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简介和教学大纲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主要标志 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这是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发展 的结果; 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 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无线电通信的实现,这是电、 磁现象的研究和经典电磁场理论的重大突破所带来 的辉煌成果; 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基础科学 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技术上一系列革命性的突破,产 生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如核能源技术、激光技术、 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 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等,形成了现代技术群,它们 已经扩散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9世纪中 19世纪中 期欧洲 农业化机 械已普遍 使用
1807年 1807年 克莱蒙特号 蒸汽船
18世纪中叶,在热学发展的基础上发明并改进了蒸汽机。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成了手工业向机械化的大生产的转 变,并使陆上和海上的大规模的长途运输成为可能。大大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古人云:一日千里。火车、飞机的使 用使每一个地球人实现了“一日千里”甚至日行万里的梦 想。蒸汽机的使用是第一次产业革命。
半导体芯片 核磁共振成像术
电 子 与 计 算 机 技 术
激 光 器 激 光 武 器
5、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诞生。激光物理的进展 使激光在制造业、医疗技术和国防工业中的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大家熟悉的微机光盘就是用激光读的。 光导纤维等。
1960年7月7日, 年 月 日 露梅曼成功制成 了世界上第一台 红宝石激光器。 红宝石激光器。 梅曼以普通光射 进一根特别的人 工合成红宝石棒, 工合成红宝石棒, 创造出了激光光 束。
物
宇宙学 基本粒子物理学 天体物理学 化学 细胞学 分子学 生物学 地质学 气象学 天文学 宇航学
质 世 界 的 空 间 尺 度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简介和教学大纲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简介和教学大纲“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1K0120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人类文明(Physics and human civilization) 学分:2 周学时: 2面向对象:全校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无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着重介绍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内容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物质结构、现代宇宙学、非线性物理学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同时还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对科学发展的规律、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较为开放但又不失其严谨性的阐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英文简介The course is designed for all undergraduates in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physics will be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include classical physics, quantum physics, relativity, particle physics, cosmology, nonlinear physics, philosophical view,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the methods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is a physics course without complex mathematics.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本课程用尽可能少的数学语言(限于初等数学)和尽可能多的实际例子,着重介绍几百年来,特别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力求将物理学中奥妙无穷的现象和规律与其深层的哲学意义结合起来,以缩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案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案物理学—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学与自然科学其他领域的关系,知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2)了解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体会物理学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3)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体验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举例说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自然科学其他领域的影响和作用,体会物理学对自然科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2)列举物理学理论转化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具体实例,体会物理(3)收集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实例,关注科技发展对冬类生活的影响.(4)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技术应与人类和谐发展,‘使学生明确在探索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的同时,应遵循客观规律,使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借助自然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事迹”,激发学生对前人的敬仰,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理想的憧憬.(2)通过呈现物理学对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学生更深刻感犟物理学的价值.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和人性的完善,进而无限地热爱“物理世界”.(3)促进学生关注物理知识与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创自己的未来.(4)通过指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例证,培养学生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和表述信息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本节概述1.本节特点(1)重视展示物理学成果和方法对其他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体现物理学的博大和精深.(2)重视物理学对现代技术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展示物理学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2.教法与学法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许多内容在高中阶段都不可能涉及.在此只能作一般性介绍,并不要求学生对诸多具体问题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节教学适宜采用师生互动型的讲座、演讲、讨论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除共同学习、体会教材所提供的实例外,应指导和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物理学对自然科学、现代科技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的例证,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体会更加深刻.同时,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是当今重要的时代特征,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并需要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应该说,信息能力既是本节内容有两个主题,安排了“讨论与交流”、“实践与拓展”各两项.在进行活动时需要学生了解大量相关拓展性知识,拓展性知识是基础性知识的拓展,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背景(如知识背景、生活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实际上,随着物理和物理教育理论的发展,物理教育不应当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拓宽物理教育的视野和背景,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发展.(三)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教材开篇即指出:物理学肩负着“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拯救生命”的历史使命,这也是通过本章教学应能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如此的认识,深刻体会到物理学的意义和作用.1.物理学与自然科学一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物理学的基础性研究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出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手段和精密的测试方法,已成为其他许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对于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医学、农业科学甚至经济学都是如此,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的项目,是一个对全球金融产生巨大影响的期权定价模型——Black一Ccholes公式.该公式的主要创建人F.S.Black的学历背景如下:195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1964一年获该校数学应用系博士,1971年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当前出身理科的人跻身经济学界的大有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确立是物理学革命的高潮,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等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并形成了一些交叉,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地球物理等等.当前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课题,如生命科学、宇宙起源、材料科学等等,都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现代物理知识对其他的渗透比上个世纪要广泛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拓宽视野,重视物理学与人文科学和其他技术科学知识的交叉与拓宽.物理学对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限于篇幅,教材不能过多地介绍,只是列举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的影响,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结合本节“实践与拓展”第1题了解更多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实践与拓展]1.数学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物理学也促进数学的发展.例如力学与数学在发展中始终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一种力学理论往往和相应的一个数学分支相伴产生,如运动基本定律和微积分,运动方程的求解和常微分方程,弹性力学及流体力学和数学分析理论,天体力学中运动稳定性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等,因此有人甚至认为力学应该也是一门应用数学.但是力学和其他物理学分支一样,还有需要实验基础的一面,而数学寻求的是比力学更带普遍性的数学关系,两者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地质学与物理学密切相关.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物理学性质和物理过程,如地球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地磁的测定、地震的研究等等.地质学的分支矿物学和岩石学,是在19世纪应用物理学和化学等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物理学与气象学用物理学的相关规律去研究大气的性质和运动,使人们得以进行天气预报.2.物理学与现代技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为说明物理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密切关系,教材列举了电子信息技术、核能发电、激光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相关的物理理论和实验基础(详细背景知识可参阅课程资源),目的在于使学生切实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教学中要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每一项科学技术诞生的物理学发展背景.本节最后一段总结了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概括了人类社会随科技发展而进入的四个时代,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地体会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始终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并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最好能结合本章第二、第三节内容补充介绍物理学的革命是如何引起科学技术发生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20世纪前半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物理学革命,带动了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的科学革命.科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又带来一系列技术进步.以电力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不断深化,电力、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下,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发展迅速,并成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的标志.20世纪前半期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又引起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并为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学历案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学历案一、物理学的定义与范畴物理学,这一门古老而深邃的科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从微小的基本粒子到浩瀚的宇宙,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到最前沿的科学探索,物理学无处不在。
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热学探讨物质的热现象和热运动规律;电磁学关注电和磁的现象及其相互作用;光学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特性;原子物理学则深入到原子和原子核的微观世界。
二、物理学在古代文明中的萌芽早在古代,人类就对自然现象产生了好奇和观察。
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尼罗河的泛滥,建立了早期的历法;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如亚里士多德,对物体的运动和力学现象进行了思考和推测。
中国古代也有着丰富的物理学成就。
例如,墨家在光学方面的研究,对小孔成像等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发明的指南针则是电磁学应用的早期范例。
这些早期的观察和思考虽然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验验证,但为后来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物理学在近代的重大突破近代以来,物理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牛顿力学的建立,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开端。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成功地解释了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的许多力学现象。
这一理论不仅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也为工程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后,热力学和电磁学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焦耳等科学家对热功当量的研究,确立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建立了电磁场理论,使人们对电和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9 世纪末,物理学的天空出现了“两朵乌云”,即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问题。
这两个问题最终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质能等价原理。
相对论的提出,对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案设计

实验探究(4min)提问:同学们已知的物理思想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试验实验工具:弹簧秤、黑纸板、摁钉、皮筋套儿实验内容:在皮筋套儿自然伸长状态下,用一个弹簧称将皮筋套儿拉伸到某个位置并记录,然后换两个弹簧秤同样拉至此位置。
总结:刚才同学们无形中已经体验了等效替换的物理思想。
动手实践、交流合作通过动手实践,变讲为做,印象深刻。
小组讨论(6min)物理学与其它科学技术提问:物理学在其它学科中有哪些应用?弹幕抢题:白板上列举了一些物理学在其它学科的应用,五个小组各选一个你们感兴趣的内容,以微弹幕的形式发送到电子白板上,给大家5分钟网上查阅时间。
老师也选择一个题目作为第六小组,一会一起交流汇报。
选择任务,交流讨论,网上查阅。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弹幕选择任务新颖方便,加深互动。
3D电影院(9min)一、老师汇报1.老师选择的是“电子电视”方面的应用,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知道电视机显像原理嘛?介绍电视显像管原理。
2.同学们都喜欢玩电脑,知道液晶屏成像原理嘛?通过科普视频揭秘。
3.视频中提到电脑屏幕最前方有一层偏振片,如果把这层膜揭掉会有什么现象?播放《AmazingSecret Monitor》视频。
二、进入3D电影院环节下面我们一起在教室看一场3D电影,播放自制片头,提问3D眼镜都有那几种?1.体验左右分屏式3D眼镜教师自制谷歌纸盒眼镜分发给各小组,想要在教室看3D电影总共分三步:(1)打开手机Airdrop功能;(2)将接收的图片、视频放入眼镜前槽;(3)足不出户欣赏。
2.体验红蓝3D眼镜分发红蓝眼镜,教室侧面的黑板上展示各种主题的红蓝图片,让同学围观体验。
三、全息投影以上都是需要戴眼镜的,有没有裸眼就能看的3D效果-- 全息投影。
简介全息的概念和原理,用自制聆听观看;欣赏体验;动脑思考;参与互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作为第六小组汇报,互动内容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3D电影和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全息投影。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椭圆: E < 0
太阳始终位于焦点
计算和预报:
行星、彗星、卫星、飞船轨道, 日历,月历,日食,月食, 流星雨,潮汐, . . .
● 绝对时空观: 时空相互独立;
空间处处均匀、静止; 时间流逝绝对恒速!
● 决定论因果律: 因果一一对应;
因果关系不可倒置!
动量守恒
空间平移不变性
t
a
S
S′
x1
x2
x
“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
推理过程:
因为今天有一只野兔撞在这个树桩上, 所以明天还会有一只野兔撞在这个树桩上, 所以后天还会有一只野兔撞在这个树桩上, ......
n=1
(3) 演绎推理
从一般(大前提)到特殊(推论)的逻辑推理方法!
推理公式: 所有 S 都是 P 。 因为 Si 是 S 类的一部分, 所以, Si 也是 P !
严谨性的相对性:
理工学科: 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 人文社科: 逻辑性和因果关系 但“创新”必须以“严谨”为前提, 任何学科也能不例外!
严谨性的局限性:
人类可无限逼近客观真理 , 但永远无法到达绝对真理 !
吾爱吾师, 吾尤爱真理。
法天圣
自,人
然天法
。法地
道,
老 子
,地 道法
讨论题:
(1) 何谓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论?它对精确科学 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2) 当代中国倡导严谨学风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自然科学论文中几乎没有权威压制性语句:
孔子曰: . . . 周书有云: . . . 中国有句古语, . . . 柏拉图指出: . . . 牛顿认为: . .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 . . ×××明星说: . . . (明星广告效应)
高中物理绪论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案必修一

3/5
word
教学过程
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区别: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等。 教学设计片段 2: 实验情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研究 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钩住向外拉讨论结果。 三: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和教训〕 1:认真阅读,学会自学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简介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简介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自人类产生起就伴随着我们。
物理学不仅是关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的学科,而且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与人类人文意识的发展紧密相连。
东西方对物理学的研究和认识自古不同,人们对物理世界探索的方向既有相同之处有存在着许多差异,队伍里世界的认识程度也相差很大,由此而影响了双方人文的发展演变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关键字:学科、物理学、人类、自然、探索、发展、认识、渗入、各个领域正文: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
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在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表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细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还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在不同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运动和转化的规律。
因此,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并不为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
由于自然界并不自动地展现其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所以物理学又是极富洞察力和想象力的科学。
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进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20世纪的生命科学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就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1K0120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人类文明(Physics and human civilization)学分:2 周学时: 2面向对象:全校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无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着重介绍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内容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物质结构、现代宇宙学、非线性物理学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高科技的重大突破;同时还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对科学发展的规律、哲学观念、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较为开放但又不失其严谨性的阐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英文简介The course is designed for all undergraduates in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physics will be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include classical physics, quantum physics, relativity, particle physics, cosmology, nonlinear physics, philosophical view,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the methods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is a physics course without complex mathematics.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本课程用尽可能少的数学语言(限于初等数学)和尽可能多的实际例子,着重介绍几百年来,特别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力求将物理学中奥妙无穷的现象和规律与其深层的哲学意义结合起来,以缩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相对论、非线性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等)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具体实例和小班研讨,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规律、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和推演等理性思维能力,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介绍在人类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可测量目标1) 对现代科学的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相对论、非线性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等)有初步的了解。
2)了解科学发展规律、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
3)了解人类在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科学精神4)严谨的逻辑和推演等理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5)对诸如“创新与模仿”、“严谨踏实学风”、“聪明、机遇与勤奋”、“条件好坏与成就大小”、“思想是第一位的”、“真理与美的关系”、“科学有无国界”、“个人奋斗与祖国未来”等问题有自己的思考。
注:以上结果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包括口头提问和书面提问)、课程作业以及笔试等环节测量。
三、课程要求(一)授课方式与要求本课程以多媒体授课为主,鼓励课内外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与交流,每次课后都安排答疑以及网上交流,并安排一些讲座及小型研讨,每位学生要求提交5-8个书面提问和一份课程报告。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课程评分规则如下:期末书面闭卷考试50%,平时讨论和提问20% ,课程报告30%。
课程报告选题不限,格式按照正式的学术论文格式,要有题目,作者,单位,摘要,正文,致谢,参考文献.正文内容要有明确的论点,充分的论据,论据应符合逻辑关系.课程报告的成绩不依赖于观点,但选题是否有新意、是否有独特的视角、是否有真情实感,论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是考察的重点。
若课程报告成绩低于期末书面闭卷考试成绩,则按考试成绩算,但若发现课程报告有抄袭现象,成绩为零分,总评不及格。
鼓励课堂提问,可以口头提问,也可以书面提问。
书面提问,教师会打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分数的高低取决于:(1)是否围绕课堂内容来提问,(2) 是否有创意(知识性的提问网上自行可以找到,因此尽量避免), (3) 是否符合逻辑。
四、教学安排第一讲: 天地运动,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论讨论主题: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论讲授经典力学及天体运动的基本知识;系统讲授严谨的科学方法论。
阅读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有关章节,网上查阅伽利略生平介绍、主要学术成就、科学方法等内容。
第二讲: 波动光学,科学创新与否定讨论主题:科学的否定观讲授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现象及应用、科学创新与否定阅读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有关章节,并预先了解牛顿和惠更斯的生平介绍,主要学术成就等内容。
第三讲:经典电磁场理论,热现象与分子运动,真理与美的关系讨论主题:真理与美讲授电磁场理论的发展过程,麦克斯韦的成就,麦克斯韦和法拉第在电磁场理论建立过程中的研究方法异同点;了解简洁、对称、统一等哲学观念在建立科学理论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精确定量、客观可重复”科学方法的重大意义。
网上查阅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关于真理与美的哲学观念。
第四讲:奇妙的量子世界,扎实基础与重大突破讨论主题:统计因果律、守恒律的极限、扎实基础引领重大突破讲授原子模型、波粒二象性、物质波、不确定原理、微观粒子不可分辨等微观世界奇妙规律,了解从实验结果得出理论模型思维方法。
网上查阅爱因斯坦、玻尔和海森堡的生平介绍和学术成就,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
第五讲:激光原理,超导现象及原理,条件好坏与成就大小讨论主题:创新思维方法、条件好坏与成就大小之辩证关系讲授激光的主要特性、原理及应用;超导电性的主要特性、原理及应用结合所在专业实际,思考“条件”与“成功”的辩证关系。
第六讲:晶体管原理,纳米物理基本思想,科学探索的魅力----不确定性讨论主题:模仿与被模仿;宇宙的奥秘是不可穷尽的?讲授晶体管的主要特性、原理及应用;讲授纳米介观物理的基本原理、主要特性及原理。
从哲学角度思考“宇宙奥秘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第七讲:科学精神综述讨论主题:科学精神是一种文化;科学发展与环境讲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严谨、创新、遵循客观规律、追求完美。
网上查阅国内外学术腐败的重大事件,思考倡导“创新、严谨”学风的重大意义。
第八讲:科学与人类文明讨论主题:科学有无国界?科学素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根据主讲者以前在国外的工作经历,介绍科学发展与人类文明、科学精神与个人素养、祖国未来与个人奋斗等话题。
思考提高现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大意义。
第九讲: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结论讨论主题:相对论时空观讲授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结论,相对论的时空观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学术成就,比较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时空观的区别。
第十讲: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主要结论及预言讨论主题;科学与非科学的界线讲授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主要结论及预言,科学理论的构建模式了解狭义相对论成立的条件,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必要性,科学理论的构建模式,理论与实验的关系等。
第十一讲:相对论的应用,爱因斯坦在建立相对论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讨论主题: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讲授孪生子效应,全球定位系统,爱因斯坦在建立相对论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了解爱因斯坦在建立相对论过程中演绎法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传统演绎法的区别第十二讲:物质结构--宇宙之砖讨论主题:有限与无限讲授原子的有核结构、夸克(Quark)模型、基本相互作用,中国科学家的贡献探讨如何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抓住主要因数,忽略次要因数,通过恰当地近似,找到不同体系中共同物理本质的方法。
第十三讲: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原子能的利用讨论主题:能源与环境讲授相互作用的统一,对称性在构建理论中的作用,标准模型,中国相关实验的介绍,原子能及其应用了解能源和环境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比较各种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的优势和不足第十四讲:宇宙及其演化讨论主题:科学理论的构建范式讲授传统的宇宙观及其不足,哈勃的发现,宇宙的起源,大爆炸模型的观察证明,宇宙的命运,宇宙学面临的问题阅读霍金著作《时间简史》或《果壳中的宇宙》;了解现代科学理论构建的不同范式,以及共同特点第十五讲:非线性物理,科学的认识论讨论主题: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混沌因果律讲授非线性系统及其普遍性,混沌,分形和可积系统,还原论 (Reductionism)和呈展论(Emergence)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非线性的普遍性,理解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第十六讲物理学的未来,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讨论主题:科学与社会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多角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科学研究的影响和制约附:时间表周次授课主题备注1 课程引言、天地运动、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论2课时2 波动光学,科学创新与否定2课时3 经典电磁场理论,热现象与分子运动,真理与美的关系2课时4 奇妙的量子世界,扎实基础与重大突破2课时5 激光原理,超导现象及原理,条件好坏与成就大小2课时6 晶体管原理,纳米物理基本思想,科学探索的魅力---不确2课时定性7 科学精神综述2课时8 科学与人类文明2课时9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结论,相对论的时空观2课时10 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主要结论及预言,科学理论的构2课时建11 相对论的应用,爱因斯坦在建立相对论过程中的思维方式2课时12 物质结构--宇宙之砖,有限与无限2课时13 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原子能的利用,能源与环境2课时14 宇宙及其演化,科学理论的构建范式2课时15 非线性物理,科学的认识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混沌因2课时果律16 物理学的未来,及其与社会的关系2课时注:以上内容和时间安排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反馈以及当年度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作适当调整。
五、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1)盛正卯、叶高翔(著),《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2)伽利略(著),周煦良译,《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3)牛顿(著),王克迪(译),《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4)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 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
(5)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 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
(6)赵凯华、陈熙谋,《新概念物理教程. 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7)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 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 量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9)倪光烔(著),《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三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
(10)罗杰.S.琼斯(著),明然、黄海元译,《普通人的物理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