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模具设计说明书
锻造模具设计说明书

锻造模具设计说明书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1、绘制冷锻件图 (2)2、计算锻件主要参数 (3)3、确定锻锤吨位 (3)4、确定毛边槽形状和尺寸 (4)5、确定终锻型槽 (4)6、设计预锻型槽 (4)7、绘制计算毛坯图 (6)8、制坯工步选择 (8)9、确定下料尺寸 (8)9.1 坯料截面积 (8)9.2 坯料直径 (8)9.3 坯料体积 (9)9.4 坯料长度: (9)10、制坯型槽设计 (9)⑴滚挤型槽设计 (9)⑵拔长型槽设计 (10)11、锻模结构设计 (12)12、拔叉件模锻工艺流程 (12)13、附录 (13)参考文献 (14)1、绘制冷锻件图零件为接线盘拨叉,是汽车的主要零件之一,工作时在高速下运转,工作条件比较繁重,绘制锻件图过程如下:(1)确定分模位置根据零件形状,采用上下对称的直线分模。
(2)确定公差和加工余量估算锻件质量约为0.4kg,材料为45钢,密度7.85g/cm3,材质系数为M1 。
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SW锻=630,为 4 级复杂系数S4。
W外廓包容=0.1518.3 3.4 8.4 7.85拔叉冷锻件图由有关手册查得:高度公差为0.6mm ;长度公差为0.9 mm;宽度公1.4 mm 1.9 mm差为 1.0.57mm mm。
(3)模锻斜度零件图上的技术条件已注明模锻斜度为7 。
(4)圆角半径锻件高度余量为 0.75+0.4=1.15mm;则需倒角的叉内圆角半径为 1.15+2=3.15mm;取 3mm,其余部位的圆角半径取1.5mm。
(5)技术条件:2、计算锻件的主要参数(1)锻件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8000mm2 ;(2)锻件周边长度为 576mm;(3)锻件体积为 80255mm3 ;(4)锻件质量为 0.63Kg 。
3、确定锻锤吨位总变形面积为锻件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毛边面积之和,参考表 4-14 按 1t 模锻锤毛边槽考虑,假定毛边桥部宽度为23mm,总面积 F=8000+576*23=21248mm 2,按双作用模锻锤吨位确定的经验公式 G=(3.5~6.3)kF 确定锻锤吨位,取较大的系数 6.3,取k=1.0,于是G=6.3* 1.0* 212.48=1338Kg选用 1.5t 锤。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自由锻件分类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第3章 自由锻主要工序分析
3.2 自由锻基本工序分析 镦粗 ①镦粗的定义? ②镦粗的目的?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2.锻件的锻后热处理 •锻件在机械加工前后,一般都要进行热处理。机械加工前的热处理称为锻件的 锻后热处理.机械加工后的热处理称为最终热处理。通常锻件的锻后热处理是在 锻压车间进行的。 •由于锻造过程中锻件各部分变形程度、终锻温度和冷却速度不一致,锻件内部 存在组织不均匀、残余应力和加工硬化等现象。为了消除上述现象,保证锻件质 量,锻后应进行热处理。 •锻件的锻后热处理的目的是调整锻件硬度, •锻件最常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调质等。 •(1)退火退火有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预防白点退火等。 •完全退火:一般用于亚共析钢,如45钢、5crMnM0等。将钢锻件加热到Ac3上 30~50℃,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随炉冷至600℃,出 炉空冷,以获得平衡状态的组织(一般是铁索体加珠光体)。 • 不完全退火(也称球化退火):适用于过共析钢,如T8、T12、Gcrl5等。将钢 锻件加热到Ac,以上10~20℃,经过较长时间的保温,然后随炉缓冷至400~ 500 ℃取出空冷,以获得珠光体组织。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3.拔长变形过程分析 •①拔长时的锻造比? •②拔长时的变形特点? •③拔长缺陷与防止措施?锻造工Fra bibliotek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锻造模具设计》课件

模具设计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对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汽车 、航空、能源等领域,模具设计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 的重要标志。
模具设计的流程
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
绘制图纸
审核与修改
根据产品需求和工艺要求,进 行初步的模具结构设计,确定 模具的基本布局和功能模块。
材料的强度决定了模具的承载能力和 抗变形能力,应根据锻造压力和模具 尺寸选择具有足够强度的模具材料。
韧性
材料的韧性决定了模具的抗冲击能力 和抗疲劳性能,应根据锻造工艺的要 求选择具有良好韧性的模具材料。
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处理
热处理
通过改变模具材料的内部组织结 构,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延长使用 寿命。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淬 火、回火、表面强化处理等。
《锻造模具设计》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锻造模具设计概述 • 锻造模具材料选择 • 锻造模具结构设计 • 锻造模具制造工艺 • 锻造模具应用实例
01 锻造模具设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锻造模具是用于金属材料成型的工具 ,通过模具的精确设计和制造,可以 实现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从而得到 所需形状和性能的零件。
表面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渗碳等 。
装配与调试技术
将各部件组装在一起,并进行调试, 需要采用合适的装配和调试技术,确 保模具工作正常、性能稳定。
模具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加工精度不足
热处理变形
可以通过采用高精度加工设备和工艺来提 高加工精度。
可以采用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和设备,控制 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减少热处理 变形。
模具设计说明书

模具设计说明书模具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要求1.1 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模具设计说明,确保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模具设计团队,旨在指导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所有必要的因素。
二、设计流程2.1 需求分析2.1.1 目标产品描述描述目标产品的尺寸、形状、材料等基本特征。
2.1.2 模具用途说明模具的具体用途以及所需功能。
2.1.3 生产量要求确定目标产品的预计生产量以及需求的时间表。
2.2 概念设计2.2.1 初步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阶段得出的目标产品要求,提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
2.2.2 验证与修改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或其他方法确定其可行性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修改。
2.3 详细设计2.3.1 结构设计根据概念设计方案,详细设计模具的整体结构,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3.2 零部件设计对模具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形状、尺寸、材料等。
2.3.3 流程设计设计模具加工的详细流程,包括材料加工、装配过程等。
2.4 制造与组装2.4.1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要求,采购所需的材料,确保其质量和符合设计要求。
2.4.2 加工制造按照流程设计,将所需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包括切割、锻造、铣削等工艺。
2.4.3 零部件装配将加工好的零部件进行装配,确保模具的功能性和完整性。
2.5 试模与调试2.5.1 初步试模进行初步试模,验证模具的设计是否符合预期功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5.2 细致试模对初步试模的结果进行细致检查,调整模具的细节,确保目标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模具设计图纸- 模具加工流程图- 材料采购清单附件详细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模具:用于制造特定产品的工具或设备。
- 设计:根据特定目标和要求制定方案或计划的过程。
- 需求分析:对目标产品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锻造工艺是金属加工技术中的一种重要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机械等领域。
模具设计则是锻造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决定了锻件的成形质量和生产效率。
针对行业对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相关人才的需求,本课程将系统、全面地介绍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相关软件和设备进行模具设计和加工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2.熟练掌握常用的模具加工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3.较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的实际应用4.能够完成简单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的任务三、课程大纲1. 锻造工艺概论1.1 锻造工艺的概念及分类 1.2 锻造工艺的基本原理 1.3 锻造材料的选用1.4 锻造工艺的设备和工具 1.5 锻造工艺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2. 模具设计基础2.1 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 2.2 模具的结构和分类 2.3 模具材料的选用 2.4 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5 模具装配、调试和维修3. 模具设计软件应用3.1 常用模具设计软件介绍 3.2 模具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3.3 模具组件的设计与装配 3.4 模具运动分析 3.5 模具加工工艺设计4. 模具加工设备使用4.1 模具加工设备的分类和特点 4.2 模具加工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3 模具加工设备的使用要点 4.4 模具设备维护及损坏处理5. 应用案例分析5.1 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5.2 分析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3 基于案例进行模具设计和加工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授课、演示、案例分析、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还将组织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对锻造工艺和模具设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材1.《锻压技术基础》(原书第3版)耿永波、杨忠民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2.《模具设计基础》吴强、杨峰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3.《UG三维造型教程》(UG NX 10.0版)阎育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辊锻模具设计手册

辊锻模具设计手册《辊锻模具设计手册》是一本专门介绍辊锻模具设计的手册,现将其介绍如下:第一章:辊锻模具的概述1.1 辊锻模具的种类1.2 辊锻模具的组成及作用1.3 辊锻模具的选用原则第二章:辊锻模具的设计基础2.1 辊锻模具的尺寸标准2.2 辊锻模具的材料选择2.3 辊锻模具的热处理第三章:辊锻圆锥模的设计3.1 圆锥柄的设计3.2 模柄的设计3.3 工作面的设计3.4 圆锥模的装配第四章:辊锻扁模的设计4.1 辊锻扁模的主要结构参数4.2 模板的设计4.3 模柄的设计4.4 工作面的设计第五章:辊锻孔模的设计5.1 基础孔模的设计5.2 多级孔模的设计5.3 空心锻件模的设计第六章:辊锻特殊形状模具的设计6.1 外凸模的设计6.2 内凹模的设计6.3 花键模的设计第七章:辊锻模具的制造工艺7.1 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7.2 辊锻模具的组装工艺7.3 辊锻模具的试验方法第八章:辊锻模具的保养与维修8.1 辊锻模具的保养8.2 辊锻模具的维修8.3 辊锻模具的更换与淘汰总结在辊锻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锻件的形状、尺寸、材料、锤力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在设计模具时,需要对锻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所需的模具结构和尺寸。
辊锻模具一般由上下两块模板、模柄、工作面等组成。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模具。
圆锥模适合锻造带有锥度的零件,扁模适合锻造带有较广平面的零件,孔模则适合锻造带有孔的零件。
辊锻模具的关键部位是工作面,它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硬度高、表面光滑、抗磨损能力强等。
常用的工作面结构包括凹窝型和平面型,其中凹窝型适合锻造轴类、球类等零件,而平面型适合锻造平板、薄板等零件。
在辊锻模具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如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等,以确保模具的尺寸精度、质量等。
在模具试验阶段,需要进行锻造试验和模具强度试验,以验证模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在使用维护中,也需要进行定期保养和更换,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

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作者:编委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出版开本:16开精装册数:全一卷光盘数:0定价:260元优惠价:180元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第一章模锻成形原理第一节模锻变形力学金属学第二节金属的塑性第三节模锻基本形成方式第四节模锻变形流动的控制第二章模锻变形前工序第一节模锻原毛坯的制备第二节加热的目的、方法和质量第三节锻造加热规范第四节少无氧化加热第五节火焰加热炉与加热温度测量第三章模锻基本设备第一节锤类模锻设备第二节热模锻压力机第三节平锻机第四节螺旋压力机第五节模锻液压机第四章锤上模锻第一节锤上模锻概述第二节模锻件图设计第三节模锻模膛设计第四节制坯模膛设计第五节原毛坯计算与设备吨位第六节锤锻模结构设计第七节设计实例第五章其它设备上模锻第一节热模压力机上模锻第二节螺旋压力机上模锻第三节平锻机上模锻第六章模锻变形后工序第一节锻件冷却第二节切边和冲孔第三节模锻热处理第四节校正第五节精压第六节表面清理第七节模锻件质量检验第七章特殊金属模锻第一节不透钢的模锻第二节铝台金模锻第三节铜合金模锻第四节钛合金的模锻第五节高温合金的模锻第六节镁合金的模锻第八章特殊模锻第一节精密模锻第二节挤压第三节高速模锻第四节锟压锻第五节模轧第六节环形件辗压第七节径向锻造第八节粉末锻造第九节摆动辗压第十节液态模锻第十一节高温模锻第十二节超塑性模锻第九章模锻生产优化技术第一节模锻机械化与自动化第二节模锻成形过程模拟仿真第三节锻模cAD/CAM技术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实用手册第一章模锻成形原理第一节模锻变形力学金属学第二节金属的塑性第三节模锻基本形成方式第四节模锻变形流动的控制第二章模锻变形前工序第一节模锻原毛坯的制备第二节加热的目的、方法和质量第三节锻造加热规范第四节少无氧化加热第五节火焰加热炉与加热温度测量第三章模锻基本设备第一节锤类模锻设备第二节热模锻压力机第三节平锻机第四节螺旋压力机第五节模锻液压机第四章锤上模锻第一节锤上模锻概述第二节模锻件图设计第三节模锻模膛设计第四节制坯模膛设计第五节原毛坯计算与设备吨位第六节锤锻模结构设计第七节设计实例第五章其它设备上模锻第一节热模压力机上模锻第二节螺旋压力机上模锻第三节平锻机上模锻第六章模锻变形后工序第一节锻件冷却第二节切边和冲孔第三节模锻热处理第四节校正第五节精压第六节表面清理第七节模锻件质量检验第七章特殊金属模锻第一节不透钢的模锻第二节铝台金模锻第三节铜合金模锻第四节钛合金的模锻第五节高温合金的模锻第六节镁合金的模锻第八章特殊模锻第一节精密模锻第二节挤压第三节高速模锻第四节锟压锻第五节模轧第六节环形件辗压第七节径向锻造第八节粉末锻造第九节摆动辗压第十节液态模锻第十一节高温模锻第十二节超塑性模锻第九章模锻生产优化技术第一节模锻机械化与自动化第二节模锻成形过程模拟仿真第三节锻模cAD/CAM技术作者:编委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出版开本:16开精装册数:全一卷光盘数:0定价:260元优惠价:180元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
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

锻造工艺模具(CAD/CAE)分析与设计姓名:李洋李静涛赵艳峰课程名称:拉杆接头模锻设计指导教师:马瑞班级:07级锻压一班2010年11月拉杆接头模锻设计李洋李静涛赵艳峰(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摘要:本次项目是通过锤上模锻成形生产制动器杠杆,锤上模锻主要用于锻件的大批量生产,是锻造生产中最基本的锻造方法。
主要设计步骤有制定锻件图;计算主要参数;确定设备吨位;作热锻件图,确定终锻模膛;确定飞边槽的形式和尺寸;计算毛坯图;选择制坯工步;确定坯料尺寸;设计滚压模膛;设计终锻模膛;绘制锻模图等。
前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模锻设计理论,积累了一些设计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1.锻件图设计锻件图是根据零件产品图制定的,在锻件图中要规定:锻件的几何形状、尺寸;锻件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锻件的材质及热处理要求以及其他技术条件等内容1.1 分模位置。
为便于锻件脱模,选拨杆锻件的最大投影面为分模面。
1.2 锻件质量锻件质量为2Kg,拨杆材料为45钢,即材质系数为M11.3 拔杆体积拔杆体积为2.68*106mm3 密度:7.85*10-6K g/ mm31.4 锻件复杂系数S=Vd/Vb=2000/(7.46×18.73×5.9×7.85)=0.309,为3级复杂系数S31.5 公差和余量查《锻压手册》表3-1-3[GB12362-1990]【普通级】长度公差为2.2(+1.5 -0.7),高度公差为1.6(+1.1 -0.5),宽度公差为1.6(+1.1 -0.5)错差公差0.5mm 残留边公差0.7mm1.6 机械加工余量余量的确定和锻件形状的复杂程度,成品零件的精度要求,锻件的材质,模锻设备,工艺条件等很多因素有关,为了将锻件的脱碳层和表面的细小裂纹去掉,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是必要的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为∨3(25-100um)查《锻压手册》表3-1-1[GB12362-1990]锻件内外表面的加工余量查得厚度方向1.5-2.0mm 水平方向1.5-2.0mm 取2mm1.7 模锻斜度为了使锻件容易从模膛中取出,一般锻件均有模锻斜度,附加的模锻斜度会增加金属的损耗和机械加工余量,因此在保证锻件出模的前提下,应选用较小的模锻斜度,拔模斜度应按锻件各部分高度和宽度之比值H/B和长度和宽度之比值L/B确定,根据上述原则,该锻件未标注斜率为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锻造模具设计说明书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目录 (1)1、....................................................... 绘制冷锻件图32、计算锻件的主要参数 (4)3、确定锻锤吨位 (4)4、确定毛边槽形状和尺寸 (5)5、确定终锻型槽 (5)6、设计预锻型槽 (6)7、绘制计算毛坯图 (7)8、制坯工步选择 (9)9、确定坯料尺寸 (9)9.1坯料截面积 (9)9.2 坯料直径 (9)9.3坯料体积 (10)9.4坯料长度: (10)10、制坯型槽设计 (10)⑴滚挤型槽设计 (10)⑵拔长型槽设计 (11)11、锻模结构设计 (13)12、拔叉件模锻工艺流程 (13)13、附录 (14) (14)参考文献 (15)1、 绘制冷锻件图零件为接线盘拨叉,是汽车的主要零件之一,工作时在高速下运转,工作条件比较繁重,绘制锻件图过程如下:(1)确定分模位置 根据零件形状,采用上下对称的直线分模。
(2)确定公差和加工余量 估算锻件质量约为0.4kg,材料为45钢,密度7.85g/cm3,材质系数为M1。
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630==0.1518.3 3.48.47.85W S W =⨯⨯⨯锻外廓包容 ,为4级复杂系数4S 。
拔叉冷锻件图由有关手册查得:高度公差为 1.40.6mm mm+ -;长度公差为 1.90.9mmmm+-;宽度公差为 1.50.7mm mm+-。
(3)模锻斜度零件图上的技术条件已注明模锻斜度为7。
(4)圆角半径锻件高度余量为0.75+0.4=1.15mm;则需倒角的叉内圆角半径为1.15+2=3.15mm;取3mm,其余部位的圆角半径取1.5mm。
(5)技术条件:2、计算锻件的主要参数(1)锻件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80002mm;(2)锻件周边长度为576mm;(3)锻件体积为802553mm;(4)锻件质量为0.63Kg。
3、确定锻锤吨位总变形面积为锻件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毛边面积之和,参考表4-14按1t模锻锤毛边槽考虑,假定毛边桥部宽度为23mm,总面积F=8000+576*23=21248mm2,按双作用模锻锤吨位确定的经验公式G=(3.5~6.3)kF确定锻锤吨位,取较大的系数6.3,取k=1.0,于是G=6.3* 1.0* 212.48=1338Kg选用1.5t锤。
4、确定毛边槽形状和尺寸选用图4-63毛边槽形式I,其尺寸按表4-14确定;选定毛边槽尺寸为=1.6h mm 桥=4h mm1211130,2,5.1,25,8mmFmmRmmRmmbmmbk=====.锻件毛边体积375000130576F576mmVk=⨯=⨯=毛,其中0.7F k=F毛(锻件毛边平均截面积)。
5、确定终锻型槽终锻型槽是按热锻件图加工和检验的,零件材料为45钢,考虑收缩率为1%。
绘制的热锻件图,如下图所示。
拔叉热锻件图6、设计预锻型槽由于锻件复杂,须设置预锻型槽。
在叉部采用劈料台(见图4-73)。
==⨯=0.250.256015A B mm==⨯=(0.4~0.7)0.513 6.5h H mm实际取7,10==。
h mm R mm劈料台的形状、尺寸详见下图:劈料台7、绘制计算毛坯图根据零件的形状特点,选取12个截面,分别计算F 锻、F F 毛计、。
列于表1,并在坐标纸上绘制连杆的截面图和直径图。
截面图所围面积即为计算毛坯体积:28185.675320163714mm ⨯=(与V 锻+V 毛=80255+75000=155255mm 3对比,相差5.2%。
平均截面积: 163714=284576F =均 平均坯料直径: a =1.13=19.04mm F 均均;按体积相等修正截面图和直径图,修正后的最大截面积为15802mm ,则最大毛坯直径为39.72mm 。
计表1 拔叉计算毛坯的计算数据8、制坯工步选择计算毛坯为一头一杆。
max==1.5==7.73a a a Lαβ均计均根据《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四卷图24.2-36此锻件采用闭式拔长,滚挤制坯工步;为了在锻造时易于充满模膛,选用圆坯料。
模锻工艺方案为为:闭式拔长—闭式滚挤—预锻—终锻。
9、确定坯料尺寸9.1坯料截面积===mm F ⨯⨯2max 坯0.75F 0.751582.41186.59.2 坯料直径2d =坯实际取2d =40mm 坯9.3坯料体积烧损率1δ=%,所以3=++= 1.01=167660mm V δ⨯⨯坯毛件连(V +V V )(1)1660009.4坯料长度:'V 167660L +L =+50=191.31186.5mm F =坯坯钳坯 取L =192mm =坯10、制坯型槽设计⑴滚挤型槽设计滚挤型槽设计:采用闭式滚挤。
① 型槽高度h Ka =计,计算结果列于表1中,按各截面的高度值绘出滚挤型槽纵剖面外形,然后用圆弧或直线光滑连接,并适当简化。
②型槽宽度为:杆部 ()40 1.5=60mm B ≤⨯杆头部 ()max 1.1d =60mm B ≥⨯头取杆部与头部宽度一致=60mm B③型槽长度等于计算毛坯图的长度232L mm =。
④简化型槽外形后的滚挤型槽如下图闭式滚挤型槽外形设计⑵拔长型槽设计①拔长坎高度 0.9284=16.9mm V h k F L =≈杆杆均杆②拔长坎长度30301.13 1.1 1.1334.442.8C k d k a mm ==⨯=⨯⨯=③圆角半径 10.250.2542.8 6.6,1066mm R C mm R R ==⨯===④型槽宽度4d +=+=B K =⨯⨯坯10 1.5 1.1334.41068.3mm,取=70mm B 。
⑤仓部深度 1.2=1.23440.8mm e d =⨯=小头⑥拔长型槽长度=183mm L 拔。
按上述设计可锻出合格锻件,但为了提高生产率,可将型槽的高度h 减小,C,R,R1增大,计算数值与实际采用数值比较如下表拔叉锻模型槽的设计11、锻模结构设计模锻此拔叉的1t模锻锤机组,加热炉在锤的左方,故拔长型槽布置在左边,滚挤型槽布置在锻模右边。
锻件宽度为99.95mm;模壁厚度43 121.52t=⨯=;预锻型槽与终锻型槽的中心距99.9521.5125.1L⋅=+=,考虑到锻件形状的不规则性,取120L mm⋅=。
经检验,锻模的承击面积达到860003mm。
燕尾中心线至检验边的距离为265mm.选择钳口尺寸:070mm,30,10mm.B h mm R ===,选择钳口径尺寸6, 1.5,28b mm a mm l ===。
模块尺寸选择为475325275()mm mm mm ⨯⨯⨯⨯宽长高。
12、拔叉件模锻工艺流程⑴下料:5000kN 剪切机冷切;⑵加热:半连续式炉,1220-1240摄氏度;⑶模锻:1.5t 模锻锤,拔长,滚挤预锻,终锻;⑷热切边:1600kN 切边压力机⑸打磨毛刺:砂轮机;⑹热处理:连续热处理炉,调质;⑺酸洗:酸洗槽;⑻冷校正:1t 夹板锤;⑼冷精压:1000kN 精压机;⑽检验13、附录拔叉锤锻模图参考文献目录 (1)1、....................................................... 绘制冷锻件图32、计算锻件的主要参数 (4)3、确定锻锤吨位 (4)4、确定毛边槽形状和尺寸 (5)5、确定终锻型槽 (5)6、设计预锻型槽 (6)7、绘制计算毛坯图 (7)8、制坯工步选择 (9)9、确定坯料尺寸 (9)9.1坯料截面积 (9)9.2 坯料直径 (9)9.3坯料体积 (10)9.4坯料长度: (10)10、制坯型槽设计 (10)⑴滚挤型槽设计 (10)⑵拔长型槽设计 (11)11、锻模结构设计 (13)12、拔叉件模锻工艺流程 (13)13、附录 (14) (14)参考文献 (15)[1]夏巨諶,韩凤麟,赵一平中国模具设计大典【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第四卷.[2]东重锻压研究委员会锻模图册【M】齐齐哈尔: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出版社,1955.[3]姚泽坤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