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全国名校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语文1(答案及评分标准)

全国名校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语文1(答案及评分标准)

全国名校2019年高三11月大联考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1.C2.A3.C4.B5.D6.①竭力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②精益求精地打磨作品;③作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特点。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A8.(1)运用肖像描写,表现高加林不怕吃苦、拼命证明自己倔强。

“通红的光脊背”写出天气的炎热、阳光的酷烈,“裤腰湿透了”写出高加林劳动的艰辛。

(2)运用心理描写,这表现出高加林争强好胜的性格。

高加林拼命劳动,让所有的庄稼人看见自己也有吃苦精神,具备一个优秀庄稼人最重要的品质。

他因为达到目的而欣慰,所以觉得这是抽烟最香的一次。

(每小题3分,手法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9.①人物上:侧面衬托高加林的倔强,如德顺老汉看到高加林被镢把拧烂的手,气得胡子直抖,侧面表现高加林劳动的辛苦和倔强。

②情节上:德顺老汉用黄土给高加林抹伤口、劝他歇息、让高加林跟他学耕田、给高加林喝水等言行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③环境上:通过德顺老汉插叙高加林小时候的事,写出高加林家境贫寒,与第二段一起共同呈现了人物生活生长的环境。

(每点2分)10.B11.B12.B13.(1)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关键词“当”、“为……所”被动句式、“庶人”各1分,大意2分)(2)李广没有向大将军辞行就起兵前往。

率领军队出兵东道,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道路,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关键词“谢”“亡”“后”各1分,大意2分)14.B15.①首联因对雪的喜爱,即使暮色已至,也不让小童扫雪。

②颔联诗人欣赏雪景,联想到因天降大雪,农人收成可待,因雪而生欣喜之情。

③颈联讲述王徽之踏雪访友的古事,诗人不禁心向往之。

④尾联是诗人喜雪之后的联想,诗人欲于雪中品美酒,但眼前无美酒,心中略微有一丝遗憾。

(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16.(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每空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不得分)17.C18.A19.C20.①但参与率低②某些地区动员工作很少做到居民层面③分类处理能力不足(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21.示例:这个单元的选文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2020-2021学年西安五校高三联考试题语文(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西安五校高三联考试题语文(附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学体裁。

回文诗充分利用并展示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

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

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需要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诗,这说明创作者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也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

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民国时期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教育家周仪荣先生也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晋代就已经形成,并兴盛于宋代。

它有着“反复成章”的特点,其种类有很多,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据传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的《题金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迳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迳松门寺对桥。

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返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返校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我讨厌雾。

寒风和冰雪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

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nào)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zhuó)力呢!B. 那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我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jǐng),汗水洇湿了头发、衣服,闷.(mēn)热、痛楚、满身的荨麻诊,让我几乎生无可恋。

C. 由于实在舍不下这金枝玉叶,姚鹏飞再剽.(biāo)悍,也只得对他的女友充分发扬上海男人的传统美德,言听计从、欲擒故纵这些四字箴.(zhēn)言他一一实践,哪怕曾经忍到吐血,可下场却还是三震出局。

D. 《大闹天竺》登录各大影院,却惨遭恶评/变形金刚沦为“打酱油”,影片被吐.(tù)槽节奏混乱/冯小刚备受制片公司青睐.(lài),一部《芳华》又赚得盆满钵满。

(娱乐快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

侧重于对常见字中的易读错字、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进行辨析,如要求考生辨别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读音,要求考生比较形近字的读音等。

所以考生平时必须多读多记。

B项,“脖颈(jǐng)”错误,应为“脖颈(gěng)”;“荨麻诊”错误,应为“荨麻疹”;C项,“剽(biāo)悍”错误,应为“剽(piāo)悍”;“三震出局”错误,应为“三振出局”;D项,“登录”错误,应为“登陆”;“吐(tù)槽”错误,应为“吐(tǔ)槽”。

故选A。

【点睛】此类题目最关键的是平时多读多记,但也有些技巧可以参考。

字音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鲜”多半考的是xiǎn的音;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言简意赅”的“赅”就不读形旁的“亥”的音。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拓展并聚焦现实题材、发力主题创作以及书写“中国式童年”,是新时代儿童文学最突出的特点。

作家们敏锐地寻找到孩子精神成长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点,把过去很少涉猎的题材大范围地进行文学转化,蓄积了更多滋养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养料。

这些题材从时代楷模、革命历史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它们把深情的目光特别地投向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来闪亮的先锋人物(“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抗日战争中普通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史雷《将军胡同》)、青藏高原风雪弥漫中的边防战士(曾有情《金珠玛米小扎西》)、大兴安岭深处鄂温克族农民的驯鹿营地(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驯鹿六季》)、海南岛热带雨林里人与动物的传奇(邓西《秘境回声》)……这些生动故事,为孩子们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

儿童文学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小儿科”转向时代的重大题材和厚重主题,这种转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和逻辑。

从儿童文学自身的成长轨迹来看,21世纪之初,题材主要集中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尚不足以涵盖不同地域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经验,难以满足和支撑起千千万万小读者多元的阅读期待。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省实五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省实五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厚看来都是源于中国人的理性精神。 B.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布置并联系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
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省实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这就是中国建筑上所说的“文法”。 C.中国古人淡于宗教而重于现世,具体到建筑内部则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展现出一种与人和
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省实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平易的,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选材上不以阴冷的石头为主,而多用暖和的木质。另外,中国古 典建筑工于整体布局,讲究严格对称,展现出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色。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 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在局部组成中,则形成在严格 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如万里长城,虽然它的每段体制是类同的,像 一条巨龙横亘于大地,但每一段又仿佛一条独立的龙在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 中的绵延,整个长城如同无数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再者,中国古典建筑历来重视以亲近自然山 水为目标的园林建筑。皇室不必说,民间诸如“吸江亭”“面花轩”的名目比比皆是,但始终没有 太多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实际上,它们只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罢了。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
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联系性的建筑物,如 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 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 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 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 室”。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 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 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 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 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 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 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 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 组织起来的。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2025届高三年级9月份联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他们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创新创造新型生产工具,包括在颠覆性科学认识和技术创造方面作出重大突破的顶尖科技人才、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包括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

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应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削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物质条件。

安徽省中职五校联盟2019高三届第二次联考

安徽省中职五校联盟2019高三届第二次联考

安徽省中职五校联盟2019高三届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120分)选择题(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将代表该选项的字母填入该题后的括号里。

共3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抽噎.(yē)稽.(jī)首讪.shàn)笑嗥.(áo)叫B.戏谑.(xuè)龟.(jūn)裂氛.(fēn)围翘.(qiáo)首C.压轴(zhóu)疟.(nüè)疾倒坍.(tā)绮.(qĭ)丽D.联袂.(mèi)倔.(jué)强濒.(bīng)临剽.(biāo)悍2、下列选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狙击骨骼扣人心弦B.誉写凋蔽冠冕堂皇C.羞赧辜负韬光养晦D.瘠薄对峙噤若寒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______记录,但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

②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_____的结果。

③日本《朝日新闻》曾以《森喜朗改善日印关系旨在牵制中国》为题分析说,日本改善与印度的关系的背后蕴藏着日本政府和自民党_________中国的意图。

A.真实完备遏制B.真实完善遏制C.如实完备牵制D.如实完善牵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校运动会上,他顽强拼搏,一人勇夺三块金牌,这一成绩,真叫人不能不侧目而...视.。

B.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C.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国政府如果对进口钢铁实施紧急限制措施,那么几乎所有国家的钢铁业都会成为打击对象。

天津市郊区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郊区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五校联考高二语文出题学校:蓟州一中静海一中第一卷(共36分)一、基础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粳.米(gēng)曲肱.(gōng)摭.取(zhé)卷帙.浩繁(zhì)B. 慰藉.(jiè)淬.火(cuì)潢潦.(liáo)小有舛.漏(chuǎn)C. 忿懥.(zhì)哀矜.(jīn)恤.孤(xù)见.素抱朴(jiàn)D. 谀佞.(nìng)偾.事(fèn)停爨.(cuàn)经训菑畲..(zī sh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

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A项,“粳米”的“粳”读jīng,“摭取”的“摭”读zhí;B项,“潢潦”的“潦”读lǎo;C项,“见素抱朴”的“见”读xiàn。

故选D。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脚踝踯躅赝品陷阱铁裙箍犄角之势B. 打褶痉孪虬曲龌龊搽香粉噤若寒蝉C. 宅邸勋绶皱襞安详一垛墙惊惶不安D. 精粹沉缅果脯腼腆扣板机欢呼雀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犄角之势”错误,应该为“掎角之势”;B项,“痉孪” 错误,应该为“痉挛”;C项,正确;D项,“沉缅”错误,应该为“沉湎”。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烘焙.(bèi)徇.(xún)私绮.(qǐ)丽铩.(shā)羽而归B.矫.(jiáo)情酩.(míng)酊通缉.(jī) 屡见不鲜.(xiān)C.懵.(měng)懂脑髓.(suǐ) 聒.(guō)噪提纲挈.(qiè)领D.粗犷.(guǎng) 晕.(yūn)眩折.(zhé)耗咄咄.(duō)逼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戳穿毕竟金刚钻掎角之势B.告罄凋蔽亲和力至高无尚C.瞑目骠勇掉书袋砾石流金D.殉职熨贴暴冷门溘然长逝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一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国每年出版的专著,但不少传播有限,特别是那些蕴含真知灼见、启人、极具现实意义的论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以致,这是非常可惜的。

A、汗牛充栋心智默默无闻B、叠床架屋心志默默无闻C、叠床架屋心志湮没无闻D、汗牛充栋心智湮没无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天试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将于4月18日正式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京城首家书店。

B.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工作人员12日在吉隆坡与马方举行联合工作会议,继续处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磋商协调。

C.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以任何名义捕鲸。

D.今年首次月全食出现在北京时间4 月15日下午,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无缘目睹。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其中一组有连续性的八篇游记,称为“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的精品。

B.《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 “四书”“五经”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指《诗》《书》《易》《礼》《春秋》。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

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

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

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

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

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

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

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

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

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

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

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

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

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

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处理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

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

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

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

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

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

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加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

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

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字:书法B. 遨与李振故善.善:善良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D.世目.以为三高士目:看作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及其所之.既倦C. 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击沛公于坐D. 鼓无一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11.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A.①②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⑤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12小题,共114分。

四、(23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3分)(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