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2013开题报告
无线充电开题报告

8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学号:25 姓名:学院:专业:学位论文题目锂电池无线充电装置设计学位论文题目来源:1.科研 2.生产 3.教学(含实验) 4.其它(在选项上打勾选择)学位论文成果形式:1.硬件 2.硬件+软件 3.软件 4.纯论文(在选项上打勾选择)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一、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锂电池无线充电技术是一个新兴技术,发展的时间很短但是非常迅速。
无线充电应用的范围很广,小到游戏周边产品充电(手柄双充、PS3充电器、XBOX360充电器),消费性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电动剃须刀、无线充电LED手电筒),数码产品(无线手机充电器、无线iPhone充电器、无线充电MP3),大到电动汽车锂电池无线充电电路等等,都有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的空间。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公司和科研机构都相继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短距离无线充电装置。
在日本,一种无需插头和电源线的就能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在2008年2月15日投入试运行,该汽车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以及电能转换等技术用无线的方式进行充电。
该车最高时速为80km/h,如果仅使用电能,充电一次可以行驶15km。
由于多个厂商的多种技术结构和产品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无线充电领域的混乱。
为了解决无线充电设备标准化和通用化的问题,2008年12月,由Convenient Power、Fulton Innovation、罗技、飞利浦、TI等八家公司组成的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无线充电技术协会)正式成立并制定了通用的无线电源充电标准,基于相同标准的不同品牌产品及充电台,能够互相识别并进行充电。
标准化的无线充电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现无线充电,能量传输效率高,便于携带成为充电系统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设计就是一个由能量发送单元和能量接收单元两大部分组成,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无线传递的充电器。
二、选题依据及意义:近年来,通过无线技术来传送电能已经成为可能,并且有很多公司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无线充电领域。
无线充电开题报告

无线充电开题报告1. 引言无线充电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在实现设备无需插线即可充电的同时,也为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本开题报告将探讨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并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基础。
2. 研究背景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功能的逐渐增强,对电池续航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存在使用不便和线缆损坏的问题,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
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传输能量的方式,将电能传输到充电设备中,实现不依赖有线接口充电的方式。
3.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和分析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评估其在实际环境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4.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围绕以下方面展开:4.1 无线充电的原理无线充电技术主要依赖电磁场的传输来实现能量传递。
通过发送方产生的电磁场和接收方的电磁感应,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
4.2 无线充电的应用无线充电技术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建立和普及,将极大地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
4.3 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的研究,其在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充电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线充电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充电方式的主流。
5.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了解无线充电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同时,我们将设计并搭建无线充电实验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和数据收集。
6. 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深入评估其在实际环境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7. 预计进度安排•第一周:文献调研,了解无线充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第二周:设计无线充电的实验系统,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无线充电开题报告

无线充电开题报告无线充电开题报告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便利性的追求,无线充电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存在着一些不便之处,例如需要插拔电源线、充电线的损坏易导致无法正常充电等问题。
而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将从无线充电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无线充电的原理无线充电技术是利用电磁感应或电磁辐射等方式,将电能从发射设备传输到接收设备,实现电池的充电过程。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
发射端通过发射线圈产生交变电流,进而产生交变磁场。
接收端的线圈接收到发射端的磁场后,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交变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
无线充电技术的关键在于高效的电能传输和接收。
二、无线充电的应用领域1. 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通过无线充电技术,用户可以摆脱充电线的束缚,随时随地进行充电。
这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外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便利。
此外,无线充电技术还可以解决充电线损坏的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2. 电动汽车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无线充电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需要用户将充电线插入车辆充电接口,这一过程繁琐且容易出现故障。
而无线充电技术可以通过地面或道路上的发射设备,将电能传输到车辆的接收设备,实现车辆的充电。
这不仅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还减少了用户的操作负担。
3. 家居和办公设备无线充电技术在家居和办公设备中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例如,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应用于电视机、音响设备、电脑及其配件等设备的充电,使用户可以摆脱充电线的困扰,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此外,无线充电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家居和办公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实现设备的远程充电和管理。
三、无线充电的发展前景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便利性的追求,无线充电技术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无线充电调研报告

无线充电调研报告无线充电是一种不需要通过有线连接即可实现设备充电的技术。
在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中,用户需要使用充电线将设备连接到电源上,而无线充电则可以通过电磁场传输电能,使设备在不需要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进行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或电磁辐射实现能量的传输,当发射端发送电能信号时,接收端感应到电能信号并进行接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设备使用。
无线充电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不需要使用充电线,用户只需要将设备放置在充电器上便可实现充电,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
通过在智能手机中安装相应的无线充电模块,用户可以将手机放置在支持无线充电的充电器上,便可实现充电,方便快捷。
同时,电动汽车领域也开始应用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在车辆底座和地面设置充电垫,车辆停靠在充电垫上时即可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和充电效率。
然而,无线充电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无线充电设备的成本较高,需要使用更为复杂的技术和材料,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其次,无线充电的距离和效率有限,传输距离较短,充电效率也相对较低,需要设备与充电垫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位置,以保证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由于无线充电涉及到电磁辐射,长时间暴露在电磁场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更多的安全评估和规范制定。
综上所述,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非常便利的充电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然而,目前该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更多设备的充电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无线充电的安全性和健康影响的研究,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
《充电技术研究开题报告3000字》

8、时事报告 2012年11期
9、张帆举 人民邮电N 2014-07-10
10、实用影音技术 2014年03期
五、文献综述(在对选题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等内容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不少于700字)
四、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或论文(设计)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吴飞 大众用电 2012年10期
2、谢利涛 河南科技 2011年05期
3、硅谷 2012年03期
4、王国辉 电子产品世界 2014年07期
5、张杰梁 仪表技术 2014年05期
6、张益铭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年04期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最析趋势,以及无线充电技术研究与应用、无线充电技术及其原理,说明未来无线充电技术重点解决的问题有:拓展应用领域和降低设备成本。因此,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制定有利于发展无线和充电技术事业的配套政策,扶持国内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产业及技术发展;引导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的社会需要,扩大应用领域,建造项目资金,开发适合我国实际的产业技术培养,注重技术上培养人才,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产业发展,通过无线充电技术来解决老百姓在生活中存在触电威胁的困扰。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
1、研究目标:无线充电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作为21世纪最值得期待的技术之一。通过电流电压变换控制电路和插头,插座等接口的物理来实现的,这种电能传输方式在进行大功率充电时存在高压触电的危险,且在水下、采矿、化工等对防水、防爆要求很高的环境下,这种连接容易受到腐蚀、水、灰尘和受物的影响,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较低,且极大地限制了恶劣条件下电能的传输。无接触能量传输技术正是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而发明的一种基于高频逆变技术和磁耦合技术的新技术,受到了国际上学术界和工程技术的广泛瞩目。
无线充电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无线充电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开题报告系别:电子工程系专业:移动通信技术班级:1321162学生:于小龙一、课题背景无线电波对信息的传输开创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
而一切无线电技术都基于能源供给,因此电能的无线传输技术将开辟人类能源的另一个新时代,也将会孕育出众多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新事物新应用,其给大众带来的意义与影响也非同凡响。
由于电波的传输与设备的充电接口无关,所以如果无线供电技术一旦普及,不仅将使得电子产品不受插座和线缆束缚,供电与充电都将更方便,而且将使得不同品牌、不同接口的电气接口或充电器不兼容的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消费者将不再需要将其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插入交流电源插座,而经常出差的人们也可只携带一个薄薄的供电器垫,而不是满满一包杂乱的电源供应器,甚至酒店的房间里或许早已为客人准备好充电器垫,将可一举解决各种纷繁杂乱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不兼容问题。
二、准备情况1. 根据论文题目在网上搜集有关技术资料,起草开题报告。
2.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对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学习及研究。
3. 向身边有相关认识和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进行进一步了解。
4. 对收集到的资料和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并攒写论文。
三、主要任务1. 通过此课题能较熟的掌握无线充电技术。
2. 掌握无线充电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流技术。
3. 掌握无线充电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
4. 对无线充电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5. 根据所查资料撰写毕业论文。
四、基本方案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借助准备好的书籍与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分析毕业设计的主要原理及其工作特点。
对主要任务里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最后按照要求撰写毕业论文。
五、技术要点1.无线充电技术的工作原理。
2.无线充电技术的主流技术。
3.无线充电技术的实现。
六、工作计划第一周:收集论文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周:查阅资料、起草毕业设计目录。
第三周:查阅资料、起草毕业设计目录。
第四周:查阅资料、起草毕业论文。
智能充电器开题报告

智能充电器开题报告智能充电器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设备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这些智能设备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也使得充电器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传统的充电器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充电速度慢、充电过程中发热等。
因此,我们决定研发一款智能充电器,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供更便捷的充电体验。
二、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开发一款智能充电器,具备以下特点:1. 快速充电:通过优化充电电路和提高电流输出,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以满足用户对充电效率的需求。
2. 温控保护:引入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芯片,实现对充电过程中温度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避免因过热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3. 多设备兼容:支持多种设备的充电,如手机、平板电脑、蓝牙耳机等,提供更广泛的充电选择。
4. 智能识别:通过智能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充电设备的类型和充电需求,从而调整充电电流和电压,以达到最佳充电效果。
5. 安全可靠: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安全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安全的充电环境。
三、研究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 硬件设计:通过电路设计和元器件选择,优化充电器的电路结构,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
2. 软件开发:开发智能控制芯片的软件,实现对充电器的智能识别和温控保护功能。
3.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所设计的智能充电器在充电速度、温控保护、多设备兼容等方面的性能表现,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预期成果我们预期的成果是开发出一款性能优越的智能充电器,并取得以下成果:1. 提高充电速度:相比传统充电器,充电时间将大幅缩短,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和体验。
2. 保护充电设备:通过温控保护功能,避免因过热而对充电设备造成损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提供多设备兼容性:支持多种设备的充电,减少用户的充电困扰,提供更便捷的充电选择。
4. 实现智能识别: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充电设备的自动识别和调整,提供最佳的充电效果。
无线充电器制作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无线充电器的原理和制作过程,我们进行了本次无线充电器制作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旨在掌握以下内容:1. 熟悉无线充电器的原理及工作流程;2. 掌握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步骤及所需材料;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理论学习:了解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及常见技术;2. 材料准备:准备制作无线充电器所需的材料,如:无线充电发射器模组、无线充电接收器模组、直流电源适配器、热熔胶枪、透明塑料盒子、USB充电线、双面胶等;3. 组装与调试: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将无线充电发射器模组、无线充电接收器模组、直流电源适配器等部件组装在一起,并进行调试;4. 测试与优化:测试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我们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发送和接收端用相应的线圈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从而实现充电。
2. 材料准备:根据实训指导书的要求,我们准备了以下材料:无线充电发射器模组、无线充电接收器模组、直流电源适配器、热熔胶枪、透明塑料盒子、USB充电线、双面胶等。
3. 组装与调试: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我们将无线充电发射器模组粘贴在透明塑料盒子底部,并使用双面胶固定。
接着,将无线充电接收器模组插入需要充电的设备,如手机或耳机等,确保插口和接收器模组完全贴合。
然后,将直流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线连接到无线充电发射器模组的输入接口上,并将适配器插入电源插座。
4. 测试与优化:我们将设备放置在无线充电发射器模组上方,确保设备与模组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
如果一切正常,设备将开始自动充电。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充电效果良好,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电磁干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调整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并使用屏蔽材料对设备进行包裹,最终成功消除了电磁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无线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09城建电子②班
学生姓名:马吉智
学号:09290060216
指导教师:花海安
填表日期:2013年3月6日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三年三月制表
说明
1.抓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
(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毕业生一般应在毕业设计前期准备过程中,通过文
献调研,主动跟指导教师讨论,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
3.此表经过指导教师和有关人员签字后,一份由指导
教师保存,一份交院教学办公室。
4.毕业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必须提交这份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5.填写选题依据和设计方案,力求简练,若表中栏目
不够填写,可另加附页。
一、简表
二、选题依据
三、设计方案
四、工作进度的大致安排
五、设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