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通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汉语通论名词解释

汉语通论名词解释

汉语通论名词解释汉语通论名词解释1、语音:是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

3、音强:声音的强弱,又称音量。

4、音长:声音的长短。

5、音色:声音的品质、色彩的意思,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6、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的7、元音: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后,在口腔中只受调节而不是阻碍所发出的响亮的音。

元音又叫“母音”。

8、辅音:气流在口腔里要受到阻碍,气流必须克服阻碍而发出的音,辅音又叫“子音”。

9、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而具有辨义功能的一种语音现象。

10、调值: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11、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

12、变调: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变化。

34、成语语素:指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

35、不成词语素:指不能单独或词同而不能单用,只能作为构成材料,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

36、定位语素:指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37、不定位语素:指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38、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9、离合词:指一种可离可合的语言单位,它是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在结构上却可以扩展的词。

40、单纯词: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41、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42、词根: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43、词缀: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词素。

44、复合词:是由词根加词义组成的合成词,其构造方式为组合式。

45、派生词:是由词根加词缀组词的复合词,其构造方式为附加式。

生命力较强适用面广、使用频率数高的那部分词。

47、一般词:指一种语言中除基本词之外的那部分词。

48、新词: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来的词。

49、外来词:指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词。

50、方言词:指从方言语汇中吸收到普通话中的词。

51、古语词:指产生并通行于古代的词语。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通论一、名词解释: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

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宗元话本等被认为是古代汉语另一系统的所谓“古白话”。

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发生过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小篆变为隶书;一次是由隶书变为楷书。

(一)象形:1.独体象形。

2.合体象形。

(也称为依附象形)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指事字分为以下几类:1.独体指事2.合体指事(又叫加体指事)3.变体指事A. 增减字的笔画。

B. 改变字的方向。

根据其形体构造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同体会意2.异体会意a. 表意较为直接和表象化的,这类会意字较多b. 表意较为间接和隐曲的。

(一)古今字的概念: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

前一个的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做“今字”。

异体字的涵义:异体字,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

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词义不发生歧义。

异体字又叫异形字,也有叫或体、重文或俗体的,是相对于常用的“正字”来说的。

繁简字的概念:所谓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繁体和简体,是就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构件或笔画的多少相对而言的。

所谓避讳就是不直称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则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的若干混乱。

第二章词汇通过古今词汇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三种情况:1,古代旧词的消亡(1)历史事物的消亡。

(2)社会观念的改变。

(3)被别的词语所代替。

2,后代新词的产生3,古今沿用的词汇。

根据古今词汇的构成状况,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势:(1)词汇量由少变多。

(2)表达思想的功能从粗疏到精密(3)在构词方式上,由以单音节为主变为以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为主。

汉语通论杨沪齐名词解释

汉语通论杨沪齐名词解释

汉语通论杨沪齐名词解释
《汉语通论》是杨沪齐先生所著的一本汉语语法学著作。

这本
书以系统、全面地阐述汉语语法为主要目标,涵盖了汉语的各个方面,包括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内容。

在《汉语通论》中,杨沪齐对于名词的解释也是全面而详尽的。

名词是汉语中的一类词性,用于表示人、事、物的名称、性质、状
态等。

名词可以指具体的实体,如人、动物、物体,也可以指抽象
的概念、性质、状态等。

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
等成分,还可以通过量词、数词、形容词等修饰,起到进一步限定
和描述的作用。

名词在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和语法规则。

例如,名词可
以通过加上量词来表示数量或单位,如“一本书”、“两个苹果”;名词还可以通过加上的助词来表示所属关系,如“我的书”、“公
司的办公室”;名词还可以通过加上的补语来表示具体的状态或属性,如“他是一位医生”、“这个问题很复杂”。

总之,名词在《汉语通论》中被详细地解释和讨论,包括其基
本含义、用法、修饰规则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名词在汉语中的作用和特点。

国开汉语通论大作业

国开汉语通论大作业

国开汉语通论大作业
以下是一份国开汉语通论的大作业参考内容:
1. 什么是汉语通论?
2. 汉语通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 汉语通论与语言学、文学、文化等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4. 为什么学习汉语通论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很重要?
5. 请列举出汉语通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并解释其含义。

6. 请分析汉语通论中涉及的语言结构、语言演变、语言习得等方面的内容,并指出其对汉语学习的启示。

7. 请简述汉语通论对于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8. 请讨论汉语通论对于中文教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中文教育的建议。

9. 请谈谈你对汉语通论未来发展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具体问题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整。

古代汉语通论一(二三四讲)

古代汉语通论一(二三四讲)

通论一:汉字知识第二讲古今字一、什么是古今字。

古今字指先后产生的、有区别字义作用的、形体不同的字,也叫古今区别字。

下面举例说明:例1:《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取:①斩获俘虏的耳朵。

(本义)②获取妇人。

(引申义)后来为引申义“取妇”造了一个专门的字“娶”,在原字形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表明义类的字符“女”。

“取娶”是一对古今字。

例2:《左传》:姜氏欲之,焉辟害?辟:①本义:法令②假借义:避开,躲避后来,为假借义“避开”“躲避”另造一个专门的字形记录,即“避”,它在原来字的基础上加了一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辵”。

“辟避”是一对古今字。

比较:韭和韮菜名“韭”先写作象形的“韭”,后来写作形声的“韮”,但这两个字形表示的字义一直是完全重合的,“韭”一直是单义词,从没有一字表示多个意义,“韮”的产生是为了字形更好地提示所表示的意义,即加强了其表意性,而不是分担意义。

这种情形不属于我们在古汉语中所设立的古今字这个术语的范围,它们的关系不是古今字。

古今字的特征有三条:1、出现时间有先后;2、字形不同;3、所代表的意义范围有大小。

古字字义范围大,今字意义范围小。

今字是为了分化一字数职的情形而产生的。

古代这种一字数职的现象有两种性质:一是词义的引申;一是词义的假借。

二、古今字产生的两个途径(假借和引申)。

汉字和汉语相比,总是字少词多,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有二:一是假借,二是词义引申后共用同一字形。

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一字数职,如:栗,本义为树名,假借表示战栗的意义,《论语》:使民战栗。

戚,本义为一种斧类的兵器,《诗经》“干戈戚扬”,假借表示“忧愁”义,《庄子》“哭泣无涕,心中不戚”。

后来,为了分化一字的数职,给其中的一个意义制造了新字,“栗”给“战栗”义制造了新字“慄”。

“戚”为“忧愁”义制造了新字“慼”。

“栗慄”是一对古今字。

“戚慼”是一对古今字。

词义引申也造成一字数义,如:上举“取娶”。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通论

2.2一个词由多个字构成 A:复音词 B:异体字
3复音词
3.1复音词形成的主要途径: 3.1.1利用两个同义(或近义)单音词构成现代的复音词, 如: 友:朋友 燃:燃烧 弃:抛弃 显:明显 道:道路 粹:纯粹 3.1.2古代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 成为现代的复音词。如: 虎:老虎 鼠:老鼠 舌:舌头 石:石头、 兔:兔 子 杯:杯子 3.1.3换用新的双音节词。如,股:大腿 臂:胳膊
《尔雅》的名义
汉代刘熙《释名》: “《尔雅》:尔,昵 也;昵,近也。雅, 义也;义,正也。五 方之言不同,皆以近 正为主也。”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是我国 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 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 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 文字训诂著作之一。作 者东汉许慎。作者总结 了汉字构造的“六书” 理论。该书首创部首法 排检法, 所收9353个 汉字(另有重文1163) 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 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 字的本义。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大 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秦汉时代形成 现在所见的规模,所收上古词语按内容归类 分卷,共分19卷。采用同训的方式解释词语 含义。 ① 《尔雅》的体例 ② 《尔雅》的名义
《尔雅》的体例


A、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 释诂 释言 释训 释亲 释宫 释器 释乐 释天 释地 释丘 释山 释水 释草 释木 释虫 释鱼 释鸟 释兽 释畜 B、采用同训的方式来训释词语的含义。 《尔雅· 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俶、落、权舆,始也。”
古代汉语通论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

阅读古代文献,理解古代文化。 丰富、研究和掌握现Fra bibliotek汉语。

汉语通论

汉语通论

《汉语通论》课程导学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责任教师郑学文一、课程介绍课程的性质:汉语通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本)专业所设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

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本门课程既要讲授知识,又要引导同学们把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践。

学分:本课程为72学时,4学分。

开设目的:使学习者系统地掌握一些汉语知识,加深对汉语本身的了解和认识,使学习者掌握分析语言、应用语言的能力,是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这两个目标从根本上说是结合在一起的。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最起码的要求。

同时本门课程又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无论是平时学习还是期末复习都应该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

要能够通过练习和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语言问题,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使自己的语文素质有所提高。

总之,无论是在期末复习还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坚持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相结合,要把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实施细则等教学文件可上中央电大或云南电大网查阅。

二、学习进度安排表。

对各章节学习的学时分配及参考性学习进度。

三、学习重点(一)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形成(二)现代汉语的特点(三)汉语三要素及其关系1.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1)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布: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所作的归类,分为十大方言区,这是与以往教材的划分是不同的。

十大方言区增添了晋语方言区和平话方言区。

另外,要注意北方方言区的四个次方言区,即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2)了解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形成和普通话的形成。

首先要了解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

书面语是书面上使用的语言,口语则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与人交谈所使用的语言。

其次要了解文言和白话的不同。

历史上长期使用“文言”作为统一的书面语。

汉族在历史上长期用“文言”作为统一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最初必定是建立在口语的基础上的。

汉语通论复习要点

汉语通论复习要点

《汉语通论》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2、一般来说,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语音的----固定性;(2)语义的整体性;(3)结构的凝固性。

3、理性义和附加义构成了一个实词的词义系统。

4、按其语气类别的不同,可将句子分为四类:(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_______语素_______。

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两大类:(1)____复合_____;(2)____派生__________词。

3、相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__同音__词和__多义_词,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_同义_词。

4、现代通汉字的“四定”是指______定量定形定音定序_1.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1)________上下___关系;(2)____左右____关系;(3)___包围_关系。

2.构词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是_____词根_____,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是____词缀____。

3.语体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可以进一步分成以下几类:(1)___.文艺_______语体;(2)_______公文___语体;(3)______科技____语体;(4)______政论____语体。

4.东汉许慎所编《____说文解字______》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字典。

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词汇语法、和。

2.国际音标具有以下特点:(1)精确性;(2)实用性;(3)通用性;(4)开放性。

3.语言的规范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规范不明确的问题,二是规范不普及的问题。

4.东汉许慎所编《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字典。

1.汉语属于___汉藏_______语系。

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词分为____单纯词______和______合成词____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通论名词解释1、语音:是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

3、音强:声音的强弱,又称音量。

4、音长:声音的长短。

5、音色:声音的品质、色彩的意思,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6、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的7、元音: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后,在口腔中只受调节而不是阻碍所发出的响亮的音。

元音又叫“母音”。

8、辅音:气流在口腔里要受到阻碍,气流必须克服阻碍而发出的音,辅音又叫“子音”。

9、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而具有辨义功能的一种语音现象。

10、调值: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11、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

12、变调: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变化。

13、音素文字:以字母为书写单位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音位的文字,其中字母按照一定的拼写规则合成词,本身不表示词的意思。

14、音节文字: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书写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不同的音节用不同的符号代表。

15、语素文字:汉字的字形不仅记录语言中的一个音节,而且还可有字义,一般说来,汉字记录的是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语素,从文字跟语言的关系来看,汉字是语素文字。

16、甲骨文:它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这种文字因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17、金文:把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18、篆书:大篆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19、隶书: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字体,这种字体起初接近小篆。

20、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楷书就是端端正正可做楷模的字体。

21、行书:是大约东汉末年以后今草和楷书盛行时出现的一种字体,它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

22、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23、象形字:是用模拟事物形状来表示意义的一种造字方式。

24、指事字: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提示性的符号来表示某个语素的造字方式。

25、会意字: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事物或一个字的造字方式。

26、形声字:一个表意成分跟一个表音成分合起来组成的一个新字的造字方式。

27、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28、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29、部件: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单位,具有组配汉字的功能。

30、独体字:指只有一个部件构成的字。

31、合体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

32、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门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

3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34、成语语素:指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

35、不成词语素:指不能单独或词同而不能单用,只能作为构成材料,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

36、定位语素:指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37、不定位语素:指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38、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9、离合词:指一种可离可合的语言单位,它是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在结构上却可以扩展的词。

40、单纯词: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41、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42、词根: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43、词缀: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词素。

44、复合词:是由词根加词义组成的合成词,其构造方式为组合式。

45、派生词:是由词根加词缀组词的复合词,其构造方式为附加式。

46、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广、使用频率数高的那部分词。

47、一般词:指一种语言中除基本词之外的那部分词。

48、新词: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来的词。

49、外来词:指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词。

50、方言词:指从方言语汇中吸收到普通话中的词。

51、古语词:指产生并通行于古代的词语。

52、专门性词语:指在特定的专业或行业领域内使用的具有固定含义的词语。

53、成语:一种形式稳定而整齐、意义完整而凝练的固定词语。

1.普通话音节单念时有四个基本调值,这是每个声调的本调。

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变化叫变调。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或者说能够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

3.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那部分词。

基本词所代表的概念通常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反映人对自然、社会的基本认识。

1.调值:调值足各种声调的实际渎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2.语素:语素是浯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或者说能够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

既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又有独立的语义内容,是语素所应同时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

1,普通话音节单念时有四个基本调值,这是每个声调的本调。

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面引起的变化叫变调.普通话里晕常见的变调现象有以下几类: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七八不”变调及重叠形容词变调。

3-辞书是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类工具书.它按照一定的编排方法,解释字、词的意义。

主要包括字典、词典.百科辞典、不同语种的对译辞典等.3.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对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语境专指上下文语境,如某个词浯的前后词语,某个句子的前后语句。

广义的语境包括多种出素,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类:一是交际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二是交际的现场情景;三是交际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1.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后来经过多次增补、修改,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3.缩略语又称简缩语、简称,是把一个字数较多的短语紧缩成一个字数较少的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

1.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2.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书、字典(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3.离合词是一种可离可合的语言单位,它们是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在结构上却可以扩展的词。

1.变调------普通话音节单念时有四个基本调值,这是每个声调的本调。

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面引起的变化叫变调.普通话里晕常见的变调现象有以下几类: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七八不”变调及重叠形容词变调。

2.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对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语境专指上下文语境,如某个词语的前后词语,某个句子的前后语句.广义的语境包括多种因素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类:一是交际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二是交际的现场情景,三是交际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3,辞书-------辞书是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类工具书.它按照一定的编排方法,解释字、词的意义。

主要包括字典、词典.百科辞典、不同语种的对译辞典等.1.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后来经过多次增补、修改,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2.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书、字典(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3.基本词----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那部分词。

基本词所代表的概念通常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反映人对自然,社会的基本认识。

1.元音(举例)---- 元音又叫“母音”,是指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后-,在口腔中只受调节而不受阻碍所发出的响亮的音。

如:“u”、“o”。

2.指事字(举例) ------ .指事是用抽象的符号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提示性的符号来表示某个语素的造字方式,用这种方式造出的汉字就是指事宇。

如:“上”、“下”等3.外来词(举例) ----.外来词又称借词,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词。

如:“咖啡”、“玻璃”等。

1.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决定的。

2. 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书、字典(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3.离合词------离台词是一种可离可合的语言单位,它们是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在结构上却可以扩展的词。

1.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后来经过多次增补、修改,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2.基本词-----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那部分词。

基本词所代表的概念通常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反映人对自然、社会的基本认识。

3.缩略语-----缩略语又称简缩语、简称,是把一个字数较多的短语紧缩成一个字数较少的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

l. 调值-----凋值足各种声调的实际渎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2.语素------语素是浯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或者说能够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

既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又有独立的语义内容,是语素所应同时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

3.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对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语境专指上下文语境,如某个词浯的前后词语,某个句子的前后语句。

广义的语境包括多种出素,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类:一是交际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二是交际的现场情景;三是交际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1.变调-----普通话音节单念时有四个基本调值,这是每个声调的本调。

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变化叫变调。

2.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或者说能够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

3.基本词----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较广、使用频率较高的那部分词。

基本词所代表的概念通常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反映人对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