱 温 2 ℃, 压 l a 5 柱
l 2 P , 速 09m/ i。检 测 波 长 2511 725k a流 . lmn 0 1。流 3 1 动相 : 己烷 : 丙 醇 : .% 醋 酸 溶液 8 8:( : : 正 异 18 : 1v v v , 定 由正交 实 验 所得 最 佳 条 件下 水 解 产 品 的各 )测 组 分 含量 。 134 水解 反应 速 度 的测 定 1%底 物 浓 度 的 反 .. 0 应液 , 碱液 维持 在一定 p 加 人酶 液 反应 , 已标 用 H, 用 定 的碱液 滴定 反 应生 成 的 游 离脂 肪 酸 , 持 体 系 的 维 口 H恒定 。 以反 应 时间 和 反应 速 度 作 圈 测 定水 解 反 应速度 。

大豆卵磷脂的分离纯化研究

大豆卵磷脂的分离纯化研究
磷脂按分子结构组成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31。 (1)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

11

GH2一。一e—R1


Il
R2一c—o一午H
CH2——O—P——0X

OH
图1-1甘油磷脂的分子结构 F蟾1-1 Molecular formula
of phosphoglyc’eride
第一章前言
个(R2)是不饱和的,如油酸(C18:1),亚油酸(Ct8:2),亚麻酸(C18:3)和花生四
烯酸(C20:4)等。甘油醇磷脂主要有PC、PE、PI、PS与LPC等。 PC分子中根据磷酸胆碱连接的碳位置不同会产生a、p两种异构体,连接在甘 油基的第3位碳上称为ix型,第2位碳上称为13型。自然界存在的PC为L—ix磷脂,
成果,论文中有关资料和数据是实事求是的。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和致谢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中国石油 大学(华东)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出了明确的说明。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on
ethanol
solution,
of
soybean
phospholipids
content
the solution of ethanol,
technological
the yield and PC
were
evaluated.Optimum
powder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temperature Was

亲磷脂酸磷酯酶A1研究进展

亲磷脂酸磷酯酶A1研究进展

亲磷脂酸磷酯酶A1研究进展摘要】亲磷脂酸磷脂酶A1(PA-PLA1)在细胞内水解磷脂酸分子上sn-1脂肪酸生成sn-2-脂酰溶血磷脂酸,从而影响脂类信号分子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酸的信号转导,提示该酶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就有关PA-PLA1的基因克隆,一级结构特点,酶学特性以及生理功能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亲磷脂酸磷脂酶A1 磷脂酸溶血磷脂酸信号转导【中图分类号】R3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129-02亲磷脂酸磷脂酶A1(phosphatidic acid-preferring phospholipase A1,PA-PLA1)生理条件下对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在细胞内水解PA分子上sn-1脂肪酸生成sn-2-脂酰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

PA和LPA是细胞内重要的脂类信号分子,其信号转导涉及细胞生长、增殖、囊泡输送和激素应答等多种细胞过程。

PA-PLA1活性影响细胞内PA和LPA信号水平,提示该酶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牛PA-PLA1被分离,纯化与克隆,该酶的功能研究已见端倪。

本文拟就有关PA-PLA1的基因克隆,分子结构特点,酶学特性以及生理功能的研究作一综述。

1 PA-PLA1的克隆与组织分布牛PA-PLA1最先由华盛顿大学Glomset实验室报道[1],并被从牛的睾丸组织中分离、纯化与克隆[2,3]。

牛PA-PLA1基因编码一个由87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多肽,分子量为97576道尔顿,等电点5.61。

PA-PLA1有特定的组织分布,在成年牛的睾丸和脑组织中该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其中成年牛睾丸组织的PA-PLA1活性比新生牛睾丸组织的PA-PLA1活性高10倍,而在心脏、肝脏、脾脏和血液中检测不到该酶的活性。

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

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

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食品添加剂,它是萃取自大豆中的一种酶。

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耐热性和pH稳定性,使得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本文将对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的原理、制备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原理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加速脂肪酯的水解来切断脂肪酯中的酯键,将其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该酶能够降低油脂的粘度和黏度,使得其更易于加工、储藏和消化。

二、制备制备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自然提取法和化学法。

自然提取法是指将生物物质(如大豆)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在液体中提取目标酶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而化学法则是指用化学手段从生物体中提取目标物质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分为溶解法、萃取法和分离法等。

无论哪种方法,最终都需要将提取得到的酶浓缩纯化,以提高其纯度和活性。

其中,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和逆流层析是常用的纯化方法。

三、应用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加工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中,如蛋糕、饼干、巧克力等。

添加适量的酶能够改善食品的表观质量、口感和储藏性,降低消费者对味精、糖和盐等食品添加剂的需求。

2. 转化生产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可以在工业上进行磷脂的加工,将其转化成其他有用的产物,如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卵磷脂等。

这些产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动物饲料等领域。

3. 生物技术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在生物技术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蛋白质测序、蛋白质纯化和重组蛋白的表达等方面。

此外,该酶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检验检测等领域。

总之,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作为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大豆浓缩磷脂脂肪酶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扩大,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好处。

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水解磷脂酰胆碱的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研究

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水解磷脂酰胆碱的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研究

oC)中加 热 ,通 过机 械搅 拌 混 匀 (转 速 450 r/min,均 质 20 min),然后 添加 0.5 g无 水 CaC12和 4 750 U 的 Lecitase Ultra进 行 反 应 。反 应 5 min,停 止 搅 拌 快 速 取样 2 mL(5mL的 移 液 枪 从 反 应 液 的 中部 快 速 取 样 ),添 加 95% 乙醇 1 mL终 止 反 应 ,在 8O℃进 行 真 空浓缩去水 ,然后溶于 2 mL氯仿:甲醇(2:1, :V), 再 用漩 涡振荡 器进 行混 合 ,在 10 000 r/min的离 心机 上离 心 ,取 上 清 液 在 一20 cI=下 保 存 ,最 后 进 行 HPLC—ELSD分析 。 1.2.2 Lecitase Ultra催 化水解 反 应初速 度
1.1 材料 1.1.1 原料 与试 剂
食 品级 大豆 粉末 磷脂 (磷脂 质量 分数 96% ,主要 成 分 20% PC,15% PE,20% PI,5% PA):天 津 市博 帅工 贸有 限公 司 ;PC(99% )和 L—Ot—GPC(99% )标 准 品 :Sigma公 司 (St.Louis,MO,USA);Lecitase Ul— tra(酶 活 力 9 500 U/mL):Novozymes A/S;CaCI2(分 析纯 )、乙腈 (色 谱 纯 )和 醋酸 铵 (色 谱 纯 ):国药 集 团 化学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试 验 用 水 为 Millipore超 纯 水 (18.2 Mft·cm,TOC:3 g/mE);其 他试 剂均 为分 析 纯 。 1.1.2 仪 器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31301502),河南省农 业科学院优 秀青年科技基金 (2013YQ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gression)程序对26个实验点的响应值进行回归分 析。 2结果与讨论 2.1原料磷脂的理化指标 对原料大豆磷脂进行常规理化分析,得结果如下:
表1 理化指标 酸值(KOHmg/kg) 过氧化值(mgq/kg) 水分(%) 乙醚不溶物(%) 丙酮不溶物(%) 碘值的测定 大豆浓缩磷脂的理化指标 大豆浓缩磷脂
136
论文选集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15】赵锡武.蔗糖脂肪酸酯的制备及用途【J】.广西化工, 1996,25(2):36-38.
【161黄恩才,刘先桥,刘诗飞,等.蔗糖酯合成的动力学研究 [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21(4):4-6. 【17】冯光炷,谢文磊,卫延安.合成松香酸蔗糖酯的研究【J】. 精细化工,1998,15(2)-4—6. [18】王芬,马烽,等.由天然油脂棕榈油合成蔗糖酯的
19.1
1.18
0.16 1.005 57.0
98.74
电热真空干燥箱DZG枷l型:天津天宇机电有
限公司; 恒温磁力搅拌器81—2型:上海司乐仪器厂; 电子天平BS-224S型: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 有限公司; 气相色谱仪GCl 12A:上海精密仪器厂。 1.3分析方法 大豆磷脂水解程度的测定:把浓缩磷脂混入不 同pH值的柠檬酸一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配成不同 浓度的反应液,加入一定量的酶液在设定的温度下 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将产物脱溶测酸值。 大豆磷脂水解前后脂肪酸组成的测定:采用气 相色谱法对水解前后大豆磷脂脂肪酸组成进行分 析。气相色谱分析前,先制备脂肪酸甲酯;测定条件 为气相色谱仪GCll2A型;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 检测器(FID);毛细管柱:PEG一20M交联毛细管柱为 25mx0.33mm;膜厚0.5um;温度:检测器(250℃)、进样 口(240。C)、柱温(175℃);载气(氮气)流速:32mlJ
methods including solvent method,microemulsification method,etc.were intro—
w-as
duced.The progress of the synthesis technology of Sucrose fatty.acid Ester
研究叨.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20(1):66—68.
[19】赵裕蓉等.生物法制蔗糖酯~生物表面活性剂[J】.北京
化工大学学报,1996,23(4):6—10. 【20]谢得明,郑建仙,高大维.蔗糖酯的脂肪酶法合成【J】.食 品工业,1998,(3):23—24. 【2l】易封萍,李伟光,梁智群.蔗糖酯的合成研究咖.广西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1(4):338—340.
表2响应面试验数据表
羹兰 序号

温度
(℃)
47 57
时间 (h)
4 4 6
加酶量pH值 ”1 4
(%)
2.4
PLs,溶液 (g,mL)
图1
溶血磷脂分子式,X基团常见的有胆碱、
PLs/溶液5因素共26个实验点(5个中心点)的响应 面分析实验,运用SASRSREG(Response
surface
乙醇胺、丝氨酸、肌醇等。R是脂肪酸基团。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原料与试剂 大豆浓缩磷脂:市售;磷脂酶Al(Lectiase Ultra): 丹麦NoVo公司;柠檬酸、柠檬酸钠、石油醚、无水乙 醇、正己烷、氢氧化钾试剂均为分析纯;邻苯二甲酸 氢钾为基准试剂。 1.2主要仪器设备 水浴恒温振荡器SHA—C型:巩义市英峪予华 仪器厂; 旋转蒸发器RE 52-98型:上海亚荣升华仪器厂;
溶液试验点为:15%、20%、25%、30%、35%、40%;其它
固定条件:T:52cc、t:6h、加酶量3.6%、pH值5.0,反 应的总体积为20IIll的缓冲溶液。由图可看出随着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论文选集 2.4大豆磷脂水解前后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酸值
(Av)
62.3
139
测60 澎50
40 0.00%2.00%4.00%6.00%8.00%
加酶量(酶/磷脂) 图2-3加酶量对酸值的影响 2.2.4
二,是零点,为区域的中心点,零点实验重复5次,用 以估计试验误差,以酸值为响应值。经回归拟合后, 各实验因子对响应值的影响可用下面的函数表示:
pH值对反应的影响
固定其它四个因素:
min;
2.2单因素试验
2.2.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在本次试验中固定其
它因素:t:6h、Ld:3.6%、pH值:5.0、PLs/溶液:25%,反 应总体积20mL缓冲溶液,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由图可知温度从44℃到52℃时,酸值呈上升;当温 度由52℃到60℃时,酸值几乎随温度上升呈下降; 温度对酶反应是很重要的因素,每一种酶都存在最 佳反应温度段,所以在温度变化的初始阶段,随温 度升高酸值增加,最终达到其最佳反应温度,随后 升高温度引起酶失活,从而导致酸值随温度升高而 降低。
磷脂酶A,水解磷脂分子中1位酯键,得到溶血 磷脂和脂肪酸。溶血磷脂分子式见图1。用磷脂酶 A-水解浓缩磷脂制备溶血磷脂是界面反应,浓缩磷 脂在水中较难分散,而磷脂酶A。溶解于水中,磷脂 酶A-并不和单个的磷脂分子结合,对其进行水解。 只有当磷脂在水中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 时,磷脂在水中形成单层(monolayer)或双层(bilayer) 的胶束。磷脂酶A,游离到胶束和水的界面,酶的活 性部位和磷脂胶束结合,发生水解,反应中不需要金 属离子的参与。反应界面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反应的 速度和水解的程度【4】。由于磷脂不同部位的脂肪酸
Ev=64.46—12.59A+6.58B-3.70C一7.07D一22.44E一 1 1.35A2—5.5982+7.23C2—0.7D2一1.5lE2—19.98AB一9.73AC一
T:52℃、t:6h、Ld:3.6%、PL√溶液:25%,反应总体积 20mL缓冲溶液,考察pH值对酶水解的影响。在此 反应系统中,'pH值作为主要因素之一,酶一般都有 最适pH值,在该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大,其催化能力 也强。由图可看出酸值随pH值的变化趋势。pH值 从4.2到5.0时,酸值呈上升趋势。而5.0到5.8这 一过程中,酸值呈下降趋势。 2.2.5磷脂与溶剂比对反应的影响 本次试验PLs,
fatty acid ester;Synthesis technology;Application;Progress
磷脂酶A,水解大豆浓缩磷脂的研究
管伟举,谷克仁,李永端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450052郑州市)
摘要:本试验进行了磷脂酶A,水解大豆浓缩磷脂,利用响应面实验的方法,得到磷脂酶A,水解 大豆磷脂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10C、反应时间6h、加酶量3.6%、pH值5.0、底物浓度0.259/mE。 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水解前后磷脂的脂肪酸组成。 关键词:磷脂;磷脂酶A,;溶血磷脂;酶法改性
70
65

45 40 40 45 50 55 60 65
氢气流速:50mL/min;空气流速:500mL/min;进样 量:1/_LL;灵敏度:109;分流比:1:50。脂肪酸含量用 面积归一法求得。
温度(℃) 图2一l 温度对酸值的影响
138
论文选集 固定其它四个因素:T: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CH2——0H
Ld、pH值、磷脂与溶液比PLs/溶液5个可能影响磷 脂酶A-水解浓缩磷脂的因素做单因素实验,以确定

R—C—O—cH
II
相关因素及各因素的合适范围。 1.4.2响应面实验 根据参考文献[5-71及单因素实
cH2一O—P——x
oH
||
验结果,选择对有影响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设计实验 做温度T、时间t、加酶量Ld、pH值、磷脂与溶液比
2.2.2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PLs/溶液的增大,水解产物的酸值也显著增加;而当
52℃、Ld:3.6%、pH值:5.0、PL/溶液:25%,反应总体 积20mL缓冲溶液,考察时间对酶水解的影响。从图 表可以看出时间对酸值的影响比较显著,2h到6h 随时间的延长酸值增加。因增加反应时间,酶不断 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增多,所以酸值随之升高。但6h 后反应趋于平衡,再延长时间酸值基本不变。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Synthesi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Sucrose fatty acid Ester
Li
Fasong,Ma Xueping,Feng
preparation
Guangzhu,Li Heping,Lu Kui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The
70
整60
50 10% 20% 30%40% 50%
底物浓度(g,rnU 图2-5底物浓度对酸值的影响
2.3响应面实验 选择温度、时间、加酶量、pH值、磷脂与溶液比 5个因素,做5因素26个实验点(5个中心点)的响应 面分析实验.实验数据及方差分析见表2,表3。 26个实验点分成两类:其一,析因点,自变量取值 在各因素取值构成的三维顶点,共有21个析因点;其
70
PL/溶液达到30%后酸值几乎不在增加;到PU溶
液为30%以后,酸值随着PL/溶剂的增加而降低, 最后趋于平衡。磷脂酶的水解反应是一界面反应。 当磷酯浓度低时,磷脂能较好的分散于水中,当底 物浓度大时磷脂形成胶束。很难分散。磷脂较难与 酶接触,导致反应程度降低。
70
j四65
器60
55 O 5 时lHJ(h) 10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