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通论含答案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汉语通论》试题及答案3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汉语通论》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通论试卷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汉语属于-------语系。

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词分为--------和____两大类。

3.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1)词义的------;(2)词义的-------- ;(3)词义的____。

4.书面语体包括:(1)一----语体;(2) -----语体;(3)------语体;(4)-------语体。

二、简答(15分)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主要表现出哪些较为明显的特点?四、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每小题8分,共16分)1.那件事儿一直被他牢牢地记在心里。

2.校长同意派刘老师去北京的大学进修。

五、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

每小题7分,共14分)1.别人说得对,我们就应该欢迎,并要向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说得不对,也应该让别人说完,然后慢慢加以解释。

2.他的经济学家朋友都认为他疯了,因为根据“经济人”的说法,人们肯定会把面包统统偷走,他会赔得倾家荡产。

可是他却很有信心,坚持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了下去。

六、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每小题5分,共10分)1.桃树、杏树、李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七、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管子日:“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日:“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娥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试卷代号:1 166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通论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8年7月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汉藏2.单纯词合成词3.扩大缩小转移4.文艺公文科技政论二、筒答(15分)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在以下方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1)语音方面古汉语有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P179—180)练习题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

(数词)2.他去过三(次)上海。

(量词,动量词)3.我不(管)这种事。

(动词)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

(名词)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

(名词)7.他刚刚走(进)山。

(趋向动词)8.他会干这种事(吗)?(语气词)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

(指示代词)10.这个人非常(出色)。

(形容词)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动词) 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 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答案——答应(名词——动词) 气愤——气魄(动词——名词)批语——批示(名词——名词/动词) 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名词) 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 :道歉一抱歉(动词——形容词)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 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 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

(动词)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能愿动词,疑问代词)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

(动词)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

(方位名词,能愿动词)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

(名词,动词)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形容词)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思考题一、划分词类时形态标准和功能标准有什么区别?形态标准,就是根据词的形态——词法范围内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来划分词类。

在一些形态丰富的语言里,一个词属于什么词类,往往由词法上的形式来表示,它包括: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汉语通论》试题及答案5

电大本科小学教育《汉语通论》试题及答案5

试卷代号:1 1 66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通论试题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从文字体制上看,可将人类的文字分为三类:(1) -------- 文字;(2) ---------文字;(3) -------- 文字。

2.一般来说,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语音的-------- 性;(2)语义的------------ 性;(3)结构的 ------------- 性。

3.语体有两大类:(1) -----------语体;(2) ---------- 语体。

4.古代诗歌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 诗和--------诗。

二、简答(15分)成语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来源。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0分)韵母声调\声母韵头韵腹韵尾调类调值月是故乡明四、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每小题8分,共16分)1.写得完美的传记跟活得完美的人生一样罕见。

2.我让孩子把寒假要写的作业都拿出来。

五、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

每小题7分,共14分)1.这些旋律不是每个人都能听见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浪漫主义,但是门德尔松、舒曼和萧邦听见了这些旋律,而且证明了浪漫主义的灵魂就是音乐。

2.只讲民主,不讲集中,那就会走向极端民主化,走向破坏纪律的自由放任主义;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就会走向官僚主义,搞“一言堂”和命令主义。

六、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每小题5分,共10分)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2.刘局长放声大笑,那笑声震得桌子上的公文、窗上的玻璃直至窗外的小叶杨树,都塞塞索索地发抖。

七、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第一篇: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P179—180)练习题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

(数词)2.他去过三(次)上海。

(量词,动量词)3.我不(管)这种事。

(动词)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

(名词)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

(名词)7.他刚刚走(进)山。

(趋向动词)8.他会干这种事(吗)?(语气词)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

(指示代词)10.这个人非常(出色)。

(形容词)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动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批语——批示(名词——名词/动词)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名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一抱歉(动词——形容词)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

(动词)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能愿动词,疑问代词)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

(动词)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

(方位名词,能愿动词)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

(名词,动词)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形容词)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思考题一、划分词类时形态标准和功能标准有什么区别?形态标准,就是根据词的形态——词法范围内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来划分词类。

汉语通论作业(一)参考答案

汉语通论作业(一)参考答案

汉语通论作业(一)参考答案一.1.任意,线2.汉藏3.汉语4.语音,词汇,语法5.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6.国际音标7.精确,通用,实用,开放8.开口,齐齿,合口,撮口9.阴平,阳平,上声,去声10.音素,音节,语素1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2.上下,左右,包围二.汉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p9—13)从4个因素来回答:1.。

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2。

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3。

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4。

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三.汉语主要有十大方言区(p6—7)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南方言区,粤方言区,晋语方言区,平话方言区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北方言区的吴方言区四.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的特点:没有复辅音,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音节有声调,古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

2.词汇方面的特点:结构有双音化的倾向,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古汉语里单音节词语占大多数,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语占多数3.语法方面的特点: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和句子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古代汉语里,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量词不发达,现代汉语里,数词和名词之间必须有量词。

词类活用现象和省略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比现代汉语多,在动词和宾语的语序方面,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不同的地方。

(每个方面可以适当举例加以阐述)五.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1。

符号数目少2。

书写方便,有助于国际交流。

3 字母音素化,标写语音准确灵活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1 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正确地识读汉字,矫正读音,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有力工具。

2 成为少数民族制定文字的依据和基础。

3 在字典注音,图书编目,译写我国人名地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当今信息化时代电脑输入信息的主要符号之一。

5 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六.b:双唇不送气塞音清音p:双唇送气塞音清音m:双唇浊音鼻音f:唇齿清音擦音d:舌尖不送气清音塞音t:舌尖送气清音塞音n:舌尖浊音鼻音l:舌尖浊音边音g:舌跟不送气清音塞音k:舌跟送气清音塞音h:舌跟清音擦音j:舌面不送气清音塞擦音q:舌面送气清音塞擦音x:舌面清音擦音zh:舌尖后不送气清音塞擦音ch:舌尖后送气清音塞擦音sh:舌尖后清音擦音r:舌尖后浊音擦音z:舌尖前不送气清音塞擦音c:舌尖前送气清音塞擦音s:舌尖前清音擦音七.声母方面:n和l韵母方面: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声调方面:阴平变为中降调,阳平变为低升,上声变为半低平,去声变为半高平八.分析音节结构:声母韵头韵腹调类调值摆 b a 上声214皇h u a 阳平35卫u e 去声51惘u a 上声214情q i阳平35九.音节结构的特点:1.每个音节都有声调2.一个普通话音节最多可以有4个音素,最少可以只有一个元音音素3.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至少有一个元音韵腹4.韵母内部元音出现的位置及他们的组合关系有一定的规律5.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也不能单独出现做音节6.关于音节拼写也有一些规律(参考书上)十.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1.b p m 可以和开口呼,齐齿呼和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相拼,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所有课后答案大全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所有课后答案大全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汉语通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汉语通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汉语通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语中“的”字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定语B. 状语C. 补语D. 谓语答案:D2. 下列哪个词不是汉语中的量词?A. 个B. 只C. 张D. 片答案:D3. 在汉语中,“了”字通常用于表示:A. 过去时B. 将来时C. 进行时D. 完成时答案:D4.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

”这句话中,“了”字的作用是:A. 表示过去B. 表示将来C. 表示进行D. 表示完成答案:A5. “他们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这句话中,“着”字的作用是:A. 表示过去B. 表示将来C. 表示进行D. 表示完成答案:C6. 汉语中,“是”字通常用于表示:A. 存在B. 所属C. 状态D. 所有答案:B7. “这本书是你的吗?”这句话中,“的”字的作用是:A. 定语B. 状语C. 补语D. 谓语答案:A8. 在汉语中,“了”字与“过”字的区别在于:A. “了”表示完成,“过”表示经历B. “了”表示经历,“过”表示完成C. “了”表示将来,“过”表示过去D. “了”表示过去,“过”表示将来答案:A9. “他明天要来。

”这句话中,“要”字的作用是:A. 表示意愿B. 表示计划C. 表示必须D. 表示可能答案:B10. “她已经完成了作业。

”这句话中,“已经”的作用是:A. 表示过去B. 表示将来C. 表示进行D. 表示完成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语中的主谓结构通常由____和____组成。

答案:主语谓语2. 汉语中的状语通常位于____和____之间。

答案:主语谓语3. 汉语中的补语通常位于____之后。

答案:谓语4. 在汉语中,“了”字用于表示____。

答案:完成5. 在汉语中,“着”字用于表示____。

答案:进行6. 在汉语中,“过”字用于表示____。

答案:经历7. 在汉语中,“是”字用于表示____。

答案:所属8. 在汉语中,“的”字用于表示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晓庄学院
连云港师专函授站
小学教育专业《汉语通论》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方言中属于官话区方言的是( )
A.长沙话
B.南昌话
C.南京话
D.苏州话
2.d,t,n,l四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都是( )
A.舌尖中音
B.舌尖前音
C.舌尖后音
D.舌根音
3.yanr(眼儿)是( )
A.两个音节,四个音素
B.两个音节,三个音素
C.一个音节,三个音素
D.一个音节,四个音素
4.在普遍话语音系统中,“子”都读轻声的一组是( )
A.笛子、原子
B.老子(古代哲学家)、虾子
C.帘子、桌子
D.瓜子、鼻子
5.下列几组中,不符合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的是( )
A.优秀yōuxiù上海市shànghǎi shì
B.论文luânwãn 方案fāngàn
C.月夜yuâ yâ语言yǔyán
D.中午zhōngwǔ高兴gāoxìng
6.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下面几组韵母都能同声母n相拼的有( )
A.uo o
B.en uen
C.ie üe
D.ia ei
7.下列四个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一筹莫展
B.相形见绌
C.貌和神离
D.兴高采烈
8.“凹、乘、叟、幽”这四个汉字的笔画数分别是( )
A.六、十、八、九
B.五、十、九、九
C.五、九、九、十
D.四、十、十、九
9.“指头、船头、木头、念头”中的四个“头”( )
A.后两个是词根,前两个是词缀
B.前两个是词根,后两个是词缀
C.都是词缀
D.都是词根
10.下列各组同义词中,属于用法(句法功能)不同的一组是( )
A.突然、忽然
B.优秀、优异
C.幽静、幽寂
D.确切、贴切
11.下列各组词中,都是陈述式合成词的是( )
A.龟缩、漆黑、面授
B.眼花、性急、心虚
C.笔直、雪白、冰凉
D.春耕、秋收、数学
12.下列语言单位中,属于短语的是( )
A.青莱
B.黑板
C.看清
D.鱼跃
13.“他在黑板上写字”和“他在看书”中的两个“在”分别是( )
A.副词、介词
B.动词、介词
C.介词、介词
D.介词、副词
14.下列短语中,属于联合短语的是( )
A.繁荣经济
B.唱歌跳舞
C.上街购买
D.光明前途
15.下列句子中,是兼语句的是( )
A.我同意小李担任组长。

B.我推选小李担任组长。

C.我希望小李担任组长。

D.我知道小李担任组长。

16.下列各组词中,属于区别词的是( )
A.低级、简单
B.阶级、高级
C.家务、义务
D.医务、中级
17.下列句子中,属于并列复句的是( )
A.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了。

B.什么时候功课做完了,什么时候休息。

C.小船在暗礁中穿梭,小心翼翼地寻找航道。

D.那个声音很低,不过很耳熟。

18.“买了一筐苹果”和“买了一趟苹果”这两个短语分别是( )
A.述宾短语、述补短语
B.述宾短语、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述宾短语
D.述补短语、述补短语
19.下列句子中,句首的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是主语的是( )
A.北京最近下了几场大雪。

B.墙上王主任贴了一个通知。

C.最近老王来了好几次北京。

D.在教室里坐着许多新同学。

20.“我娘家姓赵,……出嫁了,把名字也嫁了,人家叫我阿洪家的。

”这段话加点处使用的修辞格是( )
A.仿词
B.比喻
C.顶真
D.拈连
E.比拟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普通话中能同j、q、x相拼的韵母,一定不能同z、c、s相拼。

( )
2、“我的妹妹也认识了他”中的“的、也、了”不能单说或单独回答问题,因而不是语素。

( )
3、“这篇社论的发表很及时”中的“这篇社论的发表”是体词性句法结构。

( )
4、“这里、那里”分别指称处所,“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所以,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

( )
5、明喻经常用“好像、如同”一类的喻词,“今天下午好像下过一两分钟雨。

”中也有“好像”,所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6、西汉时期扬雄的《方言》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方言辞典。

( )
7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多么崇高的称呼啊!”这个句子是主谓短语作谓语
的主谓句。

( )
8、“北方的秋天有个毛病,刚一来就想走,好像敷衍差事呢。

”这句话中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格。

( )
9、上声在非上声前念半上。

( )
10、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 )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从韵头角度看,音节“汹涌”中的韵母是韵母。

3、声母z和zh发音方法完全相同,只是不同。

4、词义具有、和模糊性三个特点。

5、指出下列合成词构造方式:围脖:;围墙:。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把下列形声字按声旁和形旁的配合方式进行分类。

疗、灸、功、闻、瓶、雾、饭、想
上形下声左声右形
上声下形外形内声
左形右声外声内形
2、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

好哇,大风,你就使劲地刮吧。

你现在刮得越大,秋后的雨水就越充足。

刮吧,使劲地刮吧,刮来个丰收的好年景,刮来个富裕的好日子。

3、请写出“曹”“浦”的笔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举例说明基本词的普遍性特点。

2、什么是句子?怎样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句子?
3、从内容看,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请以下面三例具体说明。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③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声调中,除了四声之外,还有一个声调叫轻声”。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举例说明词义在古今演变中的演变类型。

七、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10分)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参考答案:
选择题:CADCB CCBBA BCDBB DABAD
判断题:√×√××√××√√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社会性质
2、撮口呼
3、发音部位
4、客观性、概括性
5、支配式、限定式
简答题:1、基本词的普遍性特点是指语汇中的基本词在使用上具有全民性,不分地域,不分阶层,全民普遍使用,例如“你、我、他”这些词,是任何人都要使用的,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2、句子是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由一个词或一组词构成。

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句子,主要看它是否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句子具有表述性的特点,即一方面对客观实际有所说明,一方面能表达发话人的主观态度。

具有这样特点的就是句子。

3、正对是上下联内容相近,互相补充,如②。

反对是上下联内容相反,互相反衬,如③。

串对是上下联内容相承,有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如①。

论述题:
1、题目中“还有一个声两叫轻声的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在汉语普通话中。

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井不存在除四声之外还有第五种调类的说法。

轻声只是汉语普通话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它没有固定的调值,不能与汉语普通话四声并列.
2、扩大:睡、江、河;缩小:臭、金;转移:牺牲、消息;感情色彩的变化:爪牙、贿(古指财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