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八单元第8单元 归纳总结
(背诵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
②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3) 1米=100厘米.(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第六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或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二)1、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乘数乘号乘数积(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写作:2×3=6,口诀:二三得六.2、乘法口诀表(1)一一得一一二的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一共有多少天》课堂笔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一共有多少天》课堂笔记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意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有多少天。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长短,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课堂讲解1. 年、月、日的概念年: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约为365天。
月: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过程中,月亮绕地球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9.5天。
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2. 时间单位换算1天 = 24小时1个月 = 29.5天1年 = 12个月3. 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一般情况下,一年有365天。
但在闰年中,一年有366天。
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
4. 计算一个月有多少天大月:一个月有31天,如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一个月有30天,如4月、6月、9月、11月。
特殊月:2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5. 实例讲解(1)计算2019年有多少天2019年不能被4整除,所以是平年。
平年一年有365天。
(2)计算2020年有多少天2020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所以是闰年。
闰年一年有366天。
(3)计算7月份有多少天7月份是大月,有31天。
(4)计算4月份有多少天4月份是小月,有30天。
三、课堂练习1. 判断以下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 计算以下月份的天数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3. 填空题(1)一年有____个月。
(2)大月有____个月。
(3)小月有____个月。
(4)闰年一年有____天。
(5)平年一年有____天。
四、课后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有多少天。
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关于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很多分类,例如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排列组合:
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
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
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8单元)

人教版·三数学
4.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 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5.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另一端对着 几就是几厘米。 (2)如果物体的一端没有对准刻度0,物体两端 的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三数学
例1:
例题演练
铅笔长8厘米。 例2:
人教版·三数学
4.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画 一条笔直的线;然后用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这 个点重合,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对齐,从这个点 出发 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笔直的线; 最后画出直角符号。 5.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 大。
人教版·三数学
例1:
例题演练
人教版·三数学
人教版·三数学
例题演练
例:用
这三张数字卡片能摆成几个
不同的两位数?把它们写出来。 (每个数字只能
用一次)
十位为2:25、28;十位为5:52、58; 十位为8:
82、85。共6个。
人教版·三数学
必考知识点
二、简单的组合问题 在解决组合(搭配)问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 去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 找出来。另外,也可以借助连线法来解答。
人教版·三数学
例:
例题演练
人教版·三数学
必考知识点
三、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观察图形的实际问题时,要抓住所观 察的面的特征,由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人教版·三数学
例:
例题演练
人教版·三数学
第六单元
人教版·三数学
必考知识点
一、7、8、9的乘法口诀 1.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根据两个乘数不同的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 式。 3.几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中的得数就相差几。 4.9的乘法口诀的积中,十位与个位数字之和都为9。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
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
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实践活动(具体知识点在各节中)第二部分:单元与课时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知识点:1.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2.乘法的意义、书写、读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所以本单元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思想,掌握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记忆6----9的乘法口诀时,要启发学生找联系规律来记忆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有多少张贴画(1课时)一共有多少天(2课时)买球(2课时)做个乘法表(1课时)班级旧物市场(1课时)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1课时)单元检测(4课时)第八单元测试与评价一、口算。
1、2×6= 7×4= 7×9= 8×5= 3×9=9×9= 3×8= 8×4= 9×6= 4×4=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6××4=4+4+4×6 3×8=41.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七二十八()八二十四四()三十六————————————————————————————————————2.写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9×3=()4×9=()口诀:_____口诀:_____5×7=()7×5=()口诀:_____口诀:_____三、选一选。
1.不能用7×6表示的算式是( )。
①7+7+7+7+7+7②6+6+6+6+6+6+6③6+72.两个乘数都是9,积是( )。